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行为论文-陆辉,林鹏焘,薛小芬

疼痛行为论文-陆辉,林鹏焘,薛小芬

导读:本文包含了疼痛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氢溴酸高乌甲素,海马组织,炎性反应

疼痛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陆辉,林鹏焘,薛小芬[1](2019)在《氢溴酸高乌甲素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疼痛行为学和海马炎性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氢溴酸高乌甲素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的镇痛效果及对海马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各25只,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法构建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仅游离坐骨神经但不结扎。建模后实验组鞘内注射15μg·kg~(-1)氢溴酸高乌甲素,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则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均连续干预5 d。检测大鼠机械刺激缩爪潜伏期(PWT),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结果术后7 d,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实验组PWT分别为(37. 85±3. 26),(17. 45±2. 64),(19. 52±2. 45) g; TNF-α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 50±0. 22,2. 95±0. 41,2. 25±0. 33,IL-6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 25±0. 11,2. 06±0. 22,1. 85±0. 16; TNF-α含量分别为(116. 52±13. 85),(425. 16±20. 63),(189. 56±10. 46) pg·mg~(-1),IL-6含量分别为(89. 25±12. 36),(369. 45±10. 75),(169. 52±15. 42) pg·mg~(-1);术后14 d,PWT分别为(38. 15±2. 69),(17. 41±3. 05),(20. 56±2. 36) g,TNF-α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 46±0. 15,1. 89±0. 23,1. 52±0. 17,IL-6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 06±0. 05,1. 68±0. 24,1. 46±0. 16,TNF-α含量分别为(112. 05±14. 52),(369. 25±16. 42),(152. 12±10. 41) pg·mg~(-1),IL-6含量分别为(86. 59±13. 42),(289. 56±22. 65),(126. 45±15. 28) pg·mg~(-1),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氢溴酸高乌甲素可有效提高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痛阈,减轻疼痛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海马组织炎性因子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18期)

胡洁,旷昕,张倩璐,李欢颜,阳巧云[2](2019)在《抑制脊髓络丝蛋白表达对神经性疼痛成年大鼠疼痛行为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络丝蛋白是主要参与神经元发育和成熟大脑突触过程的大分子细胞外基质糖蛋白。在神经元迁移过程终止后,脊髓尤其是脊髓背角浅层的神经元中仍有络丝蛋白的表达。神经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中络丝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但其在伤害性感受和疼痛中的作用仍不明确。目的探讨鞘内注射络丝蛋白shRNA对成年大鼠疼痛行为的影响。方法 2015年,选取8~10周龄的SPF级雄性SD大鼠119只,置管成功108只,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正常(Norm)组12只、RNA干扰(RNAi)组12只、假手术(Sham)组12只、Sham+RNAi(SR)组6只、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性损伤(CCI)组27只、CCI+RNAi(CR)组27只、CCI+空载体(EV)组12只。CCI组、CR组和EV组制备CCI模型,RNAi组、SR组、CR组鞘内给予络丝蛋白shRNA慢病毒载体,EV组给予空载体。计算干预后第4、7、10、14、21天络丝蛋白表达水平,于干预后第10天进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络丝蛋白定位情况,检测干预前及干预后第1、4、7、10、14、17、21天大鼠足底机械缩足阈值(PWMT)、热辐射刺激潜伏期(PWTL)。结果 RNAi组第10天左、右侧络丝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Norm组,CR组第10天左侧络丝蛋白表达水平低于Sham组、CCI组,CCI组、CR组、EV组第10天右侧络丝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Sham组,CR组第10天右侧络丝蛋白表达水平低于CCI组,CCI组第4天右侧络丝蛋白表达水平低于CCI组左侧,CR组第4天右侧络丝蛋白表达水平低于CR组左侧,CCI组右侧、CR组左侧第7、10、14、21天络丝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CCI组左侧,CR组右侧第7、10、14、21天络丝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CCI组右侧(P<0.05)。Norm组络丝蛋白弥漫性分布于脊髓背角Ⅰ~Ⅱ、Ⅴ板层和外侧脊髓核(LSN);RNAi组双侧脊髓背角的Ⅰ~Ⅱ板层及LSN中仅有极少量络丝蛋白,Ⅴ板层仍存少量表达;Sham组双侧脊髓背角中络丝蛋白表达则无明显影响;CCI组右侧脊髓背角中络丝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侧;CR组双侧脊髓背角浅层仅有少量络丝蛋白表达;空载体对EV组络丝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第1、4、7、10、14、17、21天CCI组、CR组、EV组的PWMT、PWTL均低于Sham组,第7、10、14、17、21天CR组的PWMT、PWTL均低于CCI组(P<0.05)。结论在生理状态下,脊髓背角络丝蛋白对痛觉阈值无明显作用,但脊髓背角络丝蛋白表达减少可能参与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性疼痛的发展过程。(本文来源于《中国全科医学》期刊2019年20期)

呼子珍[3](2019)在《研究心理干预影响儿童牙科治疗疼痛行为反应的医学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心理干预模式对于儿童牙科治疗疼痛行为中的影响。方法在我院牙科2017年6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接受根管治疗的患儿中,随机择取6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模式将其划分为两组,调研组患儿接受此心理干预护理模式,参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疼痛行为反应。结果调研组患儿疼痛行为反应得分明显低于参照组患儿,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护理模式引入儿童牙科治疗护理中,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疼痛反应。(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15期)

韩磊,李艺,赵平[4](2019)在《腰椎关节手法对背根神经节伤害性疼痛大鼠疼痛行为学及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腰椎关节手法对背根神经节(DRG)损伤大鼠根性疼痛的影响,探讨脊柱手法的抗炎效果及生物学机制。方法 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致炎+致压(复合模型)组、L_(5-6)关节手法组、Etoricoxib组5组,各18只。各组取6只大鼠于术前1天及术后第3、5、9、15、21天行一般行为学观察和热辐射刺激缩爪反应潜伏期(PWL)的测定;另6只大鼠分别于术后第9、21天检测术侧L_5 DRG中一氧化氮代谢产物亚硝酸盐含量。结果所有大鼠均未出现运动功能明显障碍。在PWL测试上,L_(5-6)关节手法组与Etoricoxib组均比模型组明显增长(P<0.05),两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L_5 DRG亚硝酸盐含量上,L_(5-6)关节手法组与Etoricoxib组均比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2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模拟腰椎关节手法可以明显减轻炎性反应与机械痛敏,表现出较强的抗炎作用,其效果与口服Etoricoxib无明显区别,其镇痛效应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炎性组织中NO含量,促进炎性因子的吸收有关。(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期刊2019年04期)

张宇[5](2019)在《神经损伤诱导蛋白2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疼痛行为学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背景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由于神经系统损害或神经功能障碍引起的一种慢性疼痛。患者长期处于疼痛状态会使焦虑和抑郁率的发生率增加。目前对NP的发病机制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临床可用药物的治疗效果有限且大多伴有明显的副作用,其中带状疱疹后神经疼痛较为典型。既往研究认为NP的发生主要与中枢敏化和外周敏化有关。神经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过程中产生的NF-κB、促炎因子以及胶质细胞的活化参与NP过程。研究发现缺血性卒中的神经损伤使神经损伤诱导蛋白2(Ninjurin 2,NINJ 2)表达高度上调;体外培养细胞发现NINJ 2蛋白在周围神经损伤后远端神经节的施万细胞中表达上调,并且通过神经元轴突和施万细胞之间的嗜同性细胞相互作用在背根神经节神经元中促进神经突向外生长;也有研究表明NINJ 2蛋白可能是内皮炎症和激活的新型调节剂,在血管内皮细胞活化和炎症中具有促炎作用。但尚未见相关研究探讨NINJ 2蛋白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相关性。因此,本实验展开研究,探讨NINJ 2蛋白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关系及其相关分子机制。实验目的本实验拟采用大鼠坐骨神经分支部分损伤模型(Spared Nerve Injury,SNI),运用Western-blot技术观察SNI大鼠脊髓中NINJ 2蛋白和NF-κB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双染的技术观察SNI大鼠脊髓内NINJ 2蛋白是否与NF-κB和神经细胞发生共表达。利用鞘内注射慢病毒技术干扰NINJ 2蛋白的表达,观察其对SNI大鼠疼痛行为学的影响,以及脊髓中NF-κB和促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表达变化。研究NINJ 2蛋白与NP的关系以及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探索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新靶点。实验方法1.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SNI组,n=8)和假手术组(Sham组,n=8),分别在术前3d、1d及术后1d、3d、5d、7d、10d、14d连续测量大鼠术侧后足机械性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id,PWT)。2.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SNI组,n=15)和假手术组(Sham组,n=12)。分别在术前和术后3d、7d、14d取术侧大鼠脊髓,采用Western-blot技术测脊髓内NINJ 2蛋白、NF-κB的表达水平。在术后14d取大鼠脊髓,用免疫荧光双染技术检测脊髓中NINJ 2蛋白是否和NF-κB以及神经细胞发生共表达。3.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Sham+saline组(n=8),SNI+saline组(n=8),SNI+siRNA组(n=8)和SNI+scrRNA组(n=8)。分别进行鞘内置管术后鞘内注射对应的药物,再过1周后手术建模。分别在术前3d、1d及术后1d、3d、5d、7d、10d、14d测术侧大鼠行为学表现(PWT)。术后14d取各组大鼠脊髓,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NINJ 2蛋白和NF-κB的表达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促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表达水平。实验结果1.SNI手术引起大鼠痛觉过敏现象SNI术后大鼠术侧后足产生机械性痛觉过敏。疼痛行为学结果显示术前两组大鼠基础PWT比较未见显着差异;术后3d SNI组大鼠PWT开始发生明显下降,在术后7d降至最低,并持续到术后14d。SNI术后大鼠的PWT出现明显下降,证明SNI大鼠可产生神经病理性疼痛,该模型建造成功。2.SNI术后大鼠脊髓中NINJ 2蛋白和NF-κB表达上调;脊髓内NINJ2蛋白与神经细胞标志物NeuN和NF-κB发生共表达Western-blot结果显示,SNI组术后3d、7d、14d大鼠术侧脊髓中NINJ 2蛋白和NF-κB表达水平升高,以术后第7d表达水平为最高,蛋白表达水平与疼痛行为学变化呈一定相关性,NF-κB的变化趋势与NINJ 2蛋白变化趋势接近;Sham组大鼠脊髓的NINJ 2蛋白和NF-κB表达水平未见显着改变。进行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后发现,NINJ2蛋白与神经元标志物-NeuN和NF-κB发生共表达。3.鞘内注射慢病毒干扰NINJ 2蛋白表达影响SNI大鼠疼痛行为学,调控SNI大鼠脊髓中NINJ2蛋白、NF-kB、促炎因子的表达PWT结果显示,鞘内注射NINJ 2 siRNA干扰NINJ 2蛋白表达可以显着升高SNI大鼠PWT水平,术后3d、5d、7d、10d、14d SNI+siRNA组大鼠PWT均出现上升。术后14d天取大鼠脊髓,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SNI+Saline组相比,慢病毒干扰NINJ 2蛋白使SNI大鼠脊髓内NINJ 2蛋白和NF-κB表达水平均下降(P<0.05),说明NINJ 2蛋白可能调控NP中NF-κB的表达。ELISA结果显示,与SNI+Saline组相比,SNI+siRNA组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表达水平明显下调,表明NINJ 2蛋白在NP中起促炎作用。结论上述结果提示大鼠坐骨神经选择性损伤可引起大鼠脊髓NINJ 2蛋白的表达上调,NINJ 2蛋白可能通过调控NF-κB、促炎因子IL-1β、IL-6、TNF-α的表达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3-01)

贾欣,代洁琼,乔巧玉,赵欣,王志华[6](2018)在《不同浓度的完全弗氏佐剂影响大鼠疼痛行为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脚掌注射不同浓度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产生的不同强度的伤害刺激对大鼠痛感受和痛情绪反应程度的影响。方法:福尔马林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回避(conditioned place avoidance,CPA)的行为测试近来被用于评估痛情绪反应。本实验采用另一种炎性致痛物质CFA在大鼠的脚掌皮下注射使之产生持续性炎性痛,诱导大鼠产生条件性位置回避(conditioned place avoidance,C-CPA)反应。根据在大鼠的脚掌皮下注射不同浓度的CFA将大鼠分为正常(Naive)组,生理盐水(NS)组,1/5 CFA组,1/3 CFA组,1/2 CFA组,之后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的热缩足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和C-CPA反应。结果:1/3 CFA组和1/2 CFA组匹配后热缩足潜伏期与匹配前比较,均明显减小,即痛阈下降,且两组匹配前与匹配后的差值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3 CFA组的下降值小于1/2 CFA组(P<0.05);1/2 CFA组在匹配后痛侧停留的时间明显缩短,且回避分数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FA所诱导的PWL反应和CPA反应的程度与CFA的注射浓度有关,从行为上证实大鼠痛情绪与痛感受的产生存在不同的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8年29期)

李平[7](2018)在《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对CCI大鼠疼痛行为学的影响及其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慢性缩窄痛模型(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SD大鼠背根神经节处行脉冲射频,观察大鼠行为学影响,同时间点检测脊髓背角β-catenin蛋白表达以及血清、坐骨神经中IL-1β、TNF-α的变化,以研究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对疼痛的干预效果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实验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坐骨神经暴露不结扎和背根神经节不射频组(Sham+Sham组)、坐骨神经暴露不结扎和背根神经节射频组(Sham+PRF组)、坐骨神经结扎和背根神经节不射频组(CCI+Sham组)、坐骨神经结扎和背根神经节射频组(CCI+PRF组),n=10,根据分组情况于CCI造模后4d实施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脉宽20ms,频率2Hz,电压40v,脉冲时间点长120s,于CCI造模前Id(D-1)、造模后Id(D1)、3d(D3)、5d(D5)、7d(D7)、9d(D9)、11d(D11)、13d(D13)、14d(D14)检测其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及热辐射缩足反射潜伏期。在脉冲射频术后10d(D14)分别每组随机抽取大鼠取脊髓背角,通过Western-blot方法测其β-catenin蛋白含量;在脉冲射频术后Id(D5)、7d(D7)、10d(D14)分别每组随机抽取大鼠血清和患侧坐骨神经,通过ELISA法测其IL-1β、TNF-α浓度。结果:CCI+PRF组在D5、D7、D9、D11、D13、D14天的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MWT)明显高于CCI+Sham组的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I+PRF组在D7、D9、D11、D13、D14天的热辐射缩足反射潜伏期(TWL)明显长于CCI+Sham组的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I+PRF组D14天患侧脊髓背角β-catenin蛋白含量明显低于CCI+Sham组的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I+PRF组D14天血清中IL-1β、TNF-α浓度明显低于CCI+Sham组的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I+PRF组D14天患侧坐骨神经中TNF-α浓度明显低于CCI+Sham组的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可以提高CCI模型的SD大鼠患侧机械痛和热痛阈值,同时间点有效抑制患侧脊髓背角β-catenin蛋白表达,可降低血清中IL-1β、TNF-α浓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抑制Wnt/β-catenin通路有一定关系。(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10-01)

张庆洪,冯宇峰,张丽娟[8](2018)在《右美托咪定对创伤应激障碍大鼠疼痛行为及认知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疼痛行为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各8只,包括对照组、PTSD组、20μg右美托咪定组、40μg右美托咪定组。通过条件性恐惧实验测定大鼠的恐惧记忆,观察各组大鼠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MWT)、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结果干预后1、3、7、14 d,PTSD组、20μg右美托咪定组、40μg右美托咪定组TWL、MW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40μg右美托咪定组、20μg右美托咪定组TWL、MWT明显高于PTSD组,40μg右美托咪组TWL、MWT明显高于20μg右美托咪定组(P<0.05);干预后27 d,PTSD组、20μg右美托咪定组、40μg右美托咪定组寻找平台潜伏期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探索时间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40μg右美托咪定组、20μg右美托咪定组寻找平台潜伏期时间明显短于PTSD组,探索时间百分比明显高于PTSD组,40μg右美托咪定组寻找平台潜伏期时间明显短于20μg右美托咪定组,探索时间百分比明显高于20 ug Dex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有助于降低创伤应激大鼠痛阈值,改善认知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李鹏涛,秦颖,肖智[9](2018)在《不同剂量曲马多对炎症性疼痛大鼠疼痛行为学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曲马多对炎症性疼痛大鼠疼痛行为学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各12只,TH、TM、TL、F组在大鼠左足后底注射5%甲醛100μL制备炎症性疼痛模型,NS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0 min后,TH、TM、TL组大鼠鞘内分别注射25、15、5μg/kg曲马多(溶于20μL生理盐水),F、NS组分别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比较各组大鼠疼痛行为学评分及脊髓背角P2X7受体阳性细胞数、P2X7受体蛋白ROD值。结果与NS组比较,F组制模后5~60 min疼痛行为学评分增加;与F组比较,TL组制模后15~60min、TM组制模后10~60 min、TH组制模后5~60 min疼痛行为学评分减少;与TL组比较,TM组、TH组制模后10~60 min疼痛行为学评分减少;与TM组比较,TH组制模后10~60 min疼痛行为学评分减少;P均<0.05。与NS组比较,F组P2X7受体阳性细胞数、P2X7受体蛋白ROD值增加;与F组比较,TH、TM、TL组P2X7受体阳性细胞数、P2X7受体蛋白ROD值减少;与TL组比较,TH、TM组P2X7受体阳性细胞数、P2X7受体蛋白ROD值减少;与TM组比较,TH组P2X7受体阳性细胞数、P2X7受体蛋白ROD值减少;P均<0.05。结论曲马多对炎症性疼痛大鼠有镇痛效应,且呈剂量依赖性,高剂量镇痛效果更好,机制可能与其可下调脊髓背角P2X7受体表达有关。(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8年11期)

熊樱岚,罗骁,李欣,阎雪彬,黄东[10](2018)在《Cx43及GLT-1对叁叉神经痛大鼠疼痛行为学变化的调控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大鼠叁叉神经痛模型中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和谷氨酸转运体-1(glutamate transporter-1,GLT-1)表达的变化,探讨Cx43和GLT-1与叁叉神经痛大鼠疼痛行为的关系。方法:将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假手术组(S)、模型组(ION-CCI)、ION-CCI+生理盐水1组(NS1)、ION-CCI+Gap26组(Gap26)、ION-CCI+生理盐水2组(NS2)、ION-CCI+头孢曲松组(Cef),每组6只。用铬肠线疏松结扎大鼠眶下神经建立叁叉神经痛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相应组于术后第8天分别腹腔注射Gap26、头孢曲松或生理盐水;假手术组仅暴露神经,不结扎。于术前1天,术后1、3、5、7、9、11、14天行机械痛阈值及视频行为学检测。术后第15天取叁叉神经脊束核,应用蛋白质印迹检测Cx43和GLT-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腹腔注射Gap26或头孢曲松可提高叁叉神经痛大鼠的机械痛阈值(P<0.001),减少其抓脸次数(P<0.001)。术后第15天,ION-CCI、NS1及NS2组大鼠较N组及S组大鼠相比,Cx43表达明显增加(P<0.01),GLT-1表达明显减少(P<0.001);Gap26组大鼠较ION-CCI、NS1组大鼠相比,Cx43表达减少(P<0.05),GLT-1表达增加(P<0.01);Cef组大鼠较ION-CCI、NS2组大鼠相比,GLT-1表达增加(P<0.001),Cx43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腹腔注射Gap26或头孢曲松可改变叁叉神经痛大鼠疼痛行为并改变叁叉神经脊束核中Cx43和GLT-1的表达,提示Cx43和GLT-1参与了叁叉神经痛大鼠疼痛行为的变化。(本文来源于《中国疼痛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疼痛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络丝蛋白是主要参与神经元发育和成熟大脑突触过程的大分子细胞外基质糖蛋白。在神经元迁移过程终止后,脊髓尤其是脊髓背角浅层的神经元中仍有络丝蛋白的表达。神经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中络丝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但其在伤害性感受和疼痛中的作用仍不明确。目的探讨鞘内注射络丝蛋白shRNA对成年大鼠疼痛行为的影响。方法 2015年,选取8~10周龄的SPF级雄性SD大鼠119只,置管成功108只,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正常(Norm)组12只、RNA干扰(RNAi)组12只、假手术(Sham)组12只、Sham+RNAi(SR)组6只、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性损伤(CCI)组27只、CCI+RNAi(CR)组27只、CCI+空载体(EV)组12只。CCI组、CR组和EV组制备CCI模型,RNAi组、SR组、CR组鞘内给予络丝蛋白shRNA慢病毒载体,EV组给予空载体。计算干预后第4、7、10、14、21天络丝蛋白表达水平,于干预后第10天进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络丝蛋白定位情况,检测干预前及干预后第1、4、7、10、14、17、21天大鼠足底机械缩足阈值(PWMT)、热辐射刺激潜伏期(PWTL)。结果 RNAi组第10天左、右侧络丝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Norm组,CR组第10天左侧络丝蛋白表达水平低于Sham组、CCI组,CCI组、CR组、EV组第10天右侧络丝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Sham组,CR组第10天右侧络丝蛋白表达水平低于CCI组,CCI组第4天右侧络丝蛋白表达水平低于CCI组左侧,CR组第4天右侧络丝蛋白表达水平低于CR组左侧,CCI组右侧、CR组左侧第7、10、14、21天络丝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CCI组左侧,CR组右侧第7、10、14、21天络丝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CCI组右侧(P<0.05)。Norm组络丝蛋白弥漫性分布于脊髓背角Ⅰ~Ⅱ、Ⅴ板层和外侧脊髓核(LSN);RNAi组双侧脊髓背角的Ⅰ~Ⅱ板层及LSN中仅有极少量络丝蛋白,Ⅴ板层仍存少量表达;Sham组双侧脊髓背角中络丝蛋白表达则无明显影响;CCI组右侧脊髓背角中络丝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侧;CR组双侧脊髓背角浅层仅有少量络丝蛋白表达;空载体对EV组络丝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第1、4、7、10、14、17、21天CCI组、CR组、EV组的PWMT、PWTL均低于Sham组,第7、10、14、17、21天CR组的PWMT、PWTL均低于CCI组(P<0.05)。结论在生理状态下,脊髓背角络丝蛋白对痛觉阈值无明显作用,但脊髓背角络丝蛋白表达减少可能参与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性疼痛的发展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疼痛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陆辉,林鹏焘,薛小芬.氢溴酸高乌甲素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疼痛行为学和海马炎性因子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

[2].胡洁,旷昕,张倩璐,李欢颜,阳巧云.抑制脊髓络丝蛋白表达对神经性疼痛成年大鼠疼痛行为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9

[3].呼子珍.研究心理干预影响儿童牙科治疗疼痛行为反应的医学价值[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4].韩磊,李艺,赵平.腰椎关节手法对背根神经节伤害性疼痛大鼠疼痛行为学及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2019

[5].张宇.神经损伤诱导蛋白2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疼痛行为学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9

[6].贾欣,代洁琼,乔巧玉,赵欣,王志华.不同浓度的完全弗氏佐剂影响大鼠疼痛行为的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8

[7].李平.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对CCI大鼠疼痛行为学的影响及其机制[D].浙江大学.2018

[8].张庆洪,冯宇峰,张丽娟.右美托咪定对创伤应激障碍大鼠疼痛行为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

[9].李鹏涛,秦颖,肖智.不同剂量曲马多对炎症性疼痛大鼠疼痛行为学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J].山东医药.2018

[10].熊樱岚,罗骁,李欣,阎雪彬,黄东.Cx43及GLT-1对叁叉神经痛大鼠疼痛行为学变化的调控作用[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8

标签:;  ;  ;  ;  

疼痛行为论文-陆辉,林鹏焘,薛小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