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蕨类植物论文-黄红慧

野生蕨类植物论文-黄红慧

导读:本文包含了野生蕨类植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观赏蕨类植物,资源调查,宝天曼自然保护区

野生蕨类植物论文文献综述

黄红慧[1](2019)在《河南宝天曼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蕨类植物资源调查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南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具有观赏价值的野生蕨类植物资源丰富,有179种,分属于23科53属。目前蕨类植物在园林绿化上的开发利用相对较少,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一些好看的观赏性的蕨类植物应用于园林,能够增加园林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2019年17期)

傅聿青[2](2018)在《塞罕坝野生蕨类植物资源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对塞罕坝分布的蕨类植物进行了初步调查,统计出塞罕坝分布有蕨类植物5种,隶属于3科3属。(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8年05期)

杨西萌[3](2016)在《野生蕨类植物在自然景观中庭的分布与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野生蕨类资源丰富,在园林中有一定的运用,但很少在中庭里看见。从光照强度、植物群落分布、植物群落优势种3个方面对西南大学30号教学楼野生蕨类植物生长的中庭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中庭的中部区域光照强度较强,东西两侧的角落光照强度较弱,光照强度较强的区域是相对喜光的蕨类植物,蕨为优势种的群落;光照强度较弱的区域,是相对喜阴的蕨类植物,翠云草为优势种的群落;光照强度居中的区域,是相对耐阴的蕨类植物,渐尖毛蕨为优势种的群落。该结果可以为野生蕨类植物在中庭的运用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期刊2016年25期)

安华[4](2016)在《采石风景区野生蕨类植物引种栽培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野生蕨类植物物种丰富、适应范围广、繁殖能力强、管理成本低廉,且部分观赏价值较高。文章重点探讨蕨类植物在采石风景区的应用,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野生蕨类植物资源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文摘》期刊2016年08期)

高海山,吴云[5](2016)在《恩施州野生观赏蕨类植物资源及其园林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野外调查与文献资料查阅,恩施州野生蕨类植物41科、98属、331种。根据叶形、叶色、根状茎、孢子囊群等观赏特征,选择43种作为观赏蕨类植物,探讨其园林应用,推荐10种新优园林蕨类植物,丰富园林植物资源。(本文来源于《中国林副特产》期刊2016年03期)

杨光梅,朱晓彦,蒋志峰,陈勇,张轩波[6](2015)在《3种野生蕨类植物体内元素含量测定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野生蕨类植物体内元素含量状况。[方法]通过采用凯氏定氮法、钼锑抗比色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井栏边草、贯众、蜈蚣草体内N、P、Ca、Mg、Cu、Mn、Zn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运用SPSS软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叶片中N、P、Mg、Zn 4种营养元素含量较高,而根中Ca、Cu、Mn 3种矿质元素含量较高,各营养元素的含量在3种蕨类中的大小顺序基本呈现出N>P>Ca>Mg>Zn>Mn>Cu,且Mn与其他元素呈显着正相关。[结论]N、P、Mg、Zn主要存在于蕨类植物的叶中;Ca、Cu、Mn主要存在于蕨类植物的根中;Mn元素对于这3种野生蕨类而言比较重要。(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26期)

冯晓琳,何云核[7](2015)在《3种野生观赏蕨类植物的耐荫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狗脊(Woodwardia japonica)、盾蕨(Neolepisorus ovatus)、凤丫蕨(Coniogramme japonica)为材料,研究3种蕨类植物的耐荫能力。耐荫性试验设置透光率分别为50%、25%、8%的3个遮阴水平,测定不同遮阴情况下叶片形态(叶长、叶宽)、叶绿素含量、光合生理特性(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植物随着遮阴程度的加深,植株的叶片长度、宽度均发生不同的变化,且透光率25%、8%比50%时植物叶片长和宽有明显增长,盾蕨、凤丫蕨最适宜生长的相对光照强度为8%,狗脊为25%。叶绿素含量随遮阴程度的增加而增多,在8%光强时最高,50%光强时最低。3种蕨类植物的光合日变化曲线均呈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均随遮阴程度的加深而减少。结合指标变化,利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法对3种蕨类耐荫能力排序,依次为:盾蕨>凤丫蕨>狗脊。(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文摘》期刊2015年08期)

吴延春,何云核,高菊[8](2015)在《叁种野生观赏蕨类植物的耐旱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狗脊、盾蕨、凤丫蕨的耐旱能力,为其园林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对叁种蕨类植物材料在温室中采用自然干旱的方式进行干旱胁迫,每5天测定1次胁迫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并测定其叶片保水力。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狗脊的叶片保水力变化幅度最大,凤丫蕨其次,盾蕨最小;各植物电导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持续上升;叶绿素的含量均下降,凤丫蕨叶绿素含量变化幅度最大;叶片中的SOD活性、POD活性、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趋势均为先升后降,凤丫蕨SOD活性、POD活性、MDA含量在前期迅速增长,狗脊、盾蕨缓慢上升。综合分析表明叁种蕨类耐旱能力依次为狗脊>盾蕨>凤丫蕨。(本文来源于《湖北林业科技》期刊2015年02期)

黄超群,周金[9](2012)在《莫干山风景区野生观赏蕨类植物资源调查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莫干山风景区野生观赏蕨类植物种类,通过实地调查,共发现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野生蕨类植物资源19科29属53种。按生态类型可分为土生、附生、石生和藤本四大类。可用于园林绿化、盆栽观赏、盆景配置以及切花配叶等。(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26期)

湛礼,王树国[10](2012)在《白草洼自然保护区野生蕨类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白草洼省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蕨类植物资源共有16科28属58种,这些蕨类植物大多有药用价值。蕨类植物一般都生存在低洼、深沟、林下、石缝等靠近水源的阴湿环境中,随着森林旅游业的发展,人为活动侵入和扩展,再加之世界范围内环境干旱加剧,造成湿地环境逐渐减少和萎缩,这给蕨类植物生存构成了极大威胁。针对保护区的现状,提出了保护对策,即通过科学划定保护区域、野生植物立法、实施系统保护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实现保护区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功效。(本文来源于《河北林果研究》期刊2012年02期)

野生蕨类植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该文对塞罕坝分布的蕨类植物进行了初步调查,统计出塞罕坝分布有蕨类植物5种,隶属于3科3属。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野生蕨类植物论文参考文献

[1].黄红慧.河南宝天曼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蕨类植物资源调查及其应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

[2].傅聿青.塞罕坝野生蕨类植物资源调查[J].安徽农学通报.2018

[3].杨西萌.野生蕨类植物在自然景观中庭的分布与运用[J].南方农业.2016

[4].安华.采石风景区野生蕨类植物引种栽培及应用[J].中国园艺文摘.2016

[5].高海山,吴云.恩施州野生观赏蕨类植物资源及其园林应用[J].中国林副特产.2016

[6].杨光梅,朱晓彦,蒋志峰,陈勇,张轩波.3种野生蕨类植物体内元素含量测定及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5

[7].冯晓琳,何云核.3种野生观赏蕨类植物的耐荫性评价[J].中国园艺文摘.2015

[8].吴延春,何云核,高菊.叁种野生观赏蕨类植物的耐旱性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2015

[9].黄超群,周金.莫干山风景区野生观赏蕨类植物资源调查及其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

[10].湛礼,王树国.白草洼自然保护区野生蕨类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J].河北林果研究.2012

标签:;  ;  ;  

野生蕨类植物论文-黄红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