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预案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预案,综合,协同,应急响应
预案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刘学[1](2016)在《基于综合预案模型的应急响应协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频发的各类突发事件所带来的重大人员伤亡与经济财产损失,应急管理越来越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应急预案更是在我国“一案叁制”的应急管理体系中起着统领性的作用。而快速高效的应急响应是一个需要各种要素达到协同有序的过程,应急预案作为应急响应过程的指导方案,必然应该体现此过程的协同,然而现有的应急预案暴露了大量应急响应协同问题,一方面,数量繁多的应急预案间往往各自独立而彼此缺乏有效衔接,在实践中难以形成合力,导致无法发挥其预期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部分应急预案存在对应急响应各部门的权责义务划分不清、规定不明的问题,不仅延误应急响应的进程,也为事后各部门互相推诿逃脱提供了理由;同时,应急响应往往会涉及多个主体部门,各部门如何协同有序高效的完成响应任务也是现有应急预案所未能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基于综合预案模型对应急响应协同进行研究。首先,对应急响应协同相关基础进行系统概述。在阐述协同学的相关理论基础上,对应急响应协同进行需求分析,继而,在梳理应急预案层次网络模型的相关研究基础上,通过应急预案聚类分析,提出综合预案作为解决应急响应协同问题的解决方案,最后,提出综合预案模型的构建思路及应急响应协同的研究框架。其次,进行综合预案模型的构建。从确定承灾体及其状态出发,进行主题、主体、任务、资源各层要素的确定,继而通过确定各层内及层间关系建立起综合预案网络模型,可为不同地区综合预案的编制提供预案模板与构建思路,并在构建过程中对比美国的应急管理文件,指出我国应急预案体系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修订建议。最后,基于综合预案模型进行应急响应的协同分析,从纵向、横向与整体角度以模型的不同层次为导向探索应急响应从无序到有序的各种模式;在此基础上,找到主导应急响应演化过程的序参量——主题,探讨基于主题的应急响应协同方式,分析了其在主体协同模式上的应用,并进行了基于主题的应急响应协同评估。本文基于综合预案模型对应急响应协同进行研究,通过构建综合预案,既解决单项应急预案个体的问题,又解决多项应急预案间难以有效衔接的问题,同时通过探讨应急响应的协同模式,使得系统发挥整体合力,高效有序完成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6-06-01)
李寿兴,张姝,文斌[2](2016)在《基于着色Petri Net的教育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模型构建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突发事件一旦发生,不仅会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更可能产生一系列不良的连锁反应,而合理的应急预案可以为指挥人员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围绕"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应急保障→监督管理(ORES)"流程,提出基于着色Petri Net(CPN)的教育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模型,并通过校园突发火情案例验证CPN的基本性质,将突发事件信息处理、Petri Net建模和应急预案知识表示叁者紧密结合起来并进行理论验证,以实现多领域的融合和系统建模,为应急预案系统化和数字化的实现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张英[3](2015)在《高速公路长大隧道交通事故应急控制预案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长大隧道的建设,隧道交通事故频繁发生,造成重大生命和财产损失。与高速公路相比,隧道环境结构封闭、环境差、事故率高,这使得高速公路隧道的救援工作较为困难,救助紧迫。开展高速公路长大隧道交通事故应急控制预案模型研究,可发挥隧道内交通设施的作用,降低隧道交通事故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损失,减少二次事故的发生。本文从交通事故应急预案控制的角度出发,研究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论述合理可行的交通事故应急处置机构及流程。针对隧道内的单点交通事故,根据救援物资的功能需求,建立救援资源模型,将应急车、救援人员及救援工具等救援物资进行量化。对隧道进行区段划分,根据救援物资分布情况及交通事故发生的位置,制定高速公路隧道内不同区段的救援管制路线模型。依据隧道内CO浓度和烟雾浓度制定合理的通风照明控制模型。依据事故救援的流程,在事故救援的重要时间节点及位置节点发布重要的信息,建立信息发布模型。论文以秦岭叁号隧道为研究对象,依据本研究的高速公路长大隧道交通事故应急预案模型研究方法,结合事故信息,制定秦岭叁号隧道单点交通事故的应急预案。论文对高速公路长大隧道交通事故应急预案控制模型的研究,对救援流程进行清晰化,对救援物资进行量化,充分调度应急力量,将人、车、路等救援物资统一调度,建立应急预案控制模型,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根本出发点,明确处置流程及处置要求、量化操作程度,强化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使救援力量能够较快的到达事故现场,采取交通事故控预案应对发生的交通事故,缩短事故应急救援时间,提高应急救援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为建立智能化与自动化应急预案建立基础。(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5-03-28)
苏谟,廉东本[4](2012)在《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的智能化预案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应急预案在实施过程中难以有效执行,可操作性差的问题,提出了智能化预案模型.智能化预案是应急指挥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功能是预案模型建立、任务及资源配置、执行方案生成、执行方案调度等.通过模型-实例的方式提高预案响应速度,利用预案抽取模型,通过实例化形成动态的执行方案,在指挥调度中执行结构化任务数据,落实预案中的资源配置,实现应急预案的智能化.重点阐述了智能化预案模型的工作原理、主要功能以及模型在应急指挥调度中的运用.最后,介绍了应急预案系统主要的技术特点和扩展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系统应用》期刊2012年11期)
于辉,江智慧[5](2011)在《突发事件下分阶段启动应急预案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前期处置下,研究管理者面对突发事件应该何时启动前期处置方案和应急预案的问题。在完全没有突发事件持续时间信息的条件下,利用局内决策理论与方法构建了企业何时启动前期处置方案和应急预案的分阶段启动模型,并利用"竞争比"说明该方案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数值分析表明分阶段启动应急预案的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管理工程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预案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教育突发事件一旦发生,不仅会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更可能产生一系列不良的连锁反应,而合理的应急预案可以为指挥人员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围绕"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应急保障→监督管理(ORES)"流程,提出基于着色Petri Net(CPN)的教育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模型,并通过校园突发火情案例验证CPN的基本性质,将突发事件信息处理、Petri Net建模和应急预案知识表示叁者紧密结合起来并进行理论验证,以实现多领域的融合和系统建模,为应急预案系统化和数字化的实现奠定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预案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刘学.基于综合预案模型的应急响应协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
[2].李寿兴,张姝,文斌.基于着色PetriNet的教育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模型构建与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3].张英.高速公路长大隧道交通事故应急控制预案模型研究[D].长安大学.2015
[4].苏谟,廉东本.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的智能化预案模型[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2
[5].于辉,江智慧.突发事件下分阶段启动应急预案模型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