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初中历史课教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初中历史,导学案,整合运用
初中历史课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马伟伟[1](2019)在《初中历史课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整合运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主要以初中历史课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整合运用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现状,先分析初中历史课导学案教学模式整合运用的必要性,再从强化教师指导,关注导学案的质量;挖掘教学深度,展现导学案的价值;体现导学艺术,创建高效的历史课堂几个方面深入分析并探讨初中历史课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有效整合运用,进一步凸显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整合效果和效率,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本文来源于《基础教育论坛》期刊2019年31期)
王通[2](2019)在《初中历史课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初中历史教学受应试教育影响,绝大部分历史教师未能正确处理传道、授业、解惑叁者的辩证关系,教学仅局限于让学生接受具体知识、理解概念、掌握解题方法和步骤,以期考试得高分,却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情感、道德情操的教育,特别是不能有效地利用历史学科得天独厚的优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不能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因此,教师应注重探索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本文来源于《科普童话》期刊2019年31期)
吴洋[3](2019)在《初中历史课人物教学现状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物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和理解重要历史人物、重要历史事件,透析历史发展的实质,还可以通过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和挖掘历史人物的精神品质,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评价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形成健全的人格。由此可见,人物教学对教师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和访谈法对海城市第六中学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使用人物教学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与研究。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引言部分主要论述了选题的背景及价值,并对中学历史人物教学的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第二部分对初中历史课历史人物教学进行了相关概述,包括历史人物教学概念的界定、人物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以及理论依据。第叁部分是基于海城市第六中学历史课人物教学现状的调查及原因分析。第四部分是改进和提升初中历史人物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主要根据所发现的人物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合教育研究成果和教学实践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和提升策略。最后一部分是初中历史课人物教学的教学课例,通过人物教学的教学实践和反思为初中历史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人物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本文来源于《渤海大学》期刊2019-06-01)
刘爱明[4](2019)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中学教学改革研究——以初中历史课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兴国,教育为本,人工智能融入中小学教育势在必行。国家相继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强调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要从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目的等方面进行改革和转变。人工智能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更高发展阶段,毫无疑问会深层次地推动中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本文试从中学历史课程教育教学的角度出发,立足实践,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探索人工智能融入中学历史课程教学的现实路径,为开展基于人工智能的中学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研究范式。(本文来源于《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期刊2019年05期)
孙培红[5](2019)在《多管齐下提高初中历史课的教学效率》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教师要始终坚持贯彻这一指导思想,将这一目标任务落实到具体教学活动中,实现历史教学目标。本文结合初中历史教学实践对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方法进行思考。(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9年13期)
蔡敏[6](2019)在《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历史课教学策略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度学习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当学生深度地学习知识,且学习如何将知识运用到真实世界时,学生对内容的掌握会更好,并可对内容进行灵活迁移。文章从以问题探究搭建开放交流平台、以角色代入拓展多维体验空间、以价值辨析创设真实思辨情境叁个方面对历史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新课程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王斯琴[7](2019)在《初中历史课教学方法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学科是一门古老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所描述的过去的历史真实事件是不能随意改动的,如何搞好历史学科教与学的改革,一直是历史教学工作者研究和讨论的热门话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交往的频繁,许多历史题材作品被搬上荧幕展示,激发了人们对历史知识的探求欲望。谈古论今,成为街头巷尾的话题,传统的历史教学观(本文来源于《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张梅芳[8](2019)在《以核心素养为目标,完善初中历史课的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和教学是相互统一的,教师应该在教学的时候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中历史教学是保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本文将着重分析在核心素养的前提下如何对初中历史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强调课堂提问在教学之中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华夏教师》期刊2019年10期)
安建华[9](2019)在《浅谈翻转课堂在初中历史课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国社会正在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培养出更多新型的人才。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将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我认为应该与时俱进,合理运用翻转课堂。(本文来源于《山西电教》期刊2019年01期)
陈培顺[10](2019)在《听故事,学历史——试论故事化教学在初中历史课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初中学生学习能力尚未得到全面发展,在学习中学历史的过程中常会遇到障碍。初中历史相对其他科目而言略显枯燥,大部分学生对历史学习无明显兴趣。历史作为一门教导学生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课程,在学生学习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就探讨了故事化教学在历史学习中的价值。(本文来源于《教育理论研究(第六辑)》期刊2019-03-01)
初中历史课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初中历史教学受应试教育影响,绝大部分历史教师未能正确处理传道、授业、解惑叁者的辩证关系,教学仅局限于让学生接受具体知识、理解概念、掌握解题方法和步骤,以期考试得高分,却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情感、道德情操的教育,特别是不能有效地利用历史学科得天独厚的优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不能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因此,教师应注重探索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初中历史课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马伟伟.初中历史课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整合运用分析[J].基础教育论坛.2019
[2].王通.初中历史课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探索[J].科普童话.2019
[3].吴洋.初中历史课人物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渤海大学.2019
[4].刘爱明.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中学教学改革研究——以初中历史课为例[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
[5].孙培红.多管齐下提高初中历史课的教学效率[J].文教资料.2019
[6].蔡敏.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历史课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9
[7].王斯琴.初中历史课教学方法初探[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
[8].张梅芳.以核心素养为目标,完善初中历史课的教学[J].华夏教师.2019
[9].安建华.浅谈翻转课堂在初中历史课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电教.2019
[10].陈培顺.听故事,学历史——试论故事化教学在初中历史课中的应用[C].教育理论研究(第六辑).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