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慢性下肢动脉闭塞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心理,服药依从性,介入治疗
慢性下肢动脉闭塞症论文文献综述
孙建霞,季俊红,陈淑[1](2019)在《心理干预对慢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患者心理困扰和抗凝药物服用依从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对慢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介入治疗患者心理困扰及抗凝药物服用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88例慢性AS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两组均接受介入+抗凝治疗,观察组加用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入院后、出院前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的变化,评定出院不同时间患者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评分的变化,统计两组患肢无复流、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穿刺部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出院前,两组SDS、SA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44,5.894;P<0.05);出院前,两组SCL-90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维度评分均降低,观察组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3.354,6.532,6.973,6.135,5.958,9.711,8.316,10.618,11.530;P<0.05);出院不同时间两组服药依从性评分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2.000,48.811,142.845;P<0.05),观察组出院后1周、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服药依从性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9.832,13.848,12.423;P<0.05);观察组治疗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143,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明显纠正慢性下肢ASO介入治疗患者心理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抗凝药物服用依从性,减少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郭建明,郭连瑞,齐立行,崔世军,佟铸[2](2018)在《4602例单中心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导致的下肢慢性缺血患者外科治疗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导致的慢性下肢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以期发现术式的改变对治疗效果和主要卫生经济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对单中心血管外科16年来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导致的慢性下肢缺血入院患者,收集其住院期间的手术信息、是否截肢、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数据。结果总计纳入4 602例患者,其中糖尿病患者占57. 39%。入院患者数量、腔内治疗数量、住院费用呈逐年上升趋势,住院时间逐年下降。比较两时间段病例情况,截肢率由2002年至2007年的8. 12%下降至2008年至2017年的0. 92%(P <0. 01)。住院时间由2002年至2007年的(28. 20±6. 89) d下降至2008年至2017年的(11. 65±3. 01) d(t=8. 604,P <0. 01)。住院费用由2002年至2007年的(54 466. 94±11 459. 09)元上升至2008年至2017年的(73 685. 22±14 280. 52)元(t=3. 978,P <0. 01)。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比较截肢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糖尿病亚组两时间段病例情况,截肢率由2002年至2007年的8. 83%下降至2008年至2017年的1. 05%(P <0. 01)。住院时间由2002年至2007年的(30. 12±7. 10) d下降至2008年至2017年的(12. 60±2. 79) d(t=7. 396,P <0. 01),住院费用由2002年至2007年的(58 530. 94±11 893. 66)元上升至2008年至2017年的(74 433. 75±15 031. 17)元,(t=3. 379,P <0. 01)。结论自2002年至2017年,慢性下肢缺血的住院病例数量逐渐增加,其中腔内治疗数量增加显着,同时截肢率和住院时间下降,住院费用增加。糖尿病亚组患者存在同样的变化趋势。截肢率明显下降,可能与腔内治疗和血管新生治疗技术的开展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师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梁宁,管强,段红永,刘增庆[3](2015)在《杂交技术治疗慢性下肢动脉闭塞26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老龄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随着病变的发展,患者主要表现从间歇性跛行、静息痛一直发展到肢体坏疽,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如不及时治疗,常导致截肢,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部分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疾患的高龄患者,因传统手术风险大而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又因病变累及重要动脉分支处及关节活动范围,单纯腔内治疗难以获得好的中远期效果。本研究采用开放手术和腔内技术相结合(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与临床》期刊2015年11期)
吴泽涛,李焕祥,马彦寿,吕峰泉,刘武军[4](2015)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慢性下肢长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IA)在治疗慢性下肢长段硬化性闭塞疾病方面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5月—2013年12月,12例髂、股动脉慢性长段硬化性闭塞患者,采用SIA进行经皮腔内血管球囊扩张(PTA)+内支架置入。结果:全组治疗成功率83.3%(10/12),8例行SIA支架置入后,随访(3~36)个月,血流均保持通畅;2例行SIA支架置入3个月后支架内出现血栓,经动脉插管支架内置管溶栓,支架腔内血流均保持通畅。结论:SIA在髂、股动脉慢性长段硬化性闭塞的PTA+内支架置入治疗中,可显着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青海医药杂志》期刊2015年01期)
李小强[5](2014)在《小剂量尿激酶间歇股动脉内注射治疗老年慢性下肢动脉闭塞症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间歇股动脉内注射治疗老年慢性下肢动脉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12月收治的老年慢性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抗血小板、他汀类调脂药及抗动脉粥样硬化及相应伴发疾病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小剂量尿激酶间歇股动脉内注射治疗10d,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踝肱指数(ABI)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间歇股动脉内注射治疗老年慢性下肢动脉闭塞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曾宏,孙晓磊,何虎强,刘勇[6](2013)在《盐酸沙格雷酯治疗慢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盐酸沙格雷酯治疗慢性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根据临床症状、下肢叁维血管重建(CTA)或血管造影检查诊断为慢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32例患者,采用盐酸沙格雷酯(100 mg/片)治疗,1片/次,3次/d,餐后口服,连续4周。用药24个月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分析盐酸沙格雷酯的治疗效果。结果用药24个月期间,失访3例,获访29例。综合疗效显效6例,良好15例,改善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9.7%(26/29)。治疗前后患者的凝血系统和临床生化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3例(10.3%)患者出现轻度恶心和胃部不适,2例(6.9%)患者出现轻度皮疹,其余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出现。安全性评价安全没问题24例,稍有问题5例。结论盐酸沙格雷酯可以改善慢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本文来源于《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期刊2013年06期)
杨婷,刘彦东,金松[7](2013)在《人工血管移植术治疗下肢慢性动脉闭塞症的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人工血管移植转流术治疗下肢慢性动脉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80例下肢慢性动脉闭塞症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血管移植转流术进行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通过对80例病患采用人工血管移植转流术治疗,效果明显,其中术后下肢动脉缺血得以良好改善,踝/肱指数(ABI)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的病患有68例(68/80),百分比为85.00%;血管移植后再次闭塞的有10例(10/80),百分比为12.50%;移植血管后死亡的2例(2/80),百分比为2.50%。80例病患的ABI升高幅度达到了0.22~0.50,平均为0.33。结论本临床研究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效果,证明下肢慢性动脉闭塞症采用人工血管移植转流术进行治疗,能有效改善下肢动脉闭塞血液供应,该技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3年10期)
吴泽涛,李焕祥,马彦寿,吕峰泉,刘武军[8](2013)在《西宁地区急慢性下肢长段动脉闭塞的介入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西宁地区(海拔2 261m)急慢性下肢长段动脉闭塞血管内溶栓治疗和支架植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25例急慢性下肢长段动脉闭塞患者,经CTA造影证实髂-股动脉长段(>10cm)狭窄闭塞,腘动脉以远及分支广泛闭塞,无良好流出道。置入溶栓导管,应用团注或渐进性脉冲溶栓的方法,进行动脉内溶栓治疗,17例慢性长段动脉闭塞患者,留置溶栓导管后用微量动脉泵继续溶栓(1~3)天,并且进行了(PTA)治疗。8例急性长段动脉闭塞患者,继续给予扩血管、抗凝、静脉溶栓治疗。结果:本组25例急慢性下肢长段动脉闭塞症,除4例无效外,其余病例经溶栓和球囊成形、支架植入治疗,均获得成功,成功率为84.0%(21/25)。结论:综合应用灌注溶栓、导管取栓、导管机械性扩张、球囊成形、支架植入是治疗急慢性长段动脉闭塞症,尤其是急性动脉闭塞症的最为安全、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青海医药杂志》期刊2013年02期)
侯雪梅,杨济昆,胡海棠,张明[9](2012)在《盐酸丁咯地尔注射剂治疗下肢慢性动脉闭塞疾病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丽珠医药集团开发研制的四类新药——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对慢性下肢动脉闭塞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研究,应用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组与对照应用活脑灵注射液组共对121例患者进行了生物等效性试验。结果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对间歇性跛行、疼痛、冷感、麻木和溃疡等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化验指标显示无外周血小板数和凝血酶原时间改变,对凝血系统无影响,对临床生化指标也无改变。结论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是临床治疗下肢慢性缺血安全有效的药物。(本文来源于《求医问药(下半月)》期刊2012年12期)
李克丰[10](2012)在《前列地尔治疗老年慢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前列地尔静脉内注射治疗老年慢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老年慢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5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10μg,入壶,2次/d,连用20d。结果:52例患者治疗后显效28例,有效1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6.92%。结论:对于老年慢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采用前列地尔静脉内注射治疗方法简便易行、疗效可靠。(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2年09期)
慢性下肢动脉闭塞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导致的慢性下肢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以期发现术式的改变对治疗效果和主要卫生经济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对单中心血管外科16年来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导致的慢性下肢缺血入院患者,收集其住院期间的手术信息、是否截肢、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数据。结果总计纳入4 602例患者,其中糖尿病患者占57. 39%。入院患者数量、腔内治疗数量、住院费用呈逐年上升趋势,住院时间逐年下降。比较两时间段病例情况,截肢率由2002年至2007年的8. 12%下降至2008年至2017年的0. 92%(P <0. 01)。住院时间由2002年至2007年的(28. 20±6. 89) d下降至2008年至2017年的(11. 65±3. 01) d(t=8. 604,P <0. 01)。住院费用由2002年至2007年的(54 466. 94±11 459. 09)元上升至2008年至2017年的(73 685. 22±14 280. 52)元(t=3. 978,P <0. 01)。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比较截肢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糖尿病亚组两时间段病例情况,截肢率由2002年至2007年的8. 83%下降至2008年至2017年的1. 05%(P <0. 01)。住院时间由2002年至2007年的(30. 12±7. 10) d下降至2008年至2017年的(12. 60±2. 79) d(t=7. 396,P <0. 01),住院费用由2002年至2007年的(58 530. 94±11 893. 66)元上升至2008年至2017年的(74 433. 75±15 031. 17)元,(t=3. 379,P <0. 01)。结论自2002年至2017年,慢性下肢缺血的住院病例数量逐渐增加,其中腔内治疗数量增加显着,同时截肢率和住院时间下降,住院费用增加。糖尿病亚组患者存在同样的变化趋势。截肢率明显下降,可能与腔内治疗和血管新生治疗技术的开展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慢性下肢动脉闭塞症论文参考文献
[1].孙建霞,季俊红,陈淑.心理干预对慢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患者心理困扰和抗凝药物服用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
[2].郭建明,郭连瑞,齐立行,崔世军,佟铸.4602例单中心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导致的下肢慢性缺血患者外科治疗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18
[3].梁宁,管强,段红永,刘增庆.杂交技术治疗慢性下肢动脉闭塞26例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
[4].吴泽涛,李焕祥,马彦寿,吕峰泉,刘武军.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慢性下肢长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15
[5].李小强.小剂量尿激酶间歇股动脉内注射治疗老年慢性下肢动脉闭塞症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
[6].曾宏,孙晓磊,何虎强,刘勇.盐酸沙格雷酯治疗慢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3
[7].杨婷,刘彦东,金松.人工血管移植术治疗下肢慢性动脉闭塞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
[8].吴泽涛,李焕祥,马彦寿,吕峰泉,刘武军.西宁地区急慢性下肢长段动脉闭塞的介入治疗[J].青海医药杂志.2013
[9].侯雪梅,杨济昆,胡海棠,张明.盐酸丁咯地尔注射剂治疗下肢慢性动脉闭塞疾病的临床研究[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
[10].李克丰.前列地尔治疗老年慢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