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双氨基酸五配位氢膦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氢膦烷,绝对构型,机理
双氨基酸五配位氢膦烷论文文献综述
周仲飞[1](2014)在《双氨基酸五配位氢膦烷取代反应多样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五配位磷化合物具有非常活泼的化学性质,可与多种带质子的亲核试剂如水、醇、胺等发生反应。作为一类特殊的五配位磷化合物和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氢膦烷备受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其结构的特殊性在于与磷原子成键的五个化学键中至少有个一是P-H键,这就决定了氢膦烷化学性质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P-H键上。本课题组已经成功地合成出了多种双氨基酸五配位氢膦烷,同时对这些化合物与酚、胺类的类Atherton-Todd反应以及CO2插入反应做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拓展五配位氢膦烷的反应活性研究,本文以单一构型的双氨基酸五配位氢膦烷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与迭氮化钠、醇钠的类Atherton-Todd反应以及和烷基锂的反应及立体化学,提出了反应机理并设计实验验证。通过研究双氨基酸五配位氢膦烷衍生物的波谱学性质和这些化合物中磷原子的绝对构型,还提出了利用波谱学性质判断双氨基酸五配位氢膦烷衍生物中磷原子绝对构型的方法。本文共研究了双氨基酸五配位氢膦烷与叁类金属化合物的反应。首先,研究了双氨基酸五配位氢膦烷与迭氮化钠的反应,高效地对双氨基酸五配位氢膦烷进行迭氮化,合成了系列产物,并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核磁共振波谱(NMR)、电喷雾质谱、IR等手段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磷谱对该反应进行了跟踪,初步探讨并提出了该反应可能的立体化学反应反应机理,即经过P-Cl中间体,该中间体的磷原子构型相对于氢膦烷是立体保持的,从中间体到产物,磷原子构型翻转。其次,研究了双氨基酸五配位氢膦烷与醇钠的类Atherton-Todd反应,从反应氛围、缚酸剂、温度等方面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对反应路径进行了探究,提出了反应的机理,认为烷氧基负离子从两个方向进攻磷原子,得到的产物为一对非对映异构体。最后研究了双氨基酸五配位氢膦烷与烷基锂的反应,探索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合成分离了系列产物,对这些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本文通过对已知构型的双氨基酸五配位氢膦烷衍生物波谱学性质进行分析,尝试利用波谱学性质判断双氨基酸五配位氢膦烷中磷原子绝对构型。研究发现碳谱中3JCCNP与化合物中磷原子绝对构型之间有着一定的关联,通常在一对非对映异构体之间,3JCCNP(ΛP)>3JCCNP(ΔP)。利用这个规律对本文中合成的25个相关化合物的波谱学性质进行分析,对其构型进行判断,与预期的一致,展现了利用波谱学性质判断五配位磷烷磷原子绝对构型的可行性,有助于对五配位磷化合物的立体化学性质的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4-05-01)
曾志平,侯建波,章慧,赵玉芬[2](2010)在《双氨基酸手性五配位氢膦烷化学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关注了氨基酸手性五配位磷化学的新进展,结合本实验室对五配位磷的长期研究工作,对一类双氨基酸手性五配位磷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系统总结.确定该系列化合物中心磷原子属于叁角双锥构型,H原子和两个N原子在平伏键,两个O原子在直立键.在此基础上,借鉴配位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对其绝对构型进行命名,并通过固体CD光谱以及1H NMR对该系列化合物的绝对构型进行关联.1H-1H COSY信号的差异表明,此类化合物还存在着特殊的4JH-C-N-P-H耦合相互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化学》期刊2010年07期)
侯建波[3](2009)在《手性双氨基酸五配位氢膦烷的立体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五配位磷化合物作为中间体或过渡态在生物学过程中被广泛的提出。本论文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并分离出16个单一绝对构型的双氨基酸五配位氢膦烷,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核磁共振波谱(MR)、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圆二色光谱(CD)、电喷雾质谱(ESI-MS)以及量子化学理论计算等分析手段对它们的立体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论文通过L-型氨基酸与PCl_3反应可以获得一对双氨基酸五配位氢膦烷的非对映异构体,与之类似,D-型氨基酸与PCl_3反应可以获得另外一对双氨基酸五配位氢膦烷的非对映异构体。这些非对映异构体都可以利用非手性HPLC进行有效的分离(纯度大于99.5%)。固体CD光谱证明它们双双成对映异构体的关系,在非手性HPLC中有相同的保留时间及相似的波谱数据。~1H-~1H COSY实验发现其中一类双氨基酸五配位氢膦烷中氨基酸侧链α-CH与PH之间具有远程相关作用,~4J_(H-C-N-P-H)为2.4 Hz。量子化学理论计算表明在双氨基酸五配位氢膦烷的非对映异构体之间,P-H键与氨基酸侧链α-位碳原子的C-H键空间伸展方向不同,进而造成了~1H-~1H COSY信号的差异,~4J_(H-C-N-P-H)分别为2.5或0.5 Hz。~(31)P NMR和~1H NMR跟踪测试表明该系列化合物各单一绝对构型在中性有机溶剂DMSO-d_6或CDCl_3中,室温条件下,40天内可以稳定不变。高纯度和较好的稳定性为绝对构型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奠定了很好的基础。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对获得晶体结构的8个双氨基酸五配位氢膦烷的结构进行解析,确定该系列化合物中心磷原子属于叁角双锥构型,H原子和两个N原子在平伏键上,两个O原子在直立键上。在此基础上,借鉴配位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对其绝对构型进行命名,并通过固体CD光谱以及~1H NMR对所有化合物的绝对构型进行关联。本论文还系统的对~1J_(P-X)(X=H,N)进行了研究,实验测试表明:~1J_(P-H)耦合常数的数值在四配位磷化合物中约为700 Hz小于在双氨基酸五配位氢膦烷中约为800 Hz的数值,而~1J_(P-N)耦合常数的数值在四配位磷化合物中约为41 Hz却大于在双氨基酸五配位氢膦烷中约为32 Hz的数值。利用量子化学理论计算,通过DFT/B3LYP/6-3 1+G(d,p)对化合物的几何结构进行优化,再用DFT/B3LYP/IGLOⅢ对其进行耦合常数的计算获得了与实验测试相同的结论,研究表明在双氨基酸五配位氢膦烷中,P-N键具有双键的性质,从而降低了化学键中s轨道的比例,进而降低了相应的~1J_(P-N)耦合常数数值。对双氨基酸五配位氢膦烷固体CD和溶液CD的测试,以及对双缬(亮)氨酸五配位氢膦烷的CD光谱进行理论计算研究,确定了氨基酸侧链为饱和脂肪链的双氨基酸五配位氢膦烷的CD信号受到中心手性磷原子与氨基酸侧链α-位手性碳原子的共同影响。由于在不同构型中两类手性原子对CD光谱的贡献不同,所以在非对映异构体之间CD光谱的最大吸收峰位置和吸收强度都有明显的差异。最后,对双氨基酸五配位氢膦烷进行电喷雾多级质谱裂解规律研究发现,单纯的通过多级质谱裂解无法区分化合物的手性。在正离子模式下([M+H]~+或[M+Na]~+),氨基酸侧链对相应的亚胺离子具有明显的稳定作用,伴随着氨基酸侧链变大(特别是苯环基团存在时),亚胺离子的稳定性明显增强并影响多级质谱的裂解规律。在负离子模式下([M-H]~-),对于双苯甘氨酸五配位氢膦烷因为苯环直接连接在化合物的螺环上,从而使得苯环在稳定该类化合物的负离子碎片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并表现出不同的裂解方式。本论文充分发挥各种立体化学研究方法的优势,从多角度对手性双氨基酸五配位氢膦烷的结构进行探讨,并运用量子化学理论计算的方法对实验测试获得的数据进行合理的解释。(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09-07-01)
钮永,钟儒刚[4](2005)在《五配位双氨基酸膦烷稳定性的量子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前生命时期的化学过程中五配位氢膦烷分子对氨基酸的生成与积累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P-H键的活性则成为了氢膦烷分子独特的性质,其差异也是导致氨基酸生成的关键因素。而氢膦烷的量子化学研究却少有报道,为此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两种五配位氢膦烷分子具有相似的结构却有不同的性质。(3S,8S)-3,8-二甲基-5-氢-1,6-二氧杂-4,9-二氮杂-5-五配位磷-[4.4]螺壬烷-2,7-二酮(图1a,以下简称分子1)难溶于有机溶剂(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期刊2005-10-01)
双氨基酸五配位氢膦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关注了氨基酸手性五配位磷化学的新进展,结合本实验室对五配位磷的长期研究工作,对一类双氨基酸手性五配位磷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系统总结.确定该系列化合物中心磷原子属于叁角双锥构型,H原子和两个N原子在平伏键,两个O原子在直立键.在此基础上,借鉴配位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对其绝对构型进行命名,并通过固体CD光谱以及1H NMR对该系列化合物的绝对构型进行关联.1H-1H COSY信号的差异表明,此类化合物还存在着特殊的4JH-C-N-P-H耦合相互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氨基酸五配位氢膦烷论文参考文献
[1].周仲飞.双氨基酸五配位氢膦烷取代反应多样性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4
[2].曾志平,侯建波,章慧,赵玉芬.双氨基酸手性五配位氢膦烷化学新进展[J].中国科学:化学.2010
[3].侯建波.手性双氨基酸五配位氢膦烷的立体化学研究[D].厦门大学.2009
[4].钮永,钟儒刚.五配位双氨基酸膦烷稳定性的量子化学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