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湖北430071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动态监测特点及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伴脑卒中患者248例为脑卒中组,同时选取高血压未伴脑卒中患者173例为对照组,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两组患者24h平均血压、脉压等。结果:脑卒中组24h平均收缩压(SBP)为(142.47±13.24)mmHg,脉压为(67.10±10.13)mmH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1.08±14.16)、(58.34±9.18)mmHg(P<0.05);脑卒中组24h平均舒张压(DBP)为(76.14±9.47)mmHg,对照组为(75.98±9.13)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组患者昼夜SBP分别为(149.54±10.64)mmHg和(140.24±11.54)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8.87±9.86)mmHg和(129.57±10.6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组夜间DBP为(76.04±10.08)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45±9.5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组患者SBP和DBP节律分别为(4.24±0.94)%和(5.53±1.2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73±1.32)%和(9.07±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均SBP、PP、昼夜SBP和血压昼夜节律与脑卒中的发生可能有相关性,有效控制血压特别是SBP,对脑卒中发生的减少可能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高血压患者;血压动态监测;检测特点;脑卒中;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3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伴脑卒中患者,纳入标准:①脑卒中经颅脑CT或核磁共振证实;②高血压诊断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③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继发性高血压;②糖尿病;③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④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本次研究共纳入患者248例,同时选取高血压未伴脑卒中患者173例作为对照,两组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
1.2监测方法
血压:采用24h动态血压仪(德国里斯特ri-car-dio型,国械注进20152210436)对患者进行检测,记录患者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白天早7:00~晚22:00每隔0.5h记录1次,其它时间每隔1h监测1次。动态血压仪DBP的有效区间为25~160mmHg,SBP的有效区间为60~250mmHg,注意记录的血压值应该在有效区间内,如果出现超出有效区间,则其次数不应超出总记录次数的80%。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24h血压监测情况比较,脑卒中组24h平均收缩压(SBP)为(142.47±13.24)mmHg,脉压为(67.10±10.13)mmH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1.08±14.16)、(58.34±9.18)mmHg(P<0.05);脑卒中组24h平均舒张压(DBP)为(76.14±9.47)mmHg,对照组为(75.98±9.13)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组患者昼夜SBP分别为(149.54±10.64)mmHg和(140.24±11.54)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8.87±9.86)mmHg和(129.57±10.6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组夜间DBP为(76.04±10.08)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45±9.5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组患者SBP和DBP节律分别为(4.24±0.94)%和(5.53±1.2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73±1.32)%和(9.07±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均SBP、PP、昼夜SBP和血压昼夜节律与脑卒中的发生可能有相关性,有效控制血压特别是SBP,对脑卒中发生的减少可能有重要价值。
3讨论
在临床实践中表明,高血压是引发脑卒中的首要因素。随着老年高血压发病率的逐渐增加,研发出一种可以有效控制血压、预防脑卒中发生的办法,成为当代医疗人员共同关注的焦点。进行动脉血压监测可以有效的降低测量误差,为评估药物疗效、筛查患者血压、掌握患者靶器官损伤程度提供了重要参考数据。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处于不稳定状态,有一定的昼夜规律和血压变异存在的。据相关资料论证,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是有时间规律的,一般在清晨或上午的发病率较高,是其它时间段的3-5倍,所以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与血压波动密切关联。在研究中,研究组ISH比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脉压及收缩压比对照组明显增多,差异明显(P<0.05),可见老年高血压患者缺血性脑卒中与脉压及收缩压有关连。分析原因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升高是其主要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患病者会出现大动脉弹性破损、管壁中的胶原纤维出现增生、造成中层钙化、增厚以及弹力纤维减少,内皮细胞的表面呈现出不规则的现象,从而降低了大动脉的顺应性,同时也减弱了动脉对血压缓冲的能力,在发生心室射血时,不能够对主动脉进行有效的扩张,导致收缩压升高,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脉压升高是发现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可以有效的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并可以降低死亡。脉压的增高和高血压心室肥厚、冠心病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脉压增大可诱发对动脉血管的牵拉增大,推动了弹力纤维的退行性变与断裂,也促进了动脉硬化程度的加重,斑块的不稳定性也随之增加。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可有不同,发病早期,患者可能仅在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出现短暂的血压升高,当刺激因素消失后血压可自行恢复。但长期以往血压会持续升高而产生一些临床症状。高血压主要的临床症状有头痛头晕、视力模糊、疲劳心悸等,长期的血压过高会提高心血管和脑血管意外的发生风险。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服用降压药物是高血压常用的治疗措施,控制血压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控制高血压对机体的危害。24h动态血压检测可以记录患者全天记录的变化波动,更能清晰地反映血压的节律改变,因此可以更好地为诊治高血压提供依据。
4结语
综上所述,脉压、收缩压、动脉血压参数及血压昼夜节律与老年高血压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关系较为密切。因此,应加强对患者血压的控制,并对患者动脉血压进行监测,使血压昼夜节律明确,进而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陈玉杰.短时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
[2]李海明.高血压家族史与隐性高血压相关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
[3]赵露.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住院患者动态血压特点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D].重庆医科大学,2016.
[4]童宁.动态血压与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0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