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有资产的漏斗有多少?(论文文献综述)
何健贤[1](2016)在《四川地质遗迹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模式研究 ——以兴文世界地质公园为例》文中研究说明46亿年前,地球由原始的星云发展到太阳系中的行星,这其中,从单一到多彩,从简单到复杂,漫长的地球演变史是我们所应了解和探知的。地质遗迹是地球演变留下的宝贵资源,而地质遗迹资源则像是给人类留下的一条线索,让我们得以通过这一资源更好地了解地球演变过程。地球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是由多种元素构成的,地质遗迹所在的地质环境也是其基本组成和非常重要的存在要素,对这些数据的研究对于了解全球不同物种的分布和人类文明发展历史都有着重要意义。另外,随着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物质、精神生活质量的需求也逐渐提高,地质遗迹资源成为人们旅游观光、文化科教的重要的可开发资源,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教育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当今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全新的、内涵丰富的理论体系,它认为我国的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必须要建立在良好环境的基础之上才能进行。这也是一种全新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其强调用地球系统思想和方法来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一般是以建设生态和发展当地经济作为双重目标的,在可持续发展中,它还有着更为重要的主旨,那就是保护生态环境。它的口号在于为人们提供更加美好的环境,理念在于实现人们的生态友好。地质遗迹资源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是地质遗迹资源持续利用,保证未来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以及人类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开发利用要适度,保证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不遭受破坏,是实现地质遗迹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保护地质遗迹,合理的利用地球上的资源,是我们应该采取的不二选择。四川省多样性的气候和复杂的地质地理条件,形成了数量众多、类型多样的地质遗迹资源。这些珍贵“自然遗产”对人们了解四川盆地形成与演化,普及地球科学知识,特别是在认识人类社会与资源环境协同进化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有着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和旅游价值。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以及缺乏自然遗迹保护意识,四川省地质遗迹资源浪费和不合理利用现象令人甚忧。有些重要的地质遗迹资源正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并呈上升趋势,不仅降低了地质遗迹资源的内在价值,有的甚至永久性地消失,其应有的价值未能在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展示。本文对四川省地质遗迹资源进行调查梳理,分析保护和开发利用现状,从资源哲学与资源可持续发展视角,整体、全面审视存在的共性问题并进行反思和研究,选取兴文世界地质公园开展实证研究,提出相关优化策略,力求能为四川省地质遗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及指导。
王韩民[2](2010)在《西南大旱和南方洪涝引发的反思》文中认为2010年年初以来,我国气候异常,气象灾害种类之多、受灾程度之重十分罕见。特别是近期,南方部分地区暴雨、强对流天气来势迅猛,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局地雨量大、短时强度高,瞬时风力强、次生灾害重,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有效防御极端天气造成的局地洪灾至关重要。本期特别约请部分专家和领导结合当前的汛情、灾情,对如何应对城市水灾,保障城市防洪安全;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水利保障体系等问题发表了观点。本刊也热忱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为水利发展与改革建言献策。
祝子惠[3](2010)在《山东省水文地质条件演化规律研究》文中指出地下水以其易采易补、调节能力强、水质好和动态稳定等优势,成为工农业生产、城镇建设和生活饮用的重要水源。山东省大规模开发地下水始于70年代末,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长期以来由于大强度开采地下水,超采严重,造成区域性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面沉降、海咸水入侵、土壤盐渍化,泉水枯竭、土地沙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我省地下水含水层按岩性、地下水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其水力特征,划分为四大含水岩组,即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岩组、深层承压孔隙水含水岩组、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含水岩组、基岩裂隙水含水岩组,其中,具有实际供水意义的地下水主要为浅层孔隙水、深层孔隙水和岩溶水。水文地质条件变化主要包括地下水动力场和地下水化学场的变化,山东省水文地质条件演化规律的研究,应从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下地下水循环系统和化学环境的演变来进行。70年代开采初期开采量较小,地下水流场基本处于天然状态,因而本论文选取1978年的数据资料作为背景值,将地下水系统分为浅层孔隙水循环系统、深层空隙水循环系统和岩溶水循环系统,对比分析得出地下水动力场的演化规律及水质演化规律,并以鲁西北平原、鲁中南丘陵和山东半岛三个大区为单位,提出相应的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保证我省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邓正映,蔡鑫桦[4](2009)在《启东推行经营性公有资产集中统管》文中研究指明本报讯 10辆淘汰公车公开拍卖,底价10.8万元,成交16.9万元,增值达56.5%;14个公有门面集中拍租,底价20万元,成交29.02万元,增值达45.1%……江苏省启东市通过竞争拍租、阳光拍卖等有效的市场化运作,实现经营性公有资产保值增值。 一个时期,启东市个别单位对公?
刘刚[5](2006)在《两年翻身变盈利大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报讯 (记者 刘刚)从深陷亏损泥沼,到驶入无限风光的“蓝海”,你的企业需要多久?对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而言,答案是两年多。作为我省“后勤经济”的旗舰,该局去年利润超过1亿元,今年可望突破2亿元,一举扭转了以前长期亏损的局面,成了全国省市机关后勤系统的典型。 ?
李新月[6](2002)在《国有资产的漏斗有多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不正当经济担保。国有企业负责人为照顾关系、亲朋,或受行政于预用企业名义私下为他人提供担保,当被担保破产或逃逸,对方告上法庭,企业只好负连带赔偿责任,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无效投资。有些国有企业为了尽快摆脱困境,在没有进行市场调查、没有产销可行性报告的情况下,随意决策,随意投资引进新项目,开发新产品。结果往往是产品投产之日就成了企业走向衰败之时。 设备闲置。部分企业设备长期闲置不用,露天摆放锈蚀,变成废铁一堆;厂房疏于维修,风吹雨淋,濒临
张曼[7](1999)在《退出机制: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环节》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有企业性质决定其只能分布于某些特殊行业及关键领域,国企分布领域过于宽泛是造成亏损的重要原因,调整行业布局是促进国企脱困,实现国家提出的国有经济“有所为有所不为”方针的必要举措。但目前国有企业退出渠道不畅,影响了改革进程。本文分析了目前国企退出面临的体制与结构障碍,及其产生的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
夏华[8](1999)在《鑫磊集团——合同经营监理制搞活了企业》文中研究表明 合同经营监理制的产生 “合同经营监理制”是邢台鑫磊建材集团在其核心企业水泥厂创立的。该厂是50年代建立的国有企业,现有资产2亿元,水泥年产能力50万吨,是河北省最大的立窑水泥生产厂家。
孙觉炎[9](1998)在《制度创新与国有企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文中提出
胡国良[10](1996)在《现代企业制度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动力》文中认为 在我国近年来的经济改革与发展中,速度与效益、发展与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提高经济效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早在80年代的改革初期,中央就提出了经济工作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这实际上就提出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问题。在以后的多年间,中央又多次反复强调了这个问题,应该说,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的来看,我国的经济增
二、国有资产的漏斗有多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有资产的漏斗有多少?(论文提纲范文)
(1)四川地质遗迹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模式研究 ——以兴文世界地质公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内容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四川地质遗迹资源特征与保护利用现状 |
2.1 四川地质遗迹资源及分布特征 |
2.1.1 四川地质遗迹资源基本情况 |
2.1.2 四川地质遗迹区划方案 |
2.1.3 四川地质遗迹分布特征 |
2.2 四川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开发现状 |
2.2.1 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现状 |
2.2.2 地质遗迹的利用现状 |
2.3 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开发共性问题及反思 |
2.3.1 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开发共性问题 |
2.3.2 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开发共性问题的反思 |
第3章 四川地质遗迹可持续利用发展模式研究 |
3.1 地质遗迹资源可持续发展模式 |
3.2 地质遗迹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 |
3.2.1 基于保护视角的开发模式优化 |
3.2.2 基于利益共享的管理模式优化 |
第4章 四川地质遗迹资源可持续发展策略 |
4.1 完善地质遗迹可持续利用的基础工作 |
4.1.1 建设地质遗迹资源数据库及系统网络 |
4.1.2 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灾害防治 |
4.1.3 地质遗迹资源资产化管理 |
4.1.4 加强地质科普旅游线路设计 |
4.2 规范地质公园建设,提升保护与开发质量 |
4.2.1 合理进行功能分区 |
4.2.2 加强景点规划建设 |
4.3 确立产业化战略,培育特色经济 |
4.3.1 创新经营机制 |
4.3.2 加强区域协作 |
4.3.3 突出地质遗迹优势特点,培育特色旅游 |
4.4 地质遗迹资源可持续利用要素保障建设 |
4.4.1 法律法规体系要素保障建设 |
4.4.2 人力资源要素保障建设 |
4.4.3 组织机构要素保障建设 |
4.4.4 科技要素保障建设 |
第5章 四川地质遗迹资源可持续发展实证研究 |
5.1 兴文世界地质公园概况 |
5.2 兴文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
5.2.1 地质遗迹基础研究薄弱 |
5.2.2 地质旅游开发相对滞后,资源破坏较为严重 |
5.2.3 管理体制不健全 |
5.2.4 基础设施的建设比较落后 |
5.2.5 人力资源短缺 |
5.3 兴文地质遗迹资源可持续发展的SWOT分析 |
5.4 兴文地质遗迹资源可持续发展策略 |
5.4.1 建立地质遗迹资源保护系统 |
5.4.2 完善地质遗迹资源开发系统 |
5.4.3 优化地质遗迹资源管理系统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2)西南大旱和南方洪涝引发的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一、应从战略上思考、谋划和定位水利与水务工作, 并将其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
二、全社会都应高度重视治水与兴水,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三、及时掌握水情和水文资料, 为经济决策和社会稳定提供可靠保障 |
四、努力建好水库和水塘, 为我国城乡协调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
五、切实保护好水源和水道, 为人民生产生活提供优美的自然环境 |
六、进一步理顺水权和水价, 为加快水利改革营造良好的政策氛围 |
(3)山东省水文地质条件演化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 研究内容及意义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2 水文地质条件特征 |
2.1 地下水赋存条件与分布规律 |
2.2 含水岩组分布及其富水性 |
2.3 地下水与大气降水、地表水关系 |
2.4 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特征 |
2.5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
2.6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 |
3 地下水动力场的演化 |
3.1 地下水动力场演化的影响因素 |
3.2 大规模开采条件下地下水动力场的演化 |
4 地下水化学场的演化 |
4.1 浅层孔隙水化学场的演化 |
4.2 深层孔隙水化学场的演化 |
4.3 岩溶水化学场的演化 |
5 地下水环境保护主要对策 |
5.1 鲁西北平原:调控浅层地下水合理水位埋深 |
5.2 鲁中南丘陵:增援增采,涵养水源 |
5.3 山东半岛:建设地下水库,实施水资源地下调蓄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硕士学习期间主要成果 |
四、国有资产的漏斗有多少?(论文参考文献)
- [1]四川地质遗迹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模式研究 ——以兴文世界地质公园为例[D]. 何健贤. 成都理工大学, 2016(03)
- [2]西南大旱和南方洪涝引发的反思[J]. 王韩民. 中国水利, 2010(13)
- [3]山东省水文地质条件演化规律研究[D]. 祝子惠. 山东科技大学, 2010(02)
- [4]启东推行经营性公有资产集中统管[N]. 邓正映,蔡鑫桦. 中国纪检监察报, 2009
- [5]两年翻身变盈利大户[N]. 刘刚. 浙江日报, 2006
- [6]国有资产的漏斗有多少?[J]. 李新月. 经济月刊, 2002(01)
- [7]退出机制: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环节[J]. 张曼. 经济问题, 1999(12)
- [8]鑫磊集团——合同经营监理制搞活了企业[J]. 夏华. 市场观察, 1999(10)
- [9]制度创新与国有企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 孙觉炎. 江苏经济探讨, 1998(04)
- [10]现代企业制度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动力[J]. 胡国良. 现代商业, 199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