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圆鲹论文-孙乐常,林怡晨,刘伟锋,翁凌,张凌晶

蓝圆鲹论文-孙乐常,林怡晨,刘伟锋,翁凌,张凌晶

导读:本文包含了蓝圆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蓝圆鲹,酸,碱等电点沉淀法,凝胶特性,消化性

蓝圆鲹论文文献综述

孙乐常,林怡晨,刘伟锋,翁凌,张凌晶[1](2019)在《蓝圆鲹酸/碱等电点沉淀法分离蛋白凝胶特性与消化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酸/碱等电点沉淀(isoelectric solubilization/precipitation,ISP)法制备蓝圆鲹肌肉分离蛋白(acid/alkaline aided protein isolate,API/KPI),并对全蛋白(total protein,TP)、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与分离蛋白的理化特性、凝胶特性以及消化稳定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蓝圆鲹肌肉蛋白在碱性条件下溶解性显着高于酸性条件,经优化后的API与KPI的回收率分别为65.0%与84.6%,显着高于MP(54.0%)。KPI、API与MP的脂肪与灰分含量明显低于TP,其中KPI的粗蛋白含量最高。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KPI与API的蛋白组成与TP相近,但KPI与API的氨基酸组成中甘氨酸与脯氨酸含量显着低于TP。质构与流变学分析结果显示,KPI与API的凝胶强度与储能模量(G’)均明显低于TP与MP,其中TP、MP与KPI的储能模量在50~55℃会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表明发生凝胶劣化现象,而API组无明显变化。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与90℃相比,经55℃加热处理的KPI、TP与MP组凝胶结构更加疏松、多孔,这与流变学分析的结果一致。体外模拟胃肠液消化实验表明,MP具有最佳的消化性,API与KPI的消化性相当,且显着高于TP。综上所述,利用ISP制备分离蛋白可显着提高蛋白回收率,且分离蛋白的消化性明显优于TP。由于分离蛋白失去凝胶化能力,故可考虑将其应用于食品蛋白配料领域。(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李忠炉,张文旋,何雄波,颜云榕[2](2019)在《南海北部湾秋季蓝圆鲹与竹厕鱼的摄食生态及食物竞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南海北部湾海域秋季蓝圆鲹与竹厕鱼的摄食生态特征和种间食物竞争。【方法】采用胃含物分析法,对2017年10月北部湾底拖网调查和港口随机取样收集的119尾蓝圆鲹(Decapterusmaruadsi)和198尾竹厕鱼(Trachurus japonicus)胃含物样品进行分析,通过肉眼直接观察或显微镜间接观察胃中残留的饵料,饵料种类鉴定、计数、称重等对食性做定量分析,以估算两种鱼类的营养级和生态位宽度,并利用生态位重迭研究两种鱼类的食物竞争关系。【结果与结论】蓝圆鲹的饵料种类19种(属),以桡足类和小型鱼类为主,优势饵料生物为布氏半棱鳀(Encrasicholinapunctifer);竹厕鱼的饵料种类18种(属),以小型鱼类和浮游甲壳类为主,优势饵料为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两种鱼类均为游泳动物食性,均存在摄食转换,随着叉长的增长,蓝圆鲹的饵料生物由小型浮游动物为主转变为小型鱼类为主,竹厕鱼的饵料生物由小型鱼类为主转变为以樱虾类和较大鱼类为主。蓝圆鲹和竹厕鱼的空胃率、竹厕鱼的平均胃饱满指数均随个体生长呈显着变化(P<0.05),但蓝圆鲹的平均胃饱满指数随个体生长无显着变化(P>0.05)。蓝圆鲹和竹厕鱼的营养级分别为3.63和3.40,营养生态位宽度分别为1.70和1.24,生态位重迭系数0.56,表明两种鱼类之间存在一定的食物竞争。(本文来源于《广东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林怡晨[3](2019)在《蓝圆鲹ISP分离蛋白凝胶劣化内在机理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福建大宗低值鱼类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为对象,采用酸/碱溶解-等电点沉淀法(isoelectric solubilization/precipitation,ISP)制备蓝圆鲹肌肉分离蛋白(acid/alkaline-aided protein isolate,API/KPI),并对其凝胶劣化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条件优化后API与KPI的回收率分别为65.0%与84.6%,显着高于传统漂洗蛋白(得率:54.0%,主要蛋白为: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s,MP),且分离蛋白的脂肪与灰分含量明显低于全肉蛋白(total protein,TP)。质构与流变学结果显示,TP、MP与KPI在50-55?C会发生明显的凝胶劣化现象,60?C以上则呈现出凝胶化趋势,而API无明显变化。将TP、API、KPI在50?C孵育,并观察其自身降解情况,结果显示,TP和KPI组的肌球蛋白与原肌球蛋白的自身降解最强烈。TCA可溶性肽分析上清中的蛋白酶活性,发现KPI中保留了TP大部分的酶活力,其最适pH与温度分别为pH 9.0与60?C。抑制剂结果显示,TP和KPI上清中的蛋白酶都能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强烈抑制,暗示其中含有丝氨酸蛋白酶家族的蛋白酶。基于以上结果,通过硫酸铵盐析、DEAE-Sepharose等一系列柱层析从KPI中分离纯化出一种水溶性丝氨酸蛋白酶。SDS-PAGE和肌原纤维酶谱结果显示该酶的分子量约为70kDa左右。荧光底物分析结果显示该酶能特异的水解丝氨酸家族的底物Boc-Leu-Gly-Arg-MCA。利用荧光底物测得其最适温度与最适pH分别为50?C与pH 9.0。抑制剂实验表明该酶能被丝氨酸蛋白酶类型抑制剂强烈抑制,且部分地被胃蛋白酶及组织蛋白酶抑制剂所抑制。此外,金属螯合剂EDTA对酶活有部分抑制作用,推测可能是由于其活性中心的金属离子被螯合所致。以上结果表明,该酶属于丝氨酸蛋白酶,且很有可能与蓝圆鲹碱性分离蛋白的凝胶劣化现象有关。为了阐明分离蛋白的凝胶形成机制,提取蓝圆鲹肌肉中的肌球蛋白对其进行酸(AM)/碱(KM)pH调节,并研究其理化、构象以及凝胶特性相对于天然肌球蛋白(NM)的变化。AM在40?C孵育后溶解度最低而浊度最高,表明经过酸处理的肌球蛋白容易发生变性和聚集。圆二色谱结果显示酸碱处理会使肌球蛋白的二级结构发生变化,当pH调回中性时,KM相对AM更接近于天然状态。流变学分析结果表明,AM在加热过程中储能模量没有发生显着性变化,表明酸处理使其肌球蛋白构象发生不可逆的变化,引起强烈的变性和聚集现象,最终导致了凝胶能力丧失。这一结果也侧面说明碱法制备蓝圆鲹分离蛋白相对更为可行。为了实现在蓝圆鲹碱分离蛋白的工业化应用,添加了不同比例的大豆分离蛋白抑制其内源性蛋白酶的活力避免凝胶劣化。结果发现,1%的大豆分离蛋白可有效抑制内源性蛋白酶对肌球蛋白重链的降解,且提高鱼糜的凝胶强度。后续在碱分离蛋白添加葡萄糖酸内酯(glucono-δ-lactone,GDL)和谷氨酰胺转氨酶(transglutaminase,TG),制备出一款水分含量高,凝胶强度低适合咀嚼吞咽困难的人群食用的软凝胶鱼糜制品。结果表明2%GDL和1%TG的添加均能促使其发生凝胶化,其中GDL凝胶强度要高于TG组,呈现出更高的硬度,白度以及更为致密的凝胶网络结构。化学键和SDS-PAGE结果表明,GDL能够提高蛋白的疏水性并且促进二硫键的形成,而TG能够促进肌球蛋白的交联,形成大分子聚合物,从而促进蛋白凝胶的形成。(本文来源于《集美大学》期刊2019-04-17)

黄茂坤,汪泳[4](2018)在《中性蛋白酶催化水解蓝圆鲹提取粗鱼油的工艺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去除内脏的冰鲜蓝圆鲹为原料,利用中性蛋白酶对其进行水解处理提取粗鱼油,以蓝圆鲹粗鱼油得率为指标,先对酶水解时间、酶水解反应体系初始pH值、酶水解温度、酶添加量、酶水解反应体系料液比5个工艺条件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并在此基础上采用L16(45)设计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出中性蛋白酶催化水解蓝圆鲹提取粗鱼油的条件:酶水解反应体系料液比为1︰3、酶水解时间为4h、酶添加量为2.3%、酶水解温度为50℃、酶水解反应体系初始pH值为7.0,此时蓝圆鲹粗鱼油的得率为3.41%.(本文来源于《通化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耿平,张魁,陈作志,许友伟,孙铭帅[5](2018)在《北部湾蓝圆鲹生物学特征及开发状态的年际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1992—1993年(1992年)、1998—1999年(1998年)、2006年、2007年、2008—2009年(2009年)、2010年和2011—2012年(2012年) 7个时期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对北部湾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群体生物学特征及开发状态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蓝圆鲹优势体长组由1992年的130~170 mm减小为2007年的110~140 mm,随后有所回升,2012年为120~130 mm和140~170 mm;2)平均体长相比于1992年的160.23 mm,2007年只有139 mm,呈下降趋势,随后逐年回升,2012年为149 mm;3)初次性成熟体长(L_(50))以及初次性成熟年龄(A_(50))也呈类似变化趋势,L_(50)和A_(50)分别由1998年的180.16 mm和1.860减小为2007年的174.91 mm和0.888,之后回升至2012年的180.87 mm和2.538;4)生长系数(K)则从1992年的0.39上升至2007的0.76,之后逐年下降,2012年为0.5;5)总死亡系数(Z)自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逐年升高,于2009年达到最高值(2.77),随后开始逐年降低,2012年降至1.68。开发率(E)也呈类似变化趋势,其中2010年的开发率与20世纪90年代初的相当。(本文来源于《南方水产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李忠炉,崔黎军,颜云榕,冯波[6](2018)在《北部湾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卵细胞及卵巢发育的组织学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北部湾蓝圆鲹卵细胞发育过程,进而分析卵巢发育分期及产卵类型,采用生物组织切片技术结合显微镜观察及测量,分析卵细胞发展过程,结合卵细胞体积、油滴、卵黄颗粒、滤泡膜及细胞核的发展情况,对卵细胞发育时相进行划分,计算核质比(Nuclear-cytoplasmic Ratio,NC),并按照面积比例最高的卵细胞时相对卵巢发育阶段进行分期。结果显示,北部湾蓝圆鲹卵细胞的发育过程可分为第Ⅰ时相~第Ⅴ时相,分别为卵原细胞期(第Ⅰ时相)、初级增长期(第Ⅱ时相)、卵黄前期(第Ⅲ时相)、卵黄期(第Ⅳ时相)和成熟期(第Ⅴ时相),其中第Ⅲ时相和第Ⅳ时相依据卵母细胞结构的变化又分别分为2个亚期(前期、后期)和3个亚期(前期、中期、后期);伴随着卵细胞发育时相的增高,各时相对应的NC平均值出现3次明显的下降,直至细胞核消失。根据卵巢中优势卵细胞时相的面积比,可将卵巢发育过程分为1期~5期;根据卵巢的发展趋势,建议将产卵后的卵巢划分为第6期,则北部湾蓝圆鲹卵巢划分为1期~6期。根据卵巢组织切片中卵细胞的组成,北部湾蓝圆鲹产卵类型为非同步分批型。本研究为北部湾蓝圆鲹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了基础。(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1-15)

林怡晨,刘伟峰,孙乐常[7](2018)在《蓝圆鲹酸/碱等电点沉淀法分离蛋白凝胶特性与消化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酸/碱溶解-等电点沉淀法(isoelectric solubilization/precipitation,ISP)制备蓝圆鲹肌肉分离蛋白(acid/alkaline aided protein isolate,API/KPI),并对全肉蛋白(total protein,TP)、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与分离蛋白的理化特性、凝胶特性以及消化稳定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蓝圆鲹肌肉蛋白在碱性条件下溶解性显着高于酸性条件,经优化后的API与KPI的回收率分别为65.0%与84.6%,显着高于传统漂洗蛋白得率。一般成分与SDS-PAGE结果显示,分离蛋白的脂肪与灰分含量明显低于全肉蛋白组,蛋白组成上与TP相似,氨基酸组成中脯氨酸含量显着则低于全肉蛋白。质构与流变学结果显示,TP、MP与KPI在50-55℃会发生明显的凝胶劣化现象,60℃以上则呈现出凝胶化趋势,而API无明显变化。API与KPI的消化性显着优于TP,并与MP相近。本研究阐明了蓝圆鲹肌肉酸、碱分离蛋白的理化特性与消化性,可为蓝圆鲹的精深加工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1-07)

耿平[8](2018)在《北部湾蓝圆鲹表型特征及开发状态的动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20世纪60年代以来不同时期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对北部湾蓝圆鲹群体的生长、死亡和最小性成熟体长等表型特征参数和开发率等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平均体长相比于1964年170.78mm,2007年只有139mm,呈现出下降趋势,随后逐年回升,2012年增加至149mm。2)生长系数(K)从1960的0.56上升到2007的0.76,随后逐年下降,2012年为0.5;3)总死亡系数(Z)从1960年的2.04,上升为2009年的2.77,之后开始逐年降低,2012年下降到1.68。4)2010年的开发率(E)高于20世纪60年代,但与20世纪90年代初的开发率相当,仍处于过度开发状态。以上结果表明北部湾蓝圆鲹的表型特征和开发率有较为明显的年际变化,资源群体存在着小型化、生长速度加快和过度开发的现象。但是进入21世纪后,该资源群体状态正在逐年改善。(本文来源于《第二届现代化海洋牧场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10-28)

黄茂坤,林志杰[9](2018)在《风味蛋白酶与中性蛋白酶混合水解蓝圆鲹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去除内脏的冰鲜蓝圆鲹为原料,用蓝圆鲹蛋白的水解度和氮收率做指标,确定选用按质量比1:1混合的风味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催化水解蓝圆鲹样品;然后以水解度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_(16)(4~5)设计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混合酶催化水解蓝圆鲹蛋白的最优工艺条件:料液比为1:5、催化水解时间为3.5 h、混合酶添加量为2.0%、催化水解温度为50℃、pH值为7.0,此时蓝圆鲹蛋白的水解度为48.39%,氮收率为67.21%。(本文来源于《黎明职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翟云,吴仁协,牛素芳,周玲莉,邱琦[10](2018)在《基于SLAF-seq技术开发蓝圆鲹微卫星标记及跨物种扩增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基于高通量测序平台的SLAF-seq技术开发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微卫星标记,从获得的1 450个四至六碱基重复微卫星位点中随机挑选93个位点进行引物合成和多态性检测,最终开发出31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群体遗传学检测结果表明,31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4~29(均值13.48),观测杂合度(Ho)为0.281~0.875(均值0.650),期望杂合度(He)为0.557~0.958(均值0.838),多态信息含量值(PIC)为0.456~0.939(均值0.803),表明所开发的31个微卫星位点均具有较高的多态性.Hardy-Weinberg平衡检测表明,17个位点符合HWE("哈迪-温伯格"平衡),且各位点间不存在连锁不平衡现象.跨物种扩增结果显示,分别有27、20、20、18、9个微卫星标记在颌圆鲹(Decapterus macarellus)、长身圆鲹(Decapterus macrosoma)、无斑圆鲹(Decapterus kurroides)、竹荚鱼(Trachurus japonicus)及金带细鲹(Selaroides leptolepis)中具有较好的通用性.本研究开发的多态性长碱基重复微卫星标记可为蓝圆鲹渔业资源的科学管理和保护提供有力的遗传学评估手段,亦可为圆鲹属和鲹科鱼类系统进化研究提供新的分析手段.(本文来源于《应用海洋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蓝圆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南海北部湾海域秋季蓝圆鲹与竹厕鱼的摄食生态特征和种间食物竞争。【方法】采用胃含物分析法,对2017年10月北部湾底拖网调查和港口随机取样收集的119尾蓝圆鲹(Decapterusmaruadsi)和198尾竹厕鱼(Trachurus japonicus)胃含物样品进行分析,通过肉眼直接观察或显微镜间接观察胃中残留的饵料,饵料种类鉴定、计数、称重等对食性做定量分析,以估算两种鱼类的营养级和生态位宽度,并利用生态位重迭研究两种鱼类的食物竞争关系。【结果与结论】蓝圆鲹的饵料种类19种(属),以桡足类和小型鱼类为主,优势饵料生物为布氏半棱鳀(Encrasicholinapunctifer);竹厕鱼的饵料种类18种(属),以小型鱼类和浮游甲壳类为主,优势饵料为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两种鱼类均为游泳动物食性,均存在摄食转换,随着叉长的增长,蓝圆鲹的饵料生物由小型浮游动物为主转变为小型鱼类为主,竹厕鱼的饵料生物由小型鱼类为主转变为以樱虾类和较大鱼类为主。蓝圆鲹和竹厕鱼的空胃率、竹厕鱼的平均胃饱满指数均随个体生长呈显着变化(P<0.05),但蓝圆鲹的平均胃饱满指数随个体生长无显着变化(P>0.05)。蓝圆鲹和竹厕鱼的营养级分别为3.63和3.40,营养生态位宽度分别为1.70和1.24,生态位重迭系数0.56,表明两种鱼类之间存在一定的食物竞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蓝圆鲹论文参考文献

[1].孙乐常,林怡晨,刘伟锋,翁凌,张凌晶.蓝圆鲹酸/碱等电点沉淀法分离蛋白凝胶特性与消化特性[J].食品科学.2019

[2].李忠炉,张文旋,何雄波,颜云榕.南海北部湾秋季蓝圆鲹与竹厕鱼的摄食生态及食物竞争[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9

[3].林怡晨.蓝圆鲹ISP分离蛋白凝胶劣化内在机理及应用研究[D].集美大学.2019

[4].黄茂坤,汪泳.中性蛋白酶催化水解蓝圆鲹提取粗鱼油的工艺条件优化[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8

[5].耿平,张魁,陈作志,许友伟,孙铭帅.北部湾蓝圆鲹生物学特征及开发状态的年际变化[J].南方水产科学.2018

[6].李忠炉,崔黎军,颜云榕,冯波.北部湾蓝圆鲹(Decapterusmaruadsi)卵细胞及卵巢发育的组织学观察[C].201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7].林怡晨,刘伟峰,孙乐常.蓝圆鲹酸/碱等电点沉淀法分离蛋白凝胶特性与消化特性研究[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8].耿平.北部湾蓝圆鲹表型特征及开发状态的动态变化[C].第二届现代化海洋牧场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9].黄茂坤,林志杰.风味蛋白酶与中性蛋白酶混合水解蓝圆鲹条件优化[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8

[10].翟云,吴仁协,牛素芳,周玲莉,邱琦.基于SLAF-seq技术开发蓝圆鲹微卫星标记及跨物种扩增检测[J].应用海洋学学报.2018

标签:;  ;  ;  ;  ;  

蓝圆鲹论文-孙乐常,林怡晨,刘伟锋,翁凌,张凌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