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舞台论文-余永春

上海新舞台论文-余永春

导读:本文包含了上海新舞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空间转向,“新舞台”,剧场空间,“观演关系”

上海新舞台论文文献综述

余永春[1](2015)在《中国现代话剧剧场空间的流变——以上海“新舞台”为研究对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剧场物理空间的改变与以"观演关系"为核心的剧场心理空间的变迁应该成为研究中国现代话剧的一个切入点;以上海"新舞台"为代表的新式剧场在物理空间上的诸多变化,为中国早期话剧在剧场表演形式及表演空间上提供了新的经验;观众与演员心理空间的变迁,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现代话剧的发展走向。(本文来源于《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9期)

陈文勇[2](2011)在《改良戏曲寻常事,灯彩谁家比得来——试论上海“新舞台”的戏曲改良运动》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新舞台是中国第一个新式舞台,潘月樵、夏月珊兄弟等在此编演了大量的时装新戏,这些戏内容上宣传革命和自由思想,舞台布景上力求真实,演出上唱少白多。百年过去了,这股戏曲改良的思潮还一直影响着我们,新舞台的戏曲改良运动成败得失至今还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本文来源于《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陈文勇[3](2011)在《改良戏曲寻常事 灯彩谁家比得来——试论上海“新舞台”的戏曲改良运动》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新舞台是中国第一个新式舞台,潘月樵、夏月珊兄弟等在此编演了大量的时装新戏,这些戏内容上宣传革命和自由思想,舞台布景上力求真实,演出上唱少白多。百年过去了,这股戏曲改良的思潮还一直影响着我们,新舞台的戏曲改良运动成败得失至今还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本文来源于《长江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李仲明[4](2002)在《辛亥革命时期的“上海新舞台”》一文中研究指出“新舞台”建立的背景 自1867年(同治六年)北京、天津两地京剧艺人大批赴上海演出,上海逐渐成为中国南方的京剧艺术中心。 京剧初入上海,立即风靡全城,“沪人初见,趋之若狂”。短短30年,京剧在上海的发展形成南派京剧的艺术特点:表演动作身段夸张、强烈;唱工灵活、流畅,适应上海观众的欣赏要求和趣味;传统剧和文明戏并重,追求戏剧的情节性和趣味性;舞台布景运用近代科技,追求新奇。 这期间,以上海为中心的南派京剧,曾一度被贬为“外江派”、“野狐禅”,排斥于“正统”京剧之外。上海名演员、“新舞台”创办人之一的夏月珊批评了这种偏见,认为:“京朝派唱戏一板一眼,海派唱戏也不能一板四眼。”海派并没有逾越京剧的艺术规范,而只是追求艺术风格上的发展。(本文来源于《炎黄春秋》期刊2002年11期)

上海新舞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上海新舞台是中国第一个新式舞台,潘月樵、夏月珊兄弟等在此编演了大量的时装新戏,这些戏内容上宣传革命和自由思想,舞台布景上力求真实,演出上唱少白多。百年过去了,这股戏曲改良的思潮还一直影响着我们,新舞台的戏曲改良运动成败得失至今还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上海新舞台论文参考文献

[1].余永春.中国现代话剧剧场空间的流变——以上海“新舞台”为研究对象[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

[2].陈文勇.改良戏曲寻常事,灯彩谁家比得来——试论上海“新舞台”的戏曲改良运动[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1

[3].陈文勇.改良戏曲寻常事灯彩谁家比得来——试论上海“新舞台”的戏曲改良运动[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

[4].李仲明.辛亥革命时期的“上海新舞台”[J].炎黄春秋.2002

标签:;  ;  ;  ;  

上海新舞台论文-余永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