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多重命中体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炮,多重命中,底部排气弹,延时点火
多重命中体制论文文献综述
李永博,郭治[1](2009)在《基于底部排气弹的多重命中体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希望常规高炮在拦阻射击时能够多重命中,而这种命中体制的本质是通过改变初速来达到控制弹头飞行时间,使其满足多重命中的条件,但是由于固定的、多级分号装药、次序发射,而不能在任选的瞬时实现同时命中,影响了它的适用性,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底部排气弹的多重命中体制,并进行了理论分析,核心是通过控制底排延时点火时间,使弹头的飞行时间曲线满足多重命中条件,从而实现顺序发射的多发弹头同时命中目标。给出了问题求解的实现算法,此算法的核心是求解一个射角未知、终点受约束的两点边值问题,最终目的是获得同频射击条件下的底排延时点火时间。最后的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底排的多重命中体制具有可实现性,对发掘常规高炮的潜力有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电光与控制》期刊2009年11期)
何建中[2](2008)在《命中方程及多重命中体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飞机、直升机和巡航导弹低空、超低空突防能力的不断增强,要求高炮对空作战的命中精度变得越来越高,瞄准速度越来越快、射击时间越来越短。而高炮作战效能均是在特定的射击体制的基础上实现的。目前已有的射击体制有:跟踪射击模式、拦阻射击模式、独立射击模式等,如何选取适当的射击体制,达到武器的最大作战效能,提高武器的射击精度。这些均是当今高炮火控理论研究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此为背景,分析讨论了现有的射击体制,并给出了解决射击体制中存在的问题的方法。首先基于工程实际背景,从航迹起始,通过对目标运动模型进行研究,总结了目前常用的各种目标运动模型,在仿真基础上进行了比较,为高炮火控系统不同射击体制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其次,对当前常用的射击体制包括跟踪射击体制和拦阻射击体制进行了仿真研究。跟踪射击体制下对高速目标进行射击,即使在火炮的有效射击范围内命中方程有解,但由于未来点变化太快,导致解算输出的理论射击诸元也在快速变化,往往会使得操炮手无法迅速瞄准,操炮误差始终会比较大,而且火炮对于高速飞行目标的有效射击时间本来就短,因而,跟踪射击模式下可能还没有找到适合射击的时机,目标就已经飞出火炮的有效射击范围。而拦阻射击体制由于仅有一次射击时机,在射击后转换跟踪体制过程中,由于会引起火炮的机械震荡,在其达到稳态过程中必然会贻误战机。再次,鉴于以上内容,本文给出了多重命中体制的解决办法。我国学者于80年代首次提出了双重命中体制理论,并在80年代后期应用于工程实践。90年代有国内学者提出了多重命中体制理论,但仍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尚未在防空高炮上实现。本文在对多重命中体制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多重命中体制的理论依据和公式系的推导以及多重命中体制下毁歼概率的算法,并进行了仿真,为进一步改善高炮火控系统射击效能提供了依据与参考。(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8-09-01)
戴佳秋,吴伟,郑志强,张森[3](2006)在《近程反导中拦阻射击模式和多重命中体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近程反导中,片面强调提高高炮随动系统的跟踪瞄准速度,已经不现实,通过对拦阻射击模式的研究,探讨了采用多重命中体制弥补随动系统缺陷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现代防御技术》期刊2006年05期)
王克义,吴爱燕[4](2006)在《多重命中体制在小口径高炮上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小口径高炮在近程防空反导中的地位作用和国内外发展现状,结合我国现役小口径高炮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多重命中体制的概念,并分析了该体制在小口径高炮上应用的可行性,指出了多重命中体制在小口径高炮上应用的意义及前景。(本文来源于《四川兵工学报》期刊2006年03期)
多重命中体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飞机、直升机和巡航导弹低空、超低空突防能力的不断增强,要求高炮对空作战的命中精度变得越来越高,瞄准速度越来越快、射击时间越来越短。而高炮作战效能均是在特定的射击体制的基础上实现的。目前已有的射击体制有:跟踪射击模式、拦阻射击模式、独立射击模式等,如何选取适当的射击体制,达到武器的最大作战效能,提高武器的射击精度。这些均是当今高炮火控理论研究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此为背景,分析讨论了现有的射击体制,并给出了解决射击体制中存在的问题的方法。首先基于工程实际背景,从航迹起始,通过对目标运动模型进行研究,总结了目前常用的各种目标运动模型,在仿真基础上进行了比较,为高炮火控系统不同射击体制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其次,对当前常用的射击体制包括跟踪射击体制和拦阻射击体制进行了仿真研究。跟踪射击体制下对高速目标进行射击,即使在火炮的有效射击范围内命中方程有解,但由于未来点变化太快,导致解算输出的理论射击诸元也在快速变化,往往会使得操炮手无法迅速瞄准,操炮误差始终会比较大,而且火炮对于高速飞行目标的有效射击时间本来就短,因而,跟踪射击模式下可能还没有找到适合射击的时机,目标就已经飞出火炮的有效射击范围。而拦阻射击体制由于仅有一次射击时机,在射击后转换跟踪体制过程中,由于会引起火炮的机械震荡,在其达到稳态过程中必然会贻误战机。再次,鉴于以上内容,本文给出了多重命中体制的解决办法。我国学者于80年代首次提出了双重命中体制理论,并在80年代后期应用于工程实践。90年代有国内学者提出了多重命中体制理论,但仍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尚未在防空高炮上实现。本文在对多重命中体制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多重命中体制的理论依据和公式系的推导以及多重命中体制下毁歼概率的算法,并进行了仿真,为进一步改善高炮火控系统射击效能提供了依据与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重命中体制论文参考文献
[1].李永博,郭治.基于底部排气弹的多重命中体制[J].电光与控制.2009
[2].何建中.命中方程及多重命中体制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
[3].戴佳秋,吴伟,郑志强,张森.近程反导中拦阻射击模式和多重命中体制研究[J].现代防御技术.2006
[4].王克义,吴爱燕.多重命中体制在小口径高炮上的应用研究[J].四川兵工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