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仉政

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仉政

山东省新泰市第三人民医院271212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分析的是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方法:本文选择了我院在2116-2017年接收的6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对其进行了诊断和治疗,并总结了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本次的实验结果和实验数据显示,大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临床不适症状和不良反应基本消失。结论:本文应用的短暂性脑缺血治疗方式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适合被广泛应用在短暂性脑缺血治疗中。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临床特点;治疗方式

短暂性脑缺血属于血液循环系统疾病中的一种,在临床医学上又被称为小中风,一旦出现会对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感觉能力、运动能力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1]。为此,本文选择了我院在2116-2017年接收的6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分析了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了我院在2116-2017年接收的6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其中有34例男性患者和26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均在44-72岁之间,患者病程在3个月-3年之间。患者发病时的临床表现为单侧肢体麻木、单眼发昏、双眼黑蒙、口齿不清、舌根僵硬、昏倒、暂时性遗忘等。并且患者的发病频率难以进行综合掌控,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在一小时之内发作2-3次左右,而病情较轻的患者可能会三个月发作一次等。在接受此次实验之前,患者均接受了全面的体检,体检结果显示,此次实验患者或多或少的含有一种及一种以上危险因素,其中最常见的便是高血压、糖尿病、胆固醇等。

1.2实验方法

1.2.1诊断结果

本次实验患者在发病前和发病后均接受了心电图检测和颈部动脉超声检测,心电图检测结果显示,无论是发病前还是发病后患者都不存在房颤和左房血栓症状;颈部动脉超声检测结果显示,实验患者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静脉粥样化症状和不机颈动脉狭窄现象。在对实验患者进行了颅脑MRI平扫之后,其检测结果显示,其中有30例患者出现了半卵圆中心及双侧基病节出现多发性腔隙病灶。结合实验患者的诊断结果和短暂性脑缺血诊断标准,可以得出本次实验患者均可以被确诊为短暂性脑缺血的结论。

1.2.2治疗方式

本次实验患者应用的治疗药物均为潘生丁片和阿司匹林肠溶片,其中的潘生丁片由江苏吴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其剂量为25mg/片,患者需要保持每天两片的服用频率,应用口服方式即可[2]。阿司匹林肠溶片由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其剂量为100mg/片,患者需要保持每天三片的服用频率,应用口服方式即可。此次实验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10天,在治疗期间,主治医师可以结合患者的病情和恢复情况,适当的增加和减少药物服用量,做到有针对性的进行药物治疗。如果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病情得到了缓解,并且呈现出了相对稳定的状态,主治医师可以将患者的药物治疗调整为如下方式:阿司匹林肠溶片保持每天一片的服用频率,潘生丁片保持每天两片的服用频率。

1.3观察指标

本次实验选择的观察指标是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并将分为了痊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颈部动脉超声检测结果显示患者的颈动脉病变有大幅度改善)、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且颈部动脉超声检测结果显示患者的颈动脉病变有明显改善)、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尚未消失,且颈部动脉超声检测结果显示患者的颈动脉病变未得到改善)三种类型。

1.4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中对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均使用SPSS19.2.0软件。

2.结果

本次实验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67%,这说明了大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临床不适症状和不良反应基本消失,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短暂性脑缺血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的颈部动脉出现暂时性缺血,进而导致其相对应的区域内出现暂时性缺血。现有临床医学实验证明,短暂性脑缺血大多在患病一小时之内便可以出现临床症状,并且这一现象占据了整体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85%左右[3]。而短暂性脑缺血实际的病变位置和病变症状则取决于患者的短暂性脑缺血症状累及到了哪一部分的血管组织,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四肢无力和麻木、习猝然跌倒、单侧肢体麻木、单眼发昏、双眼黑蒙、口齿不清、舌根僵硬、昏倒、暂时性遗忘等,会对患者的健康和基本生活能力产生较大影响。

综合以往的相关研究文献和实验,可以得知,大部分短暂性脑缺血症状产生的原因是患者的颈动脉出现缺血症状,这一比例占据了整体短暂性脑缺血原因的75%,另有20%的短暂性脑缺血原因是,患者的椎基底动脉出现缺血症状,剩下的5%患者的具体病灶位置显示不够明确,因此无法确定具体的病变位置和致病原因。目前,现代医学实验,已经证实了短暂性脑缺血的出现会进一步引发脑梗塞和脑梗死疾病,由此可见,临床医学上应当将短暂性脑缺血和脑梗塞治疗放在同一高度,避免短暂性脑缺血进一步向脑梗塞和脑梗死方向扩展,另患者的病情能够在初期得到有效的控制,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和扩展[4]。

综上所述,本次实验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67%,这说明了大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临床不适症状和不良反应基本消失,本文应用的短暂性脑缺血治疗方式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适合被广泛应用在短暂性脑缺血治疗中。为此,主治医师需要加大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诊断和病情分析力度,并采用相应的治疗方式,旨在为患者在到日康复奠定有效的治疗基础。

参考文献:

[1]金朗,王雪,王炳强,林高平.脑心通胶囊联合阿司匹林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3206:206-209.

[2]郭俊华,陆小波.浅析在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进行治疗期间使用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进行监测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22:53-54.

[3]朱利威.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采用高场强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的临床效果探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22:79-80.

[4]朱艳玲.42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临床诊治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09:59-60.

标签:;  ;  ;  

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仉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