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思想政治课,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策略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彭保和[1](2019)在《思想政治课开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文章结合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课例,阐述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开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实践策略。(本文来源于《中学教学参考》期刊2019年22期)
张颖,姚清晨[2](2019)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实践研究——以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中的运用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一项宏大的历史性工程。通过在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运用,能够坚定高校研究生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公共政治课堂上,而应该通过包括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在内的多种方式,与其他党建工作相结合,实现二者协同共进,在提升高校党建工作成果的同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过程中,应该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与方法,使二者的目标协同实现。(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9年07期)
王良建[3](2019)在《新时代农村党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面临着国际与国内发展带来的困难与挑战,社会民生发展领域的短板依旧存在,农村脱贫攻坚的任务依然艰巨,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迭加等,这对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农村党员是执行与落实党的农村发展政策的排头兵,更是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关键环节。推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落实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因此,加强新农村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意义。当前,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统筹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积极引导,不断地推进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加强农村党员队伍的建设,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建设,补齐短板,确保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与连续性。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农村党员意识形态教育总体呈现出积极的发展趋势,但由于主客观因素的交叉影响,部分农村党员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方面依旧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党的形象。在对上述问题进行思考的同时,本文以周口市农村党员作为研究考察对象,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为指导,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并据此提出了可行性解决路径,为农村党员队伍的建设提供借鉴。论文的整体研究框架共分为叁部分。第一部分:对农村党员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为探究农村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问题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部分:通过实地走访调查,本文指出我国农村党员意识形态建设取得的成效,同时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第叁部分:基于对农村党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问题现状的分析。本文提出了加强农村党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路径,并提出了农村党员意识形态教育瓶颈的一些对策。(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9-06-01)
张昊,何冰,靳晴[4](2019)在《批判性思维方法: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教育方法论创新的新视域》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环境和对象的变化,我们必须适时进行方法论创新,批判性思维方法作为教育改革的新趋势具有独特优势。变革以往的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方法,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有效维护政治合法性,可为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教育提供新的理论视域和探索路径。(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9年10期)
唐梦霞,周庆[5](2019)在《浅谈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始终坚持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我国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工作。大学生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识和信念直接影响着中国社会主义未来现代化的发展。(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9年08期)
换晓明[6](2019)在《阿尔都塞的解读方法、结论及其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尔都塞从《资本论》文本的研读得出马克思的"症候读法",并用其对马克思哲学思想本真进行解读,认为在马克思哲学思想形成过程中存在一个从意识形态向科学转变的"认识论断裂",从而实现了理论"总问题"的革命;他提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论的反人道主义"并遭到理论界严厉批判,面对批判,阿尔都塞进行辩解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独特的关于"意识形态一般"的理论。辩证分析阿尔都塞的解读方法及理论结论,对深刻认识马克思哲学思想本真、有效进行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具有一定启发。(本文来源于《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期刊2019年03期)
夏璐,高蕾[7](2019)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国家意识形态构建的历史考察——基于1949—1957年北京地区中学政治理论课机制和绩效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内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恢复到发展再到巩固,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级各类教育的重要特征。然而,在改革开放以前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要说内容、机制、方法,即便是名称本身都几经变迁,更因十年内乱而中断。因此,若想全面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理论建设的成就,以及与之相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发展成就,则不能不对改革以前的实践做一番考察。研究选取1949—1957年北京地区中学政治课发展为案例,通过对相关史料和文献材料的整理与分析,拟以"政治社会化"这一概念工具丰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政治理论课机制和绩效的理解,进而探究基于其上的国家意识形态的构建。(本文来源于《思想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贾耀忠,张剑英[8](2018)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非常必要且意义重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功能,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包括以下实施路径: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对大学生实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应立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途径。(本文来源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彭志飞[9](2018)在《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叁重维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就是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的情况下,“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和2018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反复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并提出了明确的“使命任务”。高校承担着“育新人”的光荣“使命任务”,如何将这一“使命任务”具体落实到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实践中去,必须进行认真深入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涉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和教育学理论以及德育理论等多种理论和学科。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为基础,系统深入探讨了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叁重维度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体系结构的内在关系,认识到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体系结构决定了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维度。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知识体系、价值体系、实践体系的有机统一体,相应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就具有理论认知维度、价值认同维度、实践践行维度。也就是说,对作为知识体系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需要认知理性去认知,对作为价值体系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需要价值理性去认同,对作为实践体系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需要实践理性去践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整体性就是知识体系、价值体系、实践体系的有机统一性,相应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整体性就是认知维度、价值认同维度、实践维度的有机统一性,在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实践中必须坚持这种整体性。对某种特定学术对象进行研究的逻辑前提就是对其展开全面的调研。本研究在研究方法上运用了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等实证研究和定量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武汉地区部分高校的3000多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对部分大学生进行面对面访谈的方式,掌握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和分类整理我们发现,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知、认同、践行叁个维度呈现出“凸”型构造,即认知、践行两头低,认同中间高,这一分析结果为帮助我们找准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着力点提供了依据。从认知维度来看,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知处于“浅知”阶段,“浅知”阶段处于认知的第二阶段,即从“不知”到“浅知”到“深知”的中间阶段,“浅知”有叁个明显特征:一是认知模糊,对所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掌握不准确、不清晰;二是认知不系统,对所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一知半解,呈碎片化状态;叁是认知不稳定,很容易受到外界各种思想理论观点的冲击而发生知识迁移。从认同维度来看,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状况好于认知状况,也就是说,认同程度高于认知水平,但在认同程度的两个层次上,则处于较低层次的“情感认同”阶段,高层次的“信仰认同”比例较低。“情感认同度”较高的原因主要有二:第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鼓舞了大家,第二,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发挥了作用。从践行维度来看,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践行能力较低,践行水平低于认同度。践行能力较低主要表现在知行分离、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行为错位以及缺乏对西方社会思潮的分辨和判断能力。影响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知、认同、践行水平和能力的因素虽然多种多样,但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最主要的因素是网络新媒体和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和冲击。当代大学生是出生成长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网络一代和新媒体一代,在他们身上带有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时代、大数据时代、“云”时代、“微”时代、可视化时代的鲜明标签,当代大学生与网络新媒体朝夕相处,对他们所受到的各种信息、价值观念、思想倾向的影响,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者有责任进行正面引导。同时,当代大学生还出生成长在开放的全球化时代,全球化、市场化混杂着各种社会思潮泥沙俱下,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也必须着力提高大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基于新时代新任务,有必要创新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模式。网络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模式的构建包括构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云”教学模式、“微”教学模式、“可视化”教学模式和精细化的志愿者服务模式。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要求我们认真深入地研究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创新努力开创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新局面。(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12-01)
张有平[10](2018)在《论价值观引领下的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的主导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当前我国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着多元社会思潮、市场化经济浪潮、西方价值观念及互联网时代的多重挑战,因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以内涵诠释和方法创新推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展开,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本文来源于《理论学刊》期刊2018年06期)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一项宏大的历史性工程。通过在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运用,能够坚定高校研究生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公共政治课堂上,而应该通过包括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在内的多种方式,与其他党建工作相结合,实现二者协同共进,在提升高校党建工作成果的同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过程中,应该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与方法,使二者的目标协同实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1].彭保和.思想政治课开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9
[2].张颖,姚清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实践研究——以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中的运用为例[J].学理论.2019
[3].王良建.新时代农村党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9
[4].张昊,何冰,靳晴.批判性思维方法: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教育方法论创新的新视域[J].文教资料.2019
[5].唐梦霞,周庆.浅谈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J].法制与社会.2019
[6].换晓明.阿尔都塞的解读方法、结论及其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
[7].夏璐,高蕾.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国家意识形态构建的历史考察——基于1949—1957年北京地区中学政治理论课机制和绩效的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9
[8].贾耀忠,张剑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路径[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8
[9].彭志飞.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叁重维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
[10].张有平.论价值观引领下的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J].理论学刊.2018
标签:思想政治课;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