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信牌驱动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空间环境数据,Petri网,信牌驱动式,Web数据采集模型
信牌驱动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周朝挥,蔡燕霞,鲁国瑞[1](2016)在《信牌驱动式Web数据采集模型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数据源复杂、实时性强、准确性高和数据类型多样的Web空间环境数据采集任务,提出了一个基于Petri网的信牌驱动式Web数据采集模型。首先,通过引入Petri网的基本要素作为模型的理论基础,研究适合于Web数据采集的建模方法;在此基础上,针对模型的具体应用验证,研究了空间环境数据采集任务服务系统(SEDGSS)的架构设计,对数据源配置子系统、任务控制子系统和任务处理子系统进行具体的实现。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实现了自动化机制和回溯校验机制,并具有良好的易配置性、可重用性和扩展灵活性;该系统7×24小时实时抓取254个复杂的数据源任务,目前正承担着自动化、业务化的空间环境数据采集任务以服务于我国空间环境预报。(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2016年S1期)
付丽娜[2](2012)在《信牌驱动工作流模型的安全结构与仿真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篇论文的研究是在863计划——“高可信软件生产工具及集成环境”中的子课题5“面向流程管理的软件生产线”的支持下进行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作流过程模型及其能力分析以及正确性验证。虽然工作流管理联盟WFMC为工作流系统提出了一系列参考规范,但实际上并未真正成为各工作流产品所遵守的市场标准,因此目前存在着种类众多的工作流模型和过程定义语言。本文所针对的则为西北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提出的信牌驱动工作流模型。自Aalst等人提出了工作流模式的概念后,被普遍用于工作流模型和过程类语言表达能力和适用性的分析与评估。本文首先详细分析了43种过程控制模式在信牌驱动模型中被支持的情况,一方面对原有的信牌驱动模型对业务需求的表达能力给予了肯定,另一方面也发现了其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1)由于缺乏特定的模型元素因此对一些重要的模式不具备表达能力;(2)对模式的支持程度不高,主要体现在不能完全满足模式的使用约束(如执行期间的安全性)。因此本文将针对原有信牌驱动模型的静态结构及动态执行规则进行必要的修改和扩充,旨在进一步提高模型的表达能力及对过程控制模式的支持程度。文中对信牌驱动模型的静态结构做了形式化定义与研究,主要的成果包括归纳了模型中的五类基本控制结构:顺序结构、split-join结构、split结构、join结构和循环结构及每一种结构的识别算法,另外在五类基本结构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结构间的关系和形成原因。在对模型的静态结构的研究上还涉及到一些关键的定义和算法,如主路径及循环路径的定义与查找、聚焦点及聚合点的定义与识别、非循环转移及循环转移的定义与识别、入结构转移及出结构转移的定义与识别等。本文同样以形式化方式定义和研究了模型的执行规则,具体讨论了同步区和非同步区中活动的发生权和发生结果,同时还对过程执行中的多流现象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包括多流形成的原因、出现的位置和多流结构的特点等。在对信牌驱动模型的研究中对转移在3个视角下的分化发挥了关键作用,其中包括基于路径的分化(非循环转移/循环转移)、基于结构的分化(入结构转移/出结构转移)与基于执行规则的分化(一般转移/goback转移),基于转移上的3种分化才得以精确定义模型的静态结构和进一步澄清模型的动态执行规则。本文正是在对模型的形式化研究的基础上,对原有信牌驱动模型进行了适度的改进与扩展,提出了“安全的信牌驱动模型”,主要特点包括:1)对原有信牌驱动模型保持向上兼容;2)对元模型层进行了相应的扩充:增加了SAFE-BLOCKED类型的一致性声明;增加了结构化部分合并、取消部分合并及触发器活动类型;扩充了信牌箱活动的属性,如容量、状态、资源锁属性;扩充了转移的属性,如权值属性和类型属性;这些在元模型层上的改进与扩充进一步提高了模型的表达能力,同时为提高模型在执行上的安全性也提供了基础。3)基于模型静态结构的研究结果,在模型层上解决了模式区域的识别问题;4)基于模型静态结构和动态执行规则的研究结果,定义了安全结构及安全结构的判定规则,并提出了安全执行策略,即从模型结构和执行规则两方面着手,进一步提高了模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经比较安全的信牌驱动模型比原有的信牌驱动模型在表达能力及对模式的支持程度上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最后,本文还针对安全的信牌驱动模型的验证与仿真做了相关研究和工具实现。实现了在元模型层上的基本语法检查以及在模型层上基于安全结构理论对过程结构进行验证,另外还提出了基于“以路径覆盖为准则的事件生成算法”的仿真策略对过程执行进行分析,以最大程度的发现过程中的各种缺陷,及时修正并优化。目前过程验证与仿真工具的1.0版本已经获得了软件着作权。(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2-06-30)
陈锐[3](2009)在《基于信牌驱动模型的工作流动态仿真和模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为企业业务流程提供建模、管理和集成、仿真分析与优化的工作流管理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但是,很少有工作流产品为建模人员提供全面的工作流仿真分析功能来验证、诊断和优化过程模型,从而为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和优化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工作流模型的能力分析以及正确性验证的方式可分为静态分析和动态仿真两种。其中工作流动态仿真由于实用性,在工作流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实践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工作流动态仿真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侧重研究通过动态仿真手段对业务流程进行测试与分析,验证流程在适当的时间,由适当的参与者做适当的工作。针对仿真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设置仿真环境、事件表的生成及活动仿真时间的计算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工作流模型仿真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工作流模型综合分析、评价指标。通过设定仿真参数,仿真引擎自动模拟活动的执行,并在最后为用户提供所需的仿真报表。用户在这些统计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和评价工作流过程模型的各项性能,进而通过改进得到一个较优的过程模型,从而为企业业务过程持续改进提供支持。“面向流程管理的软件生产线”是一个国家“863”重点项目,我所在实验室承担了其中一部分的工作,而我所参与的项目团队负责设计并实现一个基于信牌驱动模型的工作流仿真系统,这也是这篇论文的基础和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09-06-30)
王娜[4](2009)在《基于Petri网的扩展信牌驱动工作流模型的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软件在信息社会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软件的正确性、可靠性、安全性等可信性质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如何在软件的开发和运行过程中保证软件具有高可信性质,这成为软件理论和技术越来越重要的研究方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高可信软件生产工具及集成环境”中的子课题5“面向流程管理的软件生产线”的一个研究重点即为过程建模、能力分析以及正确性验证。本文的研究重点即为工作流模型的验证。工作流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建立一个合理、全面、使用方便和能进行形式化验证的工作流过程模型。为了很好的解决工作流过程建模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Petri网的扩展信牌驱动工作流模型。该模型具有表达能力强、图形化、使用方便,有严格的形式化语义等特点。工作流管理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作流模型验证,目的是在工作流过程实施之前探测其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从而降低工作过程运行时的停产、检查和修复的成本。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Petri网仿真的模型验证方法。该方法弥补了一般基于Petri网模型验证方法的不足,不仅能够验证模型的控制信息,而且可以验证模型的数据信息和资源信息,既可以验证模型的静态结构,又可以验证模型的动态属性。最后,开发出工作流模型验证工具。该工具具有良好的体系结构和友好的人机界面,能够对模型的各种性质进行验证,为模型的优化提供可靠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09-06-30)
闫良文[5](2009)在《基于信牌驱动模型的模型验证的分析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工作流管理系统的需求也日趋高涨,而目前为企业的业务过程提供流程建模、模型仿真与优化、管理和集成的工作流产品却少之又少。我们知道工作流管理系统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要为待描述的流程定义提供一种流程描述通用性好、表现能力强和灵活性高的工作流模型,这也是构建可靠性高、重用性与交互性好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基础和关键。那么工作流模型建立之后怎么保证它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运行呢?一般来说,对其语法正确性,可采用仿真来加以验证,通过分析研究仿真结果进而优化模型;而对其语义和结构的正确性,可以采用数学证明的方法来加以验证。但是由于实际模型的复杂性,至今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有效的保证模型的正确性。本文主要针对模型建立之后,对其语法、语义及结构做出验证,从而保证模型在实际运行之前的正确性。主要的工作如下:(1)首先从工作流模型入手,逐步介绍了工作流管理系统、工作流参考模型等,在此基础上分析其不足之处,引入了基于Petri网的信牌驱动模型,并介绍了一些典型的工作流模型,还将信牌驱动模型与一些典型的工作流模型做了比较,显示出了其诸多优越性。(2)在详细研究、分析信牌驱动模型的基础上,本文对其语法、语义及结构提出了模型验证的方案:对其语法应按照模型约束规则直接进行验证;对其语义及结构的验证,给出了同步区算法和转换归约的验证方案。通过对模型验证的实施,有效的保证了模型的正确性。(3)另外,本文也介绍了模型解析的技术、解析技术的选择原则,还提出了新的解析方式——随机解析。(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09-06-30)
宋胜刚[6](2008)在《信牌驱动式Web工作流管理系统计算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广泛使用,支持复杂业务过程,以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为目标的工作流管理系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工作流的自动化执行有赖于对业务流程的形式化描述,以保证流程参与者之间的协同工作以及数据的一致性和过程的可靠性。因此流程建模(过程定义)是实现整个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关键。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业务流程描述模型-信牌驱动式工作流计算模型,它是一个基于Web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科学教研)》期刊2008年22期)
葛玮,龚晓庆,郝克刚[7](2007)在《信牌驱动工作流模型中的协同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工作流过程模型中描述实际业务过程中的协同问题。方法借鉴CSCW领域的研究成果,在信牌驱动工作流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会话协作活动和会议协作活动。结果会话活动和会议活动能够有效描述业务过程中的协同行为。结论会话活动和会议活动增强了信牌驱动模型的表达能力和适用性,并且可以作为解决同类问题的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4期)
龚晓庆,葛玮,郝克刚[8](2004)在《信牌驱动模型中的工作流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评估信牌驱动模型在工作流过程控制流建模方面的表达能力和适用性。方法 基于工作流模式,分析信牌驱动模型中各种模式的实现方式,并与其他过程建模语言进行比较。结果 信牌驱动模型支持绝大多数工作流模式。结论 信牌驱动模型是一种具有很强表达能力的工作流过程定义模型,能够满足广泛的业务需求。(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4年01期)
郝克刚,王斌君[9](2004)在《扩展的信牌驱动模型与Petri网》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满足实用性以及与WfMC的标准接轨 ,在信牌驱动模型的基础上 ,提出了功能更大、表现力更强、更方便灵活的扩展的信牌驱动模型。并进一步探讨了扩展的信牌驱动模型的控制结构与Petri网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为保证过程定义的正确性 ,及其验证、分析和执行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期刊2004年02期)
王斌君,董护斌,郝克刚[10](2003)在《扩展的信牌驱动模型中配对结构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层的工作流模型研究的基础上 ,指出了 WPDL 中 AND- JOIN的语义问题 ,并在扩展的信牌驱动模型层 ,对配对结构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形式地定义了最宽泛的配对概念和严格的正则配对的概念 ,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然后定义了一个既有严格语义、性能可以确定 ,但要求相对宽泛、相对比较实用的扩展正则配对的概念 .利用此概念 ,严格地定义了扩展的信牌驱动模型(本文来源于《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期刊2003年11期)
信牌驱动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篇论文的研究是在863计划——“高可信软件生产工具及集成环境”中的子课题5“面向流程管理的软件生产线”的支持下进行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作流过程模型及其能力分析以及正确性验证。虽然工作流管理联盟WFMC为工作流系统提出了一系列参考规范,但实际上并未真正成为各工作流产品所遵守的市场标准,因此目前存在着种类众多的工作流模型和过程定义语言。本文所针对的则为西北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提出的信牌驱动工作流模型。自Aalst等人提出了工作流模式的概念后,被普遍用于工作流模型和过程类语言表达能力和适用性的分析与评估。本文首先详细分析了43种过程控制模式在信牌驱动模型中被支持的情况,一方面对原有的信牌驱动模型对业务需求的表达能力给予了肯定,另一方面也发现了其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1)由于缺乏特定的模型元素因此对一些重要的模式不具备表达能力;(2)对模式的支持程度不高,主要体现在不能完全满足模式的使用约束(如执行期间的安全性)。因此本文将针对原有信牌驱动模型的静态结构及动态执行规则进行必要的修改和扩充,旨在进一步提高模型的表达能力及对过程控制模式的支持程度。文中对信牌驱动模型的静态结构做了形式化定义与研究,主要的成果包括归纳了模型中的五类基本控制结构:顺序结构、split-join结构、split结构、join结构和循环结构及每一种结构的识别算法,另外在五类基本结构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结构间的关系和形成原因。在对模型的静态结构的研究上还涉及到一些关键的定义和算法,如主路径及循环路径的定义与查找、聚焦点及聚合点的定义与识别、非循环转移及循环转移的定义与识别、入结构转移及出结构转移的定义与识别等。本文同样以形式化方式定义和研究了模型的执行规则,具体讨论了同步区和非同步区中活动的发生权和发生结果,同时还对过程执行中的多流现象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包括多流形成的原因、出现的位置和多流结构的特点等。在对信牌驱动模型的研究中对转移在3个视角下的分化发挥了关键作用,其中包括基于路径的分化(非循环转移/循环转移)、基于结构的分化(入结构转移/出结构转移)与基于执行规则的分化(一般转移/goback转移),基于转移上的3种分化才得以精确定义模型的静态结构和进一步澄清模型的动态执行规则。本文正是在对模型的形式化研究的基础上,对原有信牌驱动模型进行了适度的改进与扩展,提出了“安全的信牌驱动模型”,主要特点包括:1)对原有信牌驱动模型保持向上兼容;2)对元模型层进行了相应的扩充:增加了SAFE-BLOCKED类型的一致性声明;增加了结构化部分合并、取消部分合并及触发器活动类型;扩充了信牌箱活动的属性,如容量、状态、资源锁属性;扩充了转移的属性,如权值属性和类型属性;这些在元模型层上的改进与扩充进一步提高了模型的表达能力,同时为提高模型在执行上的安全性也提供了基础。3)基于模型静态结构的研究结果,在模型层上解决了模式区域的识别问题;4)基于模型静态结构和动态执行规则的研究结果,定义了安全结构及安全结构的判定规则,并提出了安全执行策略,即从模型结构和执行规则两方面着手,进一步提高了模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经比较安全的信牌驱动模型比原有的信牌驱动模型在表达能力及对模式的支持程度上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最后,本文还针对安全的信牌驱动模型的验证与仿真做了相关研究和工具实现。实现了在元模型层上的基本语法检查以及在模型层上基于安全结构理论对过程结构进行验证,另外还提出了基于“以路径覆盖为准则的事件生成算法”的仿真策略对过程执行进行分析,以最大程度的发现过程中的各种缺陷,及时修正并优化。目前过程验证与仿真工具的1.0版本已经获得了软件着作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信牌驱动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周朝挥,蔡燕霞,鲁国瑞.信牌驱动式Web数据采集模型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2016
[2].付丽娜.信牌驱动工作流模型的安全结构与仿真技术研究[D].西北大学.2012
[3].陈锐.基于信牌驱动模型的工作流动态仿真和模型分析[D].西北大学.2009
[4].王娜.基于Petri网的扩展信牌驱动工作流模型的验证[D].西北大学.2009
[5].闫良文.基于信牌驱动模型的模型验证的分析与研究[D].西北大学.2009
[6].宋胜刚.信牌驱动式Web工作流管理系统计算模型[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
[7].葛玮,龚晓庆,郝克刚.信牌驱动工作流模型中的协同问题[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8].龚晓庆,葛玮,郝克刚.信牌驱动模型中的工作流模式[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9].郝克刚,王斌君.扩展的信牌驱动模型与Petri网[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4
[10].王斌君,董护斌,郝克刚.扩展的信牌驱动模型中配对结构之研究[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