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风热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急性荨麻疹,风热型,中西医结合疗法,刺络拔罐
风热型论文文献综述
张件云,宋瑾,张珂胜[1](2019)在《肺俞、膈俞穴刺络拔罐治疗风热型急性荨麻疹42例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肺俞、膈俞穴刺络拔罐治疗风热型急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风热型急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治疗组采用肺俞、膈俞穴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依巴斯汀治疗。2组均治疗10d后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及复发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 71%,对照组为76. 1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复发率治疗组为16. 67%,对照组为46. 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肺俞、膈俞穴刺络拔罐对风热型急性荨麻疹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瘙痒、皮疹等症状,且复发率较对照组低,具有良好的远期作用。(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李兰,田静[2](2019)在《凉血养血祛风法治疗血虚风热型颜面再发性皮炎临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砖墙学说"和"体质学说"两个角度分析血虚风热型颜面再发性皮炎的发病机理,立足凉血养血祛风的治疗原则选方用药,辅以中药湿敷液外用,从内外两个方面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并选取临床典型案例加以分析,证实凉血养血祛风法治疗血虚风热型颜面再发性皮炎安全有效,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江西中医药》期刊2019年11期)
范建国,蔡天国[3](2019)在《清热消痤汤联合熏蒸治疗肺经风热型中轻度寻常痤疮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清热消痤汤联合熏蒸治疗肺经风热型中轻度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7年8月—2018年8月于嘉兴市中医医院治疗的124例肺经风热型中轻度寻常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2)和研究组(n=62)。对照组给予维A酸联合盐酸米诺环素治疗,研究组予以清热消痤汤联合熏蒸治疗。检测2组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变化,统计治疗后痤疮皮损消减的起效时间,观察药物不良反应,评价疗效水平,随访治疗后6个月内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起效时间(10.72±2.47)d短于对照组(15.31±4.10)d(P<0.05);研究组总体有效率(93.55%)与对照组(88.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痤疮复发率(10.34%)低于对照组(25.45%,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4.84%)低于对照组(16.13%,P<0.05)。结论中西医治疗肺经风热型中轻度寻常痤疮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然清热消痤汤联合熏蒸可显着降低患者炎症反应强度,缩短病情控制周期,预防痤疮病情复发,不良反应更少。(本文来源于《中华全科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刘海永,张瑾,白如玉,武平,刘立峰[4](2019)在《针灸联合中药熏蒸治疗风热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针灸联合中药熏蒸治疗风热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叁河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和叁河市医院针灸科的门诊及住院收治的风热型周围性面瘫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的方法将对其分成2组,即观察组50例采用针灸联合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2组均10 d为1疗程,共治2个疗程。采用多伦多面神经评定系统(TFGS)、House-Brackmann(H-B)分级量表总体评分判断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治疗后TFGS评分、H-B分级评分比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显着性(P<0.05);观察组痊愈率(58.0%)、有效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痊愈率(30.0%)、有效率(62.0%),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风热型周围性面瘫采用针刺结合中药熏蒸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使面部功能得到改善与恢复。(本文来源于《河北中医药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刘海永,王然,金光明,闫晋升[5](2019)在《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风热型周围性面瘫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刺络拔罐治疗风热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2月河北省叁河市医院和燕达医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的风热型周围性面瘫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100例采用针刺结合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100例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以周围性面神经炎治疗成绩评分表(Portmann评分)评估患者面神经功能,记录面瘫明显改善耗时,比较临床疗效、复发率以及临床疗效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面瘫明显改善所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Portmann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风热型周围性面瘫操作简便,效果显着,安全性好,可在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19年28期)
张辽[6](2019)在《新制柴连汤联合西药治疗肝经风热型前葡萄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前葡萄膜炎(肝经风热型)应用新制柴连汤与西药联合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诊治前葡萄膜炎(肝经风热型)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两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药物,研究组予新制柴连汤与西药联合方案,分析两组临床效果、免疫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7.50%比对照组80.00%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0.05);且研究组补体C3(1.30±0.16)g/L、IgA(3.23±0.26)g/L及IgG(13.24±1.23)g/L比对照组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0.05)。结论:前葡萄膜炎(肝经风热型)应用新制柴连汤与西药联合治疗,能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机体免疫指标情况,具一定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医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24期)
胡惠清,李静,方坤,卢彩红,吕保先[7](2019)在《加味荆防方联合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风热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加味荆防方联合盐酸西替利嗪片对风热型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外周血IFN-γ、IL-4水平和Treg细胞、Th17细胞比例的影响。方法 80例风热型慢性荨麻疹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10 mg/d,共30 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加味荆防方,日1剂。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IFN-γ和IL-4的含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及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结果在治疗30 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3.78%和58.33%。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4、IFN-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IL-4水平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而血清IFN-γ水平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FN-γ和IL-4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4~+T细胞中Th17和Treg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Th17细胞的比例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而Treg细胞的比例较治疗前显着增加(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4~+T细胞中Th17和Treg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荆防方联合盐酸西替利嗪片口服可以有效治疗风热型慢性荨麻疹,可能与其能调节患者体内IFN-γ和IL-4水平,重建Th17/Treg细胞平衡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曾润颜[8](2019)在《耳尖放血治疗社区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耳尖放血治疗社区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我院300例风热型外感发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联合耳尖放血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体温变化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体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体温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热型外感发热患儿采取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联合耳尖放血治疗,能够降低患儿体温,防止病情反复,疗效显着。(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王琳,井夫士,张静,林庆学,井夫杰[9](2019)在《推拿配合穴位点刺治疗小儿风热型外感发热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推拿配合穴位点刺治疗小儿风热型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18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推拿配合穴位刺血组)和单纯推拿组各90例。治疗组综合采用推拿(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清肺经、清天河水、退六腑)+穴位刺血(取穴:①左侧少商、商阳、关冲及双侧耳尖穴;②右侧少商、商阳、关冲穴;③大椎穴)。推拿组治疗方法、疗程同治疗组中的推拿治疗。3次为1疗程,1个疗程后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和症状、体征综合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显效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症状与体征综合评分与治疗前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配合穴位点刺是治疗小儿风热型外感发热安全有效的外治方法,优于单纯推拿治疗。(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白玉玲,安坤杰,赵亚茹,盖庆杰[10](2019)在《清热解毒、散风除翳法治疗肝经风热型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散风除翳法治疗肝经风热型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诊断为细菌性角膜炎(肝经风热型)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给予中药口服加西药点眼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细菌清除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 91%,高于对照组的81. 82%(P <0. 05);治疗前,2组疼痛、畏光、流泪、目赤、分泌物、角膜荧光染色、前房积脓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疼痛、畏光、流泪、目赤、分泌物、角膜荧光染色、前房积脓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疼痛、畏光、流泪、目赤、分泌物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 05); 2组细菌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细菌性角膜炎临床疗效优于西医治疗,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9年23期)
风热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砖墙学说"和"体质学说"两个角度分析血虚风热型颜面再发性皮炎的发病机理,立足凉血养血祛风的治疗原则选方用药,辅以中药湿敷液外用,从内外两个方面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并选取临床典型案例加以分析,证实凉血养血祛风法治疗血虚风热型颜面再发性皮炎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风热型论文参考文献
[1].张件云,宋瑾,张珂胜.肺俞、膈俞穴刺络拔罐治疗风热型急性荨麻疹42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9
[2].李兰,田静.凉血养血祛风法治疗血虚风热型颜面再发性皮炎临证分析[J].江西中医药.2019
[3].范建国,蔡天国.清热消痤汤联合熏蒸治疗肺经风热型中轻度寻常痤疮的临床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9
[4].刘海永,张瑾,白如玉,武平,刘立峰.针灸联合中药熏蒸治疗风热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9
[5].刘海永,王然,金光明,闫晋升.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风热型周围性面瘫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9
[6].张辽.新制柴连汤联合西药治疗肝经风热型前葡萄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9
[7].胡惠清,李静,方坤,卢彩红,吕保先.加味荆防方联合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风热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9
[8].曾润颜.耳尖放血治疗社区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9
[9].王琳,井夫士,张静,林庆学,井夫杰.推拿配合穴位点刺治疗小儿风热型外感发热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19
[10].白玉玲,安坤杰,赵亚茹,盖庆杰.清热解毒、散风除翳法治疗肝经风热型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