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批评论文-张蕴艳

传记批评论文-张蕴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传记批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威廉·,狄尔泰,李长之,精神科学,精神史

传记批评论文文献综述

张蕴艳[1](2019)在《精神史脉络中狄尔泰对李长之传记批评之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威廉·狄尔泰是"精神科学"的确立者。他认为体验(Erlebnis)、表达(Ausdruck)与理解(Verstehen)是阐释历史进程与生命意义的叁大关键词,而在体验、表达、理解历史进程与生命意义的过程中,回忆(或记忆)起着反思并重构历史意义的重要作用,传记或自传的写作可视作这种精神史的实践形式与表达方式。从李长之、宗白华等批评家对狄尔泰体验学说与精神史方法的实践看,体验与回忆构成他们对启蒙现代性的反思与审美现代性的理解的核心,如李长之在对屈原、孔子、李白、司马迁等古典先贤的精神史回望中期待"中国的文艺复兴",可看作是借体验与回忆对启蒙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之话语谱系的双重超越。但这种双重超越尽管背后包含精神史向度的深度,却也还是有其限度与问题的。(本文来源于《学习与探索》期刊2019年04期)

冯寿农,项颐倩[2](2017)在《审美同情:萨特传记批评的主体间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存在主义精神分析是萨特进行传记批评的基本方法,该方法深受现象学影响,主要表现为对他人经验的理解。萨特的存在主义精神分析继承了胡塞尔的"同感"理论,并发展成为具有主体间性的"审美同情"。存在主义精神分析通过对个体命运进行追溯和还原,努力实现对他人经验进行整体化研究的目的。萨特撰写的精神分析传记作品开辟了作家研究的独特视角,为文学批评提供了崭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郑文文,燕洪菲[3](2014)在《从传记批评角度解读劳伦斯的《钢琴》》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试从传记批评的角度重新审视劳伦斯的诗歌《钢琴》,结合其生活的历史语境探析劳伦斯时代的精神危机与"归属"迷茫。(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4年23期)

袁劲[4](2014)在《情感基础上的中西融合——李长之传记批评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中,李长之的传记批评法独具特色,其中既有远承古典传统的象喻式批评法,又有西方理论影响下的文本细读、心理分析和社会历史批评法。在由作品分析而深入到作者及其时代考察的过程中,李长之始终强调情感体验的重要性,这也是其研究方法能够成功融合中西的关键所在。(本文来源于《江苏开放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江琼[5](2014)在《贯通中西:李长之传记批评模式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李长之以传记批评作为其文学批评形式,与他对中国文学研究体系化的探求以及文化建设的构想互为关联;是为其文学理论谋求的一种实践方式和探索途径,也是对中西方文学批评形式的继承与发展。他旨在贯通中西文化,疏通传统和新文学,掘发中国文化价值,以实现"中国的文艺复兴"。(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周晶[6](2013)在《自我之镜——《威廉·威尔逊》的传记批评式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传记批评的角度解读《威廉·威尔逊》,认为威廉·威尔逊其实就是爱伦.坡本人的化身。威尔逊的性格,为人处世以及个人经历和坡有着不少的相似之处。威廉.威尔逊这一形象的塑造是坡对自己的人生更是对人性思索的结果。在最终的本能冲动与道德约束的斗争中,本能冲动占了上风,成为人格中的主宰力量,由此可以看出爱伦.坡对人性现状的悲观失望以及他的悲观主义的世界观。总之,在传记批评的视野下解读爱伦.坡的《威廉.威尔逊》,我们可以借助作者的经历更深入地去理解作品,同时也可以反过来在对作品新理解的基础上对爱伦.坡本人产生新的更丰富深刻的认识。(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2013年16期)

王梦露[7](2012)在《永远在路上:从传记批评角度分析海子诗歌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子作为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其人、其诗都备受学界关注。本文从传记批评角度阐述海子诗歌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结合海子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和求学经历,分析其性格特征对他的诗歌所造成的影响,即纯真的童话气息、对土地的深情回归、彰显自我的精神、面向未来的神性美等艺术特色的形成。海子以人生铸就的诗歌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无尽启迪。(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2年76期)

孔苏颜[8](2011)在《传记批评:李长之文化理想的诗性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李长之倾其一生心血致力于文学批评,但他始终以"文化建设"为艺术旨归,传记批评是李长之文化理想诗性建构的选择与策略。在吸收西方古典与浪漫思想的基础上,李长之将其整合成"两种精神":古典精神与浪漫精神,并以此来统领中国的精神谱系,而孔子与屈原是这两种精神的形象化体现。(本文来源于《济宁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陆婧[9](2011)在《从传记批评角度解读巴金的《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记批评的研究通过追寻作家经历、人格及其创作动机等,来追寻作品的意义和审美内涵。巴金的代表作《家》与他的经历、品格和思想等密切相关。从传记批评这个角度来解读巴金的《家》,探讨巴金的主要经历与《家》、《家》的创作背景及动机等等,对于理解作者巴金和作品《家》有着重要的意义,从而达到对作品价值和美学内涵的解读与阐发。(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2011年18期)

王安湉[10](2011)在《“美国传记文学与传记批评”学术研讨会在吉林大学召开》一文中研究指出2011年7月16日-18日,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以"美国传记文学与传记批评"为研究专题,在吉林大学举办第九届学术专题研讨会。会议由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承办。来自全国六十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本文来源于《外国文学研究》期刊2011年04期)

传记批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存在主义精神分析是萨特进行传记批评的基本方法,该方法深受现象学影响,主要表现为对他人经验的理解。萨特的存在主义精神分析继承了胡塞尔的"同感"理论,并发展成为具有主体间性的"审美同情"。存在主义精神分析通过对个体命运进行追溯和还原,努力实现对他人经验进行整体化研究的目的。萨特撰写的精神分析传记作品开辟了作家研究的独特视角,为文学批评提供了崭新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传记批评论文参考文献

[1].张蕴艳.精神史脉络中狄尔泰对李长之传记批评之影响[J].学习与探索.2019

[2].冯寿农,项颐倩.审美同情:萨特传记批评的主体间性[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3].郑文文,燕洪菲.从传记批评角度解读劳伦斯的《钢琴》[J].青年文学家.2014

[4].袁劲.情感基础上的中西融合——李长之传记批评法研究[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4

[5].江琼.贯通中西:李长之传记批评模式的构建[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

[6].周晶.自我之镜——《威廉·威尔逊》的传记批评式解读[J].语文学刊.2013

[7].王梦露.永远在路上:从传记批评角度分析海子诗歌特点[J].考试周刊.2012

[8].孔苏颜.传记批评:李长之文化理想的诗性建构[J].济宁学院学报.2011

[9].陆婧.从传记批评角度解读巴金的《家》[J].语文学刊.2011

[10].王安湉.“美国传记文学与传记批评”学术研讨会在吉林大学召开[J].外国文学研究.2011

标签:;  ;  ;  ;  ;  

传记批评论文-张蕴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