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称谓论文-董银秀

女性称谓论文-董银秀

导读:本文包含了女性称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汉语特异女性称谓,英译方法,动态对等

女性称谓论文文献综述

董银秀[1](2018)在《动态对等视角下汉语特异女性称谓之英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文化学和语义学视角来看,汉英女性称谓之间存在文化意义相同、文化意义相近和文化意义空缺叁种常态。汉英翻译实践显示,汉语称谓语言生态中诸多特异女性称谓会造成称谓英译时的文化失语困境。动态对等视角下灵活运用英语中具有广泛描述力的女性性别标记范式能够化解文化意义空缺情况下汉语特异女性称谓的英译难题,基于归化异化的综合描述译法和拼音-注解译法能够实现译文对源语文化的充分描述和译文在目的语文化中的可理解性可接受性。此类意义充分形式得体的动态对等译法能够促成汉语特异女性称谓及其英语译文之间文化语义信息的最切近对等和最佳关联。(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马丽[2](2018)在《《世说新语》女性称谓和性别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古时期,佛教传入中国,魏晋玄学兴起,儒学礼制尚未严格规范所有的社会层面。在此背景下,《世说新语》"姊""妇女""尚书""贫道"等女性称谓反映了女性在家庭生活和社会领域的表现和地位,"夫为妻纲""男尊女卑"的性别专制体制在魏晋时期的实际情况,为我们了解中古汉语婚姻制度和佛教教义提供了语言事实。(本文来源于《民俗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杨文英[3](2018)在《一个缺少女性称谓的族群——腾冲北部汉族称谓表征与军屯遗风》一文中研究指出腾冲北部地区女性称谓男性化,极少有女性称呼,而且这种传统至今保存较为完整,目前十五岁以上人使用的仍是这种传统称呼。笔者分析认为,腾北地区这种特殊称谓并非是男女平等、对女性的尊重,恰恰相反,透露出的是一种女性歧视的社会文化心理,体现的是中原汉族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和古代戍边屯军历史遗迹。(本文来源于《中国高新区》期刊2018年14期)

周聪贤[4](2018)在《女性称谓变异现象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称谓是个人社会角色的一种名称,它体现了社会关系和社会文化的内涵,随社会关系和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变迁。女性称谓在发展变迁的历史中发生过较大的变异现象。女性称谓变异大致可以分为女性亲属称谓变异和女性社会称谓变异两大类型,其变异原因主要包括文化孑遗、亚文化冲突、交往谦抑性习惯和禁忌回避等。新时代的女性称谓变异具有网络时代的新特点。(本文来源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周兴涛[5](2016)在《明代大理碑刻中的女性称谓》一文中研究指出大理地区现存碑刻有五千多通,少量为元以及之前的,多数是明清时期的,民国及建国后也有一些,是研究大理文化的珍贵资料。学界对大理碑刻的研究,主要关注点在政治、历史、人物;而研究大理女性的论着,多从人类学角度调查其生活现状,如对"莲池会"的田野调查,也有少数考察其文学创作的文章。本文选择明代碑刻,考察其命名方式,以窥大理女性生活之一豹,(本文来源于《明代云南治理与开发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6-10-26)

和智利,赵文英[6](2016)在《纳系族群父辈女性亲属称谓的类型及地理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35个调查点的语料,对纳系族群父辈女性亲属称谓的类型和地理分布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发现父辈女性亲属称谓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些亲属称谓的分合存在合一型、二称型、四称型、五称型等4种类型,这种不平衡性主要是由于纳系族群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所致。还发现父辈单个女性亲属称谓的同言线与分合类型的同言线一致,这些同言线与金沙江河流流向及政区分界线一致,印证了自然屏障、政区分界的阻隔以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形成亲属称谓差异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梁悦[7](2016)在《英汉称谓语对女性称谓不对称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英文中皆存在许多对于女性的不同称谓,但这些体现着女性在社会地位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称谓中,体现出了男女称谓的不对称及不平等。本文试图通过讨论女性在社会中的广泛称谓从而浅析导致称谓不对称的文化及社会原因。(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6年19期)

谭华[8](2016)在《女性称谓之嬗变:“小姐”之“前世”“今生”与“来世”》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姐"这一称谓在现代社会中使用非常广泛。本文探索了该称谓从应用之初到如今的变化历程,分析了其应用客体和内涵的变动,并简单讨论了发生变化的原因。研究分析发现其内涵的变化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社会因素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郭雨欣[9](2016)在《年轻女性称谓的嬗变与社会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时期流行的年轻女性称谓往往与当时的社会文化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年轻女性称谓的嬗变也受到社会文化演变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由于改革开放、国家政策、外来文化传入、大众文化兴起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行的年轻女性称谓也在不断变化,折射出不同时代使用者复杂的文化心理和复杂的社会文化现实。(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6年03期)

姜珍婷[10](2016)在《从女性称谓看梅山文化的女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湖南新化、安化为中心,东接益阳、宁乡、湘乡,西抵溆浦、辰溪,南到邵阳,北达桃源,这方圆几百公里范围之内的古梅山区域仍然遗存古风,保留着古朴、粗犷的原始风貌,是研究中国南方文化的活化石。湖南新化作为古梅山文化的核心区域,其称谓语特别是女性称谓语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深入研究新化方言中的女性称谓语,能够解析出古梅山地域民族文化中浓郁的崇母情节,追溯出其母系氏族文化特征。(本文来源于《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女性称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古时期,佛教传入中国,魏晋玄学兴起,儒学礼制尚未严格规范所有的社会层面。在此背景下,《世说新语》"姊""妇女""尚书""贫道"等女性称谓反映了女性在家庭生活和社会领域的表现和地位,"夫为妻纲""男尊女卑"的性别专制体制在魏晋时期的实际情况,为我们了解中古汉语婚姻制度和佛教教义提供了语言事实。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女性称谓论文参考文献

[1].董银秀.动态对等视角下汉语特异女性称谓之英译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2].马丽.《世说新语》女性称谓和性别文化[J].民俗研究.2018

[3].杨文英.一个缺少女性称谓的族群——腾冲北部汉族称谓表征与军屯遗风[J].中国高新区.2018

[4].周聪贤.女性称谓变异现象解读[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5].周兴涛.明代大理碑刻中的女性称谓[C].明代云南治理与开发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

[6].和智利,赵文英.纳系族群父辈女性亲属称谓的类型及地理分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7].梁悦.英汉称谓语对女性称谓不对称的分析[J].校园英语.2016

[8].谭华.女性称谓之嬗变:“小姐”之“前世”“今生”与“来世”[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6

[9].郭雨欣.年轻女性称谓的嬗变与社会文化[J].文学教育(上).2016

[10].姜珍婷.从女性称谓看梅山文化的女权特征[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6

标签:;  ;  ;  

女性称谓论文-董银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