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晓阳
摘要:乐清黄杨木雕是我国木雕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种类,因取材于黄杨木而得名。因其质地坚韧,表面光洁,纹理细腻,色泽黄亮,雕刻精细,造型生动,颇具艺术特色,与浙江的青田石雕、东阳木雕合称为“浙江三雕”,也因此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键词:黄杨木雕;传承;发展
乐清黄杨木雕在其悠悠的岁月中以惊人的创造力、精湛的制作工艺为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书写了不朽的篇章,对整个人类的义明和进步做出了贡献。然而,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这一民间技艺日渐失传。因此,传承这一文化遗产,就成为我市非遗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黄杨木雕的技艺传承
传承之本,承先于传。作为一种活态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突出特点是依靠传承人的言传身教,传承人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和掌握的精湛技艺,他们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贝,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代表性人物。说到当代乐清的黄杨木雕,就不能不提到高公博与高敏父子。作为中国黄杨木雕大师和走进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的艺术家,高公博的名字可谓如雷贯耳;而作为后起之秀的高公博的公子高敏,亦以其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概和富于创新的作品,频频亮相于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可谓后生可畏。
高公博大师经多年探索。他从废弃的树根中发现了美的意境。借助根的天然状态进行点睛之作,使他大获成功,并获得刘开渠的根艺奖。受根雕的启发,他首先创造了“劈雕”艺术,他巧借黄杨木剖开后的自然纹理走势,采取“粗中有细”的对比手法,精雕人物的面部表情,细腻生动,眉目传情。劈雕,轰动了工艺美术界,评价他的劈雕“走出黄杨木雕数百年的局促”。劈雕艺术品《蓑翁》、《济公》、酒不醉人人自醉》收藏于中国工艺美术馆。高公博是个闲不住的人,他并不满足于劈雕艺术的成就,积极探索创作材料的多元性和艺术品位的个性化。俗话说:“朽木不可雕”,它们腐蚀、开裂,却在高公博的眼里“复活”了,他利用“朽木”饱经风霜的表情,根据它的自然姿态,还它们以艺术的生命。高公博称它们为“天然根意造型雕”。《塞外啼声》《走出戈壁滩》《点石成金》等充分利用枯木自然裂纹,进行艺术创作,表达了艺术家对沧桑岁月的诠释。高公博丰富了木雕艺术的内涵,使人看到了一位艺术家内心世界对人生的感悟。
高公博不仅有得意的作品,而且还有得意的儿子高敏。高敏从15岁开始跟随父亲高公博学习黄杨木雕。1988年他到浙江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培训一年,得到了专家的指点,技艺又有了长进,回来后便开始创作一些抽象性的东西。1994年,他的根雕《渔家女》,在中国根艺美术展览中获奖。创作了几年之后,敏感的高敏认识到自己不高的文化水平对个人内涵和创作及想像力的约束,于是他于1994年突击学习高中的知识,并考上了中国美术学院雕塑大专班。在学院里,他成绩很好,不仅是班长,而且还成了班里惟一的三好生。毕业作品《晚风》对三位女性人体的三体块进行适当的夸张,圆润和丰满成了整件作品的最明显特点。作品赢得了大家的好评。
面对赫赫有名的父亲,高敏也是挺“骄傲”的。每当完成一件感觉不错的作品,他总是会问父亲:“这件作品怎么样”、“作品还不错吧”之类的话。而每当此时,父亲高公博总是慈祥中带着严肃,说:“不要动不动就自我感觉良好。”而实际上,高敏这样做并不是自满,而是想听听父亲的声音。因为父亲总是“吝啬”他的评价。
通过十多年的努力,高敏有了不少的收获:他的七件作品在全国根雕艺术展览会中获奖;作品《雪娃》在中华当代艺术家作品大赛中获精品奖;作品《嬉》参加全国第五届体音美展;《顽童戏豚》获浙江中国艺术展览会金奖。他的作品还被法国、日本、加拿大等十多个国家收藏。1998年,经浙江省文化厅、省群艺馆批准,他还举办了“浙江青年木雕艺术家高敏木雕艺术作品展”,展览中,高敏十分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在“足与不足”之间,高敏更喜欢听到“不足”的评价。
二、黄杨木雕的保护发展
乐清黄杨木雕刻充分展现了民间工匠的智慧,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多种不同的风格,如明之木雕刀法圆润,简练流畅;清之木雕刀法清澈,光滑圆转等等。黄杨木雕工艺流程复杂,每道工序的细腻程度及工艺要求都是其他雕刻难以比拟的,亦无法以现代技术加以替代。
时至今日,乐清黄杨木雕的材料来源出现危机,同时专业人员流失严重,新人难以为继,且个体作坊分散,难以产生影响。这些状况都影响着黄杨木雕技艺的发展,乐清市人民政府已制订方案对这一特色技艺加以抢救、保护。
随着黄杨木雕市场行情的逐渐看好,从业人员缺乏的问题开始出现。为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早在2006年由乐清市人民政府牵头于在乐清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设立了黄杨木雕专业。该校的黄杨木雕专业通过与乐清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的合作,聘请工艺美术大师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任教。学生毕业后由学校推荐就业,优秀者也可随工艺美术大师继续深造进修。这是浙江省首个黄杨木雕人才培训基地。
具体保护措施:1.强化政府的主导地位,完善专业发展统筹机制。首先,市人民政府应运用经济、行政等手段,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统筹工艺美术(黄杨木雕方向)专业的发展,并把这项工作纳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逐步完善黄杨木雕的传承和发展,促进黄杨木雕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其次,教育、劳动保障、人事等有关部门加强统筹,将黄杨木雕人才培训项目纳入人力资源建设的整体规划,建立完善的培养培训和就业体系,促进黄杨木雕人才梯队的建设。第三,保障师资。市人民政府应建立专项资金,鼓励工艺美术大师、企业技师、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要对黄杨木雕教师的标准、培养、管理、评聘、考核等作出规定,在政策上对该部分教师进行倾斜。最后要加强宣传,引导广大初中毕业生报读该专业,对报读该专业的学生实行免学费提供助学、奖学金,避免生源供给不足。2.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首先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黄杨木雕人才的培养要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进行顶岗实习。要建立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的制度。在实习期间,校企双方要共同组织学生进行相关专业理论与技能实训教学工作,并要特别做好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报酬。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现黄杨木雕人才培养的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3.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黄杨木雕人才培养的传统培养方式是师徒传承,学校班级建制的培养是一项创举。要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作用,让行业和企业去全程参与教育教学。学校应成立行业和企业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开展岗位工作任务分析、职业资格和能力分析、课程教学分析等,校企共同制定企业岗位能力标准。要借助行业企业和工艺美术大师之力,开发编写具有黄杨木雕特点的教材,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制定职业资格证书标准,吸收黄杨木雕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开展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在实践教学方面,要加强实训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要让学生到企业和大师工作室进行感知体验、教学训练、岗位实习、综合生产实践,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要大胆改变固有的学校和教师的单一评价模式,把学生的就业率、稳定率及学生在企业内的发展作为教学评价的标准。
唐方干《观项信水墨》说到“险峭虽从笔下成,精能皆自意中生”。保护、传承乐清黄杨木雕,更好地留住我们的“根”,继承和发扬我们的精神财产。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我们欣逢盛世,又有良好的机制来管理和运作,所以我们有信心把前辈工艺大师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世相承、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