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内侧拧论文-马丽

台内侧拧论文-马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台内侧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体育创新,学习,生物力学,训练

台内侧拧论文文献综述

马丽[1](2016)在《关于乒乓球反手台内侧拧技术动作的力学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乒乓球反手台内侧拧技术是乒乓球技术的伟大创新,乒乓球反手台内侧拧技术符合人体运动学的要求,运动员对这项技术很感兴趣。随着我国乒乓球运动的快速发展,乒乓球反手台内侧拧技术也在进行不断的发展和创新。该篇文章主要通过对乒乓球反手台内侧拧技术的发展过程、对乒乓球反手台内侧拧技术进行进一步分析,让更多的运动员更好地了解这项创新性技术。(本文来源于《梧州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曹家凌[2](2015)在《乒乓球反手台内侧拧技术动作的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乒乓球技术的创新,遵循着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如果这些创新的技术能从理论上得到可行性的论证,并将这些论证提供给运动员实践中完善,这将会进一步促进我国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反手台内侧拧这项技术的创新也正是遵循了这些原理和规律。本文将运用动力学原理探讨乒乓球反手台内侧拧技术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以此为运动技术的改进和提高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文体用品与科技》期刊2015年06期)

康兰蕙,梁佳惠[3](2014)在《对张继科在大满贯赛事中横拍反手台内侧拧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反手台内侧拧技术的典型代表、大满贯得主运动员张继科在比赛中的反手台内侧拧技术进行研究,解析其与不同对手交锋过程中侧拧技术的运用情况,为张继科侧拧技战术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一些参考,同时也为比赛中侧拧技战术的有效运用以及对乒乓球运动员进行针对性训练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期刊2014年08期)

杨毅男[4](2014)在《乒乓球运动员反手台内侧拧技术的运动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本研究运用高速红外运动捕捉系统和高速摄像机,对反手台内侧拧技术进行测试与分析,旨在探寻运动员在完成反手台内侧拧技术时,所表现出的特征及规律。为运动员以及乒乓球爱好者学习和掌握反手台内侧拧技术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运用高速红外运动捕捉系统和高速摄像机进行反手台内侧拧技术的测试,对运动员完成反手侧拧动作的引拍阶段和挥拍触球这两个动作阶段中,上肢、躯干和下肢运动学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和诊断。研究结论:1)完成反手侧拧动作技术,挥拍触球阶段时间短,优秀运动员的挥拍触球阶段的时间比一般运动员的时间短。2)反手侧拧的动作过程中,球拍的运动轨迹呈出弧形的特殊挥拍路径。优秀运动员的引拍结束时刻和挥拍触球时刻的球拍速度大于一般运动员。3)引拍阶段,肩关节角度增大,并持续到挥拍触球前期,出现抬肘的动作,肘关节屈伸角度维持在90°左右,并在挥拍触球过程中进行快速的伸展运动。4)挥拍触球阶段开始,并不是立刻进行前臂的旋外,而是继续旋内后再旋外,这种方式比立刻进行旋外的运动方式增大了挥拍的幅度,有利于在挥拍触球时刻达到更大的速度。5)腕关节角度先减小后增大,优秀运动员与一般运动员的腕关节的角度在引拍开始时刻、引拍结束时刻以及挥拍触球时刻存在显着性差异。(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期刊2014-05-16)

昝项捷[5](2013)在《乒乓球直拍正手台内侧拧的可行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松下NVMD9000高速摄像机对乒乓球直拍正手台内右侧拧、直拍正手台内左侧拧、直拍正手台内挑球叁个动作进行拍摄,并用ARIEL/APAS叁维图像解析系统对所拍摄的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通过人工打点将其进一步完成空间叁维坐标的转换,获得了叁种技术动作的相关运动参数,通过APIEL/APAS自带统计程序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别对叁个技术动作过程中的身体重心、躯干的扭转角、肩关节速度、肩关节角度、肘关节角度、腕关节角度、球拍速度、球拍的轨迹、球的速度、球的轨迹等运动学参数进行系统分析,并结合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和乒乓球专业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直拍正手台内侧拧两种动作的优越性从而确定两种动作的可行性。从而指导运动员更合理的运用直拍正手台内侧拧的技术和改造这项技术,也为直拍正手台内侧拧动作技术教学、训练、评价提供理论参考。研究发现直拍正手台内右侧拧能够均衡的利用腰部、肩部、肘部、腕部的力量,符合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并且该动作能够充分的利用前臂的内旋、手腕的环转对来球进行摩擦从而增加触球时间、增强回球的旋转和提高回球的稳定性。通过实践发现该动作能够击出不同旋转的回球,并且回球落点相对于台内挑球更加刁钻和模糊,所以该动作的回球变化更多。左侧拧的前臂发力向左侧成分过多,导致与身体、手臂的挥摆方向差距较大,只能通过内收上臂和手腕的方式获得击球速度,从运动生物力学的角度上来说这种动作有较大难度。虽然左侧拧在击球速度上有一定的劣势,但是如果在比赛中结合右侧拧、反手侧拧、挑球、摆短,偶尔使用这项技术,它独有的击球方式和回球旋转会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由此我们得出结论:直拍正手台内侧拧的两种动作都具有可行性,相比较而言,直拍正手台内右侧拧更具有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武汉体育学院》期刊2013-03-01)

于洋,邢恩倩[6](2012)在《乒乓球正手台内侧拧技术的实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正手台内侧拧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并在实践中得到运用的新技术,主要通过调查法和实验法对乒乓球正手台内侧拧技术进行运动力学和解剖学分析,并结合相关实验对该技术在落点、旋转、弧线、命中率等方面进行实效研究。研究结果:保证"全方位"的全台进攻,继而掌握主动性和形成优势局面进入相持阶段,因此,对于前叁板有技术优势和相持打法为主的运动员来说,正手台内侧拧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为赢得整个比赛打下更为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11期)

向祖兵,王金灿,严发本[7](2011)在《乒乓球反手台内侧拧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ARIEL/APAS叁维图像解析系统对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反手台内侧拧技术动作进行了叁维立体拍摄和解析,对乒乓球反手台内侧拧技术动作进行系统的运动学分析,揭示了反手台内侧拧技术的运动学特征与规律,为台内反手侧拧动作技术教学、训练、评价、诊断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体育科技文献通报》期刊2011年10期)

胡静涛[8](2011)在《对王皓在第49届世乒赛男团比赛中反手台内侧拧技术的分析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录像观察法,对王皓在2008年第4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团四分之一决赛、半决赛、决赛中的反手台内"侧拧"技战术在发球后"侧拧"段,接发球"侧拧"段,相持中"侧拧"段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对训练和比赛中反手台内"侧拧"技术的合理使用提出了一些建议。(本文来源于《体育科技文献通报》期刊2011年04期)

黄睿航[9](2010)在《理论分析乒乓球先进技术台内侧拧》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乒乓球运动的兴起,反手台内侧拧成为许多人所希望掌握的一项技术。但由于该技术动作大而独特,很多初学者在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下不能掌握好该项技术,甚至在学习过程中扭伤手腕拉伤肩部。文章通过运用动力学原理,探讨乒乓球反手台内侧拧的技术原理,以此探究此项技术的正确动作及其优越性和局限性,以让乒乓球爱好者在理论指导下掌握此项先进技术,更好地推动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0年55期)

向祖兵[10](2009)在《乒乓球反手台内侧拧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ARIEL/APAS叁维图像解析系统对我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余世钦、朱文涛的反手台内侧拧技术动作进行了叁维立体拍摄和解析,获得了技术动作过程相关运动学参数,运用excel进行数理统计。对两名优秀队员反手台内侧拧技术动作过程的重心、下肢各关节角度、躯干的扭转角、上肢各关节角度、上肢环节、球拍速度、挥拍方向、击球用力方向及球拍轨迹等运动学参数进行系统的分析,并结合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的知识,揭示其反手台内侧拧技术的运动学特征。从而指导运动员更合理有效的运用此技术,也为反手台内侧拧动作技术教学、训练、评价、诊断提供理论参考。研究发现两名队员乒乓球反手台内侧拧技术中身体重心的左右转换量不大,没有明显的上下起伏;技术动作过程下肢的屈曲下蹲动作,为挥拍击球时的蹬伸作准备,同时说明下肢的发力主要来之于右侧脚;在整个动作过程中,作为基础运动环节的躯干起协调稳定作用;运动员引拍阶段,肩关节上提,上臂内收并内旋,肘关节抬高,前臂内旋,手作屈。此时刻横拍的肩关节角度比直拍运动员大。迎球挥拍阶段直拍手腕、肘关节做伸、前臂外旋,横拍手腕迅速外展并做伸,肘、腕关节角度迅速增大,肩、肘、腕、球拍速度迅速增大;击球后的随挥过程肩、肘、腕关节的速度逐渐减小。球拍在迎球挥拍阶段是向左前下方运动后迅速向左前上方迎球,击球后变为向右前上方运动,直到接近随挥结束时刻有短暂的向右后上方运动。击球后的随挥阶段肩关节角度没有明显变化,以保持稳定。小臂和手腕在迎球挥拍的基础上继续顺势运动,肘、腕关节角度在随挥结束时刻达到峰值,击球动作主要由前臂和手环节的运动完成。随挥结束到还原时刻,人体全身放松,迅速还原,以准备下一击球动作。(本文来源于《武汉体育学院》期刊2009-05-01)

台内侧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乒乓球技术的创新,遵循着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如果这些创新的技术能从理论上得到可行性的论证,并将这些论证提供给运动员实践中完善,这将会进一步促进我国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反手台内侧拧这项技术的创新也正是遵循了这些原理和规律。本文将运用动力学原理探讨乒乓球反手台内侧拧技术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以此为运动技术的改进和提高提供理论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台内侧拧论文参考文献

[1].马丽.关于乒乓球反手台内侧拧技术动作的力学探讨[J].梧州学院学报.2016

[2].曹家凌.乒乓球反手台内侧拧技术动作的力学分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

[3].康兰蕙,梁佳惠.对张继科在大满贯赛事中横拍反手台内侧拧技术的研究[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14

[4].杨毅男.乒乓球运动员反手台内侧拧技术的运动学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4

[5].昝项捷.乒乓球直拍正手台内侧拧的可行性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3

[6].于洋,邢恩倩.乒乓球正手台内侧拧技术的实效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

[7].向祖兵,王金灿,严发本.乒乓球反手台内侧拧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

[8].胡静涛.对王皓在第49届世乒赛男团比赛中反手台内侧拧技术的分析与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

[9].黄睿航.理论分析乒乓球先进技术台内侧拧[J].考试周刊.2010

[10].向祖兵.乒乓球反手台内侧拧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D].武汉体育学院.2009

标签:;  ;  ;  ;  

台内侧拧论文-马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