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艺论文-宋晗

外国文艺论文-宋晗

导读:本文包含了外国文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世界文学,欧美文学,文学奖项,写作艺术,诺贝尔文学奖,托尔斯泰,语言风格,文学影响,花城出版社,古典文学

外国文艺论文文献综述

宋晗[1](2019)在《世界文学需要振奋人心的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宋 晗:作为一名资深出版人,在外文书引进、出版方面,您最看重书籍的什么特质?传统媒体对书籍的宣传和推广方面,您有哪些建议?曹元勇(译者、作家,浙江文艺出版社副总编):翻译出版外国的文学作品,最重要的一个工作环节就是选择,在浩瀚的书海中选择你认为(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19-05-13)

单昕[2](2018)在《世界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的知识地理建构——以《外国文艺》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界文学是讨论中国文学时绕不开的语境,中国文学存在于其中并具有世界维度。以《外国文艺》为载体的世界文学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巨大,对中国当代文学的世界文学维度,对中国作家与读者对西方观念的接受与再现,以及将中国经验与世界想象进行并联,以文学创作、生产、传播为途径,在与世界文学的对话中彰显自身价值的观念与实践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曹谦[3](2018)在《20世纪80年代的译介出版回溯——以“美学译文丛书”“现代外国文艺理论译丛”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一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译介事业繁花似锦的年代,这其中,"四大译丛"的密集出版,构成了那个年代极具影响力的文化事件之一。这"四大译丛"分别是李泽厚主编的"美学译文丛书"总共出版50部,金观涛主编的"走向未来丛书",甘阳主编的"现代西方学术文库"以及王春元、钱中文主编的"现代外国文艺理论译丛"。其中金观涛和甘扬主编的两套丛书覆盖面很大,涉及西方哲学、思想史、政治学、国(本文来源于《中国图书评论》期刊2018年04期)

宋兴义[4](2017)在《外国文艺团体或外籍个人来华演出的所得税政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使得中国人民对高水平、多样化的精神文化产品的追求迅速增长,外国文艺团体或外籍个人来华演出日渐频繁,我国税务机关也加强了这方面的管理。外国文艺团体或外籍个人来华演出的所得税需综合运用国内法和税收协定的规定,才能正确征税。(本文来源于《国际税收》期刊2017年05期)

王雪玮[5](2017)在《规范理论视角下文革时期的文学翻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大革命”(1966-1976)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特殊时期,受当时政治环境影响,这一时期的翻译活动处于低谷,而翻译研究界对文革时期文学翻译的研究也处于相对零散的阶段,但这并不表明该时期的翻译没有研究的价值。《摘译》(外国文艺)是文革时期出版的为数不多的翻译期刊之一,为文革期间的文学翻译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材料。基于吉迪恩?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本文以《摘译》(外国文艺)中的翻译为个案研究,通过分析翻译活动的历史背景和译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重构《摘译》(外国文艺)的预备规范、操作规范和初始规范,归纳分析文革时期文学翻译的特点,探索翻译规范形成原因。通过分析《摘译》(外国文艺)的出版社及出版原则和翻译选材重构其预备规范。翻译选材主要关于叁方面的内容:即反对霸权主义的军事题材类作品,反对修正主义和资本主义作品以及反映资本主义国家中人民革命反抗斗争的作品。这种选材特点遵从了当时国家政策和文化意识形态的要求,满足当时为目标读者所设定的翻译目的。文学翻译的操作规范隐含于译者所采用的翻译策略中,本文主要从翻译形式、翻译技巧、评论性文字以及集体翻译方式考察当时的翻译策略。通过文本观察总结,《摘译》(外国文艺)主要采用了叁种翻译形式,即全译、节译和摘译;此外译文中出现大量的译注和删除的文字说明,从翻译技巧上体现了译本的操作规范;文本中的批判性文字和集体翻译方式体现文革特色的翻译策略,这些评论性文字主要来自译者和评论家,他们体现了一定的阶级意识,引导目标读者对翻译作品的解读,实现其翻译目的。基于对以上两种翻译规范的分析,从宏观角度探析其初始规范,由于该期刊翻译的目的即是为目标读者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提供材料,体现了译者对源语文化和目标文化的整体倾向,决定文学翻译活动中可接受性的原则。《摘译》(外国文艺)特殊的翻译规范符合当时主流政治规范要求。本文通过重构《摘译》(外国文艺)的翻译规范,从翻译的选材、生产、接受和实现揭示了文革时期的文学翻译活动的翻译规范,并且翻译规范研究也为理解文革时期的文学翻译提供新的视角。(本文来源于《四川外国语大学》期刊2017-04-01)

费小平[6](2016)在《沙可夫,几乎被遗忘的我国杰出的外国文艺理论翻译家》一文中研究指出沙可夫是我国无产阶级文艺事业的卓越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艺术教育的开拓者。他学贯中西,才华横溢,是卓越的戏剧家、翻译家。他在涉及小说、诗歌、戏剧、童话评论及艺术人才培养的外国文艺理论翻译方面,尤其是苏联马列文论翻译方面,硕果累累。它们对我国文艺理论学科及马列文论学科的早期出现和文艺学的最终建立具有不容忽视的学术价值。沙可夫的成就使他成为我国杰出的外国文艺理论翻译家。而今天他几乎已被我国翻译界、文艺理论界及比较文学界遗忘,这是令人遗憾的。本文旨在弥补这一遗憾,期望引起我国相关学界的高度重视。(本文来源于《外语研究》期刊2016年04期)

蒋楚婷[7](2015)在《中文素养是翻译的一道坎》一文中研究指出“阅读即是解读,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的经历完全相同。糟糕的读者就像糟糕的译者:在该按大意译时却抠字面,该抠字面时却按大意译。在学习如何阅读时,学识固然宝贵,但不及本能重要。有些饱学之士偏偏是蹩脚的译者。”英国着名诗人、评论家W·H·奥登的这段话谈论的是阅读(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5-12-28)

郝科[8](2015)在《那些来过中国的外国文艺大咖们》一文中研究指出从1840年的"洋务运动"开始至今,在强劲的西风吹拂下所卷起的东方尘嚣,就一直未曾停歇过。对此,赞同也好,抗拒也罢,还有不偏不倚的冷静旁观派等等,都会不自觉地将这西方神明或妖孽所播散下的种种规则,纳入到自己的比对系统中来。1715年来到中国的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像一个切口,将西式绘画的点滴面貌黏附在一个洋人身上,并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了宫廷贵胄们的面前。百闻不如一见的示范效应,让郎世宁成为中西艺术交流史上最早、最亮的那颗星。此后,(本文来源于《东方艺术》期刊2015年09期)

徐菁[9](2014)在《前期延安文艺对外国文艺的接受与创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属于文艺史料研究,它以《新中华报》的文艺版面为切入点与基石,对1937年至1941年间的史料,进行了大量的搜集与整理,从中分析、研究前期延安文艺对外来文艺的接受与创化情况,以此证明前期延安文艺在开放性、包容性上进行过一定的努力。本论文共分为引言、正文、结语叁部分。引言部分首先简要阐释了当前学界对前期延安文艺的重要阵地——《新中华报》的研究,指出本论文的创新之处。接着,主要介绍了《新中华报》文艺栏目的生存空间,正是前期延安相对宽松的社会氛围及文艺政策,吸引来大批深受外国文艺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作家),甚至是外国的知识分子,冲破重重阻力来到延安,正是由于他们的介入,使得具有党报色彩的、政治意义浓厚的《新中华报》,在文艺版面不时出现一些与外国文艺的交流活动,让延安文艺与外国文艺之间有了一定的交流与互动。正文部分划分为叁个章节,进行具体的分析论证。第一章主要叙述了前期延安文艺对外国文艺的接受情况。主要介绍了《新中华报》上刊登出来的外国文艺作品,其中包括小说、戏剧、诗歌、散文,以及外国音乐、美术等方面的内容。在这一章中所涉及到的大量的翻译作品,以人物传记的译介和对外国戏剧的演出活动的介绍居多,也不乏对一些外国诗歌的译作。通过对外国文艺的介绍,为延安的读者打开了异域世界的广阔天地,为日后延安文艺的成熟做了坚实的铺垫。第二章主要阐释前期延安文艺对外国文艺的创化情况。在这一时期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通过对外国文艺的接受,创作出一些带有异域风情的文艺作品。包括对外国戏剧艺术的再创造活动,包括以音乐、美术等途径来表达对外国人、事的看法。用大量的材料证明了在外国文艺的影响下,我们的延安文艺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由量到质的变化。第叁章主要描述中外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活动,在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中外友人的互访活动,包括外国的文化团体与延安文化界的交流,以及延安的文艺团体、文艺活动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通过在思想文化上的深度交流沟通、相互借鉴,对当时延安的发展毋庸置疑产生了的积极影响。结语部分总结了《新中华报》对外国文艺的接受与创化方面所具有的进步意义,它成为有益于推动延安文艺走上一条民族文艺与外国文艺相融合的开拓性的重要因素,催生了延安文艺的真正成熟。(本文来源于《延安大学》期刊2014-05-01)

徐雁[10](2013)在《外国文艺作品译介和阅读活动的时政罹难:1966—1976年》一文中研究指出回顾新中国初期"十七年"的外国文艺作品译介活动,以上海为重镇的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出版活动取得了显着成果;而在1966—1976年间,外国文艺作品译介和阅读活动被迫中辍,文人学者们也在此期间留有难以磨灭的外国文艺图书的禁锢回忆。(本文来源于《出版科学》期刊2013年03期)

外国文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世界文学是讨论中国文学时绕不开的语境,中国文学存在于其中并具有世界维度。以《外国文艺》为载体的世界文学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巨大,对中国当代文学的世界文学维度,对中国作家与读者对西方观念的接受与再现,以及将中国经验与世界想象进行并联,以文学创作、生产、传播为途径,在与世界文学的对话中彰显自身价值的观念与实践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外国文艺论文参考文献

[1].宋晗.世界文学需要振奋人心的创新[N].文艺报.2019

[2].单昕.世界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的知识地理建构——以《外国文艺》为中心的考察[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3].曹谦.20世纪80年代的译介出版回溯——以“美学译文丛书”“现代外国文艺理论译丛”为例[J].中国图书评论.2018

[4].宋兴义.外国文艺团体或外籍个人来华演出的所得税政策分析[J].国际税收.2017

[5].王雪玮.规范理论视角下文革时期的文学翻译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7

[6].费小平.沙可夫,几乎被遗忘的我国杰出的外国文艺理论翻译家[J].外语研究.2016

[7].蒋楚婷.中文素养是翻译的一道坎[N].文汇报.2015

[8].郝科.那些来过中国的外国文艺大咖们[J].东方艺术.2015

[9].徐菁.前期延安文艺对外国文艺的接受与创化[D].延安大学.2014

[10].徐雁.外国文艺作品译介和阅读活动的时政罹难:1966—1976年[J].出版科学.2013

标签:;  ;  ;  ;  ;  ;  ;  ;  ;  ;  

外国文艺论文-宋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