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的治疗和预防

破伤风的治疗和预防

宋淑燕(黑龙江省嫩江县九三局尖山农场职工医院161444)

【中图分类号】R51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8-0115-02

【关键词】破伤风治疗预防

破伤风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疾病,要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消除毒素来源,中和游离毒素,控制和解除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防治并发症等。破伤风的致残率约为10%。

一、治疗

1.消除毒素来源(处理伤口)

有伤口者。均需在控制痉挛下,进行彻底的清创术。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后,敞开伤口以利引流,并用3%过氧化氢或1:1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和经常湿敷。如原发伤口在发病时已愈合,则一般不需进行清创。

2.使用破伤风抗毒素中和游离的毒素

因破伤风抗毒紊和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均无中和已与神经组织结合的毒素的作用。故应尽早使用,以中和游离的毒紊。一般用2万~5万U抗毒素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1000mL内,由静脉缓慢滴人,剂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血清反应。对清创不够彻底的患者及严重患者,以后每日再用1万~2万U抗毒素,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共3~5日。新生儿破伤风可用2万U抗毒素由静脉滴注,此外也可脐周注射。还有将抗毒素5000~10000U做蛛网膜下腔注射的治疗方法,认为可使抗毒素直接进入脑组织内,效果较好,并可不再全身应用抗毒素。如同时加用泼尼松龙12.5mg,可减少这种注射所引起的炎症和水肿反应。

3.控制和解除痉挛

患者应单室严格隔离,环境应尽量安静,防止光声刺激。注意防止发生坠床或褥疮。控制和解除痉挛足治疗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如能做好,在极大程度上可防止窒息和肺部感染的发生,减少死亡。

(1)病情较轻者使用镇静剂和安眠药物,以减少患者对外来刺激的敏感性,但禁用大剂量,以免造成患者深度昏迷。用地西泮(5mg口服或10mg静脉注射,3~4次/日)控制和解除痉挛,效果较好。也可用巴比妥钠(0.1~0.2g,肌肉注射)或10%水合氯醛(15mL口服或20~40mL直肠灌注,3次/日)。

(2)病情较重者可用氯丙嗪50~10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从静脉缓慢滴入,4次/日。

(3)抽搐严重,甚至不能做治疗和护理者可用硫喷妥钠0.5g做肌肉注射(要警惕发生喉头痉挛,用于已做气管切开的患者,比较安全),或副醛2~4mL,肌肉注射(副醛有刺激呼吸道的不良反应,有肺部感染者不宜使用),或肌松弛剂,如氯化琥珀胆碱,氯化筒箭毒碱、三磺秀铵酚、氨酰胆碱等(在气管切开及控制呼吸的条件下使用)。如并发高热、昏迷,可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泼尼松30mg口服或氢化可的松200~400mg,静脉滴注,1次/日。

4.防治并发症

补充水和电解质,以纠正强烈的肌痉挛、出汗及不能进食等所引起的水与电解质代谢失调,如缺水、酸中毒等。对症状较轻的患者,就争取在痉挛发作的间歇期自己进食。对症状严重、不能进食或拒食者,应在抗痉挛药物的控制下或做气管切开术后,放置胃管进行管饲,也可做全胃肠外营养。

二、预防

破伤风是可以预防的,最可靠的预防方法是注射破伤风类毒素。通过类毒素的注射,人体内产生了抗体,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一定的浓度,可以中和进入体内的破伤风毒素,不致发病。加强工农业生产的劳动保护,避免创伤,普及新法接生,正确而及时地处理伤口等,也都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1.正确处理伤口

所有伤口都应进行及时彻底清创。对于污染严重的伤口,特别是战伤,要切除一切坏死及无活力的组织,清除异物,切开无效腔,敞开伤口,充分引流,不予缝合。如发现接生消毒不严时,需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脐部,然后涂以碘酊消毒。

2.自动免疫

应用类毒素注射,可以使人获得自动免疫。我国有些地区已在小儿中普遍推行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混合疫苗注射。基础注射共需皮下注射类毒素3次:第1次0.5ml。第2次1mL,两次注射之间须间隔4~6周。第2年再注射1mL,作为强化注射。这样,体内所产生的抗毒素浓度可达具有保护作用的0.01U/mL,并能维持此水平5~10年。以后每5~10年重复强化注射1mL。因此,凡10年内做过自动免疫者,伤后仅须注射类毒素0.5mL,即可预防破伤风;自动免疫注射已超过10年者,如伤口污染不重,也仅需注射类毒素0.5mL;如伤口污染严重,则在注射类毒素0.5mL3~4小时后,再于其他部位肌肉注射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250~500U,使抗毒素先中和毒素。类毒素激起的主动免疫,可在抗毒素作用消失前后接着发挥其预防作用。

3.被动免疫

被动免疫一般适用于以前未注射过类毒素而有下列情况之一者:①污染明显的伤口;②细而深的刺伤;③严重的开放性损伤,如开放性颅脑损伤、开放性骨折、烧伤;④未能及时清创或处理欠妥的伤口;⑤因某些陈旧性创伤而施行手术(如异物摘除)前。

参考文献

[1]刘亚,邹奕.基层保健院新生儿破伤风治疗与预防的探讨。中国保健,2009年第6期.

[2]徐英元,李玉平,付式海,肖太荣,周章恩.TAT预防破伤风作用探讨.中国药业,1998年04期.

[3]陈阳,王文琴.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在开放性创伤中的临床应用[J];贵州医药;2005年10期.

[4]杨胜军,刘军生,高祥云,朱锐,刘海健.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与马血清破伤风抗毒素临床应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年05期.

[5]张维琴,陈士军,景金锁.抗毒素预防破伤风是免疫学的失误[J];医学理论与实践;1995年09期.

标签:;  ;  ;  

破伤风的治疗和预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