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力学及微观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铬锆铜合金,粗大颗粒,Cr沉淀强化相,抗拉强度
力学及微观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贺地求,薛飞,孙友庆[1](2019)在《C18150合金搅拌摩擦焊焊缝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搅拌摩擦焊的方法对铬锆铜合金(Cu-Cr-Zr合金)进行了焊接,采用金相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镜、背散射电子衍射仪对焊缝的微观组织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拉伸试验和硬度试验对焊缝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铬锆铜焊核区的最终晶粒状态表现为动态再结晶晶粒和部分动态回复晶粒的组合,其动态再结晶机制为连续动态再结晶机制.铬锆铜焊核区可以发现直径约为5~10μm的粗大颗粒,通过EDS分析发现其成分主要为Cr元素.焊核区的纳米沉淀强化相由于较高的焊接温度和热循环全部回溶到铜基体中,纳米沉淀强化相的回溶导致焊缝的抗拉强度和硬度都比母材区有所降低.(本文来源于《焊接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雷华阳,王磊,屠慈科,韩均,冀智勇[2](2019)在《碱性环境下吹填土的力学特性及微观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化学环境的变化对吹填土的力学性质及微观特征影响显着。利用不同掺量NaOH的吹填土试样进行室内直剪试验、叁轴剪切试验和一维压缩试验,探讨碱性环境对吹填土强度和变形特性的影响,并对碱性环境下吹填土的微观结构特征进行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碱性环境中生成的难溶物对粒间胶结强度的增强作用,抗剪强度平均提高15.1~79.3 kPa,结构屈服应力提高5~169 kPa;碱性环境中,吹填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由应变硬化型转变为应变软化型为主,压缩性大幅度降低,压缩指数的最大降低幅度达到60.3%。微观试验表明,碱性环境中吹填土的粒间胶结物发育良好,颗粒形态由粒状结构和片状结构过渡为团粒结构,粒间连接形式以面–面接触为主。(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S2期)
李琼,冯琼,曹辉[3](2019)在《再生骨料级配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及微观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再生骨料级配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选取单一级配5.0~10.0,10.0~20.0,16.0~31.5 mm及连续级配5.0~31.5 mm,采用再生骨料的取代率为30%,50%和70%,配制再生混凝土,对不同龄期的再生混凝土立方体进行抗压强度试验.通过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分析,从微观角度探讨骨料级配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再生粗骨料粒径为5.0~10.0 mm,掺量选取较低时,112 d时抗压强度与普通混凝土相差不大;粒径为10.0~20.0 mm时,无论选取多少掺量,各龄期抗压强度均较低;粒径取16.0~31.5 mm及5.0~31.5 mm时,选取合理掺量,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增大.(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卢前明,张元馨,张瑞林,吴金刚[4](2019)在《炉底灰-粉煤灰胶凝体系的力学性能及微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炉底灰的大规模资源化利用,研究了原料掺量对炉底灰-粉煤灰胶凝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对胶凝体系水化产物的矿物组成、化学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泥掺量一定时,随着炉底灰掺量的提高,试样28 d抗压强度不断增大,而各龄期抗折强度及3,7 d抗压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粉煤灰对于提高胶凝体系早期强度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掺量不宜过多;炉底灰可促进水泥中硅酸钙早期水化,生成更多氢氧化钙和钙矾石;水化后期,随着炉底灰掺量增大,C—S—H凝胶生成量增多并连接成密实的整体,针状文石晶体及纺锤形碳酸钙晶体桥接于水化试样微观裂隙两侧,阻碍裂隙的扩展,进一步提高胶凝试样的力学强度。(本文来源于《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尧登灿,张道达,孟显娜[5](2019)在《M_2高速钢渗氮-PVD复合涂层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锌挤压成型对模具提出抗粘接、抗重载摩擦磨损和长寿命的苛刻要求,该文提出了渗氮+PVD复合涂层解决方案.通过对比研究各种涂层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以及涂层模具使用寿命等数据得出:AlCrN涂层由fcc-AlCrN固溶体组成,且渗氮预处理促进了(111)_(AlCrN)择优取向的形成.渗氮层及AlCrN/渗氮层界面元素扩散改善了AlCrN层结合力,提高了AlCrN层承载能力.高的结合力及承载能力使得渗氮-AlCrN复合涂层具有更低的摩擦系数.渗氮-AlCrN复合涂层磨损机理是氧化和粘附磨损,而AlCrN涂层磨损机理为氧化、粘附、断裂和剥落.复合涂层模具的使用寿命比AlCrN涂层模具和渗氮模具的使用寿命更高.(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王儒默[6](2019)在《人工冻结粉质黏土力学性能试验与微观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冻结法在矿山建设、地铁隧道、跨江跨海隧道施工等方面均有广泛应用,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工冻结法将更多的应用于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中。人工冻土无侧限抗压强度作为冻结法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参数,对于确保冻结法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影响人工冻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因素:冻结温度、时间效应、含水率,同样会影响冻结法施工完成后周围建筑物的安全性及稳定性。以冻结时间、含水率、冻结温度、冻融循环次数为变量,以粉质黏土为研究对象,探究上述变量对冻结法施工过程中冻结土体和冻结法施工完成后融化土体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尝试从融化后土体微观结构的改变来解释宏观力学性能变化的内在机理。(1)对不同含水率的冻结粉质黏土在不同温度下冻结不同时间后开展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探讨了冻结时间、含水率、冻结温度对人工冻结法施工过程中处于冻结阶段的土体力学特性的影响,分析了冻结粉质黏土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和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冻结时间的增加、含水率和冻结温度的降低,冻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增大,表现出依赖于冻结时间和冻结温度的冻脆性特征。(2)为了探究冻结法施工完成后融化土体的力学性能的变化,以含水率、冻融循环次数、冻结时间为试验变量,对未经冻结的粉质黏土以及经历一次和二次冻融循环后的冻融土开展直剪试验。通过试验将未冻结土体和经历冻结法先冻结再融化的土体力学性能进行量化对比,分析冻结法的冻融作用对粉质黏土抗剪强度、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冻融条件下,冻融作用后粉质黏土抗剪强度均低于同条件下未经冻融作用的粉质黏土。(3)以冻结温度、冻结时间、冻融循环次数为变量,对在不同条件下先冻结后融化的粉质黏土进行SEM电镜扫描试验,结果表明对土体冻结,就相当于对土体骨架施加了大小方向各异的力的作用,同时液态水变成固态冰填充土体骨架间孔隙;融化则相当于卸去作用在土体骨架上力的作用,冻结融化后会破坏土体原有联结,内部孔隙增多,导致强度降低。图42表10参74(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9-06-13)
刘锦程,张艳美,王斌,张笑峰[7](2019)在《纤维加筋改良粉土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将聚丙烯纤维、粉煤灰和石灰用于改良低液限黄河冲积粉土使之达到高速铁路路基填料的要求。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等室内土工试验获得最优配合比并对素土、无机改良粉土(石灰+粉煤灰)、纤维加筋改良粉土(聚丙烯纤维+石灰+粉煤灰)的基本物理力学参数进行对比,明确纤维加筋改良粉土的加固效果和变化规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比改良土微观结构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纤维的加入使得无机改良粉土的强度、水稳性和延性得到明显改善;石灰、粉煤灰、聚丙烯纤维的配合比为5%、25%、4‰且聚丙烯纤维长度为3 cm时改良效果最佳;与无机改良粉土相比,纤维加筋改良粉土的黏聚力有极大提升,纤维的加入主要是通过提高黏聚力来提高改良土的强度;与素土相比,纤维加筋改良粉土的微观结构更为稳定、工程性质得到有效改善。(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新材料、新技术及其工程应用交流会论文集(上册)》期刊2019-05-17)
计时鸣,邱文彬,曾晰,郗枫飞,邱磊[8](2019)在《软固结磨粒群微观力学特性分析与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软固结磨粒气压砂轮加工过程中磨粒群内部发生剪胀效应,造成磨粒群表面局部堆积,进而引起工件表面产生划痕、降低二次精加工效率和表面质量的问题,建立磨粒群内部微观接触力学模型,揭示磨粒群内部力链传递过程。采用Li-Dafalias弹塑性剪胀本构模型,来反映磨粒群内部微观力-位移的关系。通过颗粒流叁维分析PFC3D软件数值模拟具有不同孔隙率的磨粒群力链网络演化过程,以及加工件表面压强分布,结果表明:当孔隙率超过44%后,磨粒群内部力链传递路径消失;工件表面压强呈周期分布,随着孔隙率增大,压强幅值减小。搭建试验平台,通过光整加工试验得到孔隙率和磨粒目数对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当采用磨粒目数800、孔隙率24%时加工得到的工件表面粗糙度较小,表面粗糙度轮郭算术平均偏差从313. 74 nm降低到67. 11 nm.(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慧颖,代启亮[9](2019)在《磷矿尾矿料微观特性与宏观力学性质试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磷矿尾矿料的成分、孔隙结构、颗粒结构、基质吸力、抗剪强度等方面,通过试验的方式研究了磷矿尾矿料的微观特性和宏观力学性质。尾矿料的孔隙多数为介孔;吸附-脱附曲线的滞回环相对较宽厚;颗粒结构特征表现为颗粒级配连续,类型为粉粒;在很小的微粒结构状态下仍然保持单粒结构。非饱和尾矿料的基质吸力很小,尾矿料的土水特征曲线斜率变化较大,持水能力差,易于脱水。随着干密度的增大,在相同饱和度下,尾矿料的抗剪强度不断增大;在同一干密度下,随着饱和度的降低尾矿料的粘聚力基本保持不变,内摩擦角略有增大。(本文来源于《矿产综合利用》期刊2019年02期)
毕莹莹,祁勇[10](2019)在《差温轧制建筑梁用7071铝合金板材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板材表面喷洒乳化液实现快速降温的方式对7071铝合金板进行差温轧制,采用SEM、室温拉伸和EBSD等方法,研究常规和差温轧制下7071铝合金板表面和中心的组织及性能变化。结果表明:两种轧制方式下再结晶晶粒都在轧制方向上变长,再结晶度从表面往内部逐渐变小,常规轧制层的再结晶度小于差温轧制。采用差温轧制方法得到的固溶态板材不同位置中的难溶相具有更好的均匀性,心部区域的难溶相尺寸比常规轧制的小。经过差温轧制后板材不同位置的力学性能差异变得更小,达到更均匀状态。板材经过差温轧制后,其表面伸长率明显增加,但中心部位却发生一定程度的降低。采用差温轧制方法能够提高板材的力学性能。(本文来源于《锻压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力学及微观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化学环境的变化对吹填土的力学性质及微观特征影响显着。利用不同掺量NaOH的吹填土试样进行室内直剪试验、叁轴剪切试验和一维压缩试验,探讨碱性环境对吹填土强度和变形特性的影响,并对碱性环境下吹填土的微观结构特征进行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碱性环境中生成的难溶物对粒间胶结强度的增强作用,抗剪强度平均提高15.1~79.3 kPa,结构屈服应力提高5~169 kPa;碱性环境中,吹填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由应变硬化型转变为应变软化型为主,压缩性大幅度降低,压缩指数的最大降低幅度达到60.3%。微观试验表明,碱性环境中吹填土的粒间胶结物发育良好,颗粒形态由粒状结构和片状结构过渡为团粒结构,粒间连接形式以面–面接触为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力学及微观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贺地求,薛飞,孙友庆.C18150合金搅拌摩擦焊焊缝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分析[J].焊接学报.2019
[2].雷华阳,王磊,屠慈科,韩均,冀智勇.碱性环境下吹填土的力学特性及微观机制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9
[3].李琼,冯琼,曹辉.再生骨料级配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及微观机理分析[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卢前明,张元馨,张瑞林,吴金刚.炉底灰-粉煤灰胶凝体系的力学性能及微观分析[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尧登灿,张道达,孟显娜.M_2高速钢渗氮-PVD复合涂层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分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王儒默.人工冻结粉质黏土力学性能试验与微观结构分析[D].安徽理工大学.2019
[7].刘锦程,张艳美,王斌,张笑峰.纤维加筋改良粉土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分析[C].土木工程新材料、新技术及其工程应用交流会论文集(上册).2019
[8].计时鸣,邱文彬,曾晰,郗枫飞,邱磊.软固结磨粒群微观力学特性分析与试验研究[J].兵工学报.2019
[9].张慧颖,代启亮.磷矿尾矿料微观特性与宏观力学性质试验分析[J].矿产综合利用.2019
[10].毕莹莹,祁勇.差温轧制建筑梁用7071铝合金板材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分析[J].锻压技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