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月红福建省上杭职业中专学校364200
当前,网络已经成为中职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沟通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影响着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给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扬长避短、因势利导,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构建中职学校网络德育平台,是中职学校迫切需要研究的新课题。
一、构建网络德育平台的必要性
网络作为“双刃剑”,在传播知识和健康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网络的不良信息和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与侵蚀,严重冲击中职学生的思想和道德,导致学生是非观念模糊、思想混乱、道德意识下降、民族观念和爱国主义思想淡薄,容易形成西化倾向。网络的虚拟性造成中职学生的非人格化的倾向,导致人际关系疏远、亲情淡漠,使人产生孤独、苦闷、焦虑、压抑、低落和消沉的情绪。网络的隐蔽性导致网上不道德行为不易被人发现。为抵制网络对中职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迫切需要建设适合中职学生特点,为中职学生服务的网络德育平台,用科学先进、文明健康的内容来占领网络阵地,把中职学生吸引到健康的网络德育上来,以纠正学生上网行为的偏差。通过建设学校网络德育平台,拓展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空间和渠道,创新德育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效果。
二、构建网络德育平台的指导思想
构建中职学校网络德育平台,应该遵循《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密联系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实际,遵循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按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三、构建网络德育平台的目标
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把网络德育平台建设成为健康向上、形象生动、丰富多彩的德育宣传教育阵地,净化学生心灵的有效途径,学校、家庭和学生快捷、便利、高效、互动的沟通桥梁,为学生提供服务的园地,让学生快乐上网、畅所欲言的场所,努力把中职学生培养成为爱党爱国、拥有梦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成为敬业爱岗、诚信友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四、如何有效构建网络德育平台
1.精心规划,组织保障到位。我们学校依据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和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加强中职、中小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的通知》精神,制定了网络德育工作规划,以规划为引领,推动学校网络德育平台建设。学校成立网络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亲自任组长,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任副组长,德育教研组、计算机教研组、政治处、团委等部门参与,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配合,明确各自的任务和责任,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学校加大网络德育平台建设的投入,完善了校园网、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校园WiFi全覆盖,给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增添电子图书十万余册。学校建立了一支覆盖面广、思想品德较好、有丰富的德育实践经验、网络应用能力和奉献精神的网络德育队伍。各部门通力合作构建网络德育平台,占领网络新阵地,为网络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2.加强教育,正确引导上网。一方面,学校加强网络管理,严格控制信息源头。在网络服务器和计算机上安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通过技术手段及时屏蔽或删除含有低俗、淫秽、暴力、反动等内容的信息和攻击性言论,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使网络处在可监控状态,通过“过滤”和防范,最大限度地阻止各种不健康的信息与学生接触。另一方面,学校加强网络法规教育,增强学生网络法制意识和道德意识。开展了绿色上网承诺活动,签订《学生网络文明自律公约》,倡导学生积极、健康、文明上网。我们还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和网络行为规律,组织开展“网络道德大家谈”主题班会,针对如何控制上网时间、警惕网络陷阱、拒绝“网吧”、反对“黑客”,做合格的网民等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的“利”和“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学生抵抗各种网络不良因素影响的“免疫力”。学校网络教室和电子阅览室对学生开放上网,将学生吸引到学校,由教师进行有效管理,既避免了学生因去网吧而带来的负面不良影响,又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健康上网,充实课余文化生活,丰富知识,开阔视野。
3.拓宽途径,注重家庭参与。学校积极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通过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举办“增强网络德育意识,关爱子女健康成长”的讲座,向家长介绍学生在网络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呼吁家长引起高度重视。向家长通报校园网络德育建设的情况,改变了一些家长“谈网色变”消极防范的做法,引导家长积极主动出击,使正面的信息成为网络教育的主旋律,赢得家长对学校开展网络德育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为加强学校与家庭、家人与学生的沟通,学校建立了班主任、家长和学生QQ、微信群,让家长更便捷、更全面地了解学校的工作,倾听家长的进言,接受家长对学校办学的监督,自觉参与到学校德育工作中来,促进了网络行为的亲子沟通和家校互动,使家长更加关注孩子的网络行为和健康成长。
4.丰富内容,增强德育实效。
(1)在校园网开辟德育之窗专栏。学校充分运用互联网上丰富的德育资源,建立德育数据库,采用声、文、图并茂的综合再现力来表达德育内容,使网络成为德育的重要阵地,增强德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学会选择、学会判明是非,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组织师生创建班级主页、班级德育博客和学生园地。制作内容健康向上、图文并茂、生动直观的课件,侧重于学生成长记录、班级活动、德育活动等,使之成为展示学生个性的新舞台、促进学习的新课堂、建设班级文化的新空间,倾诉心声的新环境。学生通过班级主页和班级德育博客的评比,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德育氛围,增强了对班级集体的认同,激发广大学生关心集体,关心同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在校园网上开设学校信箱、校长热线、网上论坛、师生交流互动平台,进行平等对话、协商、讨论和答疑等德育活动。班主任、教师能够方便、快捷地从网络上得到学生的最新思想动态,掌握学生的情感及行为特征,从而把握德育制高点,前瞻性地做好德育工作。学校在网上论坛上,引导学生就热点问题、身边人、身边事进行讨论,对校园不文明现象进行批评,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教师在与学生的“闲聊”中传道、授业、解惑,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白是非,打开心扉,在交流沟通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4)针对社会竞争日益激励,中职学生面临的升学、就业等压力大、容易产生心理失衡的现象,我们在校园网开设“心理咨询”栏目,为学生提供网上心理咨询服务。学生通过匿名的方式,说出自己的隐私和心理困扰,避免了直接面对面咨询教师的尴尬。通过网上心理咨询,帮助学生消除疑虑,排除心理障碍,释放内心的压抑,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5)学校把开展的传统文化进校园,学生朗读、解读《弟子规》、《三字经》、《曾广贤文》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开展的礼仪教育、职业教育、青春健康教育、国防教育、爱国教育、安全教育、法纪教育、感恩教育、安全教育和“感恩祖国、五彩青春”校园十佳歌手大赛等活动,制成视频电子资料发到校园网站,对学生进行生动、感人、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德育教育。在校园网创办《清心园》校刊,展示校园文化生活的风采,拓展德育的内涵,弘扬时代的主旋律,增强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学校还把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具有一定思想启迪作用和教育意义的影片、音像资料和Flash动画软件等上传到校园网点播系统上,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点播观看,自主欣赏,自我教育。
(6)通过校园网建立学生德育积分档案。校领导、班主任、年级组长、科任教师依据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表现行为,按照学生德育积分管理细则,对学生进行动态量化考核评分、跟踪分析,有针对性地做思想教育工作。学生通过查询自己的德育积分情况,对自己的行为、思想进行反省,自我约束,自我完善,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学校网络德育平台的建设,实现了学校德育与现代网络教育技术的有机结合,不仅使德育工作摆脱了传统的灌输式、“一言堂”式的德育工作方法,还丰富了德育资源,拓宽了德育渠道,扩大了德育工作的领域,构建了一个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方位渗透的德育工作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