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耗竭影响论文-孟卓群

资源耗竭影响论文-孟卓群

导读:本文包含了资源耗竭影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校教师,情绪耗竭,资源

资源耗竭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孟卓群[1](2015)在《高校教师情绪耗竭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讨——基于资源保护理论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教师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职业压力与角色压力,很多高校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现象,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消减其工作热情,限制其创新精神,阻碍其自身成长和专业发展,降低了他们的工作绩效,进而影响了教学、科研质量的稳定。以倦怠的核心因素——情绪耗竭为视角,着重探讨高校教师情绪耗竭的发生机制和相关影响因素,从资源保护理论的角度,给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本文来源于《林区教学》期刊2015年07期)

李存芳,杨保华,王世进[2](2013)在《基于产业转移的可耗竭资源型企业区位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产业转移的可耗竭资源型企业区位选择行为不仅是一个新兴的实践问题,而且是一个理论前沿课题。本文运用组织行为学和系统工程学的理论,基于由2000-2009年我国可耗竭资源型企业实施跨区产业转移的112个项目中提炼出的9种企业区位选择行为,利用文献研究和访谈调查等方法,析取企业区位选择行为的诸种影响因素,以"风险度感知"和"满意度感知"为中介变量,构建此类企业区位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1)"决策偏好"、"法治环境"、"资源禀赋"、"区位成本"、"经济区位"、"政策引力"、"民众素质"7个因素都是间接地对"高风险度-高满意度区位选择行为"、"低风险度-高满意度区位选择行为"产生显着的影响,且显示出作用强度从高到低的倾向;(2)只有"区位成本"因素最终表现为负影响,其它6个因素最终都表现为正影响;(3)7个因素的作用方式和作用路径也拥有一定的规律性。研究结论可为调控可耗竭资源型企业区位选择行为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政策制订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管理评论》期刊2013年12期)

李宗波,李巧灵,田艳辉[3](2013)在《工作投入对情绪耗竭的影响机制——基于工作需求—资源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工作需求-资源模型,考察工作投入对情绪耗竭的影响,以及工作-家庭冲突的中介作用和组织支持感的调节效应。以高校辅导员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工作投入对工作-家庭冲突与情绪耗竭均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工作-家庭冲突在工作投入与情绪耗竭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组织支持感对工作-家庭冲突与情绪耗竭之间的关系具有显着的调节作用。研究揭示了工作投入程度过高亦具有负面效应,组织支持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这种负面影响。(本文来源于《软科学》期刊2013年06期)

帅小根,李惠强,郑砚国,李思堂[4](2010)在《混凝土物化能耗及资源耗竭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述了产品生命周期评价和资源耗竭影响。在综合了资源的储量、年消耗量和回收率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源当量系数和耗竭影响的定量计算方法。通过对几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掺与不掺粉煤灰混凝土的实验分析,定量评价了混凝土物化能耗及资源耗竭指数。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混凝土的物化能耗和资源耗竭指数都增大;掺入粉煤灰和使用低标号水泥可有效的降低混凝土的物化能耗和资源耗竭指数。(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7期)

帅小根,李惠强,李思堂[5](2009)在《混凝土物化资源耗竭影响的定量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述了产品生命周期评价和资源耗竭影响,在综合资源储量、年消耗量和回收率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源耗竭影响和当量系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分析几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掺与不掺粉煤灰混凝土的实验,定量评价了混凝土物化能耗及资源耗竭指数。研究结果有助于绿色建筑设计合理选择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加强混凝土生产的资源科学管理。(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09年03期)

葛世龙,周德群[6](2009)在《可耗竭资源开采中的资源税征收预期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资源税是促使资源有效开采的一条重要途径.首先分别建立了资源开采有效、开采不足和开采过量的优化开采模型,得到相应的资源价格的优化路径;然后描述了资源税征收预期过程,利用全概率公式推导出各时刻征收资源税的概率,进而建立了征收预期下优化开采模型,得到保证资源有效开采的资源税表达式.结果表明:在特定条件下政策预期可转变为征税或不征税两种状态,政府只有创造条件引导政策预期转为征收资源税,才能使资源有效开采;状态转换时间及税率大小随参数变化而变化.(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葛世龙,周德群,陈洪涛[7](2008)在《储量不确定对可耗竭资源优化开采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回采率是储量不确定的重要参数之一。利用回采率提高的概率、调整次数及调整幅度描述回采率不确定,给出回采率的调整方法,进而确定了有效可采储量,然后利用最优控制理论建立了可耗竭资源最优开采模型,确定了资源最优开采路径、影子价格和耗竭时间。结果表明:提高回采率,能增加企业资源供给量,延长采区的服务年限;回采率提高的越多,需要调整的次数也越多,回采率提高的概率较高时,相应调整次数可以减少些;在理论上验证了当前提高回采率政策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管理科学》期刊2008年06期)

资源耗竭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产业转移的可耗竭资源型企业区位选择行为不仅是一个新兴的实践问题,而且是一个理论前沿课题。本文运用组织行为学和系统工程学的理论,基于由2000-2009年我国可耗竭资源型企业实施跨区产业转移的112个项目中提炼出的9种企业区位选择行为,利用文献研究和访谈调查等方法,析取企业区位选择行为的诸种影响因素,以"风险度感知"和"满意度感知"为中介变量,构建此类企业区位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1)"决策偏好"、"法治环境"、"资源禀赋"、"区位成本"、"经济区位"、"政策引力"、"民众素质"7个因素都是间接地对"高风险度-高满意度区位选择行为"、"低风险度-高满意度区位选择行为"产生显着的影响,且显示出作用强度从高到低的倾向;(2)只有"区位成本"因素最终表现为负影响,其它6个因素最终都表现为正影响;(3)7个因素的作用方式和作用路径也拥有一定的规律性。研究结论可为调控可耗竭资源型企业区位选择行为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政策制订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资源耗竭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1].孟卓群.高校教师情绪耗竭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讨——基于资源保护理论的视角[J].林区教学.2015

[2].李存芳,杨保华,王世进.基于产业转移的可耗竭资源型企业区位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管理评论.2013

[3].李宗波,李巧灵,田艳辉.工作投入对情绪耗竭的影响机制——基于工作需求—资源模型的研究[J].软科学.2013

[4].帅小根,李惠强,郑砚国,李思堂.混凝土物化能耗及资源耗竭影响[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

[5].帅小根,李惠强,李思堂.混凝土物化资源耗竭影响的定量评价[J].水电能源科学.2009

[6].葛世龙,周德群.可耗竭资源开采中的资源税征收预期影响研究[J].系统工程学报.2009

[7].葛世龙,周德群,陈洪涛.储量不确定对可耗竭资源优化开采的影响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8

标签:;  ;  ;  

资源耗竭影响论文-孟卓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