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女性缺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后殖民女性主义,汤亭亭,华裔女性,身份缺失
女性缺失论文文献综述
邱畅[1](2019)在《后殖民女性主义下汤亭亭小说中的华裔女性身份缺失与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小说充分反映了华裔女性在父权文化和异质文化下遭受的双重压迫以及女性在压迫下的抗争。双重压迫使华裔女性完全丧失话语权,处于失语状态,进而造成身份缺失,在女性意识觉醒后,华裔女性通过抗争重拾话语权,追求独立和自由,实现身份建构。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分析汤亭小说中华裔女性的身份缺失与身份建构,这不仅拓宽了汤亭亭小说的研究视角,而且为汤亭亭小说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使汤亭亭小说研究提升到更高的理论层次。(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孔中敏[2](2019)在《简·奥斯汀《爱玛》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与缺失》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表现女性意识的女作家的先驱,简·奥斯汀对英国女性文学的产生、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爱玛》被很多评论家认为是简·奥斯汀最成功、最成熟的作品,这不仅是指她的写作技巧上,而且也是指她思想认识上的成熟。随着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蓬勃发展,《爱玛》中蕴含的作家独特的女性意识也被逐渐发掘出来。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爱玛》中的奥斯汀女性意识的觉醒与缺失,来发掘和探究她对于女性意识的深刻领悟,从而推论出简·奥斯汀在女性意识研究领域对世界文学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11期)
罗萍[3](2019)在《探索人类文明史女性缺失之因》一文中研究指出《圣杯与剑》(理安·艾斯勒着)在人类文化学的高度上对两性关系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作了整体性的研究。该书用大量篇幅讲述了欧洲新石器时代男女两性的故事。笔者阅读该书时深受启发,近日重读这本经典着作,又有新的收获。本文主要探索从旧石器时代开始的欧洲人类文明史以及(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女报》期刊2019-11-05)
王卫红[4](2019)在《女性主义视野下新闻评论的缺失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媒体时代,新闻评论变得空前重要,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到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从主流媒体到自媒体,到处可见评论的身影长袖善舞,评论的声音众声喧哗,可谓"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评论员"。近年来,新闻界甚至有人提出这是一个从"评论为王"发展到了"评论狂欢"(1)、"主观性话语盛行"的媒介时代。一方面,媒介话语的感性化、碎片化、极端化、开放性与互动性渐趋明显,社会转型期原本问题丛生、矛盾重重,在很(本文来源于《青年》期刊2019年29期)
赵雨童[5](2019)在《从男性偶像养成选秀节目看女性话语权的建构与缺失》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男性偶像养成选秀节目在各大网络平台热播,由于节目机制的独特性以及参赛选手的特质,女性观众扛起了阐释整个节目文本的大旗,但在新媒体平台对节目的热议中,又反映出女性话语权的缺失。本文从男性偶像养成选秀节目中体现的女性话语表达与女性话语权的缺失两方面来阐述观点。(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9年15期)
王思聪[6](2019)在《微博中女性话语权的缺失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逐渐兴起,与传统媒体相比,它开创了信息双向流动的传播模式,改变了以往传播媒体自上而下的固有传播模式。因其传播主体的平民化,传播速度的快捷化,传播内容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微博这一平台表达自己对热点事件的想法,逐渐成为公众话语权表达的中心,为中国女性带来一个广阔的去充分表达自我的平台,也为女性话语权的提升带来了很大的空间,使女性实现了"非自主性"到"自主性"表达的跨越,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传统媒体对于女性的刻板印象。但是相对于男性而言,女性的话语权具有很大程度上的局限性,仅仅集中在和女性密切相关的领域,因此在微博上的影响力也微不足道,如何发挥女性在新媒介文化下的影响力,是文章要讨论的重点。(本文来源于《新媒体研究》期刊2019年12期)
苏英楠,陈子明[7](2019)在《女性船员缺失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航运事业尤为重要的今天,中国船员总数已达155万人,船员总量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公认的船员大国。但在中国海员中,女海员人数寥寥无几,远洋商船上几乎没有一个女船员,甚至有很多航运公司拒收女性。本文将对这种长久以来在这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此提出研究策略。(本文来源于《休闲》期刊2019年06期)
龚胡蝶[8](2019)在《从缺失到建构:欧茨叁部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对女性意识成长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乔伊斯·卡罗尔·欧茨是美国当代极富盛名的杰出女作家,作品繁多,涉及小说、诗歌、散文、剧本、书评、传记、文艺理论等多个领域,体裁包罗万象、风格不一而足。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创造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其中女性意识成为一个重要的关注点。早在20世纪70年代,欧茨及其作品便引起国外评论界的关注;近年来国内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其作品进行解读,但大部分局限于暴力分析、伦理分析、心理分析以及女性主义等方面。本文以她叁部不同时期的代表性小说《我们是马尔瓦尼一家人》、《大瀑布》以及《掘墓人的女儿》为研究对象,在男性角色的影响下观察女性意识的发展。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女性在屈服于家庭、失去自我的同时,也开始关注自我幸福,敢于追求激情,进而主动关注社会,实现个人价值。这些女性形象所蕴含的女性意识恰恰反映了缺席与觉醒之间的交织与冲突,也可以看出她们为寻求自我以及更深刻的人生追求与定位时面对命运的无奈、反抗、抉择的生命轨迹。本文以女性主义理论为框架进行文本分析,分为叁部分。第一章以女性主义理论为基础,分析了父亲形象对女性意识觉醒的影响与作用。自母系社会的瓦解崩塌以来,妇女长期处于弱势和受压迫的地位,男性充当着整个家庭和社会的主宰者。作为女性最早开始接触的男性,父亲是女性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人物,在女性意识的启蒙阶段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欧茨的作品中,父亲被分为两类:霸权的父亲和缺失的父亲。第二章探讨了丈夫形象对女性自我探索意识的影响,特别是父权制丈夫对女性独立意识的影响,以及亲密可靠的丈夫对妻子女性自我实现意识的影响。亲密可靠丈夫的形象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男性形象,他们对女性意识建立起到了积极作用。他们给予女性足够的宽容和理解,通过这种方式,女性可以获得前所未有的自我成长。第叁章主要探究了男性朋友对女性自我建构意识的影响。这些非特定的男性形象也对女性意识的构建起到促进作用。女性在履行社会义务和社会责任的同时,能够清楚地认识自己的特点,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从而实现社会价值和生活追求。本论文的研究表明:女性意识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我意识是激励女性追求独立自主、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内在动力。女性意识的觉醒、探索和最终确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女性在人生不同阶段面对的男性对女性意识的成长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这种影响有些是积极正面的,有些是消极负面的,在两者的互动关系中,女性更加了解自我,能够为改变现状而努力。同时也能看出欧茨对男性的态度也不是一味批判的,她对男性给予了一样多的关注,展现了欧茨对建立和谐的两性关系的关心。这也是研究课题的重要性的体现。(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6-01)
贾玉娇[9](2019)在《生育率提高难在何处?——育龄女性生育保障体系的缺失与完善之思》一文中研究指出生育政策不仅包括对"生"的合法性定义,而且含有"育"的保障体系,亦即围绕"生育"而形成一整套的具有自洽性的社会关系与政策体系。两性关系、劳动关系与代际关系是生育政策体系的基石。在此框架中,以育龄女性这一生育行为的主要发出者为中心,考量急剧的社会变迁是如何改变女性和上述关系以及政策支持力的问题,并分析制约女性生育意愿的结构性因素:一方面是回不去的传统男性养家模式;另一方面是生育保障政策与服务体系发展相对迟缓,从而造成育龄女性处于工作时间与生育时间互相争夺的困境之中。因此,应将生育保障政策的重心放在提高生育保险去商品化水平与妇女儿童社会福利体系、育儿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上。(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期刊2019年03期)
张珏[10](2019)在《于荆棘中走出的西方女性——从《荆棘之城》中看女性权利的缺失与抗争》一文中研究指出《荆棘之城》是英国当代作家萨拉·沃特斯创作的维多利亚叁部曲之终曲,也是她的代表作之一。书中塑造的两位女主人公生活在女性主义意识开始觉醒的维多利亚时期,作家通过对其笔下女性形象和同性恋情的描写,再现了女性主义萌芽时期西方女性权利的缺失,以及女主人公在该时代背景下对自由权利的争取。细读该部作品,通过作家对当时英国社会现实的描写,使读者反观现实社会,赞颂坚强独立的女性品格,在男女平权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08期)
女性缺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表现女性意识的女作家的先驱,简·奥斯汀对英国女性文学的产生、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爱玛》被很多评论家认为是简·奥斯汀最成功、最成熟的作品,这不仅是指她的写作技巧上,而且也是指她思想认识上的成熟。随着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蓬勃发展,《爱玛》中蕴含的作家独特的女性意识也被逐渐发掘出来。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爱玛》中的奥斯汀女性意识的觉醒与缺失,来发掘和探究她对于女性意识的深刻领悟,从而推论出简·奥斯汀在女性意识研究领域对世界文学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女性缺失论文参考文献
[1].邱畅.后殖民女性主义下汤亭亭小说中的华裔女性身份缺失与建构[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孔中敏.简·奥斯汀《爱玛》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与缺失[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罗萍.探索人类文明史女性缺失之因[N].中国妇女报.2019
[4].王卫红.女性主义视野下新闻评论的缺失与对策[J].青年.2019
[5].赵雨童.从男性偶像养成选秀节目看女性话语权的建构与缺失[J].新闻研究导刊.2019
[6].王思聪.微博中女性话语权的缺失现象[J].新媒体研究.2019
[7].苏英楠,陈子明.女性船员缺失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J].休闲.2019
[8].龚胡蝶.从缺失到建构:欧茨叁部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对女性意识成长的作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9].贾玉娇.生育率提高难在何处?——育龄女性生育保障体系的缺失与完善之思[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9
[10].张珏.于荆棘中走出的西方女性——从《荆棘之城》中看女性权利的缺失与抗争[J].青年文学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