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向补语的意义论文-李后荣

趋向补语的意义论文-李后荣

导读:本文包含了趋向补语的意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上,下”类趋向补语,认知语言学,语义,偏误分析

趋向补语的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李后荣[1](2017)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上、下”类趋向补语的意义分析及对外汉语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趋向补语意义的丰富性和使用的频繁性,决定了其在汉语语法中的重要地位。本文立足于趋向补语自身的特点,采用问卷调查、HSK语料库语料搜集和图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着重对“上、下”类趋向补语进行探讨,主要针对“上”“上来”“上去”“起来”“下”“下来”“下去”等趋向补语意义的认知理据和留学生的使用偏误进行分析。本文通过HSK语料库和问卷调查收集了外国学生大量的“上、下”类趋向补语的偏误,并将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范畴化理论、隐喻机制等理论与中介语和偏误分析理论结合起来,对这些偏误HSK语料库和问卷调查中的偏误情况进行分析,综合探讨外国学生“上、下”类趋向补语的使用特点,概括和总结出留学生对“上、下”类趋向补语的基本义和引申义的掌握情况和出现偏误的原因,继而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指出“上、下”类趋向补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建议。整篇论文从认知语言学与趋向补语的两个方面展开,同时也将其综合起来考察,旨在能够站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和探索,以期对对外汉语趋向补语教学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7-05-01)

郑煜诗[2](2012)在《趋向补语引申意义的显性教学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趋向补语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不少外国留学生反映趋向补语难学、难记和难用,特别是趋向补语的引申意义更是抽象和复杂,对外汉语教师表示该语法项目难教,但是对此也常常束手无策,因此趋向补语教学已经在对外汉语教学界引起了一定的关注,目前研究成果最为丰富的是汉语语言本体这一角度,对外汉语教学法这一角度也有不少相关研究,主要对不同母语的学习者进行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及研究其对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等。但值得一提的是,还没有任何研究涉及到利用显性教学来辅助趋向补语教学。笔者在韩国蔚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汉语期间,通过问卷调查了中文系大二学生关于趋向补语引申意义的使用情况,目的是了解学生对趋向补语引申意义的看法和关心的程度,通过这份问卷调查能够了解趋向补语引申意义教学的重要性。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期待一种全新的、关于趋向补语引申意义的教学法,同时也采访了两位在校的汉语教师,了解现在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结果也并不理想。显性教学的叁个核心阶段分别是热身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显性教学的热身阶段使学生清楚了解他们要学的内容和为什么要学这些内容,作为教师,应该确认学生有足够的先备知识来学习新知识,把新旧知识贯通起来。实施阶段重在讲解所学内容,教师必须通过显性示范和显性思维使整个学习内容显性化,同时,在设计的关于趋向补语引申意义的显性教学课中所举的例句尽量联系学生的真实情况,因为意义较为浅显易懂,由此可以更好地检查学生的理解度;在指导和提示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应建立合适的鹰架从而确保学生输出的成功率,何时撤出鹰架要根据学生能否独立运用知识的能力来决定;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展示他们能够自己解决问题和使用技能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提供任何可以帮助学生的纠正反馈,然后只需在最后安排相关的任务,确保学生能够流利输出新学的知识,并且正确率较高。总结阶段则重在回顾所学知识的关键部分。在本文中,笔者试图运用显性教学来辅助对外汉语教师教授趋向补语的引申意义。本次的显性教学效果评估主要以形成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相结合的形式,采取形成性评估的目的是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估转变成为评估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总结性评估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是否最终达到了本次教学目标的要求。评估主体主要包括学生评估和教师评估,其中学生评估也包含学生自评和同伴互评。在学生自评和同伴互评的过程中,能使学生和学生之间产生一定的学习责任感,学生自评是为了培养学生尝试使用汉语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伴互评是为了能使同伴之间互相了解对方的学习经验,意识到团队合作的强大力量和在合作气氛的学习中如何提高学习效果。教师评估注重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具体、正确并且具有针对性的反馈意见。显性教学效果评估方法主要以真实性评估和传统性评估相结合的方法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水平。显性教学效果评估准则应采用质性与量性相结合的方式。经过显性教学实验,笔者采取了前期趋向补语引申意义的测试卷进行了测试,通过显性教学后的关于趋向补语引申意义的前后测试,统计出相关的客观数据,结果发现学生对比前测试的成绩普遍有所提高,显性教学后的主观感受也反映良好。实验教师在显性教学的过程中,能感受到与学生的互动,并逐步按照设定的显性教学程序进行,在讨论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严格监控学生的表现,并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整个教学过程条理清晰,反应热烈,大部分学生也给予教师了充分的肯定。研究表明,显性教学对教师教授复杂又特殊的趋向补语引申意义有一定的帮助,希望本研究能弥补对外汉语趋向补语教学在这一方面的漏洞,为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2-04-16)

徐今[3](2011)在《也谈趋向补语的语法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趋向补语的语法意义可分为空间义和时间义,空间义对应于叁分法视界下的趋向义和部分结果义,时间义则对应于状态义和部分结果义。两分法能用"来/去"取得语法形式上的统一验证,求得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相互呼应。(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3期)

郭珊珊,朱乐红[4](2011)在《论汉语“出”类趋向补语的语法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分布分析原理,区分"出"类趋向补语的趋向意义和结果意义的形式标准应为:1.从……里/中/下/上往外VP;2.从……里/中/下/上VP到外面。根据认知语言学的概念结构理论,"出"类趋向补语的趋向意义表示典型的"运动事件",可细分为"具体位移趋向义"和"抽象位移趋向义";结果意义可细分为"从隐到显的结果义"和"从无到有的结果义",不同的结果义对动词的选择有异。(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3期)

王娜[5](2009)在《俄语表空间意义的动词前缀与汉语趋向补语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范畴是人类认识的始源,是人类思维的出发点,它在人的认识过程中占据着基础性的地位。空间关系意义的表达是俄语动词前缀的首要功能,其抽象意义大多都是在这种局部功能实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俄汉语中,同时具有原始空间意义、依附意义等功能手段的为俄语动词前缀和汉语趋向补语。本文主要就俄语表空间意义的动词前缀与汉语趋向补语之间的异同进行对比分析。本文首先总结归纳了俄语表空间意义动词前缀与汉语趋向补语的研究概况,并对二者的研究情况作了适当的分析,指出二者的重要作用,并得出目前对二者进行较系统对比的研究成果为数不多的结论。第叁章,即俄语表空间意义的动词前缀与汉语趋向补语的异同,是本文的重点内容,在总结、分析了俄语表空间意义动词前缀的特点及其基本空间意义、汉语趋向补语的特点及其基本空间意义之后,我们从功能主义角度出发,在基本义、隐喻义、配价叁个方面对二者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对比分析。在对比分析过程中,我们主要借助了以下几种研究方法:功能语义理论、隐喻理论、配价理论及对比语言学理论。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以下几点:选题具有创新性、研究视角创新、例证丰富、翔实、双向对比。我们试图通过对具有空间意义的俄语动词前缀与汉语趋向补语的对比,找出这两者之间的异同,希望能够给外语学习者提供一个很好的理解平台,能够为俄汉、汉俄教学提供一些启示,同时,能够为俄汉、汉俄翻译等相关领域提供实践依据,并期望我们的研究能够为语言学研究者们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为俄汉对比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切入点,也为空间意义的研究贡献一丝微薄的力量。(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09-06-01)

黎小力[6](2009)在《基于HSK动态语料库的复合趋向补语语法意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语料库的语料作为研究对象,找出复合趋向补语偏误并进行分析归类,总结出趋向补语出现偏误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对语法意义的混淆。本文对二语习得的趋向补语学习和教学有参照价值。(本文来源于《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霍晶莹[7](2008)在《留学生表趋向意义趋向补语的习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趋向补语是汉语语法中的难点,也是留学生习得汉语语法的重点。很多语言都没有趋向补语这一语法项目,而且汉语与其它语言的这一语法点的对应形式错综复杂,再加上教材、教学、学习者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留学生在汉语趋向补语的学习中错误百出,甚至采用回避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汉语的灵活应用。在本文的研究中,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将留学生习得汉语趋向补语的情况作了分析。一般认为简单趋向补语结构成分少,结构形式相对简单,习得起来应该比复合趋向补语容易,但是从被试习得的情况来看并非如此。无论宾语是表示处所的,还是非处所的,被试在习得简单趋向补语时,错误率都比较高。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错误率反而更高。王建勤(1996)在对留学生汉语否定结构的习得过程研究中,利用中介语语料库得到不同结构出现的相对频率的发展曲线,总结出习得过程的叁个发展时期,即发生期、高涨期和稳定期叁个阶段。我们认为课堂教学环境下的习得过程在进入稳定期时,会有一些反复。留学生对复合趋向补语的习得,总的说来都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和汉语水平的提高,错误率在不断降低。本文还将留学生习得趋向补语的情况进行了偏误分析。将错误类型分为叁类:结构上的偏误、语义上的偏误和回避使用趋向补语。结构上的偏误又分为4种:谓语动词和趋向动词分开、谓语动词和趋向动词颠倒、复合趋向动词本身分开、复合趋向动词本身颠倒。语义上的偏误分为:立足点的偏误、趋向意义的偏误、趋向补语的漏用和滥用、复合趋向补语和简单趋向补语使用混淆。偏误产生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本文从普遍语法、语言迁移理论、认知的难易程度、学习者学习策略和语言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最后,本文根据留学生习得汉语趋向补语的情况的分析,对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中与趋向补语有关的部分提了几点建议。(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08-04-01)

王秋池[8](2008)在《汉语趋向补语基本意义的视频教学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趋向补语教学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一方面,趋向补语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繁,是教学重点之一;另一方面,趋向补语是汉语特有的语言现象,别的语言中很难找到与之完全等值的对应语言结构,因此其教学又是一个难点。趋向补语的意义一般被分为叁类:趋向意义、结果意义、状态意义。其中,后两类是引申意义,有的趋向补语有,有的趋向补语没有;而趋向意义则是每个趋向补语都具备的基本意义。在趋向补语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最先接触到的也是基本意义。可见,对趋向补语基本意义教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目前,学术界对趋向补语的研究非常多,但是主要集中在从语言本体角度出发的研究和从学生习得角度出发的研究,而从实际教学角度出发的研究并不多。本文首次探讨了利用视频这种多媒体手段进行趋向补语基本意义教学时的效果,试图对趋向补语的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帮助。本课题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选取了四个平行班级分为两组,并在四个班分别进行了一次关于“来”、“去"、“上”、“下”、“进”、“出”、“回”、“过”、“起”、“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进来”、“进去”、“出来”、“出去”、“回来”、“回去”、“过来”、“过去”、“起来”这22个趋向补语基本意义的专题教学。两组教学分别在多媒体课堂环境和传统课堂环境下进行,其中多媒体课堂采用的教学手段是视频。教学实验结束后对实验对象进行成绩测试和问卷调查以评估教学效果,然后运用SPSS 13.0软件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多媒体视频进行趋向补语基本意义教学的效果与利用传统方式进行教学的效果存在极其显着的差异,视频教学效果比传统教学效果好。学生对于视频教学的主观感受也以肯定性意见为主,认为其既有趣又实用,因而普遍乐于接受。本研究的结论是:趋向补语基本意义的视频教学是一种效果很好的教学形式,具有广泛适用性和可推广性。(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8-04-01)

魏耕耘[9](2001)在《留学生表趋向意义趋向补语的习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横向规模研究方法,通过问卷测试对113名留学生表趋向意义趋向补语的习得情况进行了定量研究。该问卷通过排序题考察了留学生对趋向补语结构形式的习得情况,用填空题考察留学尘对趋向意义的习得情况。我们将趋向补语从结构上分为8类,通过对2、3、4叁个年级水平上的被试各类趋向补语错误率、错误形式的相对出现频次以及在各宾语位置上出现的相对频次的分析,得出了留学生习得8类趋向补语的习得难度等级,以及各类趋向补语的主要错误类型,并对习得难度和错误类型的出现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通过填空题所表现出来的被试习得状况,我们认为留学生对趋向动词所表达的趋向意义的理解和掌握是趋向补语习得的主要问题,跟结构规则相比在综合运用中显得更为重要。(本文来源于《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期刊2001-05-01)

周永惠[10](1991)在《复合趋向补语的趋向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般语法着作将现代汉语的趋向动词分为以下叁组: 第一组 上 下 进 出 过 回 开 起 第二组 来 去 第叁组(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1991年02期)

趋向补语的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趋向补语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不少外国留学生反映趋向补语难学、难记和难用,特别是趋向补语的引申意义更是抽象和复杂,对外汉语教师表示该语法项目难教,但是对此也常常束手无策,因此趋向补语教学已经在对外汉语教学界引起了一定的关注,目前研究成果最为丰富的是汉语语言本体这一角度,对外汉语教学法这一角度也有不少相关研究,主要对不同母语的学习者进行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及研究其对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等。但值得一提的是,还没有任何研究涉及到利用显性教学来辅助趋向补语教学。笔者在韩国蔚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汉语期间,通过问卷调查了中文系大二学生关于趋向补语引申意义的使用情况,目的是了解学生对趋向补语引申意义的看法和关心的程度,通过这份问卷调查能够了解趋向补语引申意义教学的重要性。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期待一种全新的、关于趋向补语引申意义的教学法,同时也采访了两位在校的汉语教师,了解现在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结果也并不理想。显性教学的叁个核心阶段分别是热身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显性教学的热身阶段使学生清楚了解他们要学的内容和为什么要学这些内容,作为教师,应该确认学生有足够的先备知识来学习新知识,把新旧知识贯通起来。实施阶段重在讲解所学内容,教师必须通过显性示范和显性思维使整个学习内容显性化,同时,在设计的关于趋向补语引申意义的显性教学课中所举的例句尽量联系学生的真实情况,因为意义较为浅显易懂,由此可以更好地检查学生的理解度;在指导和提示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应建立合适的鹰架从而确保学生输出的成功率,何时撤出鹰架要根据学生能否独立运用知识的能力来决定;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展示他们能够自己解决问题和使用技能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提供任何可以帮助学生的纠正反馈,然后只需在最后安排相关的任务,确保学生能够流利输出新学的知识,并且正确率较高。总结阶段则重在回顾所学知识的关键部分。在本文中,笔者试图运用显性教学来辅助对外汉语教师教授趋向补语的引申意义。本次的显性教学效果评估主要以形成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相结合的形式,采取形成性评估的目的是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估转变成为评估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总结性评估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是否最终达到了本次教学目标的要求。评估主体主要包括学生评估和教师评估,其中学生评估也包含学生自评和同伴互评。在学生自评和同伴互评的过程中,能使学生和学生之间产生一定的学习责任感,学生自评是为了培养学生尝试使用汉语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伴互评是为了能使同伴之间互相了解对方的学习经验,意识到团队合作的强大力量和在合作气氛的学习中如何提高学习效果。教师评估注重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具体、正确并且具有针对性的反馈意见。显性教学效果评估方法主要以真实性评估和传统性评估相结合的方法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水平。显性教学效果评估准则应采用质性与量性相结合的方式。经过显性教学实验,笔者采取了前期趋向补语引申意义的测试卷进行了测试,通过显性教学后的关于趋向补语引申意义的前后测试,统计出相关的客观数据,结果发现学生对比前测试的成绩普遍有所提高,显性教学后的主观感受也反映良好。实验教师在显性教学的过程中,能感受到与学生的互动,并逐步按照设定的显性教学程序进行,在讨论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严格监控学生的表现,并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整个教学过程条理清晰,反应热烈,大部分学生也给予教师了充分的肯定。研究表明,显性教学对教师教授复杂又特殊的趋向补语引申意义有一定的帮助,希望本研究能弥补对外汉语趋向补语教学在这一方面的漏洞,为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趋向补语的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1].李后荣.认知语言学视角下“上、下”类趋向补语的意义分析及对外汉语教学[D].苏州大学.2017

[2].郑煜诗.趋向补语引申意义的显性教学设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3].徐今.也谈趋向补语的语法意义[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

[4].郭珊珊,朱乐红.论汉语“出”类趋向补语的语法意义[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5].王娜.俄语表空间意义的动词前缀与汉语趋向补语的对比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09

[6].黎小力.基于HSK动态语料库的复合趋向补语语法意义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

[7].霍晶莹.留学生表趋向意义趋向补语的习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

[8].王秋池.汉语趋向补语基本意义的视频教学效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9].魏耕耘.留学生表趋向意义趋向补语的习得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

[10].周永惠.复合趋向补语的趋向意义[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

标签:;  ;  ;  ;  ;  

趋向补语的意义论文-李后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