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连贯性论文-李自乔

文本连贯性论文-李自乔

导读:本文包含了文本连贯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建筑翻译,连贯重构,语法层面,语义层面

文本连贯性论文文献综述

李自乔[1](2019)在《信息类文本连贯性的汉译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翻译实践报告选材建筑类英语科技文本《可持续建筑:绿色建筑设计与交付》。源语文本涵盖建筑学、工程学和建构学等多个学科,无疑成为建筑领域专业人士的宝贵参考。因此,研究和分析此类文本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笔者总结此类文本的语言和语篇特点,从自身翻译实践中所遇到的难点出发,分析总结翻译方法和策略。翻译遇到的主要问题在于如何在译文中重构语篇连贯,保证表述清晰明确。源语文本属于建筑信息类文本,句式繁杂,专业术语众多,具有独特的语篇特点。语篇衔接和语篇连贯相互制约,互为依存,与语篇的其他因素息息相关,因而语篇衔接与语篇连贯之间的关系也密不可分。本文从语义、语法和文体叁个层面探讨源语文本的语篇连贯现象,具体分析其中的衔接手段和逻辑关联。主要采取转换衔接手段、更改衔接内容、显化或隐化逻辑关系、改变句式等方法重构译文语篇连贯。通过本次翻译实践和撰写报告,译者学习和掌握了建筑类科技文本的翻译策略和重构译文语篇连贯的方法,希望能为今后的科技文本翻译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为相关领域的专业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本文来源于《大连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17)

周云晓[2](2019)在《多轮对话文本连贯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连贯性是衡量语句内部逻辑是否自洽的重要属性,连贯性更高的对话更容易被整合成一个易于理解的整体,因此,对话的文本连贯性评估是对话质量评估的一个关键指标。目前针对文本连贯性建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闻报道等独白式语篇,针对对话的连贯性建模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分别研究基于传统机器学习方法和深度学习方法的对话连贯性建模,并结合对话文本中蕴含的语义信息和对话行为类标表征的意图信息,构建对话连贯性模型。实体网格模型是最受欢迎的连贯性建模方法,其从语言学出发,根据文本中相邻句子间的实体分布模式来建模文本连贯性。因此,本文的第一个研究工作是改进经典的实体网格模型,引入对话特有的意图信息,并采用传统的机器学习方法进行对话连贯性建模。本文首先构建包含对话意图的对话行为实体网格,而后建模对话中实体在话语间的意图转换,并结合有监督的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对话连贯性模型。在多轮对话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意图信息对对话连贯性建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上面的基于传统机器学习方法的对话连贯性模型,需要人工抽取特征,系统迁移性和泛化性差,且无法捕获实体的意图信息在话语间的长距离转换。因此,本文的第二个研究工作提出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对话实体网格连贯性模型,在对话行为实体网格的基础上,结合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捕获实体在话语间的长距离意图转换,进行对话连贯性建模。实验结果表明了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与对话意图相结合的方法对对话连贯性建模的有效性。前面两个基于实体网格的对话连贯性建模方法需要进行实体抽取,但由于对话文本通常较为简短且偏口语化,抽取实体相对困难,而且可能会导致误差传播。因此,本文的第叁个研究工作提出对话行为增强的分层对话连贯性模型,通过分层编码器直接对对话文本进行语义建模,并在话语层和对话层两个层面分别融合对话的意图信息,结合对话的语义和意图信息进行对话连贯性建模,在公开的多轮对话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鲁棒性,相关论文已被2019年IJCNN(CCF-C类)会议录用。本文研究了多轮对话连贯性建模的不同方法,基于对话的不同表现形式(实体网格、文本),采用多种自然语言处理研究方法(传统机器学习方法、深度学习方法),利用对话的多种信息(文本蕴含的语义信息、对话行为类标表征的意图信息)构建对话连贯性模型。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对话连贯性模型的有效性和鲁棒性。(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3-01)

潘淑涵[3](2018)在《连贯性法则在传记文本翻译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某出版社发起该翻译任务——《女航天员——通往太空的60条路》(Women Spacefarers—Sixty Different Paths to Space)。源文本是传记类文本,详细介绍了60名世界女航天员的传奇故事以及神秘宇宙的相关知识和太空探索的乐趣。由发起人界定的目标读者是宇宙空间和航空工业的兴趣爱好者。因此,进行翻译的首要目标是目标文本的语言必须流畅通顺。翻译发起人的目的是进一步传播宇宙空间知识,深化读者对航天航空和历史上众多女性航天员的认知。本报告采用的翻译策略是实现翻译的可接受性,旨在保持译文的流畅性和连贯性,并保证目标文化接受者充分理解源文本作者的表达和意图。翻译策略的理论基础是汉斯·弗米尔提出的目的论中的连贯性法则。论文主体分为叁部分,重点介绍了连贯性法则在名称翻译、科技描述翻译和文学描述翻译时的具体应用。为了实现目标文本的语内连贯,在进行翻译时有必要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例如,直译加脚注或图表、增译、减译、拆译和词序调整法等。本翻译报告的主要发现为用连贯性法则指导传记翻译具备一定的适用性。在连贯性法则的指导下进行传记翻译是一个新的尝试,旨在扩大目的论的应用范围,实现译文的可接受性。希望本报告为其他译者在进行传记类文本翻译的相关研究中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烟台大学》期刊2018-06-01)

王瑞明,吴迪,邹艳荣,周爱斯,曾祥炎[4](2011)在《连贯性对文本表征意识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独立记得-知道范式(IRK)和加工分离范式(PDP)探讨了整体连贯和局部连贯条件下连贯性高低对文本表征意识性的影响。实验1使用独立记得-知道范式(IRK),通过分析被试对再认项目判断为"记得"或"知道"的比例(击中率),探讨连贯性对文本表征意识性的影响。实验2使用加工分离范式(PDP),通过分析被试在包含、排斥测验中的击中率和虚报率,探讨连贯性对文本表征意识性的影响。总的实验结果表明,在整体连贯条件下,连贯性只影响有意识加工,不影响无意识加工;而局部连贯条件下,连贯性对有意识加工和无意识加工都有影响,证明了不同连贯条件下连贯性高低对文本表征的加工过程有着不同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报》期刊2011年10期)

秦前红,黄明涛[5](2011)在《文本、目的和语境——香港终审法院解释方法的连贯性与灵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香港终审法院有关《基本法》适用的3个判例,着重对文本、目的和语境的解释方法的话语特征和具体应用方式进行可以看出分析,普通法体制下解释方法的连贯性与灵活性使得香港法院仍然从实质上保有基本法适用的相对独立的权力。这值得内地学者进一步关注。(本文来源于《现代法学》期刊2011年01期)

谭丽花[6](2010)在《超文本语篇的连贯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连贯是语篇的一个基本特征。超文本语篇的连贯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需要从语义、语境、认知等角度进行多层次分析。(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8期)

王克友[7](2010)在《翻译中的语体风格、修辞意图与文本连贯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语体风格和修辞特征在翻译中,尤其在文学翻译中,是备受译者重视的因素。但是,二者都不是独立于意义之外的超然要素,而是和语言、意义、情节等构成和谐统一的整体。因此,语体及修辞特征的翻译不能因其本身及为其本身而翻译,而应该与篇章的其他因素做通盘考虑,其中,遵循语篇的连贯性是一个重要原则。(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汤世平,樊孝忠,朱建勇[8](2008)在《基于潜在语义分析的文本连贯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本连贯性分析是计算机辅助评估中的重要内容,是对文本的表达质量进行评估的基础。提出一种将潜在语义分析方法与基于有序聚类的层次分析方法相结合的文本层次结构分析方法,该方法保证了层次划分的有序性,可操作性强,不依赖于具体领域。基本思想是:对于输入文本,首先识别文本物理结构,然后将文本依据主题划分为若干层次,最终获得文本的逻辑结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其准确率达到74.96%。(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期刊2008年02期)

唐碧霞[9](2007)在《超文本语篇的连贯性缺失》一文中研究指出超文本以纵横交错的网络方式组织信息,给传统的阅读方式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本文用连贯性理论分析超文本在连贯性方面的特点及其原因,认为其非线性的语篇特性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连贯性缺失,并介绍了相应的技术解决对策,望能对超文本在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本文来源于《外语电化教学》期刊2007年03期)

董剑桥[10](2004)在《认知“连贯性”与超文本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线性文本与超文本的区别 ,不只在于文本的结构方式、技术实现方式、阅读写作方式和存储记忆方式等方面 ,还在于文本的媒体表现方式。狭义的超文本 ,意指跨越文本局限、打破线性结构的语篇组织方式 ;广义的超文本 ,则是指运用超文本标示语言 (HTML) ,经数字化编辑而成的包括文本、音乐、图像、动画、影视等一切表意媒体的信息集合 (超文本语篇 )。因此 ,超文本连贯性 ,除了具有线性文本的特征 ,更有其自身的特点 ,以视觉原理为基础的数字化修辞手段便是主要手段之一。(本文来源于《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4年03期)

文本连贯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连贯性是衡量语句内部逻辑是否自洽的重要属性,连贯性更高的对话更容易被整合成一个易于理解的整体,因此,对话的文本连贯性评估是对话质量评估的一个关键指标。目前针对文本连贯性建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闻报道等独白式语篇,针对对话的连贯性建模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分别研究基于传统机器学习方法和深度学习方法的对话连贯性建模,并结合对话文本中蕴含的语义信息和对话行为类标表征的意图信息,构建对话连贯性模型。实体网格模型是最受欢迎的连贯性建模方法,其从语言学出发,根据文本中相邻句子间的实体分布模式来建模文本连贯性。因此,本文的第一个研究工作是改进经典的实体网格模型,引入对话特有的意图信息,并采用传统的机器学习方法进行对话连贯性建模。本文首先构建包含对话意图的对话行为实体网格,而后建模对话中实体在话语间的意图转换,并结合有监督的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对话连贯性模型。在多轮对话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意图信息对对话连贯性建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上面的基于传统机器学习方法的对话连贯性模型,需要人工抽取特征,系统迁移性和泛化性差,且无法捕获实体的意图信息在话语间的长距离转换。因此,本文的第二个研究工作提出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对话实体网格连贯性模型,在对话行为实体网格的基础上,结合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捕获实体在话语间的长距离意图转换,进行对话连贯性建模。实验结果表明了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与对话意图相结合的方法对对话连贯性建模的有效性。前面两个基于实体网格的对话连贯性建模方法需要进行实体抽取,但由于对话文本通常较为简短且偏口语化,抽取实体相对困难,而且可能会导致误差传播。因此,本文的第叁个研究工作提出对话行为增强的分层对话连贯性模型,通过分层编码器直接对对话文本进行语义建模,并在话语层和对话层两个层面分别融合对话的意图信息,结合对话的语义和意图信息进行对话连贯性建模,在公开的多轮对话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鲁棒性,相关论文已被2019年IJCNN(CCF-C类)会议录用。本文研究了多轮对话连贯性建模的不同方法,基于对话的不同表现形式(实体网格、文本),采用多种自然语言处理研究方法(传统机器学习方法、深度学习方法),利用对话的多种信息(文本蕴含的语义信息、对话行为类标表征的意图信息)构建对话连贯性模型。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对话连贯性模型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本连贯性论文参考文献

[1].李自乔.信息类文本连贯性的汉译重构[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9

[2].周云晓.多轮对话文本连贯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3].潘淑涵.连贯性法则在传记文本翻译中的应用研究[D].烟台大学.2018

[4].王瑞明,吴迪,邹艳荣,周爱斯,曾祥炎.连贯性对文本表征意识性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1

[5].秦前红,黄明涛.文本、目的和语境——香港终审法院解释方法的连贯性与灵活性[J].现代法学.2011

[6].谭丽花.超文本语篇的连贯性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7].王克友.翻译中的语体风格、修辞意图与文本连贯性[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

[8].汤世平,樊孝忠,朱建勇.基于潜在语义分析的文本连贯性分析[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8

[9].唐碧霞.超文本语篇的连贯性缺失[J].外语电化教学.2007

[10].董剑桥.认知“连贯性”与超文本设计[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标签:;  ;  ;  ;  

文本连贯性论文-李自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