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美学观念论文-张文浩,沈文凡

文艺美学观念论文-张文浩,沈文凡

导读:本文包含了文艺美学观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儒家,美学观,礼乐,方东美

文艺美学观念论文文献综述

张文浩,沈文凡[1](2014)在《儒家文艺美学观念“内在目的论”之内核与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儒家向来以人际关系或者群己关系以及道德伦理为主要讨论对象,人与人的关系首应考虑。这可能与中国人对世界的看法有关,采取目的论观点,这是中国思想的基本态度,目的观使中国人的兴趣倾向道德价值方面,而较少致力于知识和方法问题的讨论1。以孔子为代表的原始儒家伦理哲学以中庸为机制,谋求人伦秩序和社会秩序的双重和谐,由此衍生出中和之美的审美观念和相关的文论范畴,并在美与善、文与质、情与理等方面形成一致意见,(本文来源于《文艺评论》期刊2014年10期)

朱印海[2](2011)在《中西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观念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西美学观念的发展中,虽然也有着相当多的流派和争论,但最具代表性的却是中国的实践美学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否定美学,由于这两者是在不同的哲学背景和民族文化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尽管它们都标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理论,然而在实际的美学探索中还是形成了各自具有鲜明特色的美学理论。本文试图通过对中西马克思主义美学观念实质的比较性分析,探讨马克思主义美学观念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期刊2011年00期)

朱印海[3](2011)在《中西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观念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西美学观念的发展中,虽然也有着相当多的流派和争论,但最具代表性的却是中国的实践美学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否定美学,由于这两者是在不同的哲学背景和民族文化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尽管它们都标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理论,然而在实际的美学探索中还是形成了各自具有鲜明特色的美学理论。本文试图通过对中西马克思主义美学观念实质的比较性分析,探讨马克思主义美学观念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一中国实践美学强调社会生活实践对美创造的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美学思想在中国得到了发展,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论美学。当我们认真地把中西马克思主义美学放在一起进行比照研究时,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实践美学的主要成就在于它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作为美学的哲学前提确立了下来,而且为完善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特别是面对着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国实践美学坚持与时俱进的、不断发展的观念,不断探索,使得(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卷)》期刊2011-06-20)

杨乐[4](2009)在《《源氏物语》与日本文艺美学观念》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古典名着《源氏物语》是日本传统美学的百科全书,也是作为日本文化消减汉唐文化影响走向“和风化”的重要标志。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虽然在外形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两者之间存在本质差异。本文力图从日本传统美学理念中的“唯美”、“哀怜”、“华艳”叁方面,以《源氏物语》为文本探寻中日文学审美传统的巨大差异。全文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章“成书背景”主要介绍平安时代“和魂汉才”的提出与和风文化的完成;上古时代“绳纹文化”与日本文化的原生性;以及女作家紫氏部的生平与创作环境。力求从以上叁部分探析《源氏物语》独特审美特质的形成根源。第二章“唯美情怀”主要分析作品所凸现的唯美艺术特色,及中日文学与政治的疏远关系,进而探讨日本文学亲近自然之美学特质。第叁章“哀怜情怀”首先探讨了作品中浓厚的“物哀”之日本文学传统,接着讨论了作品中与之相关的黄昏意象在中日文学中的不同情感意义,进而挖掘日本民族崇尚死亡之独特文化精神。第四章“华艳情怀”主要阐述在平安时代特有的贵族文学现象下好色理念的形成以及中日文学中“好色”伦理道德价值观的差异;最后从日本好色理念形成原因中着重探讨日本文艺佛学审美的又一美学特质。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到《源氏物语》的诞生,在充分保存和发扬了灿烂辉煌的汉唐文化和中国文明的传统价值观同时,始终不忘确立自己的民族传统从而使日本文学真正走向“和风化”道路。这一日本文学发展经验告诉我们,优秀的文学不仅要吸收世界其他的民族和地域的文学精华,而且还要在本民族和本地域内生成和发展,在两者的互相交错中碰撞和融合才能呈现出异彩。“善于学习,不失自我”成为日本民族一显着发展思维模式。本文试图从《源氏物语》体现的日本文艺美学观念中再次审视日本文学发展经验,解读日本民族精神,深入了解日本文化,进而对本土文化发展获得启示。(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09-05-01)

窦硕栋[5](2008)在《《淮南子》文艺美学观念与散文艺术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虽然《淮南子》是西汉初年出现的一部伟大作品,但由于淮南王刘安的“谋反”、书中大量的黄老思想与后世的儒家统治思想的抵牾性,使得这部“绝代奇书”湮没不彰。本文就《淮南子》的重要价值部分:文艺美学观念和散文艺术价值做一研究。一、刘安与《淮南子》概述刘安作为一位封建诸侯王,其成长经历、时代背景、政治活动与学术成就密切相关。刘安一生可划分为叁个时期:封候封王时期;政治学术活动时期;“谋反”失败时期。创作《淮南子》的时代背景:社会经济从凋敝到复苏;治国方略从封建到集权;治国思想从黄老道家到独尊儒术;学术文化从兼容并包到罢黜百家。《淮南子》的着书宗旨、编撰体系、书名作者、注本与研究;《淮南子》的黄老思想、政治理想。二、《淮南子》的文艺美学观念《淮南子》这部“刘氏之书”,虽然目的是为新兴的汉王朝提供一套以黄老学说为主导意识的治国理民之道,但由于作者刘安及其宾客都是具备一定学识修养的饱学之士,在继承吸收先秦道家文艺美学思想的基础上综合汉代黄老之学,构建了以黄老思想为核心新的文艺美学思想。这些思想几乎囊括了我们现代意义上的文艺美学思想的全部内容。有些甚至还探究到了文艺美学的本质与规律。文艺创作论:文学艺术起源论;文质关系的重新思考。文学艺术创作论:文艺美学中的“君形”思想。文学艺术鉴赏论:知音与共鸣。文艺风格论:崇尚自然的和谐美。叁、《淮南子》的散文艺术价值《淮南子》本无意于文,但“言以足志,文以足言”,《要略》提出言道与言事相结合,即理论的阐述与事例的描述并用的创作观点。反复申说,广泛论证,以求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淮南子》大量的征引、辑纳、创造寓言;用“作赋之法”之法“作文”;取譬借喻的推理方法;犀利对比的论证力度;大量神话和传说是为论证政治理论而服务;解构神话传说中人物的神性与人性,资治当今社会。(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08-04-01)

米晓燕[6](2006)在《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的探颐之作——赵东栓《先秦哲学思想与文艺美学观念》评介》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学来源于哲学,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文艺美学虽然不是直接胎生于哲学,但其观念却受着哲学思想多方面的影响。这是赵东栓教授在《先秦哲学思想与文艺美学观念》一书中立论的基础,也是该书研究中国古代文艺美学观念和理论的基本思路。综合来看,该书探本寻踪,溯源清流,具有明显特点。从宏观上,作者对先秦时期的哲学思想与文艺美学观念的历史进程做了阶段性划分,认为其发展经过了叁个时期。一是原始意识的混沦时期,这一时期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时代,呈现着各种意识相互混杂的混沦状态,而主导着意识形态领域的是前哲学意识,其核心是巫术宗教意识,文艺美学观念的萌芽也就在前哲学意识中诞生。二是原始混沦意识向理性意识过渡时期,商周之际理性意识开始萌发,哲学意义上的萌芽开始出现,以《周易》古经为代表的在巫术形式中产生的“哲学萌芽”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哲学理念,也影响了中国传统文艺美学的观念和理论。(本文来源于《绥化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6期)

傅亚庶[7](2006)在《读《先秦哲学思想与文艺美学观念》》一文中研究指出赵东栓教授的《先秦哲学思想与文艺美学观念》最近已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哲学与文艺美学的关系,从来就是紧密的,在先秦这种关系尤为紧密,而且哲学的思考与建构远胜于文艺美学的思考和建构。正是基于这种认(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06-07-27)

程致中[8](2004)在《20世纪文艺观念变革的宣言——论《摩罗诗力说》的文艺美学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摩罗诗力说》是鲁迅文艺美学思想第一次系统表述,它对中国传统文艺观念提出了带有挑战性的评判意见。跟梁启超的文艺万能论和王国维的文艺无功利论相比较,其早期文艺美学思想具有开拓性和革命性的意义。本文可视为20世纪文艺观念变革的历史性宣言。(本文来源于《上海鲁迅研究》期刊2004年00期)

孙绍振[9](2000)在《自由思想的遨游与微妙的观念辨析──评戴冠青的《文艺美学构想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抽象的力度、研究的方法、论述的活力、思辩的历史和时代感以及该书的学术价值等,对戴冠青的《文艺美学构想论》进行分析与评价,同时也对其文本分析和研究过程提出了期望。(本文来源于《泉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0年05期)

张节末[10](2000)在《文艺美学观念与中国美学史研究的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常,美学的对象是美和艺术。当人们将美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各个艺术门类时,产生文学美学、书法美学、雕塑美学、戏剧美学等等。它们的统一,就称为文艺美学。这样一种美学,以为审美经验是文艺的本质,我把它称为审美本质主义。审美本质主义的另一面,就是泛审美论,它将审(本文来源于《文艺研究》期刊2000年01期)

文艺美学观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中西美学观念的发展中,虽然也有着相当多的流派和争论,但最具代表性的却是中国的实践美学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否定美学,由于这两者是在不同的哲学背景和民族文化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尽管它们都标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理论,然而在实际的美学探索中还是形成了各自具有鲜明特色的美学理论。本文试图通过对中西马克思主义美学观念实质的比较性分析,探讨马克思主义美学观念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艺美学观念论文参考文献

[1].张文浩,沈文凡.儒家文艺美学观念“内在目的论”之内核与问题[J].文艺评论.2014

[2].朱印海.中西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观念比较分析[J].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2011

[3].朱印海.中西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观念比较分析[C].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卷).2011

[4].杨乐.《源氏物语》与日本文艺美学观念[D].苏州大学.2009

[5].窦硕栋.《淮南子》文艺美学观念与散文艺术价值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

[6].米晓燕.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的探颐之作——赵东栓《先秦哲学思想与文艺美学观念》评介[J].绥化学院学报.2006

[7].傅亚庶.读《先秦哲学思想与文艺美学观念》[N].文艺报.2006

[8].程致中.20世纪文艺观念变革的宣言——论《摩罗诗力说》的文艺美学思想[J].上海鲁迅研究.2004

[9].孙绍振.自由思想的遨游与微妙的观念辨析──评戴冠青的《文艺美学构想论》[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

[10].张节末.文艺美学观念与中国美学史研究的定位[J].文艺研究.2000

标签:;  ;  ;  ;  

文艺美学观念论文-张文浩,沈文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