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多脏器功能损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自体血回输,多脏器损伤,血液流变学,炎性因子
多脏器功能损伤论文文献综述
樊文娜,符琼月,曾丽芬[1](2019)在《自体血回输对多脏器损伤患者血液流变学、免疫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对外伤性多脏器损伤患者血液流变学、免疫功能、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7—2018-07收治的86例外伤性多脏器损伤患者,按不同输血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患者行自体血回输,对照组患者行异体输血,对2组患者输血前、输血后7 d血液流变学、免疫功能、炎性因子进行观察。结果:2组患者输血前血液流变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前、输血后7 d血浆黏度(PV)、血细胞比容(PCV)、血沉(ESR)、全血高切、低切黏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后7 d上述指标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异体血输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输血前CD3~+、CD4~+、NK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后7 d上述指标较本组输血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输血前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后7 d上述指标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输血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异体输血,自体血回输对外伤性多脏器损伤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免疫功能影响更小,并能减轻其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期刊2019年04期)
周惠,宋文君,唐天雄[2](2019)在《新生儿败血症血清中PCT含量对炎症因子释放、脏器功能损伤的评估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血清中降钙素原(PCT)含量对炎症因子释放、脏器功能损伤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5月在本院确诊的新生儿败血症患者48例作为败血症组,同期在本院分娩的健康新生儿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两组新生儿血清中PCT含量、炎症因子含量,外周血中肝肾功能指标水平的差异,采用Pearson检验评估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清中PCT含量与炎症因子释放、肝肾功能损伤的相关关系。结果:败血症组新生儿血清中PCT的含量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新生儿;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新生儿;外周血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碱性磷酸酶(ALP)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新生儿;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β2-微球蛋白(β2-M)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新生儿(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清中PCT含量与机体炎症反应程度及肝肾功能损伤程度均直接相关(P<0.05)。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清PCT含量异常增高,且具体含量与机体病情严重程度一致,对患儿病情的判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林文利[3](2019)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脓毒血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脏器功能及存活率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对脓毒血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脏器功能及存活率影响。方法:将56例脓毒血症合并AKI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选择常规血液灌注疗法实施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CRRT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及观察治疗72h后肾脏功能、凝血功能、心脏灌注功能及感染相关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治疗72h后,两组Scr、BUN、Lac含量及SOFA评分均明显降低,ALB含量增加(P<0.05);MAP、CVP、ScvO_2、PaO_2/FiO_2明显升高,PT明显延长(P<0.05);且观察组Scr、BUN、Lac含量及SOF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cvO_2、PaO_2/FiO_2明显高于对照组,PT延长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血流动力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12、24个月内存活率分别为96.43%、89.29%,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RRT可有效改善脓毒血症合AKI患者肾功能及氧合状态,提高心脏灌注水平,器官功能改善明显,且对凝血功能影响小,存活率高。(本文来源于《陕西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夏森林[4](2018)在《参附注射液对猪创伤性心脏骤停复苏后多脏器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早期应用参附注射液(Shenfu injection,SFI)对猪创伤性心脏骤停(Traumatic cardiac arrest,TCA)复苏后多脏器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国产健康雄性白猪21头,体重33.1±3.6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5)、TCA组(n=9)及SFI组(n=7)。Sham组只经历气管插管及动静脉置管过程,不进行放血和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TCA组和SFI组在20 min内匀速释放总血容量的40%,然后经电刺激法诱发室颤5 min、CPR5 min。于CPR开始时,进行液体复苏,即在1h输入60%自体血容量的晶体液后,1h回输入50%所释放的血液。SFI组在TCA组的基础上于复苏后5 min静脉注射SFI1.0ml/kg,然后以1ml/kg的总量微泵维持6h。于基线、复苏后1、3、6 h 监测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采集动脉血检测动脉血乳酸(Lactate,Lac)、pH值、氧分压(Pa02)、二氧化碳分压(PaC02);于基线、复苏后1、3、6、24 h时,采集静脉血评估肌钙蛋白I(Troponin I,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S100B、肌酐(Creatinine,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血清钠离子、钾离子、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s-6,IL-6)水平。复苏后24h动物安乐死,获取心、脑、肺、肾、肠的组织标本,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ENL法)检测细胞凋亡程度,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叁组动物复苏前一般情况及复苏结果比较:复苏前叁组动物的体重、HR、EtCO2、MAP、Lac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TCA组9头猪中有8头猪复苏成功,而Sham组和SFI组所有猪均复苏成功。2.叁组动物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与Sham组相比,TCA组的HR在复苏后1、3与6h,SFI组的HR在复苏后1、3h增高(均p<0.05);与TCA组相比,SFI组的HR在复苏后3、6 h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Sham组相比,TCA组的MAP值在复苏后1h明显降低(p<0.05),SFI组的MAP值在复苏后各时点无明显差异(均p>0.05);与TCA组相比,SFI组的MAP值在复苏后1、3与6h值虽有所提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叁组动物心肌损伤指标比较:与Sham组相比,TCA组的TNI水平在复苏后1、3、6与24h,SFI组复苏后3、6h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TCA组相比,SFI组的TNI水平在复苏后3、6与24h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Sham组相比,TCA组的CK-MB水平在复苏后1、3 h,SFI组的CK-MB水平在复苏后1、3与6h均明显高于Sh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TCA组相比,SFI组的CK-MB水平在复苏后1、3与6 h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叁组动物脑损伤指标比较:与Sham组相比,TCA组的NSE和S100B水平在复苏后1、3、6与24h,SFI组在复苏后3、6h均明显增高(均p<0.05);与TCA组相比,SFI组NSE和S100B水平在复苏后3、6与24h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叁组动物呼吸功能指标比较:叁组动物的Pa02水平在基线及复苏后各时点的Pa0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叁组动物的PaC02水平在基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TCA组和SFI组在复苏后各时点PaC02水平较Sham组有所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叁组动物肾损伤指标比较:与Sham组相比,TCA组的Cr水平复苏后24 h明显增高(p<0.05),SFI组的Cr水平在复苏后虽较Sham组有所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TCA组相比,SFI组的Cr水平在复苏后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Sham组相比,TCA组的BUN水平在复苏后1、3、6与24h,SFI组在复苏后3、6h明显增高(均p<0.05);与TCA组相比,SFI组的BUN水平在复苏后3、6h较TCA组已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7.叁组动物肠损伤指标比较:与Sham组相比,TCA组的IFABP和DAO水平在复苏后3、6h明显增高(均p<0.05),SFI组的IFABP水平在复苏后3 h较Sham组升高(p<0.05),DAO水平虽在复苏后6 h较Sham组升高(p<0.05)。与TCA组相比,SFI组的IFABP和DAO水平在复苏后3、6与24 h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8.叁组动物血清电解质及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叁组动物在复苏后各时点的血清钠离子、钾离子水平及凝血酶原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叁组动物血清钠离子、钾离子水平及凝血酶原时间组内及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P>0.05)。9.叁组动物动脉血乳酸及PH值比较:与Sham组相比,TCA组的乳酸水平在复苏后1、3h,SFI组在复苏后3、6h明显增高(均p<0.05);与TCA组相比,SFI组的乳酸水平在复苏后1、3h较TCA组明显降低,差异有计学意义(均p<0.05)。与Sham组相比,TCA组及SFI组的PH值在复苏后1、3 h均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CA组相比,SFI组的PH值在复苏后1、3h有所升高,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10.叁组动物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与Sham组相比,TCA组和SFI组的TNF-α水平和在复苏后1、3、6与24h均明显增高(均p<0.05);与TCA组相比,SFI组的TNF-α水平在复苏后3、6与24 h明显降低(均p<0.05)。与Sham组相比,TCA组的IL-6水平在复苏后1、3、6与24h,SFI组在复苏后3、6与24h均明显增高(均p<0.05);与TCA组相比,SFI组的IL-6水平在复苏后3、6与24 h明显降低(均p<0.05)。11.叁组动物主要脏器细胞凋亡程度比较:与Sham组相比,TCA组与SFI组在复苏24 h时均存在组织细胞凋亡,表现为心、脑、肺、肾、肠组织细胞凋亡指数增高及凋亡标志蛋白Caspase-3的表达增加(均p<0.05);SFI组心、脑、肺、肾、肠组织凋亡指数较TCA组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FI组的各组织Caspase-3表达较TCA组减少,其中心、肺组织Caspase-3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猪创伤性心脏骤停复苏后出现多脏器功能损伤,早期应用参附注射液能够减轻脏器损伤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全身炎症反应、减轻细胞凋亡有关。(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10-01)
许书添,李世军[5](2018)在《急性肾损伤对远隔器官机体重要脏器功能的影响和治疗靶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急性肾损伤(AKI)是危重患者常见并发症。动物实验证实一些药物对AKI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作用,但应用于临床且行之有效的疗法却不多。尽管目前透析技术已取得长足发展,但是需要透析治疗的重度AKI患者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因此,对于AKI患者的预后不能仅关注肾脏损伤和肾功能减退。近期基础和临床研究均表明,AKI时肾脏与远隔器官(如心、肺、脾、脑、肝及胃肠道)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联系。本文主要阐述AKI患者肾脏与其他远隔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聚焦AKI伴随多器官功能障碍潜在的靶点,以期改善患者预后。(本文来源于《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李微[6](2018)在《儿童EBV感染相关疾病脏器功能损伤及预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相关疾病是儿科常见疾病,主要包括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EBV-HLH)、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CAEBV)等,上述叁种疾病可出现差异较大的临床表现,预后明显不同,且可互为并发症,易引起肝功、肾功等多种脏器功能损伤,治疗方案不统一。目的:分析儿童上述叁种EBV感染相关疾病中出现脏器功能的损伤、预后因素的研究,以期提高早期发现并治疗脏器功能损伤及提高临床的诊疗技术。方法:病案检索自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0月1日期间,河南省某综合医院小儿内科住院治疗的、确诊为IM、EBV-HLH和CAEBV的病例,并按照筛选标准及剔除标准纳入病例。设计统一的临床资料收集卡,分别收集、总结叁种疾病的发病年龄、发病初期实验室检查、治疗后预后情况,用住院与门诊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随访,记录治疗疗效。并根据有无肝功能损伤,将IM病例分为肝功异常、正常组;根据治疗后患儿预后情况,将EBV-HLH及CAEBV病例分为死亡组、存活组。采用SPSS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及矫正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取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在检索时间内,共收治EBV感染相关疾病663例次,根据诊断标准及剔除标准,研究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病例分别有IM 448例,EBV-HLH 70例,CAEBV例18例。在发病年龄的研究中,IM在<7岁中占比大,EBV-HLH在<3岁中占比大,而CAEBV则在?3岁中占比大。2.IM中出现肝功能异常的比例为56.25%,发病初期CD4~+T、CD8~+T淋巴细胞、CD4/CD8~+T、IgG的差异在肝功异常与正常组中有统计学意义。而在NK细胞、IgM、IgE、IgA及EBV-DNA定性检测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0例EBV-HLH病例在发病初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脏器功能损伤,其中出现2~4个脏器功能损伤的病例占比最大。18例CAEBV发病初期出现1个脏器功能损伤的患儿占比最大。肝脏是两种疾病在发病初期最多见的受损器官。4.70例EBV-HLH病例,死亡组与存活组在发病初期的实验室检测的比较中,血小板计数、血清白蛋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铁蛋白、总胆红素、发病年龄及发病初期脏器功能损伤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8例CAEBV病例,死亡组与存活组在发病初期的实验室检测中,血清白蛋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EBV-DNA定量、发病年龄、发病初期脏器功能损伤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IM在学龄前期,EBV-HLH在婴幼儿期、CAEBV在学龄前期、学龄期发病率较高。2.IM病例中可有较多病例出现肝功能损伤,肝脏同样是儿童EBV-HLH及CAEBV在发病初期最多见的受损伤的器官。3.EBV-HLH发病初期出现血小板及血清白蛋白偏低可能提示预后不良,而在CAEBV病例发病初期出现低蛋白血症可能提示预后不良。(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8-05-01)
张鹏,邱泽武[7](2016)在《金属汞中毒脏器功能损伤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汞(Mercury)广泛分布于地球上岩石、土壤、矿物质等中。地球板块运动和岩石风化等天然活动使得地壳岩石中的汞被释放到环境中,人类的化工行业、采矿冶金、燃煤动力行业、垃圾焚烧等每天都在向空气中排放大量汞。汞的化合物及含汞的产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据不完全统计,汞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用途超过3 000种,其中金属汞的使用比重占近30%。如疫苗~([1])生产和一些(本文来源于《临床急诊杂志》期刊2016年11期)
范志勇,李晖,孙中杰,胡海田,吴武军[8](2016)在《损伤控制在重症胆管炎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理念用于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治疗重症胆管炎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31例PTCD术后再手术的重症胆管炎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患者均成功施行PTCD,术后一般情况明显好转,1周后白细胞均恢复正常。8例血小板减少者术后3 d血小板计数恢复至80×10~9/L以上。血清胆红素约1周左右下降至34.2mmol/L以内。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休克及代谢紊乱等患者均于1周左右恢复正常。合并慢性内科疾病者术后治疗2周至3个月不等。所有患者均行确定性手术,28例胆管结石行ERCP+EST 6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22例,3例胆管癌行胰十二指肠1例,胆管癌切除、胆肠吻合术2例,全组无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PTCD治疗重症胆管炎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患者耐受性好,成功率高,引流效果可靠,为确定性手术创造了条件。(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07期)
王海涛[9](2016)在《重型脑损伤和脑死亡患者重要脏器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临床中根据格拉斯哥评分(GCS),≤8分的颅脑损伤患者被归为重型颅脑损伤,因其病情严重,诊断和治疗复杂,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及精神打击,同时也容易形成社会问题。重型颅脑损伤可导致脑死亡的发生,脑死亡患者作为目前法律上认可的器官移植供体来源,供体质量备受学者及受体家属的关注,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重型脑损伤患者重要脏器早期的功能变化和预后关系进行系统研究的相对较少。对于脑死亡供体器官功能研究多在于动物实验研究,而对于人类脑死亡后器官功能研究的更少,因此我们对此类患者进行研究。目的探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的危重脑损伤患者和脑死亡患者的重要脏器功能变化情况及预后,指导临床治疗及为脑死亡后器官功能保护提供参考。方法1.统计分析舞阳县人民医院2014年10月-2015年4月收治的GCS评分≤8分的脑损伤患者32例,根据其肝脏功能(以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为主要指标)、血糖、白蛋白、肾脏功能(以血清肌酐(BUN)和尿素氮(Scr)为主要指标)及血气分析结果,分析在其入院时及入院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第5天的变化情况,根据随访结果将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进行统计学分析。2.回顾分析2007-2008年解放军371医院明确判定的10例脑死亡患者,并根据这10例患者在宣布脑死亡后不同时段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肌酐、尿素氮数值与入院后第1天所测值进行比较。对资料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观察资料均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相关性分析,严重偏态数据采用非参数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重型脑损伤患者的年龄、入院时的GCS评分和入院时的随机血糖在生存组和死亡组的比较中有显着差异(P<0.05)。入院时GCS评分的高低与患者的生存质量呈正相关(P<0.05)。2.在重型脑损伤患者中,前5天内的肝功能变化无特异性,但肾功能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3.重型脑损伤患者入院时的随机血糖值与患者的预后有相关性,其与患者的死亡率呈正相关。死亡组患者血糖变化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重型脑损伤患者中代谢性碱中毒患者死亡率明显偏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5.宣布脑死亡后所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酐、尿素氮与入院第1天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从数值上看未达到重症损害程度。结论1.重型脑损伤患者的年龄、GCS评分、血糖、白蛋白水平变化与患者症状加重及死亡风险相关。2.重型脑损伤患者早期的脏器功能维护,有利于患者的治疗,也有利于症状加重导致脑死亡时的器官保护。(本文来源于《新乡医学院》期刊2016-04-01)
黄存军,刘韵,王益芳[10](2016)在《腹膜透析在多脏器功能衰竭急性肾损伤中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析腹膜透析在多脏器功能衰竭急性肾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湘南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急性肾损伤患者31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生化指标变化均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腹膜透析治疗多脏器功能衰竭急性肾损伤患者,不仅可以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改善患者临床生化指标,恢复患者的肾功能,促进患者康复。(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期刊2016年02期)
多脏器功能损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血清中降钙素原(PCT)含量对炎症因子释放、脏器功能损伤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5月在本院确诊的新生儿败血症患者48例作为败血症组,同期在本院分娩的健康新生儿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两组新生儿血清中PCT含量、炎症因子含量,外周血中肝肾功能指标水平的差异,采用Pearson检验评估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清中PCT含量与炎症因子释放、肝肾功能损伤的相关关系。结果:败血症组新生儿血清中PCT的含量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新生儿;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新生儿;外周血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碱性磷酸酶(ALP)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新生儿;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β2-微球蛋白(β2-M)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新生儿(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清中PCT含量与机体炎症反应程度及肝肾功能损伤程度均直接相关(P<0.05)。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清PCT含量异常增高,且具体含量与机体病情严重程度一致,对患儿病情的判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脏器功能损伤论文参考文献
[1].樊文娜,符琼月,曾丽芬.自体血回输对多脏器损伤患者血液流变学、免疫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2019
[2].周惠,宋文君,唐天雄.新生儿败血症血清中PCT含量对炎症因子释放、脏器功能损伤的评估价值[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
[3].林文利.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脓毒血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脏器功能及存活率影响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9
[4].夏森林.参附注射液对猪创伤性心脏骤停复苏后多脏器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D].浙江大学.2018
[5].许书添,李世军.急性肾损伤对远隔器官机体重要脏器功能的影响和治疗靶点[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8
[6].李微.儿童EBV感染相关疾病脏器功能损伤及预后分析[D].郑州大学.2018
[7].张鹏,邱泽武.金属汞中毒脏器功能损伤研究进展[J].临床急诊杂志.2016
[8].范志勇,李晖,孙中杰,胡海田,吴武军.损伤控制在重症胆管炎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6
[9].王海涛.重型脑损伤和脑死亡患者重要脏器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6
[10].黄存军,刘韵,王益芳.腹膜透析在多脏器功能衰竭急性肾损伤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