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凉州兵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汉魏之际,凉州兵团,董卓,羌胡化
凉州兵团论文文献综述
张帆[1](2009)在《汉魏之际的凉州兵团》一文中研究指出汉魏之际的凉州问题是东汉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矛盾的延续和发展,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它涉及到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民族关系等诸多方面,对东汉王朝乃至叁国时期的政治局势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对该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东汉王朝的灭亡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东汉末至叁国时期政治、军事以及羌汉民族关系的发展脉络和轨迹。本文立足于汉魏之际的政治历史背景,力求更加客观全面地解读历史上的凉州兵团。全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先对凉州兵团的概念给以界定,然后对凉州兵团的内部组成因子的属性分别从血缘关系、地域关系、依附关系叁个层面分别加以论述,以更深入地了解凉州兵团。第二部分要回答的问题包括:地处边鄙的凉州兵团是如何发展壮大的?究竟出于什么原因而造就其超群的作战能力?何以能绕开强大的东汉中央及地方势力而进入京都洛阳掌控东汉政权?何以在关东盟军讨伐董卓的背景之下,凉州兵团依然能控制朝政呢?考察发现,凉州兵团首脑的特殊作用、羌族暴动、凉州兵团的羌胡化、宦官外戚争权以及关东盟军各怀异志一系列历史因素促成了凉州兵团的兴起。文章的第叁部分是则是为了揭开凉州兵团何以被迫退出历史舞台的神秘面纱。我们认为,凉州兵团“寡于学术”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并、凉州军事集团之间矛盾的激化则成为凉州兵团未能建立政权的直接原因,而凉州兵团内部离心力的扩散就直接导致其分割瓦解的结局。最后一部分从政治局势、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叁个方面来分析凉州兵团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影响。这样对凉州兵团就有一个整体认识,对凉州兵团的历史定位才有据可依。(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09-04-01)
院中科[2](2006)在《文学的本土情怀和大众视野——论“凉州兵团”在文坛的崛起》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是文化的土壤孕育出来的花朵和果实。本文以活跃在西部地区凉州籍作家和以凉州为第二故乡的作家创作为背景,通过作家作品分析,追溯了“凉州兵团”形成和崛起的过程及必然趋势,揭示了“凉州兵团”是本土的也是大众的,是文化的更是超越时空的,是凉州大地孕育出来的既有本土情怀又具有大众视野的作家群体和文学流派。(本文来源于《社科纵横》期刊2006年12期)
王北固[3](2000)在《凉州兵团在叁国史上的特殊地位——从马超助刘备取蜀说起》一文中研究指出凉州地区自汉武帝划入版图后 ,胡汉杂处于此。在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下 ,胡化后的汉人亦十分剽悍。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之后 ,地方势力兴起 ,“玩众黩旅”的凉州人 ,其气势不仅足以左右当时政权 ,更影响了未来叁国鼎力的局面(本文来源于《开封大学学报》期刊2000年03期)
凉州兵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学是文化的土壤孕育出来的花朵和果实。本文以活跃在西部地区凉州籍作家和以凉州为第二故乡的作家创作为背景,通过作家作品分析,追溯了“凉州兵团”形成和崛起的过程及必然趋势,揭示了“凉州兵团”是本土的也是大众的,是文化的更是超越时空的,是凉州大地孕育出来的既有本土情怀又具有大众视野的作家群体和文学流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凉州兵团论文参考文献
[1].张帆.汉魏之际的凉州兵团[D].华中师范大学.2009
[2].院中科.文学的本土情怀和大众视野——论“凉州兵团”在文坛的崛起[J].社科纵横.2006
[3].王北固.凉州兵团在叁国史上的特殊地位——从马超助刘备取蜀说起[J].开封大学学报.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