林绍端(福清市第二中学福建福清350300)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学生在学习生物过程中正确、持久和稳定的生物学习动机的重要性。然后着重分析在生物教学中从四个外部诱因入手,通过生物学科价值观的教育激发学习动机,加强实验教学、直观教学巩固学习动机,创设情景发展学习动机,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深化学习动机,逐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持久和稳定的生物学习动机。
【关键词】生物教学;学习动机;培养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活动的产生和持续总有内部的、心理上的原因,这种原因就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来自于对知识的渴望、对学习的需要,是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是在好奇心、求知欲的促使下,主动地对知识本身的探索。这种动机是比较持久的,也是重要的。外部动机是外部诱因激发的,它不是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而是对学习活动可能导致的结果的兴趣;它可以是老师、父母的赏识,社会的高度评价;也可以是受到的指责、否定或轻视等。本文从四个方面入手,谈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诱导学生形成正确、持久和稳定的生物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效率,使学生在愉悦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1.结合生物学科价值观的教育,激发学习动机
中学生物教学是为了使学生掌握作为一位劳动者应该具备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认识和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应深入钻研教材,将生物科学技术的社会意义挖掘出来,让学生明确学习生物学的现实意义、自身关系、价值用途。把生物学知识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形成良好的持久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2.加强实验教学、直观教学,巩固学习动机
实验教学要求学生既要动手,又要动脑,既长知识又感有趣。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个感性认识,通过先感性后理性的认识过程来学习新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做好实验观察的指导,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从左到右,从整体观察到分解观察,再进行复杂的观察等等。例如:讲授初一生物《下册》“原生动物门”的代表物——草履虫时,因草履虫形体微小,难以肉眼观察。那么它有多大呢?是什么样子的?又是怎样运动的?结构如何?通过观察草履虫的实验,使学生独立获得了有关草履虫形态、结构、运动和应激性的表象。同时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
直观教学,实质上也是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走向理性认识。课文中涉及的知识内容,许多的原理都是比较抽象的。如果光靠在课堂上的“口述”则不能达到理解、巩固提高的目的。对于课文中的重点难点以及抽象的概念,只要结合图解和实验,就能使无形的、抽象的东西变成有形的、具体的,从而使学生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例如:“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定义从文字上并不难理解,但毕竟是很抽象的,如通过实验,则把这一抽象概念形象化了。学生亲眼目睹到光合作用确实需要光、叶绿素、二氧化碳和水,并产生有机物和氧,通过直观教学让学生靠形象来理解知识,这比死记硬背所学来的知识要牢固、深刻。
3.创设情景,发展学习动机
通过创设矛盾式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现有认知结构和原有认知结构之间的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批判性。
例如:在学习细胞分化一节中,为了让学生探究细胞分化的实质,我有意识地设置了如下的问题情景:一个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多个不同细胞,每种细胞中的蛋白质都不相同,请大家分析:①根据有丝分裂的特点,一个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多个细胞中的遗传物质都应该是一样的;②遗传物质一样,根据中心法则,一样的遗传物质最后指导合成的蛋白质也应该是一样的,那么为什么在这里各个细胞中的蛋白质都不相同呢?学生在这种认知冲突的情景中,激发了极大的探究欲望。一旦学生产生了兴奋点,接下来教师要做的就是利用适合的问题串加以因势利导罢了。
4.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深化学习动机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直接面对的是教师,教师的师德形象是学生课堂上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中学生物教师,对每节生物课、每个知识点,都要一丝不苟;对课堂上每个动作都要深思熟虑,用自己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影响学生,以自己良好的师德形象感染学生。所以,教师要有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尊重学生、热爱学生,要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才能扩大自身的知识面,加速知识更新,才能不断改进和探索新的教法,更好地通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学生正确、持久和稳定的生物学习动机,是广大的生物教师所面临的课题之一,它需要学生经过长期的感受、体验,形成信念,而且这种感受和信念要伴随着实践活动才能产生。通过培养生物学习动机,能提高生物学习的效率,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信心和激情,做到在愉悦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参考文献
[1]周美珍《生物教育学》浙江出版社1999.6.
收稿日期:2011-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