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插装阀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其动态仿真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虞拯[1](2021)在《反比例螺纹插装溢流阀仿真与性能优化研究》文中指出反比例螺纹插装溢流阀作为电液比例技术和行走机械液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具有体积小、可靠性高及控制性能良好等特点。在行走机械液压产品高速增长和电比例控制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比例螺纹插装溢流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国内此类产品性能普遍较差,存在调压稳定性不佳、定压精度差、响应时间长、开启压力比较低等问题。本文借助流场仿真、静动态仿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反比例螺纹插装溢流阀开展研究,分析了阀内结构参数对静动态特性的影响。以提高开启压力比、减小动态响应时间及压力超调率为目的对阀进行优化。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建立了反比例螺纹插装溢流阀的静动态数学模型,对比例电磁铁的动态特性进行试验后得到电磁铁动态方程相关系数,在Simulink中建立了电磁铁和阀的动态仿真模型。(2)分析了主阀和先导阀的阀芯受力,推导了稳态液动力和瞬态液动力计算式;通过Fluent流体仿真软件进行了主阀和导阀处的稳态和瞬态仿真,并通过分析仿真结果得到了液动力计算式的相关系数,完善了静动态模型。(3)在Matlab软件中对反比例螺纹插装溢流阀进行静动态仿真,研究了阀内各结构参数对主要静动态特性指标的影响;对阀静态开启压力比、流量阶跃特性以及频率响应特性分别进行了仿真研究;最后对不同参数组合下的静动态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处理,采用正交试验法分析得到了综合性能最优的参数组合。(4)参考国标相关试验要求,对反比例螺纹插装溢流阀的静动态特性进行了试验;对比分析了试验与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并分析了造成差异的原因。最后,对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展望了后续工作的研究方向。
张永顺,姜万录,苏晓,雷亚飞[2](2018)在《二通插装阀非线性动力学行为》文中指出为研究二通插装阀主阀芯在压力脉动条件下开启过程中的非线性振动问题,考虑管道容积效应,建立了插装阀主阀芯动态过程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了数值仿真。首先根据模型中油源压力不存在脉动项和存在脉动项两种情况,通过时域图以及相图研究了插装阀主阀芯的开启特性;然后,在考虑油源压力脉动的条件下,分析了油源的不同压力等级对插装阀主阀芯动力学行为的影响;最后,针对不同管道长度,研究了管道长度对插装阀主阀芯动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源压力脉动会引起插装阀主阀芯出现振动行为;在相同油源压力脉动条件下,随油源压力增大,主阀芯振动行为减弱,不易发生碰撞行为;泵出口到阀组间管道长度越长,主阀芯越容易发生非线性振动行为,并伴随着阵发性振动行为的产生。研究结果为探究大型插装阀的失稳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周瑞强,苏乃权,蔡业彬,黄崇林,乔东凯[3](2017)在《陶瓷砖机阀口与孔道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表明二通插装阀、集成块和充液阀作为砖压机中液压系统中重要基础元件。插装阀阀芯的运动特性、集成块内部孔道能量损失和充液阀通流能力直接关系到砖压机能量损耗、快速性和稳定性。因此,对阀口与孔道的通流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分析了插装阀、充液阀、集成块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研究方法,展望阀口与孔道的研究方向和待解决的问题。
李保朝[4](2017)在《基于键合图法的比例插装阀调压系统研究》文中指出本课题基于被压制件对液压机的多种工作压力需求,提出了一种比例插装阀调压系统,该调压系统可以实现变压力调整。针对比例插装阀调压系统设计调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本课题主要工作分为以下五部分:1.为了满足大型液压机在工作过程中被压制件对液压机工作性能的需求,结合二通插装阀调压原理,设计出开环比例调压系统液压回路。根据所设计的液压回路图,建立其AMESim液压仿真模型。经仿真发现,系统存在压力超调、剧烈波动等现象。2.在开环比例调压系统基础上,加上压力传感器和PID控制器使其成为闭环系统。在开始时刻,系统的超调可以被抑制,且响应时间短。系统达到稳态后输出压力值不存在抖动现象,可以实现变压力调整。3.分析开环比例调压系统的功率流程,画出比例调压系统键合图。选择合适的状态变量,写出开环比例调压系统的状态方程并通过MATLAB仿真探究元件参数对调压结果的影响。4.基于TwinCAT2平台,采用Beckhoff控制器设计比例调压系统的电气控制系统,编写控制程序,设计控制面板,使比例调压系统正常工作。5.将设计的闭环比例调压系统应用于合肥合锻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大型液压机上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液压机能够输出预期的多种压力值,保压时间长且保压期间内,压力不发生抖动现象,超调量仅为1.3%,达到了预期的调压效果。
周燕飞[5](2016)在《清筛机高速走行系统半物理仿真平台的研究》文中指出清筛机是用来清筛铁路道床中脏污道砟的大型铁路养护机械,随着铁路运输的大规模提速以及重载火车的持续增多,养护作业对清筛机等大型养路机械的需求将越来越大。目前,清筛机天窗作业利用率低,而区间高速走行作为辅助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会直接影响天窗的利用率以及铁路线路的安全。鉴于清筛机开发周期长、研发成本高、效率低,系统仿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基于Matlab/Simulink的实时仿真因为没有统一的模块划分和接口标准,模型接口紊乱,模型重用率和研发效率低,不利于模块维护、扩展及优化。论文采用参数化封装模块建模方法,为了扩大模块划分和接口标准的通用性,以机电液一体化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其模块划分、接口标准及模块耦合方式,根据以上模块划分和接口标准以及对清筛机走行驱动系统的分析上建立清筛机高速走行系统实时仿真模型,完成以xPC为实时系统的清筛机高速走行系统半物理仿真平台,为液压系统研发和控制器开发等提供可靠的实时测试环境,提高了清筛机高速走行系统的研发效率,降低了研发成本。论文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简单介绍了清筛机发展、走行系统及“天窗”工作模式,概述了仿真技术及实时仿真系统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清筛机仿真的研究现状,最后提出了清筛机高速走行系统半物理仿真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第二章基于半物理仿真平台对硬件实时性要求的分析以及xPC实时系统的特点,提出了清筛机高速走行系统半物理仿真平台的设计方案。以xPC实时内核为仿真平台的实时系统,通过以太网实现与宿主机、三维显示计算机的通信;采用Matlab/Simulink建立清筛机高速走行系统仿真模型,采用模块化建模方法并对模块进行参数化封装,提高模型的维护、扩展和移植性能;提出了基于WinForm开发框架的仿真控制界面和基于Unity3D的三维显示界面的开发。第三章建立了机电液一体化系统模块划分、接口标准及模块耦合方式。采用参数化封装模块建模方法,为了扩大模块划分和接口标准的通用性,本章以机电液一体化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复杂系统模块划分方法和原则,建立其模块划分和接口标准,提出液压模块容腔耦合或节点耦合以及其他系统模块接口节点耦合方式,以Matlab/Simulink为建模工具建立常用模块模型库框架。第四章根据上一章模块划分和接口标准建立了清筛机高速走行系统实时仿真模型,包括发动机、变量泵、变量马达、排量控制机构、插装阀组、压力容腔、液压管道、机械系统及阻力模块,进行参数化模型封装,并对部分模型准确性进行验证。第五章完成了清筛机高速走行系统模型集成及半物理仿真平台的实现。基于以上模块耦合方式的清筛机高速走行系统模型集成验证了机电液一体化系统模块划分、接口标准及模块耦合方式的可行性,清筛机高速走行系统半物理仿真平台的实现验证了该半物理仿真平台的实时性和可行性;完成了基于WinForm控制界面的开发,实现对仿真过程的控制、在线调参、试验数据保存等功能;完成了基于Unity3D三维实时显示平台的开发,实现清筛机走行的实时显示。第六章对论文的主要工作进行总结,并对后续工作的研究方向作出展望。
周振峰[6](2014)在《TBM插装阀组工作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断面硬岩掘进机(简称TBM)是一种主要应用于硬质地层开挖的大型设备,在铁路隧道、公路隧道及城市地下轨道建设工程中应用十分广泛。插装阀具有流通能力大、动作迅速等特点,在TBM上使用较多。由于TBM工作在强基础振动下,因此研究基础振动下插装阀及阀组的工作特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成果可以为大型工程装备选用插装阀时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首先,建立了基础振动下的二通插装阀结构模型及AMESim仿真模型。研究了振动参数对插装阀开启特性的影响,提出了衡量阀芯波动程度的评价参数——阀芯波动比值δ/X0,揭示阀体结构参数对其开启特性的影响规律。其次,建立了基础振动下插装阀阀组仿真模型,研究了振动参数、流道参数及阻尼塞对插装阀组工作特性的影响规律,提出了阀座设计加工的建议。再次,针对插装阀在强振动条件下可能出现性能失效的问题,对基础振动下的插装阀选型及优化方法进行了研究。一种基础振动下选型方法的基本原理是,控制插装阀阀芯偏移量均值不大于5%倍阀芯开启度均值。对于可能出现性能失效的插装阀,提出了正交实验法和简易优化法两种结构参数优化方法。最后,利用电动振动仪来模拟TBM工作时所受的振动,自行设计加工阀座,选用插装阀进行基础振动下插装阀的流量特性试验,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图44幅,表14个,参考文献61篇
李红杰[7](2014)在《绞吸式挖泥船绞刀系统液压冲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绞吸式挖泥船具有广阔的市场,是水下开挖输送施工、水域工程治理的主要设备。绞吸式挖泥船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外负载变化剧烈,绞刀系统会产生的很大的液压冲击,不但增加了维修成本,而且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因此减小绞刀部分液压系统的冲击具有实际意义。本课题来源于港航浚5的实际项目,参考绞吸式挖泥船绞刀系统液压系统,设计带有单向节流阀蓄能器的液压系统,本文基于AMESim平台针对绞刀系统建模仿真分析,并且详细分析了系统的液压冲击及如何能够更好的减小绞刀系统的液压冲击。本文针对绞吸式挖泥船液压系统吸收液压冲击不理想的问题,在叶片泵出口安装带有单向节流阀的蓄能器。带有单向节流阀的蓄能器,能很好的吸收液压冲击,并且能减小囊式蓄能器吸收完冲击后的反复振荡。通过改变节流阀开口的大小,来实现最大限度减小系统存在的液压振荡。本文基于AMESim仿真研究平台校验了改善后的系统性能,对比验证出改善后的系统对液压冲击的吸收效果更好。在改善了绞刀系统存在液压冲击的问题后,还进一步研究了管路对绞刀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以便绞刀系统能选取最佳的管长和管径。通过实验研究对理论和仿真的结果进行验证。在各个泵出口安装压力传感器,对现场数据进行采集。对采集后的数据曲线进行分析,结合仿真得到的结果,文中动态仿真和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添加蓄能器是减小液压冲击,提高能量利用率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李国琳[8](2013)在《插装式电液比例节流阀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液压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随着液压系统向高压、大流量、大功率方向发展,对电液比例阀的动静态性能以及噪声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大流量场合,二通比例节流阀一般采用先导控制型结构。传统二级比例节流阀常用的内部反馈有位移-力反馈和位移-先导流量放大原理。由于其控制精度低、动态响应慢,只适用于对控制精度要求不高场合。主阀芯位移-电反馈控制精度高,动态特性好,主要用于闭环系统。但是现有的电闭环比例节流阀不含内部反馈,仅有电反馈通道。一旦电子检测和控制回路发生故障时,电闭环阀失去连续控制功能。本课题把位移-先导流量反馈原理和位移-电反馈原理结合,优化了阀的控制特性,并解决了电闭环控制阀在位移传感器电缆损坏下不可控的问题。Valvistor型阀是一种具有内部机械液压反馈机构的新型液压插装阀,可实现对流量连续成比例控制。,本文在Valvistor阀的基础上叠加包含有前馈控制器的电闭环控制器,设计了Valvistor NG16、NG25、NG63插装式比例节流阀。仿真结果验证:该类阀结构简单,控制精度高,动静态响应特性好,系统的可靠性高,满足设计要求。主要内容如下:1.介绍了插装阀和电液比例阀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和国内外发展动态。并简要介绍了本文使用的建模和仿真软件。2.确定插装式比例节流阀阀的工作原理、控制方式。建立阀的动静态数学模型,为后续的仿真分析奠定理论基础。3.计算插装式比例节流阀结构参数,并根据其工作原理,利用Pro/E建立三维模型,SimulationX软件建立系统仿真模型。4.对开环和闭环两种工况,分析阀动静态特性。主阀面积比、反馈节流槽面积梯度、稳态液动力等因素对阀性能的影响。优化插装式比例节流阀主要结构参数。仿真结果验证:Valvistor NG16、NG25、NG63插装式比例节流阀基本满足比例控制流量的要求。
司癸卯,孟小净,周加永[9](2013)在《夯实机液压系统中插装阀阀芯位置控制与仿真分析》文中提出阐述了快速液压夯实机液压系统中插装阀的功能和工作原理,提出了以电磁换向阀为先导阀的插装阀阀芯位置控制策略,并应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插装阀进行建模仿真分析.
于良振,王明琳,张海波[10](2012)在《基于AMESim的二通插装阀阻尼匹配以及仿真分析》文中指出根据压力插装阀的结构原理建立了插装阀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利用AMESim建立了压力插装阀的仿真模型。理论分析了阻尼在压力插装阀控制中的作用,通过分析,选择了主阀弹簧和阻尼对压力特性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对压力控制插装阀的仿真,比较全面和系统地掌握了压力插装阀的稳态和动态特性。利用仿真结果可以在系统设计阶段即预测其特性,满足系统要求,这样可以提高设计效率和保证设计质量,并可以在实际液压系统调试中起到参考作用,便于现场调试的顺利进行,节约时间。
二、插装阀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其动态仿真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插装阀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其动态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反比例螺纹插装溢流阀仿真与性能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螺纹插装阀概述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动态特性研究 |
1.2.2 静态特性及仿真准确性研究 |
1.3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2 反比例螺纹插装溢流阀数学建模 |
2.1 反比例螺纹插装溢流阀工作原理 |
2.2 静态数学模型建立 |
2.2.1 静态数学模型 |
2.2.2 阀开启控制压力分析 |
2.3 动态数学模型建立 |
2.3.1 比例电磁铁动态数学模型 |
2.3.2 阀动态数学模型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CFD的液动力仿真计算 |
3.1 流场仿真条件选取 |
3.2 阀芯液动力分析计算 |
3.2.1 先导阀芯液动力分析计算 |
3.2.2 主阀芯液动力分析计算 |
3.3 先导阀流场仿真计算 |
3.3.1 先导阀流场建模与网格划分 |
3.3.2 稳态网格参数设置与网格无关性验证 |
3.3.3 瞬态仿真参数设置 |
3.4 先导阀阀芯流场仿真结果分析 |
3.4.1 先导阀阀芯流场稳态仿真结果分析 |
3.4.2 先导阀阀芯瞬态液动力仿真结果分析 |
3.5 主阀流场仿真计算 |
3.5.1 主阀流场建模与网格划分 |
3.5.2 稳态网格参数设置与网格无关性验证 |
3.5.3 瞬态仿真参数设置 |
3.6 主阀阀芯流场仿真结果分析 |
3.6.1 主阀阀芯流场稳态仿真结果分析 |
3.6.2 主阀阀芯瞬态液动力仿真结果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4 反比例螺纹插装溢流阀静动态特性研究 |
4.1 静态特性仿真研究 |
4.1.1 静态性能指标 |
4.1.2 静态特性仿真 |
4.1.3 参数仿真分析 |
4.2 动态特性仿真研究 |
4.2.1 Simulink动态仿真模型建立 |
4.2.2 动态性能指标 |
4.2.3 流量阶跃特性仿真分析 |
4.2.4 阀频率响应特性仿真分析 |
4.3 参数综合优化 |
4.3.1 参数选取及取值范围 |
4.3.2 正交试验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试验研究 |
5.1 液压试验台介绍 |
5.2 静动态性能试验 |
5.2.1 静态性能试验 |
5.2.2 流量阶跃响应试验 |
5.3 试验与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5.3.1 静态特性试验与仿真对比分析 |
5.3.2 流量阶跃试验与仿真对比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和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3)陶瓷砖机阀口与孔道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 总结与展望 |
(4)基于键合图法的比例插装阀调压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大型液压机比例调压系统 |
1.2 比例调压系统关键元件的发展概况 |
1.3 调压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1.5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5.1 课题来源 |
1.5.2 选题背景 |
1.5.3 课题的意义 |
第二章 比例调压系统的构成 |
2.1 比例调压系统主要构成 |
2.1.1 溢流阀 |
2.1.2 二通插装阀 |
2.1.3 先导阀 |
2.1.4 其他部分 |
2.2 比例调压系统主要设计参数 |
2.2.1 容积腔容积设计 |
2.2.2 插装阀通径设计 |
2.2.3 先导阀通径设计 |
2.2.4 阻尼孔尺寸设计 |
2.3 比例调压系统功能需求 |
2.3.1 流量需求 |
2.3.2 压力需求 |
2.3.3 响应时间需求 |
2.3.4 其他方面需求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状态方程的比例调压系统建模及仿真 |
3.1 开环比例调压系统液压回路 |
3.2 基于键合图法研究比例调压系统 |
3.2.1 键合图元 |
3.2.2 开环比例调压系统的键合图模型 |
3.2.3 开环比例调压系统的状态方程 |
3.3 比例调压系统动态特性研究 |
3.3.1 比例调压系统储能元件参数确定 |
3.3.2 比例调压系统耗能元件参数确定 |
3.3.3 插装阀弹簧柔度对调压结果的影响 |
3.3.4 阻尼孔尺寸对调压结果的影响 |
3.4 开环比例调压系统AMESim建模及仿真 |
3.4.1 开环比例调压系统AMESim仿真模型的建立 |
3.4.2 开环比例调压系统对不同输入信号的响应 |
3.4.3 开环比例调压系统响应结果对比分析 |
3.5 比例调压系统稳定性分析 |
3.6 闭环比例调压系统建模及仿真 |
3.6.1 闭环比例调压系统液压回路 |
3.6.2 闭环比例调压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
3.6.3 闭环比例调压系统对不同输入信号的响应 |
3.6.4 闭环比例调压系统响应结果对比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TwinCAT2的比例调压系统的实现 |
4.1 BECKHOFF数控系统介绍 |
4.1.1 TwinCAT软件简介 |
4.1.2 PID控制方法 |
4.2 比例调压数控系统的主要构成 |
4.2.1 比例调压数控系统的硬件构成 |
4.2.2 数控系统的电路图及硬件连接 |
4.2.3 数控系统的软件实现 |
4.2.4 数控系统监控界面设计实现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比例插装阀调压系统实验研究 |
5.1 实验设备 |
5.2 实验过程 |
5.2.1 阶跃信号响应实验 |
5.2.2 斜坡信号响应实验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课题工作总结 |
6.2 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5)清筛机高速走行系统半物理仿真平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
1.1.1 清筛机及其发展简介 |
1.1.2 清筛机走行系统简介 |
1.1.3 仿真技术及实时仿真系统 |
1.1.4 清筛机仿真研究现状 |
1.2 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目的 |
1.3 本章小结 |
2 半物理实时仿真平台的设计 |
2.1 系统仿真平台的总体结构 |
2.2 仿真平台的硬件系统 |
2.3 仿真平台的软件系统 |
2.3.1 系统建模软件 |
2.3.2 控制界面开发环境 |
2.3.3 三维实时显示环境 |
2.4 本章小结 |
3 仿真模型模块化和接口标准化 |
3.1 模型模块化 |
3.2 接口标准化 |
3.2.1 动力系统模块 |
3.2.2 液压系统模块 |
3.2.3 机械系统模块 |
3.2.4 负载系统模块 |
3.2.5 电气系统模块 |
3.3 模型耦合方式 |
3.4 常用模块模型库的建立 |
3.5 本章小结 |
4 清筛机高速走行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
4.1 动力系统建模 |
4.2 液压系统建模 |
4.2.1 走行液压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
4.2.2 变量泵模型 |
4.2.3 变量马达模型 |
4.2.4 插装阀组模型 |
4.2.5 溢流阀模型 |
4.2.6 管道模型 |
4.2.7 容腔模型 |
4.3 电气系统建模 |
4.4 机械系统及阻力模型建模 |
4.4.1 牵引力计算 |
4.4.2 运行阻力计算 |
4.4.3 车辆纵向运动数学模型 |
4.5 本章小结 |
5 清筛机高速走行系统模型集成及仿真平台的实现 |
5.1 清筛机高速走行系统集成 |
5.2 半物理仿真平台的实现 |
5.2.1 仿真平台的搭建 |
5.2.2 基于WinForm控制界面的实现 |
5.2.3 基于Unity3D三维实时显示平台的实现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6)TBM插装阀组工作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课题来源 |
1.3 二通插装阀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二通插装阀研究现状 |
1.3.2 国外二通插装阀研究现状 |
1.4 研究技术路线及主要研究内容 |
2 基础振动下插装阀数学模型分析 |
2.1 基础振动下插装阀结构模型 |
2.1.1 典型插装阀结构元件 |
2.1.2 基础振动下插装阀结构模型建立 |
2.2 基础振动下插装阀数学模型 |
2.2.1 插装阀工作液压回路 |
2.2.2 插装阀数学模型分析 |
2.2.3 插装阀稳态液动力分析 |
2.2.4 插装阀启闭特性分析 |
2.3 小结 |
3 基础振动下插装阀开启特性分析 |
3.1 基础振动下插装阀仿真模型建立 |
3.1.1 HCD液压元件库简介 |
3.1.2 基础振动下插装阀AMESim仿真模型 |
3.2 基础振动对插装阀开启特性的影响 |
3.2.1 振动幅值对插装阀开启特性的影响 |
3.2.2 振动频率对插装阀开启特性的影响 |
3.3 阀体结构参数对开启特性的影响规律 |
3.3.1 阀芯质量对开启特性的影响规律 |
3.3.2 弹簧刚度对开启特性的影响规律 |
3.3.3 面积比对开启特性的影响规律 |
3.3.4 阻尼孔径对开启特性的影响规律 |
3.4 小结 |
4 基础振动下插装阀组工作特性分析 |
4.1 插装阀组数学模型分析 |
4.1.1 插装阀组工作液压回路 |
4.1.2 插装阀组理论分析 |
4.2 插装阀阀组仿真模型 |
4.2.1 插装阀组AMESim仿真模型建立 |
4.2.2 仿真基本条件设置 |
4.3 插装阀组工作特性仿真分析 |
4.3.1 振动参数不同对插装阀组的影响规律 |
4.3.2 流道参数不同对插装阀组的影响规律 |
4.3.3 阻尼孔径对插装阀组的影响规律 |
4.4 小结 |
5 基础振动下插装阀选型及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
5.1 基础振动可能导致的问题 |
5.2 基础振动下的选型方法研究 |
5.2.1 基础振动下的选型方法 |
5.2.2 基础振动下的选型实例 |
5.3 基础振动下插装阀结构参数优化法 |
5.3.1 试验因素与水平 |
5.3.2 正交试验及结果分析 |
5.4 插装阀简易优化法 |
5.5 小结 |
6 基础振动下插装阀的实验研究 |
6.1 实验方案设计 |
6.2 试验台搭建 |
6.3 实验内容验证 |
6.4 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论文总结 |
7.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绞吸式挖泥船绞刀系统液压冲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绞吸式挖泥船国内外的发展与现状 |
1.2.1 国外绞吸式挖泥船发展现状 |
1.2.2 国内绞吸式挖泥船发展现状 |
1.2.3 绞吸式挖泥船发展趋势 |
1.3 绞吸式挖泥船液压系统的现状 |
1.4 课题来源与研究内容 |
第2章 绞吸式挖泥船的液压控制系统 |
2.1 绞吸式挖泥船的施工工艺 |
2.2 绞吸式挖泥船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2.2.1 绞吸式挖泥船的基本结构 |
2.2.2 绞吸式挖泥船的工作原理 |
2.3 绞吸式挖泥船液压控制系统的原理及特点 |
2.3.1 绞吸式挖泥船的液压控制系统 |
2.3.2 绞刀部分的液压控制系统 |
2.3.3 绞刀系统液压元件选取 |
2.4 液压冲击的分析和改善方法 |
2.4.1 液压冲击的概述 |
2.4.2 液压冲击的计算 |
2.4.3 设置蓄能器消除压力冲击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蓄能器建模分析 |
3.1 蓄能器基础知识 |
3.1.1 蓄能器的种类 |
3.1.2 蓄能器的主要用途 |
3.1.3 蓄能器的工作过程分析 |
3.2 蓄能器的数学模型 |
3.2.1 蓄能器的气、液腔受力分析 |
3.2.2 蓄能器整体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3.3 蓄能器工作参数的计算 |
3.3.1 蓄能器的预充压力 |
3.3.2 蓄能器容积的计算 |
3.4 连接蓄能器管路的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绞刀液压系统建模仿真 |
4.1 仿真技术在液压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
4.2 AMESim 的简介 |
4.2.1 AMESim 仿真软件简介 |
4.2.2 模型库 |
4.3 压力控制插装阀的建模仿真 |
4.3.1 压力控制插装阀数学模型 |
4.3.2 压力控制插装阀的 AMESim 仿真模型 |
4.3.3 压力控制插装阀的模型验证 |
4.4 绞刀系统建模仿真 |
4.4.1 绞刀系统回路原理 |
4.4.2 绞刀系统仿真模型建立 |
4.4.3 绞刀系统仿真结果分析 |
4.4.4 蓄能器仿真曲线分析 |
4.5 管路对绞刀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实验研究与分析 |
5.1 引言 |
5.2 实验现场 |
5.3 实验曲线分析 |
5.4 仿真与实验对比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插装式电液比例节流阀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插装阀概述 |
1.2.1 插装阀发展背景及现状 |
1.2.2 插装阀的应用 |
1.3 电液比例阀概述 |
1.3.1 发展历史 |
1.3.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3 比例节流阀分类 |
1.4 液压系统建模和仿真技术 |
1.5 课题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
1.5.1 课题研究意义 |
1.5.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插装式电液比例节流阀研究 |
2.1 引言 |
2.2 工作原理 |
2.3 液压半桥 |
2.4 建立数学模型 |
2.4.1 主阀和先导阀数学模型 |
2.4.2 建立其他部分数学模型 |
2.5 小结 |
第三章 NG63插装式比例节流阀研究 |
3.1 结构参数设计计算 |
3.1.1 主阀结构设计 |
3.1.2 先导阀结构设计 |
3.1.3 弹簧结构设计 |
3.2 建立三维模型和仿真模型 |
3.3 开环特性分析 |
3.3.1 稳态控制特性 |
3.3.2 流量-压差特性 |
3.3.3 阶跃响应特性 |
3.4 闭环特性分析 |
3.4.1 稳态控制特性 |
3.4.2 阶跃响应特性 |
3.4.3 影响动态响应的因素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NG25插装式比例节流阀研究 |
4.1 节流阀结构设计 |
4.1.1 主阀芯结构设计 |
4.1.2 先导阀结构设计 |
4.2 开环特性分析 |
4.2.1 稳态控制特性 |
4.2.2 流量-压差特性 |
4.2.3 阶跃响应特性 |
4.3 闭环特性分析 |
4.3.1 稳态控制特性 |
4.3.2 阶跃响应特性 |
4.3.3 影响动态响应的因素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NG16插装式比例节流阀研究 |
5.1 节流阀结构设计 |
5.1.1 主阀结构设计 |
5.1.2 先导阀结构设计 |
5.2 开环特性分析 |
5.2.1 稳态控制特性 |
5.2.2 稳态负载特性 |
5.2.3 阶跃响应特性 |
5.3 闭环特性分析 |
5.3.1 稳态控制特性 |
5.3.2 稳态负载特性 |
5.3.3 阶跃响应特性 |
5.3.4 反馈节流槽面积增益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论文总结与工作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9)夯实机液压系统中插装阀阀芯位置控制与仿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二通插装阀结构及工作原理 |
2 插装阀数学模型的建立 |
3 插装阀阀芯位移动态响应特性仿真分析 |
4 结论 |
四、插装阀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其动态仿真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反比例螺纹插装溢流阀仿真与性能优化研究[D]. 虞拯. 浙江大学, 2021(02)
- [2]二通插装阀非线性动力学行为[J]. 张永顺,姜万录,苏晓,雷亚飞. 中国机械工程, 2018(10)
- [3]陶瓷砖机阀口与孔道研究综述[J]. 周瑞强,苏乃权,蔡业彬,黄崇林,乔东凯. 装备制造技术, 2017(06)
- [4]基于键合图法的比例插装阀调压系统研究[D]. 李保朝. 合肥工业大学, 2017(07)
- [5]清筛机高速走行系统半物理仿真平台的研究[D]. 周燕飞. 浙江大学, 2016(07)
- [6]TBM插装阀组工作特性研究[D]. 周振峰. 中南大学, 2014(03)
- [7]绞吸式挖泥船绞刀系统液压冲击研究[D]. 李红杰. 燕山大学, 2014(01)
- [8]插装式电液比例节流阀特性研究[D]. 李国琳. 太原理工大学, 2013(02)
- [9]夯实机液压系统中插装阀阀芯位置控制与仿真分析[J]. 司癸卯,孟小净,周加永.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2013(01)
- [10]基于AMESim的二通插装阀阻尼匹配以及仿真分析[A]. 于良振,王明琳,张海波.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科技支撑——2012年山东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