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流体论文-赵文景,纪文杰,蓝鼎,王进,王育人

二维流体论文-赵文景,纪文杰,蓝鼎,王进,王育人

导读:本文包含了二维流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肥皂膜,二维流动

二维流体论文文献综述

赵文景,纪文杰,蓝鼎,王进,王育人[1](2019)在《进行二维流体动力学实验的肥皂膜装置及相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介绍一种利用稳定流动的肥皂膜进行二维流体动力学实验的装置。其中,着重描述了该装置的具体结构。还简要介绍了肥皂膜作为近似二维界面的性质,以及制作稳定流动的肥皂膜所需的条件。同时,将研究并概述用于采集肥皂膜图像以及观测肥皂膜流动性质的实验装置及技术。(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 2019)》期刊2019-08-25)

杨涛,胡事民[2](2019)在《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二维流体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将深度神经网络与流体模拟相结合的新方法。将具有更多湍流细节的高精度流体模拟结果看作图像中的"风格",利用训练好的深度神经网络的中间层提取特征信息。采用图像风格化技术,将高精度流体模拟结果的湍流信息迁移到低精度流体模拟结果中,使得低精度流体模拟结果同样具有丰富的湍流细节,实现了超分辨率的效果。实时完成低精度流体模拟和湍流迁移,实现了实时的高精度流体模拟。利用流体模拟中的速度信息保证流体模拟在时域上的连续性,使得整个模拟的结果更为真实。采用可以适用于任意风格输入的自适应的实例归一化(adaptive instance normalization,AdaIN)风格化技术,实现了流体模拟的艺术风格控制。(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文》期刊2019年03期)

贾文柱[3](2017)在《二维流体模拟SiH_4/N_2/O_2放电中均匀性改善和前驱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二维流体力学模拟研究了在容性耦合射频SiH_4/N_2/O_2混合气体放电中,下电极表面施加一层介质层对等离子体均匀性的改善效果,此过程对应于实际工艺中,为了放电的稳定性或者放电的均匀性,腔室会预先实行一次预沉积过程。模拟结果显示介质层的存在可以有效抑制边缘效应造成的等离子体不均匀分布,并且可以有效代替通过改变间距或者气压等参数来获得较好的均匀性。当施加在下电极上的介质层厚度逐步增厚时,等离子体的放电会熄灭。此外,由于Si H_4/N_2/O_2混合气体放电的沉积前驱物到目前为止还不是很确定,因此本模拟通过改变外部参数观察含硅,含氮以及含氧粒子变化趋势,从而确定重要的化学反应前驱物。模拟结果显示SiH_3O,Si H_2O,O,N和NO是最重要的沉积前驱物,而不是Si N或者HSi NH_2。同时,在不同气压和组分比例下硅原子,氮原子和氧原子的沉积速率可以计算出来。根据计算结果显示,硅和氧原子的沉积速率极大地受到气压和气体组分比的影响。然而氮原子的沉积速率似乎对这些外部参数的影响不敏感。原因归结于氮的沉积速率主要受到N原子和NO原子影响,但是N原子和NO原子密度随着外界参数的变化满足反比关系。(本文来源于《第十八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7-07-26)

刘阳[4](2017)在《基于COMSOL软件的双腔室射频感性耦合氩等离子体源的二维流体力学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即ITER计划)的目标是在磁约束装置托卡马克的腔室内产生高温(带电粒子的温度达到几十keV)等离子体,实现可控核聚变。高温的等离子体难以靠其内部的欧姆加热产生,因此需要辅助的加热手段,其中之一便是中性束注入(Neutral Beam Injection,NBI)加热。中性束注入是指将高能中性束注入到托卡马克当中,实现辅助加热。中性束加热系统的核心是离子源,经过综合考量,ITER计划采用的为射频负氢离子源。由于需要强场栅极加速离子,为避免与背景气体过多的碰撞能量损失,等离子体源系统需要在较低的放电气压下工作。本文以COMSOL软件为依托,针对课题组的双腔室射频感性耦合等离子体子源装置,建立了等离子体流体与玻尔兹曼方程耦合的混合模型,对放电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对于低气压射频感性耦合等离子体放电,一般是由欧姆加热(碰撞加热)和波加热(无碰撞加热)两种机制维持的。但COMSOL软件的等离子体模块是纯欧姆加热机制,仅适用于模拟较高气压的放电。为了对低气压放电进行模拟,本文对COMSOL软件的电磁场模块和等离子体模块进行了改进。本文首先从麦克斯韦方程组以及弗拉索夫方程出发,给出了解析形式的感应电场与射频沉积功率密度表达式,并耦合到COMSOL软件的等离子体流体模型中。利用这种改进的COMSOL软件,本文得到如下模拟结果:(1)在其它放电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气压的升高,等离子体密度升高,电子温度降低;随着功率的增加,体区的电子密度增加,电子温度降低。电源的频率对等离子体的密度影响较小。(2)介质窗附近的电子温度随着功率的增加而升高,这是因为电磁场的能量主要是通过介质窗附近的趋肤层传递给电子的。射频电源频率的增加会提升介质窗附近(趋肤层中)的电子温度。(3)在较低的气压下(<5Pa),传统的基于欧姆加热的纯流体模型将逐渐失效,此时无碰撞加热(随机加热)效应在逐渐起作用。(4)在一定的放电条件下,射频电场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反常趋肤效应以及负功率吸收现象。此外,为了验证模拟结果的可靠性,本文的部分模拟结果与实验诊断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较高的放电气压下(大于2 Pa),两者基本吻合。(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7-05-01)

晏雯[5](2016)在《大气压冷等离子体射流二维流体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作为一种新型的非热平衡等离子体放电技术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是目前低温等离子体物理研究与实际应用领域的热点之一。与传统的低温等离子体放电相比,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中放电产生的自由基、带电粒子、紫外线、处于激发态和亚稳态的粒子等能够在气流场和电场的共同作用下被传送到相对远距离的区域,从而实现了放电区域和处理区域的相互分离,既保证了放电系统的稳定性,又满足了高化学活性粒子的需要。同时,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无电击感和灼热感,能够与生物体相接触,促使了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不但在传统的工业应用领域上,也在生物医学领域表现出独特的应用前景。目前,虽然国际上针对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开展了相应的实验诊断和数值模拟工作,然而对于某些放电行为以及其潜在的物理机制,人们还不是很清楚,亟需进一步研究。本论文采用了二维轴对称流体模型,针对大气压氦气等离子体射流展开了以下模拟工作:深入理解等离子体射流和材料表面相互作用的物理机理,对于更好地控制处理过程是十分必要的。本论文第叁章基于二维轴对称等离子体流体模型,数值模拟了针-板电极结构下大气压等离子体射流与不同介电特性阴极电极的相互作用,分析了阴极电极附近区域放电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当等离子体射流传播到阴极鞘层边界时,等离子体子弹的轴向传播速度会迅速下降。之后放电演化强烈地依赖阴极材料的介电特性,当等离子体射流作用于导体材料表面时,等离子体放电会被约束在导体表面中心处的圆形区域内,然而当等离子体射流与绝缘材料接触时,等离子体射流会沿着介质材料表面传播。二次电子发射过程以及介质层表面积累电荷效应对放电演化有着重要的影响,鞘层厚度随着二次电子发射系数增加而减小,而介质层表面的离子流密度则随着介电常数的增加而增大。作为大型化等离子体射流阵列中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等离子体射流之间相互作用备受关注,它直接关系着放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均匀性。本论文第四章中采用二维轴对称等离子体流体模型,数值模拟了(一个空气环境中氦气通道内的)两个相向传播的大气压氦气等离子体射流传播过程,研究了驱动电压对等离子体射流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向传播的等离子体射流之间相互作用会抑制等离子体子弹传播,而驱动电压差则是影响着两个射流之间相互作用的物理量之一。当两个驱动电压相同时,两个等离子体放电是完全相同的,并且最终两个等离子体射流不能融合,它们之间的最小间距随着驱动电压和初始电子密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介质管介电常数的增加而增大。当驱动电压不同时,低电压驱动的等离子体射流会先停止传播,最终两个等离子体射流会融合,发生相互融合的位置则强烈地取决于两个驱动电源之间的电压差。优化等离子体源,获得长度更长,等离子体密度更高,放电更稳定的射流源,一直都是等离子体射流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本论文第五章采用了二维轴对称流体模型,数值模拟了针-环双电极驱动大气压氦气等离子体射流,通过和单环电极驱动得到的等离子体射流对比,突出了双电极驱动的优势,并分析了针电极在放电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针电极在放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针电极存在,使得放电生成的等离子体射流传播速度更快,电子密度更高,径向尺寸更大。同时还研究了针电极参数对放电的影响,结果发现,相对针尖半径而言,针-环电极间的距离对放电的影响比较大,随着距离的减小,针电极对放电的增强效应更加明显,等离子体射流长度,密度以及放电径向尺寸都随之增大。在论文第六章,采用二维轴对称流体模型模拟研究了大气压氧气环境中传播的氦气等离子体射流,深入研究了等离子体射流从激发到传播以及最后与基板相互作用整个物理过程。放电首先在介质管内激发并沿着介质管内壁传播,然后离开介质管在周围氧气中形成一个电离波(流注,即实验上观测到的等离子体子弹)。在这个过程中流注从环形的中空结构演化成最大值在中心轴处的实心结构。流注在放电间隙内的平均传播速度为3×l05m/s。当放电遇到导体基板后,放电被约束在半径为1mm的圆内,放电强度逐渐减弱。放电遇到绝缘基板后,放电会沿着介质表面传播,放电强度随着径向传播距离的增加而减弱。对于导体基板,基板表面粒子通量的最大值位于中心轴,而在介质基板表面,粒子通量分布呈环形结构。等离子体和表面相互作用的面积会随着介质管出口和基板间距离,或者是绝缘基板介电系数的减小而增大。(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6-06-07)

王艳会[6](2015)在《感性耦合氩及氩/氧放电的二维流体力学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射频感应耦合等离子体源(Radio Frequenc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Source, RF-ICP)因其具有等离子体密度高,放电气压低,放电参数易于调节和装置结构简单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的表面处理工艺中,如刻蚀多晶硅、各种金属以及沉积薄膜。在实际工艺过程中,等离子体的状态参数要受到电源参数、工作气体及放电腔室结构和材料的影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表面处理工艺。因此,对外部参数如何影响等离子体状态进行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针对平面线圈结构ICP的放电过程,建立二维轴对称的物理模型,使用流体力学模型,研究放电功率、放电气压、气体组分比率等外界参数对电子密度、电子温度、离子密度等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放电的物理机制。首先利用本课题组研发的MAPS程序对Ar等离子体的放电特性进行模拟,并与COMSOL软件给出的模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电子密度随着气压和功率的增加呈线性增加,电子温度和等离子体电势的变化与气压的变化趋势相反,并且几乎不随功率变化。这与COMSOL软件给出的模拟结果基本吻合。在本文的最后,我们研究了外界参数对氩/氧(Ar/O2)混合等离子体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放电功率的变化仅对等离子体特征参数的峰值有影响,对空间分布影响很小。放电气压和氩/氧比率不但对特征参数的峰值有影响,对空间分布也有影响。最后,为了验证模拟结果的可靠性,我们将不同氧气含量和气压下的模拟结果、实验诊断结果和COMSOL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模拟结果、实验结果和软件计算结果在定性上符合的很好。(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5-05-01)

李兆奇,王丽军,管小平,成有为,李希[7](2014)在《基于径向力平衡的鼓泡塔二维流体力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鼓泡塔二维轴对称流体力学模型,模型中将气泡所受的升力以及湍动扩散力作为形成塔内气含率稳定分布的主要机制。采用Fluent 6.3流体力学软件求解模型,能得到稳定的二维流场,气含率与液速分布与实验值吻合良好,模型能准确反映表观气速(0.12~0.62 m·s-1)以及塔径(Ф200 mm、Ф500 mm、Ф800 mm)对流型的影响。利用该模型对更大直径鼓泡塔的流动参数进行了预测,结果与文献给出的经验关联式相符。(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4年11期)

贾文柱,王喜凤,宋远红,王友年[8](2013)在《脉冲调制射频容性耦合SiH_4/N_2/O_2放电的二维流体力学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在射频等离子体放电中引入脉冲调制技术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与连续射频放电模式相比,脉冲调制放电可以降低基板温度,改善沉积和刻蚀速率,而且电源关闭以后,电子温度下降较快,等离子体中的负离子也可以逃离主等离子体区。所以对于电负性等离子体,可以减少基板电荷积累,还可以有效抑制不必要的尘埃颗粒生长。这些特点若被有效利用将有益于材料处理。(本文来源于《第十六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一届全国等离子体医学研讨会会议摘要集》期刊2013-08-15)

罗雄平[9](2013)在《船与桥墩相撞后的二维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与浸入边界法相结合,研究在流体中平面运动的物体(船)绕另一个静止物体(桥墩)的二维运动过程,分析船所受到的流体阻力、升力以及受流体作用后船的运动轨迹。结果表明在船绕着桥墩运动的初期,升力和阻力曲线出现有限振幅的起伏现象,不久,船的升力和阻力系数逐渐趋向稳定,做周期性小幅振荡。船的顺时针方向角速度受水流作用逐渐变小,然后变为逆时针方向。最后船的尾部远离桥墩,表明不会与桥墩二次碰撞。船的运行轨迹与实船实验的结果非常接近。(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4期)

金季强,刘丽[10](2011)在《基于GPU的二维流体实时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可编程图形硬件的高级语言Cg在GPU上实现了二维流体的实时模拟,充分发挥GPU的并行计算能力加速了模型的解算。采用半拉格朗日方法来求解纳维-斯托克斯方程,保持流体模拟的稳定性;引入了漩涡约束因子弥补模拟中出现的数值耗散;采用纹理来存储计算过程中用到的数据,并将向量数据各个分量存储到纹理单元的4个颜色通道,减少了GPU计算次数;实现结果表明,对二维流体的模拟是高效率的。(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11年08期)

二维流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出了一种将深度神经网络与流体模拟相结合的新方法。将具有更多湍流细节的高精度流体模拟结果看作图像中的"风格",利用训练好的深度神经网络的中间层提取特征信息。采用图像风格化技术,将高精度流体模拟结果的湍流信息迁移到低精度流体模拟结果中,使得低精度流体模拟结果同样具有丰富的湍流细节,实现了超分辨率的效果。实时完成低精度流体模拟和湍流迁移,实现了实时的高精度流体模拟。利用流体模拟中的速度信息保证流体模拟在时域上的连续性,使得整个模拟的结果更为真实。采用可以适用于任意风格输入的自适应的实例归一化(adaptive instance normalization,AdaIN)风格化技术,实现了流体模拟的艺术风格控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维流体论文参考文献

[1].赵文景,纪文杰,蓝鼎,王进,王育人.进行二维流体动力学实验的肥皂膜装置及相关研究[C].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2019).2019

[2].杨涛,胡事民.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二维流体模拟[J].中国科技论文.2019

[3].贾文柱.二维流体模拟SiH_4/N_2/O_2放电中均匀性改善和前驱物的研究[C].第十八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摘要集.2017

[4].刘阳.基于COMSOL软件的双腔室射频感性耦合氩等离子体源的二维流体力学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7

[5].晏雯.大气压冷等离子体射流二维流体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

[6].王艳会.感性耦合氩及氩/氧放电的二维流体力学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5

[7].李兆奇,王丽军,管小平,成有为,李希.基于径向力平衡的鼓泡塔二维流体力学模型[J].化工学报.2014

[8].贾文柱,王喜凤,宋远红,王友年.脉冲调制射频容性耦合SiH_4/N_2/O_2放电的二维流体力学模拟[C].第十六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一届全国等离子体医学研讨会会议摘要集.2013

[9].罗雄平.船与桥墩相撞后的二维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10].金季强,刘丽.基于GPU的二维流体实时模拟[J].系统仿真学报.2011

标签:;  ;  

二维流体论文-赵文景,纪文杰,蓝鼎,王进,王育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