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有机体与环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媒介环境,生命政治,有机体,主体追问
有机体与环境论文文献综述
骆世查[1](2018)在《媒介环境即生命政治——数字时代的“有机体”话语与主体追问》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媒介技术的高歌猛进,与媒介哲学研究的迟滞形成鲜明对比。人对媒介技术的使用与反馈成为学术书写的主流叙事,而对人的生命本质与存在方式的追问却被搁置。通常被作为结构功能主义预设的"有机体",在数字时代需要被重新审视,全新媒介环境具有颠覆有机体存在的潜能,进而对关涉有机体的生命政治彰显出巨大的型塑力量,"社会有机体"或彻底沦为理想型概念。本文强调,媒介环境即生命政治。通过对有机体不同向度的诠释,本文发现二者在前提预设、理论阐发、实践勾连、观念指向、现实关怀等诸多方面的共通,为媒介哲学层面的主体追问提供了对话平台,对重新理解媒介、存在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打开了新视野。本文进一步指出,缺乏主体观照的媒介环境学是肤浅的,而忽视媒介环境的生命政治是抽象空洞的。(本文来源于《新闻界》期刊2018年06期)
李嘉伟,董武[2](2017)在《过量应用抗生素对环境和有机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抗生素广泛用于医疗、养殖等行业,但过量使用抗生素带来的危害日益严重。本文通过对部分地区环境中抗生素的分布、来源、对机体的影响、监测及今后的研究展望加以综述。(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发展》期刊2017年09期)
张雯[3](2008)在《“有机体自然”与“资本化自然”——环境人类学视野中的草原沙漠化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个案研究为基础,本文从环境人类学角度分析了内蒙古草原沙漠化问题中的"自然观转变:"从传统文化体系的"有机体自然"到市场现代性的"资本化自然"。笔者指出,将自然看作一种流转生利的"资本"的观念与草原生态危机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研究》期刊2008年01期)
陈一飞[4](1983)在《我国古代医学关于有机体和外界环境统一的论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古代医学书籍关于有机体和外界环境统一的论述,非常丰富,应研究发扬。这些论述,和苏联伟大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有关论述,非常相似,但比他早两千多年就已经提出来了,我们以此感到自豪。(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1983年04期)
李广元[5](1980)在《环境低硒对有机体的损伤》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自然条件下,世界某些地区,由于土壤中缺乏硒,生长之牧草及农作物作家畜饲料时,常引起营养性肌肉变性或白肌病(Whi-te muscle Disease)。在美国、英国、芬兰、瑞典、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土耳其及苏联等国,均有此病记载。以后证明大约有40种动物具有硒对之有效的疾病。各种(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期刊1980年01期)
盛祖嘉[6](1962)在《基因的实体存在与有机体和环境的统一——兼与奚元龄先生商榷》一文中研究指出米丘林学派强调有机体和环境的统一,强调有机体和环境的物质交换(新陈代谢),是非常可贵的。可是孟德尔遗传学派是否象奚元龄先生所说的那样:“以魏斯曼种质不变学说为基础,长期以来,否定了新陈代谢在形成与改变遗传性中所起的作用。”?(见奚元(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1962年07期)
E.B.萧洛霍娃,赵璧如[7](1958)在《神经系统信号活动是有机体和环境的联系形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体与环境的暂时联系形成的规律是中枢神经系统活动——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伊·彼·巴甫洛夫证明,暂时联系是在客观现实的某些事物或现象或它们的(刺激物的)特性、品质、属性对有机体的影响下于中枢神经系统中形成的. 伊·彼·巴甫洛夫说明,影响有机体的某些事物或现象,例如,食物、痛的刺激等能立刻引起有机体的生理活物.这些外部影响对有机体有直接的生物学的意义——它们被有机体同化或威胁着有机体的完整性. 外部世界的另一些事物和现象一对象的(本文来源于《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期刊1958年02期)
娄成后[8](1956)在《有机体与环境统一的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远在80年前恩格斯就提出了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这个存在方式的重要因素是在于与周围的外部自然界不断的新陈代谢……”。近些年来生物科学上的成就愈益充实了恩格斯的说法:有机体是靠着新陈代谢来维持与其环境的统一,并且靠着它来维持生存,滋生与发育。当外界环境改变时,有机体用新陈代谢的改变来回答外界的影响,对之发生适应。而长期的适应就会导致生物遗传性上相应的变异。生物对外界的特殊反映(所谓感应性)也可溯源于生命载体(蛋白体)的可型性(或易变性)。生活物质对环境的(本文来源于《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期刊1956年00期)
И.И.诺纹斯基,陈佩萱[9](1954)在《有机体和环境底统一》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学在各种自然科学领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所以占有这样的地位,首先是因为生物学研究对象本身底各种特殊性.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最复杂的自然现象.除此以外,生物学底基本问题,例如:关于生命起源和本质、有机体形态发展底规律性、人类起源底自然科学基础、高级神经活动底规律等问题,都带有哲学和(本文来源于《生物学通报》期刊1954年02期)
有机体与环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抗生素广泛用于医疗、养殖等行业,但过量使用抗生素带来的危害日益严重。本文通过对部分地区环境中抗生素的分布、来源、对机体的影响、监测及今后的研究展望加以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机体与环境论文参考文献
[1].骆世查.媒介环境即生命政治——数字时代的“有机体”话语与主体追问[J].新闻界.2018
[2].李嘉伟,董武.过量应用抗生素对环境和有机体的影响[J].环境与发展.2017
[3].张雯.“有机体自然”与“资本化自然”——环境人类学视野中的草原沙漠化问题[J].贵州民族研究.2008
[4].陈一飞.我国古代医学关于有机体和外界环境统一的论述[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83
[5].李广元.环境低硒对有机体的损伤[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1980
[6].盛祖嘉.基因的实体存在与有机体和环境的统一——兼与奚元龄先生商榷[J].中国农业科学.1962
[7].E.B.萧洛霍娃,赵璧如.神经系统信号活动是有机体和环境的联系形式[J].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1958
[8].娄成后.有机体与环境统一的问题[J].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1956
[9].И.И.诺纹斯基,陈佩萱.有机体和环境底统一[J].生物学通报.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