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不确定感论文-王丽丽

生涯不确定感论文-王丽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涯不确定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涯不确定感,大学生,班级团体辅导,生涯混沌论

生涯不确定感论文文献综述

王丽丽[1](2015)在《基于生涯混沦论的班级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生涯不确定感的干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启发式班级团体辅导,使学生学会重新审视生涯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减轻个体生涯不确定感症状,积极接纳不确定性,从而塑造良好的生涯特质。方法:在生涯混沌论的基础上,设计启发式团体活动10次。采用曾维希(2009)《大学生生涯状态自评量表》对实验组99名大学生进行前后测。结论: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团体生涯辅导,将传统的生涯辅导方案和基于混沌论的辅导方案相结合的辅导策略可以使个体生涯不确定感所处类型向良性方向改观。(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5年48期)

涂薇[2](2014)在《贫困大学生生涯不确定感的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131名高校贫困生及332名普通大学生的生涯不确定感进行调查,多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贫困生的生涯不确定感显着高于普通大学生;贫困生的生涯规划意识比普通大学生低,在遇到生涯发展问题时不知如何求助等问题。高校和政府主管部门应该重视贫困生生涯教育,搭建贫困生生涯发展帮扶平台。(本文来源于《高校辅导员学刊》期刊2014年04期)

王丽丽,卢建华[3](2013)在《护理专业大学生生涯不确定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从学生的个人生涯体验入手,调查当前护理专业大学生生涯不确定感现状,探究护理专业大学生生涯不确定感所处类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曾维希(2009年)编写的《大学生生涯状态自评量表》为测量工具,应用整群抽样,对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一二叁年级共494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从个体生涯体验入手,发现护理专业大学生普遍存在生涯未定向倾向,护理专业大学生生涯不确定感存在人口学变量和社会-心理学变量上的差异。建议:应总体上重视生涯辅导工作,加大对学生生涯教育的工作力度,力图通过生涯辅导促成学生形成生涯定向状态。(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13年25期)

黄蕊[4](2012)在《高校应届毕业生生涯不确定的影响因素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涯不确定是个人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学时期正是个体进行生涯探索的重要阶段。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不少人到了大四仍无法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处于生涯不确定的状态。本研究旨在探讨高校应届毕业生的生涯不确定的意涵及影响因素,为生涯不确定个体及高校生涯教育与咨询工作提供解释生涯不确定的参考架构。本研究采用量化与质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抽取黑龙江省某综合性大学300名大四本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涯行动量表和状态焦虑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得有效样本278人;第二阶段,在前期量化调查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焦虑程度的生涯不确定学生的比率,随机抽取20名进行半结构化的深度访谈,并以质性研究的扎根理论进行分析。量化结果发现,高校应届毕业生在生涯探索焦虑上无显着的性别差异,生涯未定向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其焦虑程度显着高于生涯定向的学生;而在生涯未定向者中,生涯不确定学生与生涯犹豫学生的生涯探索焦虑程度没有显着的差异。质性结果发现,影响高校应届毕业生的生涯不确定因素包括动机、兴趣、自信、生涯信念、决策风格、决策能力、职业准备、生涯探索、工作地点期待、他人认同以及婚友关系维系等11个类别,经进一步归纳为自我、机会、关系叁项主轴,并依据扎根理论构建生涯不确定影响因素的叁因素模式。最后,根据研究结果结合现有研究及以往生涯发展理论分别进行讨论,并对高校生涯教育和咨询以及未来研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2-04-01)

黄蕊[5](2012)在《关于高校应届毕业生生涯不确定问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旧有研究虽然已指出生涯不确定者的特性和类型,但却不能进一步对其发展性和情境性的因素做描述与解释。今后的实证研究可以从认知、情绪、行为叁个方面综合解释生涯不确定,研究变量之间关系及相互作用,并将结果应用于高校生涯辅导中。(本文来源于《边疆经济与文化》期刊2012年01期)

曾维希,张进辅,李媛[6](2009)在《大学生的生涯不确定感类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涯不确定感是个体在审视生涯演进状态时所体会到的难以预测、难以把握的感受、各种正性或负性的情绪体验,以及在行为倾向上表现出的各种形态,如生涯犹豫不决。生涯不确定感是个体适应混沌的生涯发展必然会产生的知、情、意的整合心理系统,具有表层和深层结构,表面上看是关于职业选择的问题,深层上实则是生命意义的追寻问题。本研究基(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9-11-05)

曾维希[7](2009)在《大学生的生涯不确定感类型与症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涯不确定感对大学生而言是普遍而正常的现象。由生涯混沌论可知,人生发展与自我成长的历程,变化是常态,定格是暂态;很多事情都无法准确预测,也没有必要刻板地追求“确定”,但人们却有寻求确定感的情结。本研究将生涯不确定感界定为:由生涯发展的复杂性(混沌特征)、自我认知的艰巨性导致的,个体在透视自身生涯演进方向时体会到的难以预测、难以把握的感受,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类生涯信念、情绪体验和态度行为。生涯不确定感是个体适应混沌的生涯发展必然会产生的知、情、意、行整合的心理行为系统,具有表层与深层结构;表面上关乎职业选择,实则是对人生意义的深层叩寻。从生涯混沌论的视角看,当前的生涯辅导已不能仅止于认识自我、认识职场、规划决策与谋职技巧的教导(安身),对生活情趣以及生命意义的探寻(立命),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过往针对大学生生涯困扰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自我的、职业的)”与“决策”层面,基于帕森斯的“特质因素论”范式,通过人格特质、职业兴趣、能力倾向的评估和决策技巧的教导,试图为来访者选择一个最适的职业。本研究站在生涯混沌论的视角透视生涯不确定感,认为生涯发展具有突变、转换、分形、初值敏感性、吸引子等非线性特征,不能过分强调绝对的因果,依靠“纯正的逻辑推理”预测未来,而更应该以个人建构的观点审视生涯发展。具体来说,本研究站在“元认知”(meta-cognition)层面上探索生涯辅导的新路径,认为生涯辅导的关键在于“培养应变的意识与能力”,即通过改变不合理的生涯信念,塑造生涯灵性以应对生涯混沌,使消极的不确定感转变为“积极的不确定感”。传统的生涯辅导主要集中于知识与决策层面,这两个层面需要“元认知”的积极引导才能有效执行,倘若生涯辅导仅仅停留在知识和决策层面,就很难有效应变,生涯不确定感也不能向积极的方向转变。本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从更根本的层面上解决生涯应变的问题,使大学生能以更深远的视角透视生涯发展,从而留出足够的心理空间,以灵活、理性与乐观的心理素质积极应变,达成良好的生涯适应状态,塑造优质的“命运”。从研究的内容来讲,本研究属于职业心理学的范畴;从研究的对象群体来看,本研究属青年心理学范畴。具体来讲,本研究要深入审视当前中国大陆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处于成年初显期(Emerging Adulthood)的大学生,在面对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议题时所体验到的不确定感,并从生涯混沌论的视角重新透视这种心理现象的本质、表现类型、可能的症结以及因应之道。含四个主要研究:研究一从大学生最切身的生涯体验入手,以不同类型的生涯体验界定大学生的生涯发展状态,从而对大学生的生涯不确定感作清晰的描述;研究二旨在挖掘大学生可能存在的诸种生涯信念,通过探索其深层的心结,发现导致生涯适应不良的认知根源,进而为后面的合理信念的塑造提供方向。研究叁通过生涯适应良好者与适应不良者的相互比较,分析出生涯适应之胜任力模型,即达成良好的生涯适应,积极应对生涯不确定感需要具备的心理特质——生涯灵性(careerspirituality)。通过生涯辅导使来访者具备良好的心理行为模式是生涯辅导需要达到的目标。研究四通过隐喻与启发式的团体辅导,着重从个体的认知开放性入手,使来访者重新审视生涯发展中的不确定性,以获得对不确定性的辩证认识,减轻不适应症状,并积极接纳、创造和利用不确定性。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综述、理论思辨、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构化问卷测查、方格技术、隐喻启发式团体辅导等研究方法,力求从质和量上对研究对象进行准确的描述、解释和干预。并得到以下结论:1.大学生生涯不确定感可以根据大学生的生涯认知分化性和整合性,根据大学生对生涯发展中的原发性质素和继发性质素的不同把握程度,分成“迷失型”、“顷暂型”、“冲动型”、“精虑型”这4种典型类型,同时也可以分析出其间的多类亚型。2.大学生生涯不确定感的测量可以从大学生的生涯体验入手,由不同的生涯体验反映其生涯不确定感类型。3.大学生生涯不确定感的状态存在性别、年级、专业、生源上的差异。4.大学生存在13种典型生涯信念,包括“盲从成功”、“忽视规划”、“路径定势”、“角色定势”、“盲目乐观”、“完美匹配”、“工作至上”、“依赖他人”、“决策了结”、“职场幻象”、“考试依赖”、“绝对把握”、“性别刻板”。这些信念表现出高分端和低分端的非理性特征,可能影响大学生生涯适应状态,是导致生涯适应不良的重要根源。5.不同生涯状态的大学生其生涯信念状态谱有所不同。“迷失型”、“冲动型”的个体表现出更多的非理性生涯信念,具有更高的认知封闭性、了结需要、完美主义倾向。6.大学生具有积极的生涯适应潜质,表现为5个维度的生涯灵性,分别是“开放灵活”、“意义追寻”、“务实行动”、“乐观豁达”、“坚韧执着”。7.不同生涯适应状态的大学生其生涯灵性表现出显着的差异,这种差异表明生涯辅导的重点应该因人因时而异。8.基于提升个体认知开放性的生涯辅导策略可以使生涯信念谱向良性方向显着改观。9.对有不良生涯信念的大学生进行生涯辅导,可以从提升认知开放性和应变力入手,采用具有同时性思维取向的、倾向于灵性探析的“生涯混沌辅导技术”。总之,生涯辅导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叁步走过程,叁步走的咨询方式只在当事人提出职业选择诉求的某些情况下适用。生涯辅导远比叁步走模式复杂,是一个神奇的历程,它既要关注个人素质也要涉及职业信息,既要具备现实世界的知识也依赖于发掘生命可能性的智慧,是对人类福祉的深刻关照。生涯混沌论在强调人类的局限性时也注意到潜在的适应能力,只是生涯辅导者要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理想的平衡点十分困难。通常,咨询师认为,关注预测的局限性会使个体对咨询师的能力产生怀疑,强化其低自尊和无力感,当然在某些情形下这可能发生。然而,我们认为那种忽视现实复杂性的“盲目乐观(mindless optimism)”更不能满足来访者的需要。正如许多思想家揭示的那样,人类的潜能、创造性和成就最终实现于“混沌的边缘”。在局限性与潜能、不可预测与可预测、无知与洞见、控制与失控、混沌与有序间找寻理想的平衡点正是生涯辅导者所要面对的挑战,这也是承认人类生活在“混沌的边缘”所蕴含的意味。此间,我们能做的是要培养来访者的观念开放性、容忍模糊的能力、对变化的敏感性、乐观、积极的行动力以及终极的灵性(spirituality)。(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09-04-20)

生涯不确定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131名高校贫困生及332名普通大学生的生涯不确定感进行调查,多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贫困生的生涯不确定感显着高于普通大学生;贫困生的生涯规划意识比普通大学生低,在遇到生涯发展问题时不知如何求助等问题。高校和政府主管部门应该重视贫困生生涯教育,搭建贫困生生涯发展帮扶平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涯不确定感论文参考文献

[1].王丽丽.基于生涯混沦论的班级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生涯不确定感的干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

[2].涂薇.贫困大学生生涯不确定感的调查分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4

[3].王丽丽,卢建华.护理专业大学生生涯不确定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信息.2013

[4].黄蕊.高校应届毕业生生涯不确定的影响因素探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

[5].黄蕊.关于高校应届毕业生生涯不确定问题的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

[6].曾维希,张进辅,李媛.大学生的生涯不确定感类型研究[C].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9

[7].曾维希.大学生的生涯不确定感类型与症结研究[D].西南大学.2009

标签:;  ;  ;  ;  

生涯不确定感论文-王丽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