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克乳痛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孙利昆[1](2017)在《大型公立综合医院药学服务模式探讨及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指明中医药有着数千年发展历史,对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和中华文明的结晶。中药是中华民族传统药物的总称,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民族药。中药疗效受品种、药效部位、产地、采收、炮制等多种因素影响,药味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在使用125种药物的患者中,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一般为10%~20%,最高达28%。据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报道,我国每年约有250万人因出现不良反应而住院,其中19.22万人死亡,病死率为7.69%。据医院统计报道,因用药不当造成医疗事故约40%。为此要保障中药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必须在中医药基本理论指导下、通过临床中药师参与医疗团队,提供个体化治疗技术对疾病的诊治、使药物发挥最大效能、最小毒性防治疾病的作用,此即是临床中药学内涵实质。根据临床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应系统掌握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并且结合实际工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与医院中药学服务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是相一致的,保障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的目标。为能够胜任现代医院中药学服务工作,必须坚持中药学基本理论与医院药学实践结合。探讨医院临床中药学服务模式,尝试性建立以医院药学服务为导向的临床中药学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基于此,本研究从实际出发,临床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结合医院药学服务模式,分为药学实践和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系统评价研究两部分。第一部分,药学实践研究。主要有绪论、中日医院药学服务模式研究、港、澳、台地区医院药学服务模式研究三个章节,绪论部分总结了医院药学发展背景、医院药学服务主要内容、医院药学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指出由传统的"药品供应"药学服务向以"患者合理用药"为核心的药学服务转变,是医院药学服务现在及未来发展的重点和方向。本文以中日医院药学实践基地为依托,对中日医院药学服务结构,服务内容,药事法律法规制度,岗位工作职责,工作设施仪器配置,工作考核标准等方面通过实践轮转进行了解和学习。作为国家卫生计生委直属三级甲等医院,中日医院药学服务具有一定代表性,同时与港、澳、台地区医院药学服务模式对比分析看,药学服务结构较完善,药学部门科室齐全,具备基本药学服务和专科药学服务能力。治疗药物监测作为专科药学服务重要技术,是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手段,治疗药物监测虽已具有一定基础,但发展的还不够成熟,需要加强个体化治疗的研究,药学部作为医院重要组成机构自然也要转变观念和提升药学服务质量,在保障广大患者基本药物可获得性和安全、合理使用药物发挥重要作用。第二部分,小金丸专题研究。在中日医院药学实践过程中,发现使用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患者人群较多,小金丸方原名为小金丹,出自清代·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卷四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版《药典》(1953版)改名小金丹为小金丸,截止现在最新的2015版《药典》记载有小金丸、小金片及小金胶囊等不同剂型。具有散结消肿,化瘀止痛之效;用于痰气凝滞所致的瘰疬、瘿瘤、乳岩、乳癖,症见肌肤或肌肤下肿块一处或数处,推之能动,皮色不变,肿硬作痛。从文献综述研究看,小金丸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增强NK细胞杀伤活性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抗肿瘤作用;临床应用较广泛:包括妇科疾病(乳腺增生症),外科疾病(胸腺炎性包块),内科疾病(甲状腺病),皮肤疾病(筋膜炎)。其中以治疗乳腺增生病发文量为190篇,占该文献总量的89%,是小金丸临床治疗研究的重点。基于上述,为了进一步全面探究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采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方法对收集、整理的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横断面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RCTs)进行Meta分析评价,探讨分析单用小金丸和联用其他中成药、西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及不良反应,并与《中国药典》记载的其它中成药、西药治疗比较其疗效差异。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魏冉梅[2](2012)在《自拟疏肝化瘀汤治疗乳腺增生病肝郁肾虚、痰凝血瘀型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初步评价自拟疏肝化瘀汤治疗乳腺增生病肝郁肾虚、痰凝血瘀型临床有效性。方法:选择肝郁肾虚、痰凝血瘀型乳腺增生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试验组:口服自拟疏肝化瘀汤,对照组:乳康软胶囊,以上药物均于黄体期入组月经干净后第一天开始服药,经期停服。2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痊愈病例随访1个月经周期。观察期间禁食可乐、咖啡、巧克力。治疗两个疗程观察并统计疗效。结果:运用自拟疏肝化瘀汤治疗乳腺增生病,可使患者乳房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乳房肿块缩小变软甚至消失,并明显改善患者伴随症状,与对照组乳康软胶囊治疗相比,在减轻乳房疼痛及缩小乳房肿块上有明显差异。治疗组对乳腺增生病的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对乳腺增生病的总有效率为72.2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对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疏肝化瘀汤对乳腺增生病有较好的疏肝益肾、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行气止痛之功效,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
廖永杰[3](2011)在《柴芍乳增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肝郁痰凝证)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以乳康胶囊及安慰剂为对照药,客观评价柴芍乳增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肝郁痰凝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乳腺增生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试验高剂量组、低剂量组与对照安慰剂组、乳康胶囊组各16例。试验组:柴芍乳增胶囊高剂量组:每次4粒,每日3次;柴芍乳增胶囊低剂量组:每次3粒同时服用1粒安慰剂胶囊,每日3次;对照组安慰剂:每次4粒,每日3次;乳康胶囊组:每次3粒同时服用1粒安慰剂胶囊,每日3次。以上药物(含安慰剂)均于月经来潮前7-10日开始服用,经期停服。20天为一个疗程,间隔5-7天,继续第二个疗程。禁食可乐、咖啡、巧克力。治疗两个疗程观察并统计疗效。结果:1.临床疗效比较:试验高剂量组对乳腺增生病的总有效率为73.33%,试验低剂量组对乳腺增生病的总有效率为66.67%,对照安慰剂组对乳腺增生病的总有效率为0.00%,对照乳康胶囊组对乳腺增生病的总有效率为62.50%。三组药物与安慰剂组分别进行比较,三组药物明显优于对照安慰剂组,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试验高剂量组和试验低剂量组分别与对照乳康胶囊组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试验低剂量组与试验高剂量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2.中医证候比较:试验高剂量组对乳腺增生病的总有效率为93.33%,试验低剂量组对乳腺增生病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安慰剂组对乳腺增生病的总有效率为18.75%,对照乳康胶囊组对乳腺增生病的总有效率为93.75%。三组药物与安慰剂组分别进行比较,三组药物明显优于对照安慰剂组,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试验高剂量组和试验低剂量组分别与对照乳康胶囊组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试验低剂量组与试验高剂量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3.中医症候总积分比较:治疗前后四组中医症候总积分组内比较,P<0.01,其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提示四组药物均能改善乳房的主要症状。结论:柴芍乳增胶囊对乳腺增生病有较好的舒肝理气、化痰散结之功效,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
蒋建春[4](2010)在《克乳痛胶囊挥发性成分包结工艺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考察克乳痛胶囊中丹皮酚及蛇床子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和环糊精最佳包合工艺。方法比较饱和溶液合并超声法和研磨法两种不同挥发油包结方法及其他包结条件,以挥发性成分与β-环糊精之比、包合时间、包合温度作为考察因素,用正交试验考察最佳包合工艺,以包合物收得率和挥发油包合率作为评价包合工艺的指标。结果通过比较采用研磨法制备包合物,最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加及丹皮酚加4倍量β-环糊精及适量水,40℃研磨包合6h。结论该方法包合物的平均得率为90.8%,平均包结率为75.5%,表明该工艺基本可行。
胡思源,宋阿凤,晋黎[5](2009)在《中药新药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研究若干问题的探讨》文中指出依据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进展和实践经验,探讨关于中药新药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试验方案设计的有关问题,就诊断辨证标准、适应症定位、对照药选择、病例纳排标准、疗效评价、实验室指标的选择等问题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肖敏[6](2008)在《克乳痛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冲任失调、郁滞痰凝证)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在Ⅱ期临床实践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克乳痛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冲任失调、郁滞痰凝证)的有效性,评价克乳痛胶囊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所有受试者均为女性。选择年龄18岁至50岁,中医辨证为冲任失调、郁滞痰凝证所致的乳腺增生病病例为受试对象,知情同意,志愿受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克乳痛胶囊Ⅲ期临床试验方案,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双盲和以阳性药物乳增宁胶囊平行对照的分组方法,分为治疗组(72例),给克乳痛胶囊4粒,口服,一天3次,饭后服用;对照组(24例),给乳增宁胶囊4粒,口服,一天3次,饭后服用。用药8周,经期停服。治疗期间两组均不得使用激素、止痛类西药及同类中药。观察时点:1、有效性评价指标:分别在用药前及用药4周、8周后及停药4周后(随访病人)进行中医证候评定,以及在用药前、用药8周后进行乳腺彩超检查。2、安全性评价指标:分别在用药前一周内、停药后一周内各检查一次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ALT、AST)、肾功能(BUN、Cr)和凝血四项。病证疗效评定标准:1、乳腺增生病临床疗效评定标准:(1)临床痊愈:治疗后肿块消失,乳痛消失,主症积分值为0。(2)显效:治疗后主症积分值减少≥70%,或肿块长径缩小1/2以上。(3)进步:治疗后主症积分值减少≥30%,或肿块长径缩小1/3以上。(4)无效:治疗后主症积分值减少<30%,或肿块长径缩小不足1/3。2、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1)痊愈:治疗后证候疗效率≥90%。(2)显效:治疗后证候疗效率≥70%且<90%。(3)进步:治疗后证候疗效率≥30%且<70%。(4)无效:治疗后证候疗效率<30%。结果: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年龄、月经史、生育史、哺乳史、既往史、治疗史等)、用药前乳房疼痛、乳房肿块长径、中医证候主症积分和、中医证候总积分和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对乳腺增生病的总有效率为98.55%,对照组对乳腺增生病的总有效率为95.83%,两组均有较好的疗效,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提示两者疗效相近.2、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为98.55%,对照组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为95.8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两组疗效相近。3、治疗前后中医证侯主症记分和变化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提示两组均能明显改善乳房疼痛,缩小乳房肿块,且两组疗效相近。4、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提示两组均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且两组疗效相近。5、安全性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及凝血四项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变化,提示两组药物均无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本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克乳痛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冲任失调、郁滞痰凝证)有较好的补益肝肾、调摄冲任、理气活血、化痰软坚、散结止痛的功能,可有效地缓解乳房疼痛,缩小乳房肿块,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伴随症状,无明显的副作用。
刘多[7](2008)在《乳腺增生病的临床试验》文中认为本文是为即将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药临床药理学》"常见疾病的临床试验"撰写,以飨同道,并征求意见。一、乳腺增生病诊断标准1.诊断标准(据2002年中华中医外科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乳腺增生病诊断标准")(1)症状与体征:①乳房有不同程度的胀痛、刺痛或隐痛,可放射至腋下、肩背部,可与月经、情
付颖[8](2006)在《克乳痛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冲任失调、郁滞痰凝证)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 评价克乳痛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冲任失调、郁滞痰凝证)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进一步临床试验提供依据。 方法: 所有受试者均为女性。选择年龄18岁至50岁,中医辨证为冲任失调、郁滞痰凝证所致的乳腺增生病病例为受试对象,知情同意,志愿受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克乳痛胶囊Ⅱ期临床试验方案,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双盲和以阳性药物乳增宁胶囊平行对照的分组方法,分为治疗组(24例),给克乳痛胶囊4粒,口服,一天3次,饭后服用;对照组(24例),给乳增宁胶囊4粒,口服,一天3次,饭后服用。疗程为8周,月经期停服。治疗期间两组均不得使用激素、止痛类西药及同类中药。 观察时点: 1、有效性评价指标:分别在用药前及用药4周、8周后及停药4周(随访病人)进行中医证候评定,以及在用药前、用药8周后进行乳腺彩超检查。 2、安全性评价指标:分别在用药前一周内、停药后一周内各检查一次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ALT、AST、TBiL)、肾功能(BUN、Cr)、心电图及凝血四项。 疗效评定标准: 1、乳腺增生病疗效评定标准: (1)临床痊愈:治疗后肿块消失,乳痛消失,主症积分值为0。 (2)显效:治疗后主症积分值减少≥70%。肿块长径缩小1/2以上。 (3)进步:治疗后主症积分值减少≥30%,<70%。肿块长径缩小1/3以上。 (4)无效:治疗后主症积分值减少<30%。肿块长径缩小不足1/3或未见缩小。 2、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证候疗效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 (1)临床痊愈:治疗后证候疗效率≥90%。 (2)显效:治疗后证候疗效率≥70%,<90%。 (3)进步:治疗后证候疗效率≥30%,<70%。 (4)无效:治疗后证候疗效率<30%。
刘多,何艳,肖勤[9](2005)在《克乳痛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克乳痛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方法,将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用克乳痛胶囊治疗;对照组24例,用乳增宁胶囊治疗,服药8周。结果:治疗组、对照组对乳腺增生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0%、86.95%(P>0.05);对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91.66%、86.95%(P>0.05)。结论:克乳痛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冲任失调、郁滞痰凝证)安全有效。
卞卫和,许芝银,姚昶[10](2001)在《克乳痛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二、克乳痛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克乳痛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大型公立综合医院药学服务模式探讨及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表 |
第一部分 药学实践——大型公立综合医院药学服务模式探讨 |
第一章 绪论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医院药学服务模式研究 |
1 医院药学服务评价标准 |
1.1 药学服务评价标准 |
1.2 药学服务相关依据 |
2 医院药学组织机构 |
3 基本药学服务分析 |
3.1 药品调剂 |
3.2 医院制剂 |
3.3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
3.4 医院代煎药服务 |
3.5 药品供应 |
4 专科药学服务分析 |
4.1 临床药学服务 |
4.2 药品质量检验 |
4.3 治疗药物监测服务 |
5 医院药事管理分析 |
5.1 医院药事管理概念 |
5.2 医院药事管理内容 |
第三章 港、澳、台地区医院药学服务模式研究 |
1 香港地区医院药学服务分析 |
2 澳门地区医院药学服务分析 |
3 台湾地区医院药学服务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1 大型公立综合医院药学现况分析 |
2 香港地区医院药学现况分析 |
3 澳门地区医院药学现况分析 |
4 台湾地区医院药学现况分析 |
5 中日医院与港、澳、台地区医院药学服务比较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专题研究——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系统评价 |
第六章 文献综述 |
1 小金丸的现代研究概况 |
1.1 小金丸临床应用研究 |
1.2 小金丸实验研究 |
1.3 小金丸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
1.4 小金丸不良反应 |
1.5 小结 |
参考文献 |
2 乳腺增生病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
2.1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 |
2.2 西医治疗乳腺增生病 |
2.3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 |
2.4 物理疗法 |
2.5 结语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七章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技术路线图 |
2 文献选择标准 |
3 文献检索 |
4 文献筛选 |
5 资料提取 |
6 质量评价 |
7 证据分级和推荐强度评估 |
8 统计分析 |
9 统计软件 |
第八章 结果 |
1 文献检索结果 |
2 纳入研究基本情况 |
3 诊疗、纳入和排除标准 |
4 随访情况 |
5 纳入研究质量评价 |
6 横断面研究Meta分析 |
6.1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横断面研究总疗效Meta分析 |
6.2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横断面研究最佳疗效Meta分析 |
6.3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横断面研究疼痛缓解率Meta分析 |
6.4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横断面研究肿块缩小1/2及以上Meta分析 |
6.5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横断面研究亚组分析 |
6.6 敏感性分析 |
6.7 发表偏倚评价 |
6.8 漏斗图对称性的Egger's法检验 |
6.9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横断面研究累积Meta分析 |
6.10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横断面研究结局指标的GRADE系统证据评级 |
7 随机对照试验(RCTs) Meta分析 |
7.1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总有效率Meta分析 |
7.2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最佳疗效Meta分析 |
7.3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疼痛缓解率Meta分析 |
7.4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肿块缩小1/2及以上Meta分析 |
7.5 不同疗效标准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有效率Meta分析 |
7.6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总疗效亚组分析 |
7.7 敏感性分析 |
7.8 发表偏倚分析 |
7.9 漏斗图对称性的Egger's法检验 |
7.10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RCTs研究累积Meta分析 |
7.11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RCTs研究结局指标的GRADE系统证据评级 |
8 网状Meta分析(Network Meta-Analysis) |
8.1 纳入NMA分析RCTs情况 |
8.2 网状关系图(Network Plot) |
8.3 总有效率的Meta分析 |
8.4 最佳疗效的Meta分析 |
8.5 直接比较、间接比较和网状分析比较 |
8.6 疼痛缓解率的Meta分析 |
8.7 肿块缩小1/2及以上的Meta分析 |
8.8 诊断收敛图 |
8.9 轨迹图和后验分布密度图 |
8.10 16种治疗措施疗效排序概率图 |
8.11 敏感性分析 |
8.12 一致性分析 |
8.13 网状Meta分析应用GRADE系统证据评级 |
9 Meta分析森林图解读 |
10 不良反应 |
第九章 讨论 |
1 纳入研究文献质量分析 |
2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效果 |
3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
第十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2)自拟疏肝化瘀汤治疗乳腺增生病肝郁肾虚、痰凝血瘀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祖国医学对乳腺增生病的认识 |
1.1 祖国医学对乳腺增生病因的认识 |
1.2 祖国医学对乳腺增生病机的认识 |
1.3 祖国医学对乳腺增生病的治疗 |
2、现代医学对乳腺增生病的认识 |
2.1 现代医学对乳腺增生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
2.2 现代医学对乳腺增生病发病机理的认识 |
2.3 现代医学乳腺增生病发病因素的认识 |
2.4 现代医学对乳腺增生病的西医治疗 |
1 病例选择标准 |
1.1 诊断标准 |
1.2 观察病例标准 |
1.3 观察指标 |
1.4 评价指标 |
4 临床资料 |
4.1 一般资料 |
4.2 疗效观察 |
5 观察结果 |
6 结论 |
讨论 |
1 自拟疏肝化瘀汤的组方依据 |
2 自拟疏肝化瘀汤组方意义 |
3 现代药理研究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3)柴芍乳增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肝郁痰凝证)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祖国医学对乳腺增生病的认识 |
1.1 祖国医学对乳腺增生病位的认识 |
1.2 祖国医学对乳腺增生病因的认识 |
1.3 祖国医学对乳腺增生病机的认识 |
1.4 祖国医学对乳腺增生病的治疗 |
1.4.1 内治法 |
1.4.2 外治法 |
1.4.3 内外合治 |
2 现代医学对乳腺增生病的认识 |
2.1 现代医学对乳腺增生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
2.2 现代医学对乳腺增生病发病机理的认识 |
2.3 乳腺增生病发病的相关因素 |
2.4 西医治疗 |
临床观察 |
1 病例选择标准 |
1.1 诊断标准 |
1.2 观察病例标准 |
1.3 观察指标 |
1.4 评价指标 |
2 治疗方案 |
3 统计方法 |
4 临床资料 |
4.1 一般资料 |
4.2 疗效观察 |
5 观察结果 |
5.1 疗效评价分析 |
5.2 安全性观测 |
6 结论 |
讨论 |
1 柴芍乳增胶囊的组方依据 |
2 柴芍乳增胶囊组方意义 |
3 现代药理研究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4)克乳痛胶囊挥发性成分包结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丹皮酚、蛇床子挥发油的提取[1] |
1.1 丹皮酚的提取 |
1.2 蛇床子挥发油的提取 |
2 丹皮酚及蛇床子挥发油的包结工艺研究[2-5] |
2.1 试验仪器及试剂 |
2.2 方法与结果 |
2.2.1 饱和溶液合并超声法 |
2.2.1. 1 实验方法 |
2.2.1. 2 评价指标[6] |
2.2.1. 3 因素水平的选择 |
2.2.1. 4 正交试验安排及结果[8, 9] |
2.2.1. 5 结论 |
2.2.2 研磨法 |
2.2.2. 1 实验方法 |
2.2.2. 2 评价指标 |
2.2.2. 3 因素水平的选择 |
2.2.2. 4 正交试验安排及结果[8, 9] |
2.2.2. 5 结论 |
2.3 超声法与研磨法对包结物得率及包结率影响的比较 |
2.3.1 超声法最佳包合工艺 |
2.3.2 研磨法最佳包合工艺 |
2.3.3 结果 |
2.4 验证试验 |
3 讨论[10, 11] |
(6)克乳痛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冲任失调、郁滞痰凝证)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临床观察 |
1 病例选择标准 |
2 观测指标 |
3 疗效评定标准 |
4 安全性评价标准 |
5 治疗方法 |
6 统计方法 |
7 临床资料 |
8 观察结果 |
9 结论 |
10 讨论 |
11 评价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乳腺增生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克乳痛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冲任失调、郁滞痰凝证)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临床观察 |
1.病例选择标准 |
2.治疗方法 |
3.统计方法 |
4.临床资料 |
5.观察结果 |
6.结论 |
7.讨论 |
8.评价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致谢 |
四、克乳痛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型公立综合医院药学服务模式探讨及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系统评价[D]. 孙利昆.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2]自拟疏肝化瘀汤治疗乳腺增生病肝郁肾虚、痰凝血瘀型的临床观察[D]. 魏冉梅.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2(01)
- [3]柴芍乳增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肝郁痰凝证)临床观察[D]. 廖永杰.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1(04)
- [4]克乳痛胶囊挥发性成分包结工艺研究[J]. 蒋建春. 中国医药指南, 2010(34)
- [5]中药新药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研究若干问题的探讨[A]. 胡思源,宋阿凤,晋黎. 第十一届全国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乳腺病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9
- [6]克乳痛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冲任失调、郁滞痰凝证)临床观察[D]. 肖敏. 湖北中医学院, 2008(09)
- [7]乳腺增生病的临床试验[A]. 刘多. 2008年中医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8
- [8]克乳痛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冲任失调、郁滞痰凝证)临床观察[D]. 付颖. 湖北中医学院, 2006(11)
- [9]克乳痛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观察[J]. 刘多,何艳,肖勤. 湖北中医杂志, 2005(09)
- [10]克乳痛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J]. 卞卫和,许芝银,姚昶.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01(06)
标签:中医论文; 小金丸论文; 临床药学论文; 乳腺增生的治疗方法论文; 对照实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