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咏梅(山东省莱阳市中医医院山东莱阳265200)
【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144-01【摘要】急性心力衰竭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患者极易因心功能异常而对心排血量造成影响,进而可造成患者组织器官灌注不足、急性淤血等现象,进而极易对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影响。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大,我国心力衰竭患者人数不断增加,据调查,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约31%会因此而丧失生命,其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已不容忽视,故而及时开展有效的治疗非常必要。目的:探讨洋地黄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再灌注后早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4例经再灌注治疗后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行洋地黄治疗,对照组行新活素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用洋地黄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再灌注后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再灌注洋地黄引言心肌梗死是引起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临床中以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较为常见,心力衰竭又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目前临床对于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本研究探讨了洋地黄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再灌注后早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洋地黄制剂的选择常用的洋地黄制剂有:第一,地高辛,适用于中度心力衰竭的维持治疗。目前采用维持量法给药,每天一次0.25mg,连续口服相同剂量7天后血浆浓度可达有效稳态。第二,毛花苷丙,适用急性心力衰竭或慢性心力衰竭加重时,特别适用于心衰伴快速心房颤动者,每次0.2-0.4mg稀释后静脉注射,十分钟起效。第三,毒化毛苷,适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每次0.25mg稀释后静脉注射,五分钟起作用,半小时到一小时达高峰。
一、资料与方法1、资料将84例经再灌注治疗后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其中男51例,女33例,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62.5±5.2)岁;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比较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2、一般方法所有患者人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今天包括:持续血压、心电、吸氧,利尿剂、吗啡等。在此基础上,以血动力学检查作为指导,配合实验室各种辅助检查,对患者的心、肺、肝、肾等各脏器功能进行综合性评价。两组患者均行溶栓治疗,即给予患者300mg阿司匹林肠溶片嚼服治疗,并给予患者口服300mg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及皮下注射4000mU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治疗,另外还需给予患者静脉注射18mg瑞替普酶治疗,30min后进行同剂量注射。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上述溶栓治疗后加行洋地黄治疗,即给予患者口服地高辛0.125g,一日1次,每日最高用量不超过0.25g,连续用药4~6d。对照组患者则采用新活素治疗,先给予患者缓慢静脉注射1.5μg/kg新活素治疗,然后给予患者静滴0.01μg/(kg?min),一天一次,连续治疗3d。3、观察指标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行心电图、实验室、影像学等检查,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左心射血分数(LVEF)、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变化情况;观察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4、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改善2级,心率正常,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改善1级,伴有轻度活动受限,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临床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t检验计量资料,以xz检验计数资料,P<0.05时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42例患者中显效21例,有效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42例患者中显效16例,有效13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9.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且患者血常规及感功能检查均正常。仅少数患者有呕吐、头晕等现象发生,但均不影响治疗。
三、讨论心肌梗死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最终导致心肌坏死,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主要是由于心肌梗塞坏死导致的心肌收缩功能减低,引起心排血量下降和外周灌注不足,左室舒张末期容量的增加或左室顺应性下降造成左房压升高,临床出现心力衰竭。临床上在治疗该病时,主要是以保护和维持患者的心功能,及时处理并发症,防止梗死面积扩大为原则,首先给予吸氧、体息、镇痛剂治疗,以解除患者的疼痛。在血液动力学监测下给予患者升压、扩血管等药物治疗,尽可能地恢复其心肌灌注。同时还可辅助硝酸醋类、ACEI等其他治疗方法。
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研究认为,其与心室重构、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激活等多种因素相关。
再灌注是临床上治疗急性心力衰竭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较为常用的一种方式,该治疗方式是通过有效的措施促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以促进心肌灌注恢复正常,对缺血心肌进行挽救,并且尽可能减小梗死面积,进而达到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恢复心脏血液供应效果的方法。临床上常用的再灌注方式主要有溶栓、支架植入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本研究收治的患者均采用溶栓治疗。同时为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中在我为患者开展溶栓治疗后同时对患者进行早期药物治疗,观察组中所采用的洋地黄主要是紫花洋地黄叶的提取物,其中所含有洋地黄毒甙的口服吸收率可高达90%以上,且该药物还具作用持久、在患者体内蓄积性高、与血浆蛋白结核度高等特点,可更好的促进患者恢复。
采用洋地黄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再灌注后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较为显著疗效,然而,本次研究所选取的样本量较小,且洋地黄类药物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仍存有一定的争议,故而临床上仍需开展大量研究。
结语心肌梗死是引起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临床中以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较为常见,心力衰竭又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在灌注后的患者,本文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在灌注患者使用洋地黄进行治疗发现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1]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年第16卷主题词索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1345-1360.[2]《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年第12卷总目次[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1-16.[3]张予.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相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4]仇盛蕾.心衰合剂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代谢组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5]毛帅.丹蒌片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室重构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6]李华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组织蛋白酶S水平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分析[D].浙江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