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东北亚区域安全合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东北亚,安全合作,区域公共产品,共赢式供给
东北亚区域安全合作论文文献综述
李国选[1](2018)在《东北亚安全合作:以区域公共产品供给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全合作是解决安全问题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当下,东北亚安全合作面临着历史恩怨、领土争端、民族主义、信任缺失等四大障碍。区域公共产品的供给不但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些障碍对东北亚安全合作的负面效应,而且能为安全合作提供基本条件和必要动力,提高安全合作水平。但是中美两国竞争性的供给模式导致区域公共产品相对不足,影响了东北亚安全合作的持续深入进行。文章认为,应从优化供给结构、提升区域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水平和发挥中国的大国作用等叁个方面来改善与提升东北亚区域公共产品的供给状况与水平。(本文来源于《国外理论动态》期刊2018年08期)
李国选,严双伍[2](2018)在《区域公共产品供给视阈下的东北亚海上安全合作困境》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区安全是东北亚国家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东北亚地区安全的核心是海上安全。当下,东北亚海上安全合作程度还不能满足地区安全保障的基本需求,陷入结构、功能和进程叁重困境。区域公共产品对东北亚海上安全合作有重大价值,能够把各国注意力从海洋争端转移到海上安全合作上,在生产、供给和消费区域公共产品过程中逐渐生成区域认同,并深化与美国的制度化海上安全合作。东北亚海上安全合作困境必将在区域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中得到破解。(本文来源于《教学与研究》期刊2018年07期)
郭霞,朴光姬[3](2017)在《“一带一路”倡议与东北亚能源安全合作——基于区域构建视角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选取欧盟和北美两个世界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通过考察其能源安全合作机制,认为持续且稳定的能源贸易与投资、兼容互补的相关能源产业合作和不断累积的政治互信,是构建东北亚能源安全合作机制的叁个基础条件。东北亚能源安全合作机制虽被探讨许久,但仍未建立起来。目前世界能源发展经历着重要转变,技术和创新引领的能源变革以及由此带来的能源地缘政治和经济新变化,已经成为区域能源安全合作的新背景。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可以为东北亚能源安全合作机制构建提供公共产品,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可能缓解甚至解决机制构建的瓶颈。而且,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依据自身能源观以及参与国际能源治理的经历,加之主导或参与的相关多边合作机制,中国能够在东北亚能源安全合作机制构建中起引领作用。(本文来源于《东北亚学刊》期刊2017年06期)
王俊生[4](2017)在《东北亚区域安全合作:以信任均衡建设为路径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导致东北亚各国安全领域最为恐惧的局面在过去几年有增无减,由此带来了相对稳定与相对和平,但这种稳定与和平不仅脆弱,且风险极高。如何实现东北亚安全由恐惧均衡走向信任均衡成为该地区安全合作重要方向。国家间信任关系生成需要五个因素:利益、制度、偏好、信用、秩序。东北亚信任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于该地区权力转移、各国安全观对立、历史因素、"面子政治"等四方面。本文指出,为建立信任均衡,在军事安全层面,要推动有关国家间建立沟通机制、推动国防白皮书发布以及重大军事行动前信息发布。在非军事层面,要扩大该地区利益合作关系,加强多边对话制度建设,塑造各国更多趋同偏好,调和不同安全观差异,树立国家信用,通过"中美双领导体制"营造稳定秩序等。(本文来源于《教学与研究》期刊2017年08期)
陈维[5](2016)在《辽宁省参与东北亚区域能源安全合作的路径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东北亚地区能源安全合作的研究,对东北亚各国均具有极为重要的地缘政治战略意义。辽宁省在东北亚地区能源安全合作中的作用、参与程度和方式,关系辽宁省发展和稳定大局。(本文来源于《中外企业家》期刊2016年27期)
陈蒙[6](2015)在《中国的东北亚区域安全合作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东北亚地区主要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和蒙古国六个国家。鉴于美国在该地区拥有广泛利益,所以研究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不能忽视美国的存在。东北亚地区人口众多,地理位置优越,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之一。近年来,东北亚地区热点不断,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首先,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地位非常重要。作为全球战略力量部署密集的区域,东北亚地区涵盖了五大军事力量中心的四个(美俄中日)、全球十大经济体中的四个(美中日韩)、七个有核国家中的叁个(美俄中)。其次,东北亚六国的经济总量和欧盟不相上下,据报道东北亚六个国家的经济总量已经占到全球经济总量的20%。再次,自古以来就是大国力量交汇和冲突之地。在主权之争、领土争端和海洋权益等一些传统安全方面和政治体制、经济贸易、文化宗教、民族特点等非传统安全方面,相关国家间还存在不少矛盾,该地区的事态发展必然会影响到世界局势的变化。作为东亚大国,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具有经济发展前景的中心,地缘位置十分重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经济、政治、社会等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已经初步实现小康社会,全国人民正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然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绝不会一帆风顺的,将面临很多曲折与挑战。东北亚地区的和谐、稳定、合作与发展,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因此,研究中国在东北亚区域安全合作问题有助于促进该地区国际关系的和谐,有助于中国更好实现和平发展目标。本篇论文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东北亚区域安全合作的现状,分析了该地区区域安全合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区域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欧洲联盟的扩大,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发展都是这一趋势的表现。东北亚主要国家在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成为阻碍该地区安全合作的重要障碍。第二部分分析了东北亚区域安全合作的主要制约因素。受冷战思维的影响,东北亚区域内军事对抗仍然存在,而且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日本防卫厅升级为防卫省、加紧其海军发展,美韩、美日军事演习,朝鲜核问题的反复出现,美国对中国的“新月形”包围圈等,都是制约东北亚区域安全合作机制建立的重要因素。第叁部分分析了东北亚区域安全合作对中国的影响。经过60多年的探索实践,中国已经走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特色发展道路。东北亚区域安全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更好地维护我国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提高军队信息化水平以及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第四部分主要讲中国在东北亚区域安全合作问题中应当坚持的原则。中国需要发挥在地区中的大国作用,积极推动建设东北亚区域安全合作机制,在安全合作机制的建设过程中,必须遵循国家利益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独立自主原则、互利共赢原则、双边促多边的原则等。第五部分主要分析中国在东北亚区域安全合作问题中的策略。着重分析在应对传统安全方面的合作、非传统安全方面的合作以及如何应对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不断扩张趋势,加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筑,分析研究中国的应对策略。(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5-05-11)
李霞[7](2012)在《东北亚区域能源安全与能源合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东北亚区域的能源资源分布很不均衡,一方面,俄罗斯作为世界能源大国在远东地区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蒙古能源资源也比较丰富;另一方面东北亚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使日韩等能源输入国的能源需求量和进口量急剧增加,中国的能源安全形势也日益严峻。总体来说东北亚区域能源进口依存度高,能源引起的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东北亚区域内各国必须依靠地缘优势和日益紧密的经济联系,通过协商和协议进行能源合作,以保障各国的能源安全和共同利益。目前,东北亚地区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能源合作体系。这种局面给东北亚能源市场的稳定带来危险,并将极大地影响能源需求国的能源安全。因此,在东北亚地区开展能源合作,各国之间建立一种协调机制,避免恶性竞争,确保国际能源市场的稳定性,保证东北亚各国的能源安全,是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虽然目前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进展较为缓慢,但合作前景非常广阔,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可以在许多重点领域展开。在参与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中,我国应该建立一种整体的、相互协调的观点,充分了解各国在合作中的各不相同的利益,寻找各方利益共同点,化解矛盾冲突,处理好同东北亚各国的关系。本文在系统分析全球能源资源的供求状况、世界能源秩序和全球与区域能源合作演变动向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俄罗斯远东地区、蒙古等东北亚能源供给国能源资源蕴藏与开发前景、资源开发政策、法律法规和新动向,日本、韩国等东北亚能源输入国的能源需求形势、能源贸易、能源战略、能源外交、节能和新能源利用等政策,以及中国的能源安全发展形势,跟踪分析东北亚区域国家相互竞争态势、双边和多边能源项目合作的进展情况,并探讨新形势下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面临的各种有利条件、机遇及阻碍因素,提出开展全方位能源合作的有效途径和我国应采取的对策。(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2-12-01)
笪志刚[8](2011)在《东北亚区域非传统安全合作的制度建设和有效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融危机以来,随着欧美日等国受到重创,经济实力不断下降,东北亚区域潜力日益上升,地位不断凸显,影响日益扩大。与此同时,随着制约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传统安全风险不断缓解,自然灾害、生态破坏、核能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因素影响却日益扩大,并有不断演化成困扰区域合作的主要障碍的趋势。如何在突破区域传统安全羁绊的同时,强化和构筑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制度建设和合作机制,成为东北亚区域合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来源于《学术交流》期刊2011年11期)
张琏瑰[9](2011)在《核安全合作:东北亚区域合作紧迫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大地震引发的福岛第一核电站严重核事故,使人们对朝鲜在东亚人口密集区进行核试验有了新的认识,核安全合作已成为东亚区域合作紧迫议题。(本文来源于《理论视野》期刊2011年05期)
沈滢,王亚君,郭晓立[10](2009)在《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东北亚区域能源安全合作系统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东北亚地区具有地缘优势和较强的互补性,但是缺乏全面地的实质性的合作,特别是在能源安全领域。东北亚区域能源安全合作是对东北亚区域各国都十分重要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采用系统工程中的解释结构模型分析东北亚区域能源安全合作系统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而构建东北亚区域能源安全合作系统的结构,并对其系统结构进行分析,为东北亚区域能源安全合作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东北亚区域能源安全合作系统由信用子系统、行为体需求子系统和经济依存子系统构成。在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叁个子系统的相互关系将影响东北亚区域能源安全合作的模式和水平,并促进合作系统的发展。(本文来源于《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期刊2009年06期)
东北亚区域安全合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地区安全是东北亚国家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东北亚地区安全的核心是海上安全。当下,东北亚海上安全合作程度还不能满足地区安全保障的基本需求,陷入结构、功能和进程叁重困境。区域公共产品对东北亚海上安全合作有重大价值,能够把各国注意力从海洋争端转移到海上安全合作上,在生产、供给和消费区域公共产品过程中逐渐生成区域认同,并深化与美国的制度化海上安全合作。东北亚海上安全合作困境必将在区域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中得到破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东北亚区域安全合作论文参考文献
[1].李国选.东北亚安全合作:以区域公共产品供给为视角[J].国外理论动态.2018
[2].李国选,严双伍.区域公共产品供给视阈下的东北亚海上安全合作困境[J].教学与研究.2018
[3].郭霞,朴光姬.“一带一路”倡议与东北亚能源安全合作——基于区域构建视角的分析[J].东北亚学刊.2017
[4].王俊生.东北亚区域安全合作:以信任均衡建设为路径的探索[J].教学与研究.2017
[5].陈维.辽宁省参与东北亚区域能源安全合作的路径探析[J].中外企业家.2016
[6].陈蒙.中国的东北亚区域安全合作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7].李霞.东北亚区域能源安全与能源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12
[8].笪志刚.东北亚区域非传统安全合作的制度建设和有效机制[J].学术交流.2011
[9].张琏瑰.核安全合作:东北亚区域合作紧迫议题[J].理论视野.2011
[10].沈滢,王亚君,郭晓立.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东北亚区域能源安全合作系统的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