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诗论文-薛冰怡

盛唐诗论文-薛冰怡

导读:本文包含了盛唐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盛唐诗,《诗经》,接受

盛唐诗论文文献综述

薛冰怡[1](2019)在《盛唐诗对《诗经》的接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凭借其丰富深刻的内容和精彩绝妙的艺术手法,对我国文学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诗歌这一体裁在唐朝达到了巅峰,并发展成为一代之文学,盛唐诗更是被称作“盛唐之音”。本文以李白和杜甫这两座唐诗中的顶峰,以及盛唐最主要的两个诗派,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王维、孟浩然、高适和岑参,这六位诗人的作品作为盛唐诗的范例。通过借鉴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中的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来探讨《诗经》与盛唐诗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试图得到些新的发现和启示,从而更好地发掘中国古典诗歌传承与发展的清晰脉络,加深对盛唐诗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认识。本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叁个部分组成,正文部分包括四个部分。引言主要论述本题的研究现状、研究的价值意义和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一部分探析盛唐诗对《诗经》语言技巧的接受方式,分别从词句、结构和表现技巧叁个方面展开论述。词句方面分为对《诗经》词句的直接引用和化用,结构上主要分析四言句式和重章复沓的运用,表现技巧则侧重于对赋、比、兴这叁种艺术手法运用的分析。第二部分探究盛唐诗对《诗经》题材和精神的接受,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即盛唐诗将《诗经》作为题材源头的表现以及盛唐诗对《诗经》“风雅”精神的继承。第叁部分探讨盛唐诗对《诗经》意境的接受及发展,举例分析盛唐诗是如何在对《诗经》意境接受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使意境发展成为盛唐诗标志性的名片。第四部分考察盛唐诗人接受《诗经》的原因,分为叁个小节。分别从社会因素,文学传统和诗人个体经历为切入点,分析促使盛唐诗人接受《诗经》的原因。结语部分对整篇论文进行回顾总结。(本文来源于《延安大学》期刊2019-06-01)

郑博心[2](2018)在《盛唐诗中胡人形象及其文化意义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唐朝是中国多民族交流融合一个重要时期,这一盛况大量出现在唐诗中。他们或是胡兵,骁勇善战;或是胡姬,貌美活泼;或是胡商,精明能干。唐诗中出现大量胡人受到民族政策、"尚胡"的风气以及边境战事等影响,使文人百姓深受胡人文化影响。从众多作品中不难看出盛唐时期民族与文学的融合;士人"华夷之辨"观念也愈发开放;儒学也随佛教渗透日渐式微,这也成为中唐儒士"批佛尊儒,复兴古文"的一个重要契机。(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8年29期)

吴振华[3](2018)在《论“盛唐气象”与盛唐诗序的文体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盛唐气象是盛唐文化的特征,在盛唐诗序中有典型表现。既表现了从君王到普通诗人对国家、民族和自己的前途充满高度的自信,又表现了时代蒸蒸日上的气象及宁静平和的氛围。盛唐诗序具有追求华丽壮大、气势雄浑的诗性品质,呈现出骈散交杂的过渡状态,是诗序文体发展的重要阶段。(本文来源于《中文学术前沿》期刊2018年01期)

吴振华[4](2018)在《论“盛唐气象”与盛唐诗序的文体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盛唐气象是盛唐时代精神的特征,是盛唐文化诗性品质的内核,在盛唐诗序中也有典型表现。具体为:从君王到普通诗人对国家、民族和自己的前途充满高度的自信,展现出蒸蒸日上的气象及宁静平和的氛围;展现出人们逸兴标举的精神状态、积极进取的豪迈情怀及恢宏壮丽的惊人想象;也体现在衰颓乱世时,人们对盛唐充满无限的追慕。从文体演变角度看,盛唐诗序处于由骈体向散体演进的过渡状态,具有骈散交织的特点,具有追求华丽壮大、气势雄浑的诗性品质,是诗序文体发展的重要阶段。(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杨继武[5](2017)在《盛唐诗酒塞上情 边关烽烟古堡立——唐代边塞诗中的石嘴山情结》一文中研究指出当落日的余晖洒向贺兰山巅的时候,贺兰山象一位身披金盔银甲的武士,庄严肃穆地伫立在银川平原上。登高远望,鸟瞰山下,山水园林、昔日煤城、工业重镇,包容了废圮的长城,逶逶迤迤,宛如游龙,身披霞光,驳驳斑斑,气度非凡。登临贺兰山俯瞰古长城,古时的烽燧斥堠虽然已成残垣废迹,但当年古人为了保卫边陲家乡,建关隘筑边墙,安营扎寨,风餐露宿,含辛茹苦,累断了筋骨,甚至捐躯守寨,爱国之精神不可轻估。在这里笔者以故乡人说故乡事的(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期刊2017年36期)

何蕾[6](2017)在《《红楼梦》诗学与曹雪芹宗盛唐诗论偏差》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家学渊源与诗坛风尚的影响下,曹雪芹论诗推尊盛唐,但在《红楼梦》中,主要通过林黛玉完成的诗歌创作实践却呈现出与中唐乃至晚唐诗相似的艺术风貌特征。这种论诗宗盛唐的观点与实际创作风格近于中、晚唐之间的偏差,并非曹雪芹刻意而为,是其身世遭遇、悲情气质与中国古典诗歌的写情特质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重庆社会科学》期刊2017年10期)

韩震军[7](2017)在《论《初盛唐诗纪》的唐诗体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初盛唐诗纪》是明人汇编的一部唐诗总集,其不仅有着重要的文献传承意义,且有独特的唐诗学理论价值。《初盛唐诗纪》通过对乐府诗的处理及五言古律的区分,呈现出唐人"乐章"不属诗歌、界别五言古律遵循"严古宽律"标准的纯雅唐诗体观念。其此种认识,对明代以后唐诗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江淮论坛》期刊2017年02期)

曹萌萌[8](2017)在《惟在兴趣,尽得风流——盛唐诗的“兴趣”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兴"是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表现手法,历来广受诗歌评论者的关注,严羽《沧浪诗话》首次将其与"趣"结合,提出"兴趣"的理论,并以此来论盛唐诗歌。盛唐诗"吟咏情性"的内容、"无迹可求"的技巧,以及"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是对严羽"兴趣"说最好的体现。(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7年02期)

林晓雁[9](2016)在《初、盛唐诗的地理意象与时人的地理感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初、盛唐诗中的"辽阳"、"碣石"、"燕然"、"龙城"、"楼兰"、"五岭"等地理意象作了细致的梳理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探求当时人的地理感知。同时,本文亦对孟浩然、李白、杜甫诗中涉及的地理意象作了列举式的分析,以此探究地理意象对于唐诗繁荣的支撑作用。(本文来源于《时代教育》期刊2016年23期)

葛奕[10](2016)在《陈子昂的精神世界与诗歌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拟探讨陈子昂思想和创作的生成,以及武则天时代的氛围与盛唐诗的生成之间的关系。研究重点在陈子昂的思想与文学创作的互动。首先,研究选取陈子昂为个案,将其置于武则天朝的时代环境中,从所经历的科举制度改革、掌握人事任免的官员、上大夫交游圈、仕宦经历、时兴诗歌创作类型以及“主流”意识形态等几个方面,“重建”其生活的具体历史隋境和思想氛围。意在通过陈子昂不同阶段的人生经历,认识其精神世界的变迁并探讨它在各个时期创作中的体现。第二,拟以陈子昂为参照,打破文学史惯用的组合方式譬如“四杰”“沈末”等,通过同时代诗人对诗歌题材、体裁的选择以及情志表达两方面,探索陈子昂同时期士人的精神状态和文学创作的整体风貌,逐步勾勒出武则天时期的文学氛围.第叁,从陈子昂身处的武则天时期诗歌到盛唐诗,关注的问题是盛唐诗的发生,这里选择了两个视点,第一从思想更替角度讨论南北禅风交替间士人所受之习染,第二从年辈角度讨论过渡期间诗人的年龄分布。试图通过时代的思想交替以及年岁更新探讨诗人心态的变化,解释创作变化即盛唐高音的唱出。方法论上,因本文试图考察个体“行为-思想-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故将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相结合,借历史学家科林伍德“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和社会学家布尔迪厄“场域”的思考方式,将陈子昂尽可能置于具体的社会关系网中,将其作品置于人生经历和思想历程中,辩证地对待历史材料,以一手材料而主,建立合理的历史想象,从而解释文本变遥之所发生。基于上述分析方式,大致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陈子昂之诗歌较同期士人颇为特出,并表现出明显的分期,其节奏和仕途走向相呼应,在其仕途晚期,生命的终极关怀和外在的自我实现形成张力,彷徨、亢烈和平和的律动鲜明地体现在诗下,体现出生命周期与文学创作的浑融统一。陈子昂是这一时期极少数对生命终极问题有所关怀的士人,但这与时兴的佛教氛围鲜有关系。盛唐诗生成的诱因之一是南禅神会的北上,这为士大夫带来新鲜的思想空气。另一因素是诗人年龄更替,陈子昂卒年为李白、王维生年,盛唐诗人几为新生代,从而少受武周朝的思想影响。孟浩然生于中间。即在武周朝长大,而在玄宗朝出仕,年龄和后劲不敌新生代,然其高士气度却广受时人尊崇.孟夫子“多馀人”的尴尬位置也恰好说明盛唐诗的发生乃由于新生代的思想更新,并非武周朝的接续。从宗睿宗到开天、大历时期,宗教对上大夫的思想、心态的影响如何从禅趣、妙悟深入到义理及生命本体,唐人的精神、文学世界随之又有怎样的转变,是有待进一步思考的命题。(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6-05-30)

盛唐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唐朝是中国多民族交流融合一个重要时期,这一盛况大量出现在唐诗中。他们或是胡兵,骁勇善战;或是胡姬,貌美活泼;或是胡商,精明能干。唐诗中出现大量胡人受到民族政策、"尚胡"的风气以及边境战事等影响,使文人百姓深受胡人文化影响。从众多作品中不难看出盛唐时期民族与文学的融合;士人"华夷之辨"观念也愈发开放;儒学也随佛教渗透日渐式微,这也成为中唐儒士"批佛尊儒,复兴古文"的一个重要契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盛唐诗论文参考文献

[1].薛冰怡.盛唐诗对《诗经》的接受研究[D].延安大学.2019

[2].郑博心.盛唐诗中胡人形象及其文化意义浅析[J].北方文学.2018

[3].吴振华.论“盛唐气象”与盛唐诗序的文体特征[J].中文学术前沿.2018

[4].吴振华.论“盛唐气象”与盛唐诗序的文体特征[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8

[5].杨继武.盛唐诗酒塞上情边关烽烟古堡立——唐代边塞诗中的石嘴山情结[J].中学语文.2017

[6].何蕾.《红楼梦》诗学与曹雪芹宗盛唐诗论偏差[J].重庆社会科学.2017

[7].韩震军.论《初盛唐诗纪》的唐诗体观[J].江淮论坛.2017

[8].曹萌萌.惟在兴趣,尽得风流——盛唐诗的“兴趣”内涵[J].名作欣赏.2017

[9].林晓雁.初、盛唐诗的地理意象与时人的地理感知[J].时代教育.2016

[10].葛奕.陈子昂的精神世界与诗歌创作[D].南京大学.2016

标签:;  ;  ;  

盛唐诗论文-薛冰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