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围岩应力释放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径向位移,后继屈服准则,非关联流动法则,围岩力学参数
围岩应力释放率论文文献综述
聂军委[1](2019)在《考虑围岩应力释放及软化特征的圆形隧道弹塑性位移解》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根据收敛-约束法,围岩径向位移决定支护刚度,而其对围岩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基于后继屈服准则和非关联流动法则,并考虑围岩应力释放影响,分别推导了围岩径向位移的弹塑性解和黏弹性解。对比分析二者间差异,在弹塑性解中采用降低围岩力学参数方法即可较为准确求解围岩径向位移。对该方法的研究表明:黏聚力对隧道开挖界面附近的围岩位移影响较小;基于弹塑性理论的简化计算过程中,降低弹性剪切模量即可得到较为准确的围岩径向位移。此外,用降低围岩力学参数方法还可以将考虑掌子面作用的黏弹塑性叁维问题转化为弹塑性二维问题,简化了求解过程。通过算例分析,经修正参数后所得的围岩径向弹塑性位移为文献所得弹塑性解的上限,且为黏弹塑性解的下限,用降低围岩力学参数方法所得支护刚度适中,有利于保证隧道围岩稳定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9-21)
陈素侠,陈洁,白兴锋[2](2015)在《考虑围岩应力释放效应的岩爆滞后性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岩爆判据可用于宏观上把握岩爆发生可能性,但对其所特有的滞后性现象机制研究不足。自围岩应力释放角度出发,利用数值模拟工具,研究分析岩爆滞后性特征。对不同应力释放率下围岩弹、塑性应变能分布特征以及围岩破坏区范围及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应力释放率与弹性模量之间呈指数关系,应力释放率较低时,围岩主要为弹性变形。2)随着释放率的逐步提高,洞壁围岩出现塑性屈服区,且弹性应变能与塑性应变能密度之间发生调整,并最终于洞壁一定深度处形成弹性能量集中区。3)应力释放率不同时,洞室围岩塑性区范围不同,且随着应力释放率的逐步提高,屈服状态自剪切屈服向剪切与张拉屈服并重转变,不同应力释放率下岩爆等级不同。研究结果对于认识岩爆滞后性现象具有一定的作用。(本文来源于《隧道建设》期刊2015年S2期)
刘英棨,张谢东,李佳莉,杨笑天[3](2015)在《基于反分析法的浅埋隧道围岩应力释放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便捷快速并准确地计算围岩应力释放率以指导浅埋隧道施工,文中借助监控量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并预测指定时刻初衬拱圈变形,运用位移反分析法,应用影响线原理,通过Midas/Civil有限元软件反演求得初期支护层间应力,将其与理论开挖围岩压力进行比较,推导了浅埋隧道围岩应力释放率与初衬拱圈位移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最浅埋深断面YK86+685处应力释放率达到48.5%,超出邻近断面25%应力释放水平过多是造成其拱顶掉块的主要原因,将拱圈封闭时机提前5d进行将有效避免类似工况发生.(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期刊2015年06期)
贾正,涂兴怀[4](2015)在《隧道围岩应力释放研究及二次支护时机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围岩应力释放率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以数值分析的方法研究某高速公路的开挖与支护,采用虚拟支撑力法模拟应力释放过程,总结隧道洞周位移、围岩塑性区、锚杆内力、二衬受力随不同应力释放率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应力释放率的增大,拱顶下沉值及拱底向上位移值均增大,隧道有"关门"的趋势,围岩塑性区范围也随之增大,锚杆应力、二衬受力随之减小。同时,阐述了合理选择二次支护时机的重要性,并以围岩应力释放率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为基础,为合理选择二次支护时机提出一种新尝试。(本文来源于《第四届全国地基基础与地下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5-09-22)
魏勇[5](2015)在《煤矿巷道围岩应力释放率的二维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煤矿巷道的支护工程中,初次支护的强度和时间都和巷道围岩的应力释放率有很大的关系,本文对某煤矿巷道进行了全断面开挖释放围岩应力30%,初次支护释放围岩应力30%,二次支护释放剩余40%的围岩应力的FLAC二维数值模拟计算。计算结果显示,隧道的各向应力趋于平衡,可以满足施工要求。(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煤炭经济》期刊2015年06期)
郭香红[6](2014)在《黄土隧道围岩应力释放对初期支护受力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山西省岢临高速公路某黄土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台阶法开挖方式下不同围岩应力释放率对初期支护结构的受力影响。分析结果能较为合理地反映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状况,可为黄土隧道初期支护参数的合理选取提供相关参考。(本文来源于《山西交通科技》期刊2014年02期)
罗俐[7](2012)在《深埋隧道围岩应力释放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贵广高速铁路中北岭山隧道为工程背景,研究隧道段为软弱围岩段、所处地段埋深大、地应力高、水文地质差、施工环境恶劣等各种不利影响下,分析隧道围岩应力释放规律及最佳支护时机。在工程现场采集施工开挖及支护过程中,北岭山隧道叁个不同围岩地质条件下的围岩收敛、拱顶下沉、隧道支护结构轴力、锚杆轴力等各项实测数据。叁个断面为北岭山隧道围岩地质的典型,第一段围岩断层经过,围岩破碎,等级较高;第二段围岩埋深为隧道最大,地应力高,围岩为软弱围岩,围岩等级也较高,变形较大;第叁段围岩为破碎围岩,围岩等级为整个隧道最高,且该处是强富水区;通过对这叁个断面长时间的监控量测,整理数据并总结该隧道叁个不同围岩地质条件下隧道围岩应力释放及围岩变形等规律,其中第一段围岩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最小,围岩变形及受力都最小;第二段围岩变形较大,变形速率慢,但持续时间较长,对隧道稳定及支护造成一定的影响,支护时机对该段围岩稳定是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第叁段围岩等级最高,最为破碎,强富水区的地下水条件对围岩稳定造成不利影响,该段围岩变形最大,锚杆轴力最大,应着重注意该段的初期支护。利用地下工程中隧道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GTS数值模拟软件,模拟计算所测叁个断面隧道施工作业中,隧道围岩的收敛、拱顶下沉、锚杆轴力、支护结构轴力大小及规律,所得结果与现场监控量测基本相似。最后对隧道软弱围岩的最佳支护时机进行了讨论,根据最佳支护时机的物理意义和的塑性区半径的修正的芬纳公式从空间上确定出了各典型类别岩体的最佳支护时机。(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2-05-01)
杨树新,李宏,白明洲,许兆义[8](2010)在《高地应力环境下硐室开挖围岩应力释放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高地应力环境下硐室掘进引起的围岩应力时空变化规律,以某地下工程模拟试验硐为例,开展了原地应力测量,应用压磁电感法高精度应力测试系统对地下硐室挖掘过程中围岩应力变化的全过程进行了跟踪监测。结果表明:高应力区试验硐掘进引起的围岩应力变化有应力释放、应力调整和应力平稳3个阶段;垂直于硐壁方向的应力变化最显着,距离硐壁0.6 m处原地应力基本完全释放;平行于硐壁方向的应力变化较小,释放掉原值的20%,应力在放炮时瞬间释放完毕;观测到最小主应力在调整阶段有2 MPa左右的应力加强现象。(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闫立来[9](2009)在《岩质隧道围岩应力释放率的确定与结构力学性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公路等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量的公路隧道也随着出现。隧道的建设在开挖和支护过程中,围岩应力得到释放,引起洞室围岩体发生应力重分布,当这种重新分布应力超过围岩的强度极限时,将会造成围岩的失稳破坏,因此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体应力释放率的确定对隧道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支护的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决定着隧道结构设计的是否合理,也是对隧道围岩稳定性与支护结构可靠性评价的重要因素。论文依托内蒙古阿拉坦隧道工程,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弹塑性模型,对隧道围岩开挖过程和支护结构进行数值仿真模拟。在本文中分别数值仿真了Ⅳ级和Ⅲ级两个等级的隧道围岩断面,对隧道围岩在开挖锚喷支护后的位移和应力变化进行分析,确定围岩稳定时合理的应力释放率以及开挖对围岩的影响范围。然后分析合理围岩应力释放率下锚喷初支护和二次衬砌支护的力学特性,并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中的要求对比,对设计作初步安全性评价,进而提出优化初期锚喷支护和二次衬砌支护结构的建议,达到指导设计和施工的目的。在工程现场,隧道开挖后及时进行锚喷初支,控制围岩的应力和变形,使围岩充分自稳并发挥拱效应,同时加强监测,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对隧道围岩及支护的力学行为进行系统的分析。(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09-03-15)
李俊鹏,段小强,闫小虎[10](2007)在《开挖过程中隧洞围岩应力释放规律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叁维计算模型中掌子面的推进位置与围岩位移释放系数间的关系,再结合二维分析中围岩应力释放系数与位移释放系数间的对应关系,得到了各典型类别围岩的应力释放系数与掌子面推进位置间的对应关系,得出了具有一般性的规律,并在现场监测中得到了验证,这将为工程设计的精确性分析和施工的及时性提供合理的依据,同时也为今后有限元的分析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围岩应力释放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现有岩爆判据可用于宏观上把握岩爆发生可能性,但对其所特有的滞后性现象机制研究不足。自围岩应力释放角度出发,利用数值模拟工具,研究分析岩爆滞后性特征。对不同应力释放率下围岩弹、塑性应变能分布特征以及围岩破坏区范围及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应力释放率与弹性模量之间呈指数关系,应力释放率较低时,围岩主要为弹性变形。2)随着释放率的逐步提高,洞壁围岩出现塑性屈服区,且弹性应变能与塑性应变能密度之间发生调整,并最终于洞壁一定深度处形成弹性能量集中区。3)应力释放率不同时,洞室围岩塑性区范围不同,且随着应力释放率的逐步提高,屈服状态自剪切屈服向剪切与张拉屈服并重转变,不同应力释放率下岩爆等级不同。研究结果对于认识岩爆滞后性现象具有一定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围岩应力释放率论文参考文献
[1].聂军委.考虑围岩应力释放及软化特征的圆形隧道弹塑性位移解[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2].陈素侠,陈洁,白兴锋.考虑围岩应力释放效应的岩爆滞后性模拟研究[J].隧道建设.2015
[3].刘英棨,张谢东,李佳莉,杨笑天.基于反分析法的浅埋隧道围岩应力释放率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5
[4].贾正,涂兴怀.隧道围岩应力释放研究及二次支护时机探讨[C].第四届全国地基基础与地下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2015
[5].魏勇.煤矿巷道围岩应力释放率的二维数值分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5
[6].郭香红.黄土隧道围岩应力释放对初期支护受力的影响分析[J].山西交通科技.2014
[7].罗俐.深埋隧道围岩应力释放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
[8].杨树新,李宏,白明洲,许兆义.高地应力环境下硐室开挖围岩应力释放规律[J].煤炭学报.2010
[9].闫立来.岩质隧道围岩应力释放率的确定与结构力学性状研究[D].长安大学.2009
[10].李俊鹏,段小强,闫小虎.开挖过程中隧洞围岩应力释放规律的数值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