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电实施两改应把握好重点(论文文献综述)
张笑海[1](2019)在《推进乌鲁木齐城乡供电一体化研究》文中提出在国家积极推进电力市场改革的背景下,乌鲁木齐电力市场迅猛发展,电力企业不仅面临大好发展机会,且竞争加剧。在电力市场深刻变革下,乌鲁木齐工业用电、居民用电的需求在逐年提升,电力企业需要紧抓发展机遇,满足电能产品消费者的需求,努力提升客户满意度。当今市场瞬息万变,如何推进城乡供电一体化建设至关重要,乌鲁木齐城乡供电一体化建设中要加强配售电业务管理,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扩大电网建设规模,扩大售电试点范围,要依据自治区规定,有序改进电力营销方面业务,避免改革中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要避免各类风险,避免损失。厂网分开导致多主体竞争更为激烈,不同供电营业区域内包含了多个机构,供电企业竞争及营销模式包含了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面临的风险较大,而导致风险的成因也多种多样。当前,城乡改革发展及规划背景下,城乡供电一体化对于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以及乌鲁木齐的经济发展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应成为地市供电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这不仅是国家电网公司决策部署落实,更是促进城乡供电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基于以上背景,本文结合乌鲁木齐市城乡供电一体化发展现状,搜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在全面分析城乡一体化现状、一体化管理、组织管理理论等基础上,探索城乡供电差异化的表现,在研究中发现总结乌鲁木齐在推进城乡供电一体化中存在的困境和不足,并针对这些不足提出建议和对策,为全面推进乌鲁木齐城乡供电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指导和方向。研究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绪论部分阐述了本文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等,起到铺垫作用;第二部分介绍了基本概念及理论,阐述了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内涵、一体化管理、组织管理理论等内容;第三部分介绍了乌鲁木齐供电公司城乡供电一体化的实施现状;第四部分则是分析了乌鲁木齐城乡供电一体化化中存在的困境,如国有电力企业供电服务组织结构不合理,城乡供电管理工作认识不同等问题;第五部分提出了乌鲁木齐推进城乡供电一体化的建议和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研究,能够为推动乌鲁木齐城乡供电一体化发展提供指导,为同类型研究提供借鉴。
顾林琦[2](2011)在《农电企业集约化管理模式研究》文中提出1999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加强农村电力管理的意见》,提出了农电改革的三种模式。在此基础上,改革后的农电企业如何摆脱困境,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成为摆在农电企业面前最重要的课题。因此,对农电系统的集约化管理也随着浮出水面,并引起了业界的普遍关注。电网企业的集约化,主要是指遵循电网发展规律,改善电网结构,降低电网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能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国家电网公司。集约化管理是实现农电企业与供电企业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的有效途经,也是农电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集约化管理县级农电企业,能够解决多年来存在的省电网经营企业向趸售地区农村电网投资的体制障碍,优化电网规划,合理确定电网布局,保证了在城市电网与农村电网间、主电网与配电网间、区域内农村电网间的统一管理,避免了重复建设,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本文对农电企业集约化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阐述了农电企业实施集约化管理的内容和运作模式,作者以沈阳市某县级农电企业为例,对省电力公司、县级农电企业如何实施农电企业人、财、物的集约化管理进行了优化设计,阐明了全面实施集约化管理的必要性以及实施集约化管理的总体思路、工作重点、具体措施、操作办法,通过实施对县级农电企业的产权整体划转,进而实现对农电企业的集约化管理。对农电企业实施集约化管理,是农电企业当前最为紧迫的一项任务。要运用市场经济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尽快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农电企业集约化管理机制,适应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在对本企业进行分析的同时,旨在为全国尚未实施产权整体划转的农电企业在集约化管理的操作方式、方法上作以借鉴。
王志毅[3](2010)在《我国农电体制改革路径研究》文中提出我国农电管理体制正面临着深化改革的艰巨任务,社会各方对如何深化改革存在较大争论。本文在对我国农电的技术经济属性、基本现状、存在主要问题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从我国国情和农电发展实际需要出发,提出我国农电发展改革的基本思路及重点考虑因素。采用计量实证分析方法和理论分析方法,研究各类农电管理体制改革实现途径的优缺点和适应性。通过分析我国农电发展改革政策,对各种农电体制改革路径进行比较与选择,最终提出我国农电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和农电管理体制的改革实现途径。
朱皑绿[4](2008)在《甘肃农电企业财务控制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电企业的发展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规范管理是农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农电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过去主要依靠相关政策规定运行,相关理论针对性不够,更缺乏国内外可供借鉴的经验,需要大胆的探讨和总结。甘肃省农电企业是1998年按国家有关政策要求交由甘肃省电力公司代管,由于其历史体制原因,经验管理、计划管理色彩浓重,管理水平落后,和国内其他农电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相比,总体上差距较大。尤其在财务控制方面,各市(州)供电公司对代管企业的管理程度、方式方法等不尽相同,没有完整统一的财务控制机制。作者本人一直参与甘肃农电企业的改革改制工作,负责企业的财务管理。在论文的研讨过程中,竭力运用科学的企业财务控制理论方法,尽可能借鉴国家电网公司及其他企业先进的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经验,分析了甘肃农电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构建了甘肃省农电企业的财务控制机制,提出了具体的财务控制措施。诚望既有实践意义,又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那日苏[5](2006)在《内蒙古农电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内蒙古农电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不久,未形成完善的战略管理模式,加之由于体制性的障碍,制约了内蒙古农电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笔者根据自己六年的农电工作经验,力图用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寻求内蒙古农电资产管理公司的战略制胜之道。本论文在对内蒙古农电的外部环境进行简要的分析和阐述的基础上,结合内蒙古实际,分析内蒙古农电的内部资源和能力,通过应用SWOT分析,总结内蒙古农电外部发展环境中的机遇和威胁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内部优势和劣势,概要的提出内蒙古农电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理念,继而为内蒙古农电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战略上的构想。并就内蒙古农电的总体战略模式及职能战略的要点做出描述,对战略的实施与控制从组织加构、企业文化、目标管理、和绩效评价方面提出思路。以求内蒙古农电企业在战略的指引下作大作强,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本论文关键章节是内蒙古农电发展状况与现行发展战略存在的问题、内蒙古农电企业外部环境分析、内蒙古农电企业内部环境分析、内蒙古农电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内蒙古农电企业的职能战略、内蒙古农电发展战略的实施与控制。
本刊特约[6](2005)在《农电“对标”意义深远》文中提出
胡美函[7](2005)在《同业对标不断深化农电“创一流”——专访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副主任尹正民》文中认为
本刊编辑部[8](2004)在《农电如何开新篇——后“两改”阶段山东、四川等地工作思路集锦》文中指出经过5年的努力,“两改一同价”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农电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两改”中也显现出一些问题,如不解决,会成为农电事业的羁绊。为巩固“两改”成果,实现农电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2003年11月17日,国家电网公司召开了农电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各省(市)电力公司针对当前农电工作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阶段的工作思路。本刊摘编了山东、山西、四川、福建四省的工作打算,供广大农电工作者借鉴。
马殿敏,耿立宏[9](2003)在《推进农电体制改革需要 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把握——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刘振亚在农电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文中研究指明2003年11月17~18日,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在宁夏银川召开了国家电网公司农电体制改革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落实公司党组要求,全面贯彻《关于进一步深化农电体制改革的意见》精神,进一步总结农电体制改革经验,根据农电工作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部署和推进公司深化农电体制改革工作。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刘振亚、总经济师兼农电工作部主任李振生参加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总经理工作部主任马治中、副主任王广辉,人力资源部主任许世辉,政工办主任曹志安,财务部副主任王剑波,审计部副主任许以作,计投部副主任吕建平,农电部副主任王抒祥等七个部门领导参加了这次农电体制改革工作会议,这充分表明国家电网公司对农电工作高度重视。本刊全文发表刘振亚副总经理和李振生总经济师的讲话。
马殿敏,耿立宏[10](2003)在《深化农电体制改革 实现农电持续发展——国家电网公司总经济师兼农电工作部主任李振生在农电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文中提出
二、农电实施两改应把握好重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电实施两改应把握好重点(论文提纲范文)
(1)推进乌鲁木齐城乡供电一体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基本概念及理论 |
2.1 供电管理基本概念 |
2.1.1 农电企业与农电 |
2.1.2 城乡电网 |
2.2 常见的组织结构类型 |
2.2.1 传统组织结构类型 |
2.2.2 现代组织结构类型 |
2.2.3 新组织结构类型 |
2.3 组织结构变革的理论 |
2.4 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 |
第3章 乌鲁木齐城乡供电一体化现状 |
3.1 乌鲁木齐推进城乡供电一体化的宏观现状 |
3.1.1 政治环境 |
3.1.2 经济环境 |
3.1.3 社会环境 |
3.1.4 科技环境 |
3.2 乌鲁木齐城乡供电一体化的微观现状 |
3.2.1 供电公司简介 |
3.2.2 管理模式 |
3.2.3 经营情况 |
3.2.4 优质服务 |
3.2.5 农电管理现状 |
第4章 乌鲁木齐城乡供电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4.1 乌鲁木齐城乡供电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 |
4.1.1 城乡供电服务组织结构不合理 |
4.1.2 资源统筹性差 |
4.1.3 地方政府与供电企业职责不清 |
4.2 乌鲁木齐城乡供电一体化存在问题的成因 |
4.2.1 城乡供电服务质量差异较大 |
4.2.2 县域供电管理改革不足 |
4.2.3 县域供电企业缺少电力需求预测 |
第5章 推进乌鲁木齐城乡供电一体化的建议 |
5.1 优化城乡供电组织结构 |
5.1.1 保障电力部门的统一管理 |
5.1.2 建立城乡供电一体化评估体系 |
5.2 构建“五统一”城乡一体化供电服务体系 |
5.2.1 城乡供电服务一体化评价 |
5.2.2 城乡供电服务的“五统一” |
5.3 落实政府与供电企业责任 |
5.3.1 建立与政府的关系解决供电服务非均等化问题 |
5.3.2 明确电力企业责任分配主体 |
研究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2)农电企业集约化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农电企业实施集约化管理的意义 |
1.1.2 农电企业实施集约化管理的必要性 |
1.1.3 实施集约化管理的目标 |
1.1.4 实施集约化管理的路径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思路及框架 |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
2.1 集约化管理理论 |
2.1.1 集约化管理的含义 |
2.1.2 电力企业集约化管理的主要特征 |
2.1.3 集约化管理原则 |
2.1.4 集约化管理的作用 |
2.2 价值链管理理论 |
2.2.1 价值链管理的含义 |
2.2.2 价值链管理的条件 |
2.2.3 价值链管理的原则 |
2.2.4 价值链管理的作用 |
2.3 其他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 |
2.3.1 组织结构 |
2.3.2 工作专门化 |
2.3.3 部门化 |
2.3.4 工作分解结构图 |
2.3.5 调查分析法 |
2.3.6 供应链管理 |
第3章 某县级农电企业的现行管理模式 |
3.1 某县级农电企业简介 |
3.1.1 某县总体情况 |
3.1.2 该县农电企业概况 |
3.1.3 负荷情况 |
3.1.4 66千伏主网现状 |
3.1.5 配电网现状 |
3.1.6 资产情况 |
3.1.7 经营情况 |
3.1.8 人员及收入情况 |
3.2 某县级农电企业管理现状 |
3.2.1 电网建设情况 |
3.2.2 企业经营情况 |
3.2.3 人力资源管理情况 |
3.3 某县级农电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3.3.1 国有资产管理困难 |
3.3.2 与电力市场经营战略不适应 |
3.3.3 供电能力无法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
3.3.4 企业扩大再生产的后续能力不足 |
3.3.5 安全问题突出 |
3.3.6 人力资源管理松散 |
3.3.7 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风险 |
3.3.8 物资管理功能缺失 |
3.4 问题成因 |
3.4.1 农电代管体制导致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 |
3.4.2 电力市场资源缺乏优化配置 |
3.4.3 农网改造投入不均衡 |
3.4.4 农电企业经营收益水平较低 |
3.4.5 农电基础管理薄弱 |
3.5 实施集约化管理是区域经济发展对该农电企业的必然要求 |
第4章 某县级农电企业集约化管理的优化设计 |
4.1 某县级农电企业集约化管理的优化设计 |
4.2 省公司及县级农电企业集约化管理的具体措施和操作办法 |
4.2.1 集约化管理的基础保障 |
4.2.2 人力资源管理集约化 |
4.2.3 财务资金管理集约化 |
4.2.4 物资管理集约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我国农电体制改革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 |
1.3.1 本文研究思路 |
1.3.2 本文的研究方法 |
1.3.3 本文主要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农电体制改革相关理论 |
2.1 农电的相关定义 |
2.2 农村电网的技术经济属性及产业结构选择 |
2.2.1 自然垄断属性定义 |
2.2.2 电网的规模经济性 |
2.2.3 电网的范围经济性 |
2.2.4 电网的外部经济性 |
2.2.5 农网的技术经济属性 |
2.2.6 我国农网产业结构选择 |
2.3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理论及农电产业政策选择 |
2.3.1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
2.3.2 市场失灵理论 |
2.3.3 均衡发展理论和不均衡发展理论 |
2.3.4 公共产品理论 |
2.3.5 我国农电产业政策选择 |
2.4 小结 |
第三章 我国农电体制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我国农电基本情况 |
3.1.1 农电管理体制 |
3.1.2 企业经营状况 |
3.1.3 人员情况 |
3.2 农电体制改革情况 |
3.2.1 "两改一同价"前情况 |
3.2.2 "两改一同价"的情况 |
3.2.3 "两改一同价"取得的主要成绩 |
3.3 当前农电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1 农电基础设施依然薄弱 |
3.3.2 农电可持续发展机制尚不完善 |
3.3.3 同网同价没有全部实现 |
3.3.4 农电普遍服务有待进一步推进 |
3.3.5 农电管理体制不能有效适应农电发展需要 |
3.4 各方对农电体制改革实现途径认识不一致 |
第四章 我国农电发展改革政策与机制分析 |
4.1 我国农电发展改革需要考虑的政策与机制 |
4.1.1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 |
4.1.2 推进我国农电发展改革应把握的要点 |
4.2 国外农电情况简介及经验启示 |
4.2.1 部分国家促进农电发展的经验 |
4.2.2 对我国农电发展改革的启示 |
4.3 农电发展机制及相关政策建议 |
4.3.1 建立农电可持续发展机制 |
4.3.2 调动和发挥电网企业主力军作用 |
第五章 我国农电体制改革路径比较与选择 |
5.1 直供直管体制的优缺点分析 |
5.1.1 直供直管的优势 |
5.1.2 直供直管的劣势 |
5.2 中央电网企业控股体制的优缺点分析 |
5.2.1 中央电网企业控股的优势 |
5.2.2 中央电网企业控股的劣势 |
5.3 代管体制的优缺点分析 |
5.3.1 代管体制的优势 |
5.3.2 代管体制的劣势 |
5.4 自供自管体制的优缺点分析 |
5.4.1 地方政府自供自管的优势 |
5.4.2 地方政府管理农电企业的劣势 |
5.5 农电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造的优缺点 |
5.5.1 农电企业实行产权多元化改造的优势 |
5.5.2 农电企业实行产权多元化改造的劣势 |
5.6 直供直管 股份制 代管三种体制实证分析 |
5.6.1 统计数据基本情况 |
5.6.2 定量评价结果 |
第六章 结论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甘肃农电企业财务控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企业财务控制的相关理论与实践 |
(一) 财务控制的一般解释 |
(二) 企业财务控制的理论基础 |
(三) 农电企业财务控制的相关实践成果 |
二、甘肃农电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
(一) 甘肃农电企业简介 |
(二) 甘肃农电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
三、甘肃农电企业财务控制的政策评述 |
(一) 现行的主要政策 |
(二) 政策执行效果 |
四、构建甘肃农电企业财务控制机制 |
(一) 甘肃农电企业财务控制机制的构建思路 |
(二) 甘肃农电企业财务控制机制的构建原则 |
(三) 甘肃农电企业财务控制机制的总体设计 |
(四) 甘肃农电企业财务控制机制的运行要点 |
五、甘肃农电企业财务控制的具体措施 |
(一) 组织分工控制 |
(二) 授权批准控制 |
(三) 文件记录控制 |
(四) 实物保护控制 |
(五) 电算化控制 |
(六) 内部报告控制 |
(七) 内部审计控制 |
(八) 财务评价与监督控制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内蒙古农电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序言 |
第一篇 内蒙古农电发展状况与现行发展战略存在的问题 |
1.1 内蒙古农电基本情况 |
1.2 两改一同价工作带来的发展和后续问题 |
1.3 内蒙古农电现行战略存在的问题 |
第二篇 内蒙古农电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
2.1 宏观环境 |
2.2 经济环境 |
2.3 技术环境 |
2.4 自然环境 |
2.5 行业环境 |
2.6 法律环境 |
2.7 内蒙古农电企业外部环境分析表 |
第三篇 内蒙古农电企业的内部环境分析 |
3.1 农电的实力与地位 |
3.1.1 农电企业的技术和装备 |
3.1.2 人力资源状况 |
3.1.3 企业文化状况 |
3.1.4 企业的财务状况 |
3.2 两改一同价后的发展问题 |
3.2.1 农网改造贷款还本付息及所形成的资产的折旧、维护问题 |
3.2.2 集体电力资产的维护问题 |
3.2.3 农村用电电价水平偏高 |
3.3 农电企业的经营危机和风险 |
3.4 农电企业内部资源与能力分析 |
第四篇 内蒙古农电企业总体发展战略 |
4.1 内蒙古农电企业的企业愿景和战略目标 |
4.2 农电企业的战略目标 |
4.3 企业形象统一与个性定位 |
4.4 统一思想、提倡学习、尊重人才 |
4.5 内蒙古农电企业的总体战略定位 |
第五篇 内蒙古农电企业的职能战略 |
5.1 营销战略 |
5.2 财务战略 |
5.3 人力资源战略 |
5.4 科技与管理创新战略 |
第六篇 内蒙古农电发展战略的实施与控制 |
结束语 |
附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同业对标不断深化农电“创一流”——专访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副主任尹正民(论文提纲范文)
统一认识明确方向 |
精心筹划积极推进 |
把握原则务求实效 |
(9)推进农电体制改革需要 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把握——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刘振亚在农电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国家电网公司的工作 |
(一) 电力供需形势严峻, 电网发展任务繁重 |
(二) 公司持续发展能力弱, 部分企业经营困难 |
二、推进农电体制改革需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把握的几个方面 |
(一) 从实践党的宗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 增强推进农电体制改革的责任感 |
(二) 从贯彻落实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高度, 增强推进农电体制改革的使命感 |
(三) 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完善电力市场运行机制的高度, 把握推进农电体制改革的系统性 |
(四) 从实施电力普遍服务的高度, 认识深化农电体制改革必须寻求政府支持的必要性 |
(五) 从实现公司发展战略目标的高度, 把握推进农电体制改革的紧迫性 |
四、农电实施两改应把握好重点(论文参考文献)
- [1]推进乌鲁木齐城乡供电一体化研究[D]. 张笑海. 吉林大学, 2019(03)
- [2]农电企业集约化管理模式研究[D]. 顾林琦. 大连海事大学, 2011(06)
- [3]我国农电体制改革路径研究[D]. 王志毅.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0(09)
- [4]甘肃农电企业财务控制机制研究[D]. 朱皑绿. 兰州大学, 2008(S1)
- [5]内蒙古农电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那日苏. 内蒙古大学, 2006(06)
- [6]农电“对标”意义深远[J]. 本刊特约.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05(08)
- [7]同业对标不断深化农电“创一流”——专访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副主任尹正民[J]. 胡美函. 农电管理, 2005(05)
- [8]农电如何开新篇——后“两改”阶段山东、四川等地工作思路集锦[J]. 本刊编辑部.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04(01)
- [9]推进农电体制改革需要 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把握——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刘振亚在农电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马殿敏,耿立宏. 农电管理, 2003(12)
- [10]深化农电体制改革 实现农电持续发展——国家电网公司总经济师兼农电工作部主任李振生在农电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马殿敏,耿立宏. 农电管理, 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