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视乳头病变论文-马瑾,陈婷,王一玮,赵潺,李东辉

缺血性视乳头病变论文-马瑾,陈婷,王一玮,赵潺,李东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缺血性视乳头病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大鼠模型,后部视乳头,血流变化

缺血性视乳头病变论文文献综述

马瑾,陈婷,王一玮,赵潺,李东辉[1](2018)在《纵向测量大鼠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模型中后部视乳头血流变化的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活体评估大鼠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Rat 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 rNAION)模型后部视乳头血流灌注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SD鼠孟加拉玫瑰红股静脉注射和氩绿激光法制作rNAION模型。通过眼底彩照和荧光素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分别评估造模后视神经90天内形态变化和3小时内的血供变化,采用组织形态学来判断模型是否成功建立,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aser doppler flowmetry, LDF)在造模后第3天、7天、14天、21天和40天测量后部视乳头血流动力学的动态变化。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Student’s t检验以及Bonferroni校正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在rNAION模型中观察到视乳头水肿、消退与视盘苍白密切相关。FFA显示早期视盘低荧光,晚期高荧光。组织学研究显示视乳头组织水肿、疏松,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神经纤维大量丢失,大量神经胶质增生。与正常大鼠相比,造模后大鼠各观察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参数值均明显降低(F=175.06,P<0.0001),以在造模后14天以内下降最为显着(All P<0.01)。结论 rNAION模型病程中后部视乳头血流灌注持续降低,且在疾病发生14天前变化最为明显。该结果为探明rNAION模型中血流动态变化提供重要参考信息。(本文来源于《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期刊2018年04期)

展峰[2](2016)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缺血性视礼头病变患者平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26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疗法及口服中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视乳头病变患者可取得显着疗效。(本文来源于《按摩与康复医学》期刊2016年04期)

王欣[3](2014)在《糖尿病视乳头病变与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糖尿病视乳头病变(diabetic papillopathy,DP)和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都是与糖尿病存在密切联系的视神经疾病,二者的临床表现有很多相似之处。DP自从被命名以来,与NAION的关系问题就一直成为争论的焦点:部分学者认为DP具有与NAION完全不同的发病病理过程,是一种独立的眼病;而另有学者认为DP也是视盘缺血的一种形式,类似或等同于NAION,只是NAION的临床亚型或轻型。但是目前的这些研究大多是通过对二者临床表现的不同进行观察分析,用以判断二者是否属于同种眼病,并没有能够从发病机制的角度对二者的异同进行论证。本研究根据目前对于DP和NAION发病机制的推测,应用先进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urDoppler flow imaging,CDFI)、以及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等技术,观察DP和NAION在这些方面的异同之处,以期提高对二者的认知和治疗水平。目的:应用OCT、CDFI以及HbA1c检测等技术,从发病机制角度论证DP和NAION在这些方面的异同之处,以期提高对二者的认知和治疗水平。方法:对所有入选DP患者19例20眼与NAION患者28例30眼进行视盘水肿OCT特征、黄斑水肿发生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以及糖尿病病程的比较。对完成CDFI和HbA1c检查的所有DP患者9例10眼与NAION患者10例10眼进行眼球后血流动力学特征和发病近期HbA1c水平的比较。结果:1DP组中视盘上方、下方、鼻侧和颞侧四个部分视盘水肿的平均高度无显着性差异(P>0.05),呈现均衡性水肿;而NAION组中视盘上方、下方、鼻侧和颞侧四个部分视盘水肿的平均高度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呈现非均衡性水肿。DP组视盘水肿最高点的高度(t=2.199,P=0.033)和视盘中心1mm范围内的平均高度(t=2.629,P=0.011)均显着低于NAION组。DP组(45%)与NAION组(63.3%)黄斑水肿发生率无统计学显着性差异(P=0.251)。2DP组DR发生率75.0%,其中非增生期93.3%,增生期6.7%,无DR25.0%;NAION组DR发生率43.3%,其中非增生期61.5%,增生期38.5%,无DR56.7%。DP组伴发DR发病率显着高于NAION组(P=0.042),DP组非增生期发病率显着高于增生期(P=0.035),NAION组非增生期与增生期发病率无显着性差异(P=0.695)。3DP组患眼的眼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0.048)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P=0.026)均显着高于NAION组患眼的数值,两组的阻力指数无显着性差异(P=0.816)。DP组患眼的睫状后短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0.003)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P=0.002)均显着高于NAION组患眼的数值,DP组患眼的阻力指数显着低于NAION组患眼的数值(P=0.001)。DP组患眼的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0.038)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P=0.002)显着高于NAION组患眼的数值,DP组患眼的阻力指数显着低于NAION组患眼的数值(P=0.041)。4DP组发病近期的HbA1c水平显着高于NAION组(t=-2.36, P=0.030),DP组糖尿病病程显着短于NAION组(z=-2.252,P=0.024)。结论:1DP与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微循环障碍关系密切,NAION与眼球后血管的低灌注关系密切,二者的发病机制存在不同。2DP的视盘水肿程度较NAION轻微,而且分布均衡。3DP和NAION的发病机制不同,在临床上应该注意区别对待。(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4-03-01)

贺静,王小堂,王润生,王欢,王华[4](2013)在《非动脉炎性急性前部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的个性化护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非动脉炎性急性前部缺血性视乳头病变(NAION)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陕西省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眼科2008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78例(81只眼)NAION患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资料进行研究。全部患者入院治疗。均采用静脉滴注甲泼尼龙、尼莫地平及尿激酶治疗。此外,针对患者合并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梗塞、冠心病等病症给予对症治疗。全部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宣教、分别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针对静脉滴注尼莫地平、尿激酶治疗的患者采取降低血压预防脑出血的护理方案。给能接受检查的患者分0∶00~8∶00、9∶00~16∶00及17∶00~24∶00叁个时间段进行24h动态血压、眼压监测,并计算眼动脉灌注压(OPP)。血压舒张压、眼压及OPP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0∶00~8∶00、9∶00~16∶00及17∶00~24∶00叁个时间段的总体舒张压及OPP平均值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78例(81只眼)NAION患者中,有53例(55只眼)患者在进行静脉滴注尼莫地平、尿激酶治疗的患者中,采取了降低血压预防脑出血的护理方案。给能接受检查的74例(77只眼)患者进行了24小时动态血压、眼压监测,并计算出OPP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为全般状态较重的35例(36只眼)患者进行了2~7h/d的加强性巡查。全部患者完成了护理问卷记录。其中,合并高血压者35例(37只眼)、有冠心病史者11例(14只眼)、有糖尿病史者17例(20只眼),有脑梗病史9例(9只眼)。67例(69只眼)NAION患者接受了心理护理后依从性表现良好;11例(12只眼)NAION患者依从性差。67例(69只眼)依从治疗,视力恢复4行以上;11例(12只眼)依从性差,视力不提高或仅提高2行。有74例(77只眼)患者完成了血压舒张压的监测。结果0∶00~8∶00、9∶00~16∶00及17∶00~24∶00叁个时间段的舒张压平均值分别为:(64.40±7.50)mmHg(1mmHg=0.133kPa)、(69.00±8.30)mmHg及(79.49±9.70)mmHg。叁个时间段的舒张压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508,P<0.05)。其中,0∶00~8∶00时段与9∶00~16∶00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6,P<0.05);9∶00~16∶00时段与17∶00~24∶00时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4,P>0.05)。有74例(77只眼)患者完成了完成了OPP监测。结果0∶00~8∶00、9∶00~16∶00及17∶00~24∶00叁个时间段的OPP值分别为:(13.20±2.70)mmHg、(16.40±3.50)mmHg及(18.50±4.10),叁个时间段的OP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23,P<0.05)。其中,0∶00~8∶00时段与9∶00~16∶00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6,P<0.05);9∶00~16∶00时段与17∶00~24∶00时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4,P>0.05)。24h平均舒张压及OPP中,0∶00~8∶00时段最低,OPP值更接近警戒值10mmHg,是发生视乳头、心脑缺血性病变的危险时段,应加强病房巡视。本组病例中,冠心病2例、脑梗3例、低血糖反应1例,均发作在此时段。有64例(67只眼)持续静滴尼莫地平,治疗期间采用输液泵控制滴速,血压平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NAION发病急且与心梗、脑梗有相同的病理基础,其治疗复杂、视功能改善极有限。针对每位患者病情及心理状态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进行宣教、心理护理,使患者客观了解病情及预后,加强高危时段的病房巡视,用药治疗期间严密观察不良反反应并制定护理方案,能有效地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疗效、预防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期刊2013年06期)

王欣玲,李雪姣,冯莉,阎启昌[5](2013)在《视神经炎和前段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及视乳头水肿的视野改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idiopathic demyelinating optic neuritis,IDON)、非动脉炎性前段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和视乳头水肿(papilledema,PE)患者的视野变化特点,分析其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1-03/2012-05期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诊治的IDON,NAION和PE患者的视野资料,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组成、最佳矫正视力(BCVA)、瞳孔大小、完成视野检测的时间、视野缺损的类型、部位、平均缺损(MD)和模式缺损(PSD)情况,SPSS 12.0统计软件包比较叁组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IDON患者17例20眼,NAION患者21例26眼,PE患者11例22眼。叁组患者平均年龄、性别比例、BCVA、瞳孔大小、完成视野检测的时间、视野MD和PSD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DON,NAION和PE患者的视野表现复杂多样,但又各有特点,这与叁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为视神经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3年10期)

吕颖,祁玉曙[6](2012)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眼缺血性视神经乳头病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缺血性视神经乳头病变又叫前部缺血性视神经乳头病变(AION),是由于供应视神经乳头血源的小血管发生缺血性病变,致使视神经乳头局部供血不足而产生梗塞所致,主要为睫状后短动脉供血障碍。本研究行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及血塞通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32例AION,现分析如下。(本文来源于《西北国防医学杂志》期刊2012年01期)

魏丽娟,栗娜[7](2010)在《穴位注射复方樟柳碱联合碟脉灵静脉注射治疗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的临床与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前部缺血性视乳头病变(AION),是营养视神经的小血管发生阻塞、缺血,引起视神经乳头部分失去血供,以突发性视力障碍,象限性视野缺损,伴有视乳头水肿和线状出血为特征。临床上多以中西医治疗为主。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碟脉灵注射液在眼科的临床应用已有不少报道,然而此两种药的联合作用还尚未有系统研究。本研究通过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探讨此两种药联合治疗AION的疗效,以进一步探讨治疗AION的有效方法。本研究结果显示,穴位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碟脉灵静脉注射治疗AION后,患者的视力和视野与对照组比较都有明显改善,说明联合治疗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单纯应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本文来源于《全国第九次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0-07-01)

栗娜[8](2009)在《穴位注射复方樟柳碱联合碟脉灵静脉注射治疗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的临床与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前部缺血性视乳头病变(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AION)。是营养视神经的小血管发生阻塞、缺血,引起视神经乳头部分失去血供,以突发性视力障碍,象限性视野缺损,伴有视乳头水肿和线状出血为特征。现代医学认为,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系视神经的营养血管发生急性循环障碍所致。AION的发病年龄可以从11至90岁。大多数研究资料显示该病的平均发病年龄在57~65岁,55~70岁是发病的高峰期。临床上多以中西医治疗为主。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在眼科的临床应用已有不少报道。碟脉灵注射液在眼科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视网膜、视神经等疾病。然而此两种药的联合作用还尚未有系统研究。为了进一步探讨治疗AION的有效方法,本研究通过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探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碟脉灵静脉注射治疗AION的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穴位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碟脉灵静脉注射治疗AION后,患者的视力和视野与对照组比较都有明显改善,说明联合治疗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单纯应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本文来源于《长春中医药大学》期刊2009-04-01)

朱红,秦悦洋,刘晓云,郑立娟[9](2007)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前部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睫状后短动脉血流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前部缺血性视乳头病变(AIOP)的睫状后短动脉及眼动脉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追踪检测72例(72只眼)前部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睫状后短动脉及眼动脉各血流参数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测定收缩期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结果:①正常人组睫状后短动脉鼻侧及颞侧支血流参数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②AIOP 患者组眼动脉 PSV 无显着差异(P>0.05),EDV 减低、RI 增高(P<0.05),睫状后动脉 PSV,EDV 明显减(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学术论文汇编》期刊2007-12-01)

钟启明[10](2007)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视乳头病变168例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缺血性视乳头病变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眼底疾病,患者一般发病急、治疗时间长,未能及时正确治疗者,最终视功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本科自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对168例缺血性视乳头病变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研讨会专辑》期刊2007-08-01)

缺血性视乳头病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缺血性视礼头病变患者平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26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疗法及口服中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视乳头病变患者可取得显着疗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缺血性视乳头病变论文参考文献

[1].马瑾,陈婷,王一玮,赵潺,李东辉.纵向测量大鼠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模型中后部视乳头血流变化的研究(英文)[J].ChineseMedicalSciencesJournal.2018

[2].展峰.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的疗效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

[3].王欣.糖尿病视乳头病变与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关系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4

[4].贺静,王小堂,王润生,王欢,王华.非动脉炎性急性前部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的个性化护理研究[J].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2013

[5].王欣玲,李雪姣,冯莉,阎启昌.视神经炎和前段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及视乳头水肿的视野改变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3

[6].吕颖,祁玉曙.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眼缺血性视神经乳头病变[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2

[7].魏丽娟,栗娜.穴位注射复方樟柳碱联合碟脉灵静脉注射治疗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的临床与实验[C].全国第九次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0

[8].栗娜.穴位注射复方樟柳碱联合碟脉灵静脉注射治疗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的临床与实验[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9

[9].朱红,秦悦洋,刘晓云,郑立娟.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前部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睫状后短动脉血流动力学研究[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学术论文汇编.2007

[10].钟启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视乳头病变168例疗效观察[C].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研讨会专辑.2007

标签:;  ;  ;  ;  

缺血性视乳头病变论文-马瑾,陈婷,王一玮,赵潺,李东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