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照应关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约束理论,自己,动词,语义指向
照应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李小妮[1](2019)在《动词语义对“自己”照应关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约束理论不能解释汉语"自己"的长距离约束、阻断效应、主语倾向性,因此,本文试图从动词的语义指向角度来分析"自己"的性质,得出动词的语义指向是影响"自己"性质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9年10期)
何乃平[2](2018)在《话语表达理论下英汉反身代词照应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动态意义理论下进行英语反身代词对比,运用话语表达理论(DRT)的动态语义方法对反身代词"自己"长距离照应关系进行研究,把传统模型论单句语义的静态研究扩展到句子序列,强调形式语义学不仅要研究语言形式与内在意义的联系,还要研究人们在语言交际中如何去把握语言形式和内在意义的联系。(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邱冬梅,温远鹤[3](2018)在《语篇微观层面的夹档关系结构及其序列照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夹档关系是借用电脑中"文件夹"和"文档"这两个概念,使具有包容和被包容关系的词、短语、句子进入语篇微观层面所形成的话语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认知语言学中的"容纳图式"理论是夹档关系结构成立的认知理据。鉴于夹档关系结构与总分关系结构、例举结构、框棂关系存在交叉性,确立并研究夹档关系结构是非常必要的。夹档关系结构的表现形态主要包括辐射型、收束型、综合型。从各档项的语序排列层面看,夹档关系结构中各档对夹所具有的显性或隐性序义存在不同程度的序列照应。(本文来源于《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凌朝栋[4](2014)在《论司马迁《史记》叙事中的照应——以《史记·项羽本纪》重要叙事写人照应关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司马迁叙事照应方法缘于其继承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先秦典籍的内容和叙事方法。他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运用人物对话的照应叙写重大事件,将人物对话照应与叙事相结合,叁组人物对话照应形成了刘邦韬光养晦的策略,环环相扣的许诺人物对话照应导致了项羽"击破沛公军"失败;他运用类似事件的前后照应,塑造人物形象,如项羽、项伯、项梁等,从而使整个叙事文字前后衔接,故事完整,天衣无缝,并增强了人物个性特点。(本文来源于《渭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10期)
余晓强[5](2013)在《汉语反身代词“自己”照应关系的综合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关于汉语光杆反身代词“自己”照应关系的综合研究。汉语反身代词“自己”有其自身的特点:即“自己”可以跨越自身所处的管辖语域与其先行词形成长距离照应关系。因此,汉语反身代词成为国内外语法界研究的热点。对于“自己”的长距离照应现象,学者们提出了诸多解释方法,但是从纯句法或者纯语用的角度无法对其进行充分的解读。“自己”长距离照应是句法、语义和语用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对“自己”长距离照应关系进行解读时,本文采用了一种包含句法、语义和语用叁方面因素的综合分析法。本文建立在程工对“自己”性质的界定和角色参照语法上。正是“自己”的代词性使得“自己”长距离照应成为可能。在运用角色参照语法进行句法层面研究后发现,当句中只有一个可能先行成分时,反身代词“自己”优先与管辖语域内的行为元共指。由于受到形容词、副词等修饰语的语义含义、语用功能以及语境因素的影响,“自己”有时可以作分指解读,或指向动词等非论元成分。当句中有多个候选先行词时,总的法则是“自己”会选择小句中与小句中心主目语共指的语义同指题元作为其先行词。复杂句中,会出现核心谓词连接、小句中心连接以及小句连接等复杂结构。在小句中心连接中,处于控制角色且与小句中心连接内嵌的逻辑结构中的主目语位置相连结的主小句中心的主目语一般会成为“自己”的同指对象。而对于小句连接,句子中所有与“自己”所处小句中心的行为元具有相同人称特征的行为元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先行词。在语义含义影响句法结构理解这一过程中,语境等语用因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决定“自己”的所指。因此,本文得出结论:对“自己”的解读涉及到句法、语义和语用叁方面的因素。句法、语义和语用的相互作用是通过以下叁个表征来实现的:显示句子结构的句法结构表征,表现语言表示式词汇意义的语义涵义表征以及对应于句子交际功能的语用表征。语用表征允当链接的角色,将句法和语义表征联系起来。也就是说,在语义含义影响句法结构理解这一过程中,包括语境在内的语用因素发挥重要的重要,可以帮助消除歧义并影响着对句法结构的理解。所以,对汉语反身代词“自己”长距离照应关系的解读应在句法—语义—语用接口上来完成。(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3-04-11)
吴俊[6](2013)在《英语定冠词the的间接照应语义关系的认知推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让人们更好的理解、确认英语定冠词the间接照应的语义关系,文章在回顾已有关于英语定冠词the语篇照应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例子,从认知科学的视角,就英语定冠词the间接照应的语义关系进行认知推理分析,包括计算机的缺省推理、心理学的反事实推理、数学的合情推理。(本文来源于《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1期)
付丹亚,高扩昌,张惠玲[7](2012)在《语篇理解中照应关系的认知语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语篇理解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不仅要理解文字符号的表层结构,而且要理解语义的深层结构转化。照应是语篇中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其正确推理关系着语篇中作者意图理解的成功。认知语言学的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为语篇中照应关系的语用推理提出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2年17期)
佟兆俊[8](2011)在《英语关系词:一类独特的,被冷落了的照应词语》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关系词建立的照应关系是一种重要的语篇编码资源,但学界对此却少有系统研究。本文把关系词看作一类独特的照应词语,讨论它们的照应本质属性,分析它们的独特用法,并提出以"关系照应"为名划分它们的照应类属。(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11年12期)
佟兆俊[9](2011)在《谈英语关系词照应的语篇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关系词建立的照应关系是一种重要的语篇编码资源,有着不可替代的语篇功能,但学界对此却少有系统研究。在此将关系词看作一类独特的照应词语,讨论它们的语篇功能,分析它们在语篇构建过程中如何建立逻辑语义联系,调控语篇信息分布于运动,维护语篇主题统一性。(本文来源于《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期刊2011年06期)
高芸,何向东[10](2011)在《从代词照应关系的角度看DRT》一文中研究指出话语表现理论(Discourse Representation Theory,简称DRT)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荷兰逻辑学家坎普(Hans Kamp)开创的一种动态语义学理论。DRT是一种关于自然语言的语义观,它的产生源于蒙塔古语法及其语义观。在对自然语义的解释中,格赖斯(Grice)等关联理论研究者都将常规意义从语用(本文来源于《哲学动态》期刊2011年01期)
照应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动态意义理论下进行英语反身代词对比,运用话语表达理论(DRT)的动态语义方法对反身代词"自己"长距离照应关系进行研究,把传统模型论单句语义的静态研究扩展到句子序列,强调形式语义学不仅要研究语言形式与内在意义的联系,还要研究人们在语言交际中如何去把握语言形式和内在意义的联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照应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李小妮.动词语义对“自己”照应关系的影响[J].校园英语.2019
[2].何乃平.话语表达理论下英汉反身代词照应关系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3].邱冬梅,温远鹤.语篇微观层面的夹档关系结构及其序列照应研究[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8
[4].凌朝栋.论司马迁《史记》叙事中的照应——以《史记·项羽本纪》重要叙事写人照应关系为例[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
[5].余晓强.汉语反身代词“自己”照应关系的综合分析研究[D].山东大学.2013
[6].吴俊.英语定冠词the的间接照应语义关系的认知推理[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7].付丹亚,高扩昌,张惠玲.语篇理解中照应关系的认知语用分析[J].文教资料.2012
[8].佟兆俊.英语关系词:一类独特的,被冷落了的照应词语[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
[9].佟兆俊.谈英语关系词照应的语篇功能[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
[10].高芸,何向东.从代词照应关系的角度看DRT[J].哲学动态.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