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症胰腺炎术后阶梯性营养支持的对比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程璐[1](2021)在《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随机对照研究》文中认为背景胃肠是脓毒症患者在炎性打击下最先受累的脏器。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Septic 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SAGI)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现代医学通常使用胃动力药、微生物制剂等进行干预,效果欠佳。针灸疗法在调节胃肠功能方面疗效确切,但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增加毫针治疗,是否可以改善脓毒症患者的胃肠功能,进而改善脓毒症病情,尚不明确。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分析针刺治疗SAGI的疗效和安全性,同时筛选常用穴位、常用结局指标等,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探索常规西医联合毫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在改善胃肠功能、减轻脓毒症严重程度,降低炎症指标的水平等方面的作用。方法研究一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系统评价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以及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七大数据库,纳入常规西医联合针刺治疗SAGI的随机对照研究。数据提取后将各研究中出现的结局指标进行分类和频次统计,对频次≥3的结局指标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同时总结纳入研究的选穴特点和方案设计特点。研究二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开展探索性研究。招募66名SAGI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3名患者,并用信封进行分配隐藏。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在其基础上增加毫针治疗。观察受试者的肠鸣音分级、胃残余量、胃肠耐受评分、急性胃肠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AGI)分级,以及急慢性生理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chronic health status scoring system Ⅱ,APACHE Ⅱ)、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血液炎症指标等。1 治疗方案1.1对照组以2016年《国际脓毒症指南sepsis 3.0标准》以及2012年《欧洲危重病学会对胃肠功能损伤形成的共识》为原则,依据患者病情制定相应的控制感染、维持容量、胃肠减压等治疗方案。1.2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毫针治疗。主穴:中脘、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配穴:实证配曲池、虚证配气海;呕吐配内关,泄泻配阴陵泉。操作:中脘直刺或向下斜刺0.5-1寸,天枢直刺,缓慢深针以针尖突破腹膜1-2mm为度,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直刺0.8-1.2寸,以上诸穴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30秒;气海直刺或向下斜刺0.5-1寸,得气后,施捻转补法30秒;曲池直刺0.5-1寸,得气后,施捻转泻法30秒;内关直刺0.5-1寸,阴陵泉直刺0.8-1.2寸,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30秒。针刺操作后,留针20分钟。每日治疗1次,7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2观察指标及评价时点2.1主要疗效指标及评价时点肠鸣音分级、胃残余量、胃肠耐受评分、AGI分级。每日监测,并于在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进行评价。2.2次要疗效指标及评价时点APACHE Ⅱ评分、SOFA 评分。在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进行评价。2.3实验室指标(炎症指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白细胞(WBC)。在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进行评价。结果研究一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系统评价1纳入文献情况共检索到随机对照研究文献243篇,最终纳入16篇,包括中文文献14篇,英文文献2篇。均为国内文献报道,样本量小且未经估算。纳入的辅助对照涉及有针刺、电针。2结果分析相较于常规西医治疗,增加针刺在减轻腹腔压力[MD=-0.86mmHg,95%CI(-1.22,-0.51)]、增加肠鸣音次数[MD=0.84 次,95%CI(0.47,1.20),P<0.00001]、提高综合疗效[RR=0.22,95%CI(0.15,0.28),P<0.00001]、降低 APACHE Ⅱ 评分[RR=-0.54,95%CI(-0.72,-0.36),P<0.00001]、降低 PCT 水平[MD=-0.82,95%CI(-1.49,-0.15)P=0.02]和 CRP水平[MD=-0.40,95%CI(-0.61,-0.19),P=0.0002]等方面具有优势。在缩短ICU住院时间、降低28天病死率方面疗效不显。选穴方案和设计特点:多选用足阳明胃经、任脉腧穴,主穴使用最多的是足三里(14/15),选穴原则多为近部选穴结合远部选穴(11/16)。疗程以5天(6/16)、7天(5/16)者居多。结局指标涉及37项,胃肠相关指标以腹腔压力(11/16)、肠鸣音(8/16)、胃肠功能障碍评分(5/16)、目标喂养时间(4/16)、胃残留量(3/16)、AGI分级(3/16)较多;脓毒症相关指标以APACHE Ⅱ评分(9/16)、ICU住院时间(5/16)、28天病死率(4/16)、SOFA评分(3/16)为多;炎症指标多选择CRP(7/16)、PCT(7/16)、WBC(3/16)。质量分析:疗效指标的证据等级较低,可能限制结论的准确性和外推性。研究二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随机对照研究本研究共纳入SAGI患者66人,治疗过程中对照组脱落2人,试验组脱落1人,最终纳入63人,其中对照组32人,试验组31人。1一般资料及基线情况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人口学资料以及既往病史、脓毒症严重程度等方面无差异,具有可比性。2疗效指标分析2.1主要疗效指标(1)肠鸣音分级组内比较,对照组的肠鸣音分级随时间进展无明显变化;试验组治疗第7天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试验组针刺后即刻的肠鸣音变化进行分析,第1天前后差异明显(P<0.05),第3天差异不明显,第7天差异显着(P<0.0001)。组间比较,治疗第3天,两组无差异,治疗第7天,试验组的肠鸣音分级较对照组低(P<0.05)。(2)胃残余量(ml)组内比较,治疗第7天,对照组的胃残余量较治疗前增多(P=0.004<0.001);试验组的胃残余量随着时间进展呈减少的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两组患者的胃残余量基线水平不齐,进行组间差值比较。结果提示,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的差值在两组之间存在差异,且试验组的差值较对照组小(P<0.05)。(3)胃肠耐受评分组内比较,对照组随时间进展呈增高的趋势,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治疗第7天与第3天对比,胃肠耐受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治疗第3天,两组无差异,治疗第7天,试验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001)。(4)AGI分级组内比较,对照组在治疗第7天较治疗前加重(P<0.05);试验组治疗第7天较治疗前减轻(P<0.0001)。组间比较,治疗第3天,两组无差异,治疗第7天,试验组的AGI分级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2.2次要疗效指标(1)APACHE Ⅱ 评分组内比较,对照组随时间进展无明显变化;试验组在治疗第7天和治疗前,治疗第7天和第3天相比均有所降低(P<0.05)。组间比较,两组的APACHE Ⅱ评分在各评价时点均无显着差异。(2)SOFA 评分组内比较,对照组的SOFA评分随时间进展呈缓慢上升的趋势,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治疗第7天和治疗前,治疗第7天和第3天相比均有显着降低(P<0.05)。组间比较,治疗第3天,两组无差异,治疗第7天,试验组较对照组的SOFA评分低(P<0.05)。3实验室指标(炎症指标)PCT:组内比较,对照组治疗第7天和治疗前无差异,治疗第7天较第3天下降(P<0.05);试验组随时间进展PCT水平降低,各个时点间对比均有显着差异(P<0.05)。组间比较,治疗第3天及第7天,试验组的PCT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CRP:组内比较,对照组治疗第7天和治疗前相比无差异;试验组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治疗第3天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P<0.05)。组间比较,治疗第3天,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7天,两组之间无差异。NE%:治疗前后的变化不明显。WBC:治疗前后的变化不明显。4安全性评价本研究实施过程中,试验组的1位受试者在留针期间出现腹胀,余受试者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1文献研究:目前有关SAGI的临床研究仍较少,常规西医结合针刺治疗在增加肠鸣音、减轻腹内压等胃肠相关症状上较单纯西医治疗具有一定优势,但由于诊断及结局指标的不统一导致证据质量较差、结论的可信度降低;主穴的基础上加用配穴对提高治疗SAGI的效果值得深入探讨。2临床研究:对于SAGI患者,常规西医结合毫针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可显着改善胃肠相关症状,尤其在恢复肠鸣音、提高胃肠耐受性方面有一定优效性;胃肠功能的改善可能对减轻脓毒症炎性反应有一定作用。
余洲[2](2021)在《Step-up模式与直接开腹手术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的疗效对比及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step-up模式与直接开腹手术两种治疗方式之间的疗效差异,为感染性胰腺坏死(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IPN)的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通过分析术后并发肠瘘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更多参考意见。方法:搜集2013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并发IP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按治疗方式分为step-up治疗模式(PCD+CNPI/+OPN)组及直接开腹手术(open pancreatic necrosectomy,OPN)组,分别比较PCD+CNPI/+OPN组与OPN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因、并存症及个人史、APACHEⅡ评分、CT严重程度评分、RANSON评分、术前术后相关实验室指标)、手术时间、术后带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的差异。(2)并根据术后是否并发肠瘘将患者分为肠瘘组及非肠瘘组,新增相关临床资料,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可能影响术后发生肠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step-up治疗模式组与直接开腹手术组相比,step-up治疗模式组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更为显着(除血糖值(P=0.279)及C反应蛋白(P=0.905)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其余临床指标(白细胞总数、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钙、降钙素原)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tep-up治疗模式组可减少患者住院时间(41(33-50)d vs 69.5(62-87)d)及住院费用(229869(195866-362139)元vs 384943(288694-468987元)),且在术后并发症方面,step-up治疗模式组可降低术后并发残余脓肿(1(2%)例vs 9(21.4%)例)、肠瘘(5(10.2%)例vs 14(33.3%)例)及胰瘘(0(0%)例vs 4(9.5%)例)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并发胰周出血方面无显着差异(4(8.2%)vs 7(16.7%),P=0.215)。step-up模式组能降低IPN患者的死亡率(3(6.1%)vs 9(21.4%)),治疗IPN患者更为有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IPN患者术后并发肠瘘的危险因素为术前合并SOF(OR=22.64,95%CI 1.007-508.745,P<0.05)、术前低蛋白血症(OR=19.469,95%CI 2.066-183.436,P<0.05)、手术干预时机(OR=1.024,95%CI 1.005-1.044,P<0.05)及CT气泡征(OR=3.481,95%CI 1.367-8.866,P<0.05)。结论:(1)本次研究结果显示:step-up治疗模式可显着缓解IPN患者的症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减少IPN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就本研究结果而言,step-up治疗模式治疗IPN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优于直接OPN(由于本次研究样本量较小,未来会进行多中心、大样本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Step-up模式相比于直接OPN的优越性)。(2)术前合并SOF、术前低蛋白血症、手术干预的时机及CT气泡征是IPN患者术后并发肠瘘的危险因素。因此术前积极监测临床指标,合理的内科管理、恰当的手术时机选择和及时、有效、仔细的影像学检查可防止IPN患者术后肠瘘的发生。
刘迎龙[3](2021)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不同病因的临床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三种常见病因的临床特征,分析三者间临床特点的异同,为该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2015年02月至2020年02月收治的268例SAP患者一般资料,最终筛选出符合条件的198例SAP患者。其中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SABP)86例、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hypertlipidemic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HL-SAP)75例和酒精性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lcoholic acute pancreatitis,SAAP)37例,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影像资料、伴随疾病、局部及全身并发症、严重程度及预后,利用统计学软件处理,并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1.SABP组年龄明显高于HL-SAP组、SAAP组(P<0.05);SAAP组的男性比例明显高于SABP组、HL-SAP组(P<0.05),HL-SAP组的男性比例明显高于SABP组(P<0.05);HL-SAP组的BMI明显高于SABP组、SAAP组(P<0.05),SAAP组的BMI明显高于SABP组(P<0.05);三组的胃肠功能障碍时间及住院天数无明显差异(P>0.05)。2.三组的高血压无明显差异(P>0.05),HL-SAP组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SABP组(P<0.05),HL-SAP组脂肪肝患病率明显高于SABP组、SAAP组(P<0.05),SAAP组的脂肪肝患病率明显高于SABP组(P<0.05)。3.HL-SAP组的TG明显高于与SABP组及SAAP组(P<0.05);HL-SAP组的HDL-C明显低于SABP组及SAAP组(P<0.05);三组的LDL-C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4.三组患者的白细胞、D-二聚体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HL-SAP组的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SABP组(P<0.05),HL-SAP组的血钙明显低于SABP组(P>0.05)。5.SABP组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值明显高于HL-SAP组、SAAP组(P<0.05)。6.HL-SAP组的血糖明显高于SABP组及SAAP组(P<0.05),三组患者的血肌酐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7.三组患者并发急性胰周液体积聚、急性坏死物积聚、胰腺假性囊肿、包裹性坏死、腹腔积液、胸腔积液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BP组的急性肝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HL-SAP组及SAAP组(P<0.05);HL-SAP患者的SIRS发生率明显高于SABP患者(P<0.05)。8.HL-SAP组的CTSI评分≥7比例明显高于SABP组(P<0.05);SABP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HL-SAP组及SAAP组(P<0.05);三组患者死亡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SABP好发于老年女性患者,HL-SAP及SAAP好发于青年男性患者,HL-SAP患者以BMI高为主,HL-SAP患者更易发生脂质代谢紊乱,需要及时行降脂治疗;2.SABP患者更易发生肝功能损伤,HL-SAP患者较SABP患者更易发生糖尿病,HL-SAP患者脂肪肝发生率最高,其次是SAAP患者,糖尿病及脂肪肝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血脂,降低HL-SAP的患病风险;3.SAP病因与死亡率及局部并发症形成不相关,HL-SAP患者较SABP患者更易发生SIRS;4.HL-SAP的严重程度较SABP更高,HL-SAP患者及SAAP患者更易复发,因此此类患者痊愈后需避免高脂饮食及酗酒,减少复发的风险。
王远发[4](2021)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穿刺引流时机与疗效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病情发展迅速,病情凶险,且并发症多,死亡率较高,治疗极为棘手,发病率约占急性胰腺炎的20%,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随着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微创化治疗SAP的理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使SAP治愈率不断提高,大大降低了病死率。虽然微创化治疗SAP技术在不断的进步与完善,但在SAP治疗的过程中诸多细节问题尚无统一标准,对于胰腺和或胰腺周围组织感染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PCD),已基本达成一致。但对于SAP早期合并的胰腺炎相关性腹水,是否早期行腹腔穿刺置管引流(abdominal paracentesis drainage,APD),尚存在争议。同时对于伴有大量腹腔积液的SAP患者早期完善腹腔穿刺置管引流,众多相关文献均强调需在SAP早期行腹腔穿刺引流,但其最佳时机目前尚未达成共识,仍需进一步的探索与完善。本文讨论关于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穿刺引流的时机与疗效研究及不同时间完善APD对SAP患者的进阶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2019年7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55例,患者基本资料包括患者总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基本信息、血生化指标、全身及局部并发症等。纳入标准:1)重症急性胰腺炎患,2)入院后腹部影像学提示腹腔积液≥100ml,3)18岁≤年龄≤75岁,4)发病至就诊时间≤48小时。排除标准:1)外科手术或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c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继发性胰腺炎,2)恶性肿瘤继发性胰腺炎。共有55例患者符合标准,根据患者入院后腹腔穿刺时间分组为0-2天,3-5天,≥6天,比较不同穿刺时间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穿刺后患者的住院天数、总治疗费用、血生化指标、病情状态、器官衰竭情况、进阶率等,分析APD时机对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的影响,将所收集的数据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进行统计分析,对其符合正态分布计量的组间资料对比采用方差分析,例如:住院费用、住院时间、PCT、病情严重程度评分等指标,计数资料如器官衰竭、进阶率等,采用卡方检验,以P值<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其结果分析及讨论,最终得出结论。结果:通过对数据计算,结果显示,住院费用、住院时间、PCT、及病情严重程度评分符合正态分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显示0-2天与3-5天及≥6天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间器官衰竭情况及进阶率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三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对比可发现,在明确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断及具干预指征的情况下0-2天内完善APD,其住院费用、住院时间、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器官衰竭情况及进阶率与其他组相比较缩短、下降或减少。综上,可说明重症急性胰腺炎0-2天内行APD对患者预后具有肯定意义。结论:1、重症急性胰腺炎伴PAAF患者的最佳APD时机为入院后0-2天。2、重症急性胰腺炎伴PAAF患者入院0-2天内完善APD可降低进阶几率。
姜美兰[5](2021)在《大剂量乳果糖对急性胰腺炎肠道功能障碍及肠道菌群失衡的调节作用》文中认为背景与目的: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AP患者在病程早期即可发生肠道功能障碍,主要包括消化吸收障碍、分泌障碍、免疫障碍、动力障碍及肠黏膜屏障障碍;其中黏膜屏障障碍在肠功能障碍中起重要作用,可导致肠黏膜通透性增加,肠道菌群易位,增加肠源性感染的风险,同时也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重要促发因素,增加病死率。肠道黏膜屏障主要由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免疫屏障和微生物屏障组成,其中微生物屏障主要由与人体共生的肠道菌群构成;我们前期研究发现,AP患者早期即存在肠道菌群失衡,使肠黏膜生物屏障受损,导致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加重AP患者肠道功能障碍。调节肠道菌群失衡、尽早恢复肠道功能是阻止AP病情进展、改善预后的关键,亦是目前学者研究的热点。中药大黄具有良好的改善肠功能、缓解全身炎症反应等功效,被我国多项指南共识推荐用于AP的治疗;但大黄存在口感差,可加重患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导致电解质紊乱等问题。乳果糖作为一种益生元,既是一种重要的微生态调节剂,也是一种高渗透性的通便药,可促进肠蠕动,起到较好的肠道菌群调节和改善肠道功能的作用,已广泛用于肝性脑病、便秘等的治疗,但其在AP患者中的应用疗效价值尚不明确。本课题拟开展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比较大剂量乳果糖与大黄在AP并发肠道功能障碍的患者中,对肠道功能障碍及肠道菌群失衡的调节作用,明确乳果糖在AP中应用的疗效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入院时有肠功能障碍表现而无急性呼吸、肾功能及循环衰竭的轻症及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mderate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MSA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1:1比例随机分配至乳果糖组或大黄组;乳果糖组为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大剂量乳果糖(50ml,2次/天,口服),大黄组为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大黄(生大黄50g加入100ml温开水中,2次/天,口服)。每日跟踪观察并记录患者住院期间肠功能情况(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胃肠减压量、肠鸣音次数、大便频率、肠内营养耐受情况等)以及预后情况(感染发生率、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ICU入住率、住院时长、死亡率等),统计患者入院第7天完全肠内营养可耐受率、恢复能耐受完全肠内营养的天数及肠道功能障碍评分(score of gut dysfunction,SGD)恢复至0分的天数,并分别在入院时24小时内、治疗后第7天收集两组患者血清和新鲜粪便标本冻存于-80℃冰箱保存。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中肠黏膜屏障损伤指标(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D-乳酸,D-lactic acid,D-lac)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beta,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16S r RNA高通量测序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结构;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肠道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含量。采用SPSS 25.0软件及美吉生物云平台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共成功纳入73名患者,其中乳果糖组36名,大黄组37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时长、病因、入院时各项严重程度评分(APACHE II评分、SIRS评分、改良Marshall评分、改良的CT严重指数评分)等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入院第7天完全肠内营养可耐受率、恢复能耐受完全肠内营养的天数、SGD评分恢复至0分的天数这三项反映肠功能恢复情况的指标在两治疗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入院第7天完全肠内营养可耐受率:乳果糖组72%,大黄组69%,p=0.592;恢复能耐受完全肠内营养的天数:乳果糖组6.2±2.06,大黄组6.6±1.84,p=0.298;SGD评分恢复至0分的天数:乳果糖组6.55±2.24天,大黄组7.25±12.04天,p=0.592);两组患者在反映预后情况的各项指标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总感染发生率分别25%和27%,p=0.564;器官衰竭发生率分别为19.4%和16.2%,p=0.869;微创干预率分别为13.8%和11.8%,p=0.758;平均住院总天数分别为9.06和10.32,p=0.279),两组中各有1例患者转入ICU,均无死亡病例。两组患者所测各项血清指标中,IL-6、TNF-α与D-Lac治疗后较治疗前的下降率乳果糖组显着大于大黄组(IL-6:乳果糖组0.86,大黄组0.54,p=0.019;TNF-α:乳果糖组0.94,大黄组0.55,p=0.015;D-Lac:乳果糖组0.736,大黄组0.533,p=0.049),余所测血清指标治疗前后下降程度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肠道微生物菌群alpha多样性sobs指数和Shannon指数分析提示,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P患者sobs指数和Shannon指数的alpha多样性均减少;乳果糖组与大黄组治疗后较治疗前alpha多样性均下降,但下降程度在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beta多样性的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可见,AP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生物群落分布可以明显区分开,并聚集呈不同类群,差异呈显着性(p=0.001),治疗前乳果糖组与大黄组生物群落分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在未使用抗生素的亚组种中两组生物群落分布差异显着(p=0.001),而在使用抗生素的亚组中,两组无明显差异。肠道微生物组成分析提示,AP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肠球菌属、大肠杆菌-志贺菌属、拟杆菌属、链球菌属等条件致病菌属在AP患者中相对丰度均显着升高;在未使用抗生素的亚组中,乳果糖组中有益菌属-双歧杆菌属治疗后较治疗前丰度水平升高程度十分显着,而大黄组呈下降趋势;链球菌属、韦荣氏球菌等条件致病菌属在两组中治疗后较治疗前丰度水平均有所升高,但大黄组升高程度明显大于乳果糖组;在使用抗生素的亚组中,乳果糖组中双歧杆菌属治疗后较治疗前丰度依然呈明显升高趋势,大黄组呈下降趋势;有益菌属-乳酸杆菌属在两组中均呈升高趋势;肠球菌属、大肠杆菌-志贺菌属等有害菌属在两组中治疗后较治疗前均升高,大黄组升高程度明显大于乳果糖组。肠道中SCFAs主要成分为乙酸、丙酸、丁酸,AP患者总SCFAs的含量显着低于正常人(p<0.05);两组患者总SCFAs及该三种SCFAs含量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显着升高,乳果糖组升高程度均显着大于大黄组(总SCFAs:p=0.005;乙酸:p=0.021;丙酸:p=0.043;丁酸:p=0.016);余种类SCFAs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与传统中药大黄相比,大剂量乳果糖不仅可以改善MAP、MSAP患者肠功能障碍、减轻全身炎症反应,还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增加肠道SCFAs含量,因此乳果糖在AP中应用的值得推广。
信荣辉[6](2021)在《间接测量腹内压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选择肠内营养时机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测量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膀胱内压间接测量腹内压的方法,确定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的给予时机,从而达到肠内营养的最佳效果,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选择肠内营养的最佳时机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7月入住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8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测量患者膀胱压值,通过测量膀胱压间接测量腹内压值,其中膀胱压值低于12mmHg时,开始给予患者肠内营养;对照组检测患者血清淀粉酶值,其中血清淀粉酶低于正常最高值3倍(300U/L)以下时开始给予肠内营养。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开始肠内营养前以及肠内营养实施第7天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绝对值,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两组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以及两组患者在ICU的住院天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共8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试验组42例,对照组44例,在试验过程中试验组2例患者转院,对照组2例患者死亡,1例患者转院,1例患者放弃治疗,最终试验组40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41.52±9.57岁,包括脂源性胰腺炎15例,胆源性胰腺炎10例,酒精性胰腺炎10例,特发性胰腺炎5例;对照组40例,男性2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41.75±9.79岁,包括脂源性胰腺炎13例,胆源性胰腺炎15例,酒精性胰腺炎9例,特发性胰腺炎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种类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Ⅱ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tion,APACHE Ⅱ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两组患者在开始肠内营养前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绝对值,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肠内营养第7天,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均呈下降趋势,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绝对值均升高,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试验组患者发生喂养不耐受共3例,发生率为7.5%,对照组发生喂养不耐受共11例,发生率为27.5%,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P<0.05)4、两组患者入住ICU的时间试验组入住ICU的时间(13.00±3.43d)小于对照组入住ICU的时间(19.63±4.90d),经t检验得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测量膀胱压间接测量腹内压选择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给予时机,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2、测量膀胱压间接测量腹内压选择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给予时机,可以减少患者在肠内营养实施中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3、测量膀胱压间接测量腹内压选择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给予时机,可以减少患者入住ICU的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
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京津冀急诊急救联盟,北京医学会急诊分会,北京医师协会急救医师专科分会,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急诊急救分会[7](2021)在《急性胰腺炎急诊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文中研究指明
代雷雷[8](2021)在《EEN联合阶梯式引流治疗重症胰腺炎坏死感染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分析早期肠内营养(EEN)联合阶梯式引流治疗重症胰腺炎坏死感染的可行性、效果。方法选择我院84例重症胰腺炎坏死感染患者,予以患者禁食、禁饮等基础治疗基础上经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对照组、研究组分组(各42例)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阶梯式引流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EEN联合阶梯式引流治疗。结果组间临床疗效情况比较,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5.23%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血清营养学指标水平比较治疗前改善,并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组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2.38%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禁食、禁饮等基础治疗辅助EEN联合阶梯式引流治疗重症胰腺炎坏死感染可以有效纠正炎性水平、改善机体营养状态,提升了治疗效果与安全性。
焦国锋,吕品,贺艳平[9](2020)在《阶梯式引流术与开放手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及氧化应激介质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比观察阶梯式引流术与开放手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及氧化应激介质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晋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SAP患者48例,根据手术方案分为两组,每组24例。A组行阶梯式引流术,B组行开放手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氧化应激介质及肠黏膜屏障功能情况。结果 A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短于B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 d, A组血清丙二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低于B组(t=6.617、3.634、6.284、6.277、9.013、6.007,P均<0.05)。术后1、3个月,A组血清二胺氧化酶、D-乳酸水平低于B组(t=4.135、4.901、7.460、8.203,P均<0.05)。结论阶梯式引流术相较于开放手术,可改善SAP患者围术期指标,降低并发症,减轻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且对机体氧化应激影响较小。
加倩[10](2020)在《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基于北京市全部急诊医保病例统计资料,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特点、疾病特点与前一年六之气(大雪、冬至、小寒)及后一年初之气(立春、雨水、惊蛰)的相似性,及大寒是否新出现与后一年运气相应的疾病,从而验证运气交接节气为大寒或立春。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为禀赋特点分析与疾病特点分析两个角度。禀赋特点分析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患者禀赋构成比较,以北京市2014-2018年的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的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计算各时间段内全部患者禀各岁运各客气的急诊人次及占比,代表该时间段的10岁运禀赋构成及12客气禀赋构成,通过曼哈顿距离(差的绝对值之和)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构成与其前3节气及后3节气急诊患者的相似性大小,若大寒与其前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小于大寒与其后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说明大寒患者的禀赋特点与其前3节气更接近,即于大寒时运气并未转换交接,则立春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反之则大寒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另一部分为高发与低发禀赋变化的比较,即将各节气内10岁运及12客气各禀赋的急诊人次按从高到低排序,通过各节气急诊人次较高与较低的禀赋发生变化的节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疾病特点分析以北京市2015年1月20日-2020年1月19日5年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根据当年的总医保人数,计算各疾病在各节气的发病率,与各疾病120个节气的平均发病率相比较得到高发疾病;进而将5年同节气重复出现的高发疾病视为该节气的反复高发疾病;在各年各节气高发疾病中去除该节气于5年中的反复高发疾病,即去除节气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以表示该节气客运客气影响下的高发疾病,结合临床经验及中医典籍,分析比较2016-2019年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高发疾病相似性,及大寒的高发疾病特点是否更符合下一年的运气特点,进而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结果:禀赋特点分析结果显示2014-2018年大寒不论男性女性患者均与其后一年初之气的曼哈顿距离更小,即大寒与后一年初之气各禀赋构成的相似性更高;同时各节点不论男性与女性患者均于大寒开始出现与后一年初之气相同/相近的高发及低发禀赋的变化,且符合在某岁运、客气当令时,该岁运、客气禀赋为低发禀赋,而太少相反的岁运、司天在泉相反或阴阳五行属性相反的客气则为高发禀赋这一大体规律。疾病特点分析的结果亦显示各个大寒的疾病特点更符合后一年初之气的运气相应疾病特点,出现典型的与后一年初之气运气相应的疾病群。故本研究结果支持大寒为运气交接节气。结论:本研究利用目前较为丰富的医疗大数据及规范统计学分析方法验证五运六气的交接节气,为运气交接时刻的争议提供临床数据支持,开拓五运六气周期的验证性研究,为运气起始时刻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尚可为疾病与五运六气理论的印证提供临床依据,深化五运六气理论的内涵,并为疾病预测、治未病提供指导,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二、重症胰腺炎术后阶梯性营养支持的对比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症胰腺炎术后阶梯性营养支持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综述 |
综述一 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现代研究进展 |
1 现代医学对SAGI的认识 |
2 流行病学研究 |
3 病因及发病机制 |
4 实验室指标 |
5 临床疗效指标 |
6 治疗进展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研究进展 |
1 脓毒症的中医认识 |
2 SAGI的中医认识 |
3 SAGI的治疗 |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研究一 针刺对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疗效的系统评价 |
1 方法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1.3 文献检索策略 |
1.4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
1.5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
1.6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2.3 文献质量评价 |
2.4 疗效评价 |
2.5 不良反应 |
2.6 发表偏倚 |
3 讨论 |
3.1 纳入研究的针刺干预特点 |
3.2 结果讨论 |
3.3 证据的整体完整性和适应性 |
3.4 证据质量 |
4 结论 |
4.1 对实践的意义 |
4.2 对研究的意义 |
参考文献 |
研究二 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随机对照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临床资料 |
2.3 治疗方案 |
2.4 疗效指标 |
2.5 安全性指标 |
2.6 质量控制 |
2.7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研究完成情况 |
3.2 一般资料的基线情况 |
3.3 观察指标的基线情况 |
3.4 临床疗效比较 |
3.5 安全性评价 |
4 讨论 |
4.1 选题依据 |
4.2 研究方案分析 |
4.3 疗效指标选择 |
4.4 结果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介 |
(2)Step-up模式与直接开腹手术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的疗效对比及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性胰腺坏死的诊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重症急性胰腺炎不同病因的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资料 |
2.2 研究方法 |
2.3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
3.2 三组患者伴随疾病的比较 |
3.3 三组患者血脂水平的比较 |
3.4 三组患者白细胞、C-反应蛋白、D-二聚体、血钙水平的比较 |
3.5 三组患者生化水平的比较 |
3.6 三组患者并发症的比较 |
3.7 三组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比较 |
第4章 讨论 |
4.1 三组一般情况的比较 |
4.2 三组血脂水平的比较 |
4.3 三组患者白细胞、C-反应蛋白、血钙、D-二聚体水平比较 |
4.4 三组患者生化水平的比较 |
4.5 三组患者伴随疾病的比较 |
4.6 三组患者局部并发症的比较 |
4.7 三组患者全身并发症比较 |
4.8 三组患者严重程度比较 |
4.9 三组患者预后分析比较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重症急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
致谢 |
(4)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穿刺引流时机与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综述 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穿刺引流时机与疗效研究 |
2.1 SAP与胰腺炎相关性腹水 |
2.2 胰周感染的诊治 |
2.3 早期PAAF的处理 |
2.4 APD与PCD |
2.5 小结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AP及SAP相关 |
3.2.1 AP及SAP诊断的定义 |
3.2.2 严重程度分级标准 |
3.2.3 局部并发症 |
3.2.4 全身并发症 |
3.2.5 治疗方案 |
3.3 病情严重程度评分 |
3.4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3.5 研究方法 |
3.6 统计学方法 |
第4章 结果 |
4.1 穿刺组间各指标比较 |
4.2 器官衰竭及进阶率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5)大剂量乳果糖对急性胰腺炎肠道功能障碍及肠道菌群失衡的调节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研究资料和方法 |
2.1 研究方法 |
2.2 研究对象 |
2.2.1 入选标准 |
2.2.2 排除标准 |
2.3 研究步骤 |
2.3.1 样本量计算 |
2.3.2 分组 |
2.3.3 治疗方法 |
2.3.4 观察指标 |
2.4 统计分析 |
2.5 技术路线图 |
第3章 结果 |
3.1 人口统计学特征和基线资料 |
3.2 临床观察指标及预后 |
3.3 血清炎症因子 |
3.4 血清肠屏障损伤指标 |
3.5 肠道菌群分析 |
3.5.1 质量控制与基本信息 |
3.5.2 肠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
3.5.3 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分析 |
3.6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分析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急性胰腺炎疼痛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6)间接测量腹内压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选择肠内营养时机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
英文论着摘要 |
英文缩略语表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的创新性自我评价 |
本研究局限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文献综述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给予时机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二、在校科研成绩 |
三、致谢 |
四、个人简介 |
五、附件 |
(8)EEN联合阶梯式引流治疗重症胰腺炎坏死感染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疗效评价 |
1.5 数据分析 |
2 结果 |
2.1 计数资料分析 |
2.2 计量资料分析 |
3 讨论 |
(10)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文献综述一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1. 二十四节气起源 |
2.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五运六气交接时刻的研究方法探讨 |
1. 经文解读 |
2. 天文历法溯源 |
3. 气象数据分析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 |
前言 |
(一) 以急诊患者禀赋特点分析运气交接节气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二) 以急诊患者疾病特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讨论 |
1 关于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可信度分析 |
2 与同类研究比较 |
3 研究意义 |
4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以立春为运气起始节气的禀赋特点比较 |
附录2 2016-2018年大寒前后3节气的高发疾病 |
简历 |
四、重症胰腺炎术后阶梯性营养支持的对比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随机对照研究[D]. 程璐.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Step-up模式与直接开腹手术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的疗效对比及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D]. 余洲.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3]重症急性胰腺炎不同病因的临床特征分析[D]. 刘迎龙. 湖北民族大学, 2021(12)
- [4]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穿刺引流时机与疗效研究[D]. 王远发. 吉林大学, 2021(01)
- [5]大剂量乳果糖对急性胰腺炎肠道功能障碍及肠道菌群失衡的调节作用[D]. 姜美兰. 南昌大学, 2021(01)
- [6]间接测量腹内压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选择肠内营养时机的效果研究[D]. 信荣辉. 锦州医科大学, 2021(01)
- [7]急性胰腺炎急诊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J]. 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京津冀急诊急救联盟,北京医学会急诊分会,北京医师协会急救医师专科分会,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急诊急救分会.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1(02)
- [8]EEN联合阶梯式引流治疗重症胰腺炎坏死感染的疗效观察[J]. 代雷雷. 中国医药指南, 2021(04)
- [9]阶梯式引流术与开放手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及氧化应激介质的影响[J]. 焦国锋,吕品,贺艳平. 中国实用医刊, 2020(16)
- [10]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D]. 加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