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小说死水微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女性形象,《死水微澜》,蔡大嫂,现代性
小说死水微澜论文文献综述
苏菲[1](2019)在《从一个侧面看李劼人小说的现代性追求——论《死水微澜》中的蔡大嫂》一文中研究指出李劼人自觉以现代意识书写成都周边社会,其代表作《死水微澜》将女主人公蔡大嫂个人的命运沉浮与社会历史变迁相结合,通过探索女性在社会进化中精神特质的变化,揭示了西方文明入侵中国后的社会嬗变过程,从而完成了一种新的历史小说写作方式,体现了"五四"新思潮在现代历史小说中的萌芽与发展,是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典范。同时,蔡大嫂作为表现作家"现代性"追求的化身而在现代文学史人物画廊里光彩照人、熠熠生辉。(本文来源于《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高旭东[2](2019)在《论李劼人的大河小说及《死水微澜》的文化深度》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四"以来的主流文坛一直倡导现实主义,然而法国现实主义传统在中国的正宗传人李劼人推出其大河小说时,整个文坛却集体沉默了,以至于他成为一个不该被重新发现而实际上是被重新发现的大作家。将大河小说说成是历史小说与乡土小说,不是要加以限定就是似是而非之论。《死水微澜》中邓幺姑的最后选择成为她与《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分道扬镳的文化标志。当时四川民间最有势力的是袍哥与教民,天生不安分的邓幺姑刚刚与袍哥情人生死别离,又选择了改嫁教民,她以通吃的姿态表明自己才是真正的人物。在邓幺姑身上激情的浪漫与冷静的务实同时并存,她最后的选择令人想到后来莫言《红高粱》中的"我奶奶"与《丰乳肥臀》中的母亲。这种顽强地执着于生存的生命活力也是中华民族虽历经苦难却仍然生生不息的根基所在。(本文来源于《江苏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胡蓉[3](2016)在《李劼人小说中的四川方言与文化内涵——重读《死水微澜》》一文中研究指出李劼人的《死水微澜》中包孕着丰富的四川方言和蜀地文化。因而,可从具体的语言文字出发来探微蜀人的精神世界与文化意蕴。从女性个人的婚恋观念到作为群体活动的一种独特的古傩文化现象,再到一种特殊的群体组织——四川哥老会,最后上升到国家层面的视阈来观照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异质文化的冲突碰撞,最终重新解读这一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本文来源于《钦州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9期)
孙湘婷[4](2016)在《论李劼人长篇小说《死水微澜》中的爱情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李劼人因"大河系列"小说而受到文坛的关注,"大河"系列包括3部小说,分别是《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这些小说展现了四川的历史发展和广阔的社会现实,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死水微澜》这部小说中以邓幺姑为代表的女性形象是充满光彩的,她们充当着爱情的主导者,而不是被动地等待;另一方面,当爱情不能同时满足人的精神和物质需求时,主人公往往会舍弃精神需求而保全物质需求,这从邓幺姑的3段爱情中可以明显得出。(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李红梅[5](2015)在《经典重现:论小说《死水微澜》之改编》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川作家李劼人的小说《死水微澜》从1936年诞生起,到21世纪的今天,大众对它的欣赏,经历了从"冷落"到"热情"的转变。笔者梳理了该小说过去不被重视的原因,有时代潮流、审美风格、读者接受等因素,总结其如今被影视媒介频繁改编的缘由,在于小说的戏剧性、传奇性,符合影视改编的审美品质。文学名着被改编的过程,是大众影视文化对精英文学的深度诉求,读者和观众通过各种媒介阅读文学作品的历程,正是小说《死水微澜》被经典化的过程。(本文来源于《电影文学》期刊2015年14期)
杜康[6](2014)在《李劼人的小说创作与法国自然主义的关系探析——以《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李劼人是我国现当代着名作家,他的一生作品不多,《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这叁部长篇小说叁部曲是他的主要代表作。这叁部曲从1900年庚子事变写起,写到1912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灭亡结束,展现了四川这片土地发生的波澜壮阔的变化,巨细无遗地描绘了四川当时的社会现实,大量描写群众场面,注重群体的写照,逐渐忽略典型的创造,淡化情节,不去追求戏剧性的曲折变化,这些特征都说明李劼人忠实于法国自然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也可以看出法国自然主义对李劼人的创作影响是决定性的。(本文来源于《金田》期刊2014年02期)
谢江祎[7](2013)在《从《死水微澜》的人物“对话”看小说主题的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李劼人的长篇小说《死水微澜》反映了特定时代背景下的地域文化在蜀地儿女身上的复杂沉淀,其中"蔡大嫂"与小说其他人物之间的思想碰撞,更是时代主题的深刻反映。笔者将运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从小说人物的"对话"的角度阐释小说主题。(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3年23期)
黄着[8](2011)在《李劼人小说地域文化描写的意义——以《死水微澜》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域文化描写是李劼人小说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以《死水微澜》为例,探讨李劼人在其作品中如何发挥地域文化的作用,经由文化的细微变动中,将表现历史、展示巴蜀地域文化以及铺衍故事完美结合起来。(本文来源于《绵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9期)
李红梅[9](2008)在《小说《死水微澜》影视舞台剧改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80年代以来,伴随文坛对李劼人及其作品的重新发现和评价,影视剧、舞台剧,各地方剧种对《死水微澜》的改编接踵而至。本文采用文本细读与对比方法,对原着与改编文本之间的种种差异进行比照,归纳出从原着到改编文本之间的种种差异与变化,着重从媒介属性的审美转换与社会历史文化语境角度分析变化产生的原因。本论文分导言、正文、结语叁部分。导言对小说《死水微澜》影视剧、舞台剧改编研究现状进行清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说明本研究的意义及主要任务、方法等。正文部分共分四章。第一章对小说《死水微澜》与改编结缘的原因进行分析。第二章研究《死水微澜》从小说到电视剧的改编。《死水微澜》从小说到电视剧的改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增、删、改动,以及各种叙事策略的运用,不仅体现了从小说到电视剧两种不同叙事媒介之间的属性转换,还表现了改编者在新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下对“故事”的重述。第叁章研究《死水微澜》从小说到话剧的改编。《死水微澜》从小说到话剧的改编,国家民族等宏大叙事话语被注入话剧《死水微澜》,反映出新的艺术媒介在改编中结合自身媒介的社会属性而做的策略选择。女主人公邓幺姑从一个“不安分”的乡间民女转变为一个辣味十足、初具平等意识的“非凡女性”,这是编剧查丽芳的女性意识在人物身上的投射。第四章余论,主要结合当下影视改编中的一些现象,对《死水微澜》改编研究进行归纳与总结。(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08-04-17)
金炫坰[10](2004)在《春风吹过死水微澜——五四小说“性描写”之我见》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四时期,中国传统的旧的性观念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鲁迅、郁达夫、叶灵凤小说中的"性描写",显示了反叛禁锢人性、重新思考和评价旧道德的时代旋律。(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4年01期)
小说死水微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五四"以来的主流文坛一直倡导现实主义,然而法国现实主义传统在中国的正宗传人李劼人推出其大河小说时,整个文坛却集体沉默了,以至于他成为一个不该被重新发现而实际上是被重新发现的大作家。将大河小说说成是历史小说与乡土小说,不是要加以限定就是似是而非之论。《死水微澜》中邓幺姑的最后选择成为她与《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分道扬镳的文化标志。当时四川民间最有势力的是袍哥与教民,天生不安分的邓幺姑刚刚与袍哥情人生死别离,又选择了改嫁教民,她以通吃的姿态表明自己才是真正的人物。在邓幺姑身上激情的浪漫与冷静的务实同时并存,她最后的选择令人想到后来莫言《红高粱》中的"我奶奶"与《丰乳肥臀》中的母亲。这种顽强地执着于生存的生命活力也是中华民族虽历经苦难却仍然生生不息的根基所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说死水微澜论文参考文献
[1].苏菲.从一个侧面看李劼人小说的现代性追求——论《死水微澜》中的蔡大嫂[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2].高旭东.论李劼人的大河小说及《死水微澜》的文化深度[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9
[3].胡蓉.李劼人小说中的四川方言与文化内涵——重读《死水微澜》[J].钦州学院学报.2016
[4].孙湘婷.论李劼人长篇小说《死水微澜》中的爱情观[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5].李红梅.经典重现:论小说《死水微澜》之改编[J].电影文学.2015
[6].杜康.李劼人的小说创作与法国自然主义的关系探析——以《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为例[J].金田.2014
[7].谢江祎.从《死水微澜》的人物“对话”看小说主题的实现[J].青年文学家.2013
[8].黄着.李劼人小说地域文化描写的意义——以《死水微澜》为例[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
[9].李红梅.小说《死水微澜》影视舞台剧改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
[10].金炫坰.春风吹过死水微澜——五四小说“性描写”之我见[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