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过程级动态软硬件划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可重构片上系统,软硬件通信,软硬件双通信模式,自适应决策算法
过程级动态软硬件划分论文文献综述
杨望仙,李仁发,吴强,刘彦,陈宇[1](2011)在《过程级动态划分的RSoC软硬件双通信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软硬件通信模式的选择对软硬件通信效率产生很大影响.根据硬件函数的特点,提出一种根据软硬件通信量自适应地选择通信模式的软硬件双通信模式,并构建了一种通信模式自适应决策算法,软硬件通信模式的选择对用户透明.实验表明,根据运行时系统状态自适应地选择通信模式,软硬件通信效率得到优化,面积开销也适当减少.(本文来源于《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期刊2011年04期)
朱海,李仁发,陈宇,刘彦[2](2010)在《支持过程级动态软硬件划分的RSoC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可重构计算平台所支持的动态软硬件划分粒度多处于线程级或指令级,但线程级划分开销太大,而指令级划分又过于复杂,因此很难被用于实际应用之中。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支持过程级动态软硬件划分的可重构片上系统(RSoC),提出了一种过程级硬件透明编程模型,给出了过程级的硬件封装方案;在分析软硬件过程根本区别的基础上,针对硬件过程开发了专门的管理模块,并利用部分动态重构等技术,实现了硬件过程的动态配置。实验表明该系统能够较好的支持过程级的动态软硬件划分,实现了节省资源、简化设计,提高性能等目的。(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科学》期刊2010年04期)
黄瑜臣,吴强,陈宇,李哲涛[3](2010)在《面向RSoC的过程级动态软硬件划分》一文中研究指出软硬件划分作为可重构片上系统设计的重要技术手段,其结果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性能。目前的软硬件划分大多只考虑从算法本身提高划分效果,忽略了划分结果的具体配置实现,导致划分效果很不理想。分析了预配置模型下的任务描述,给出了预配置调度优先级的计算方法,设计了一种预配置调度策略;针对软硬件划分与动态可重构的特点,提出并实现了一种结合预配置的软硬件划分算法,给出了一种评价软硬件划分方案优劣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划分方法具有良好的划分效果。(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2010年11期)
李春江[4](2009)在《面向动态可重构片上系统的过程级软硬件划分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可重构片上系统(Reconfigurable System-on-Chip)包含了执行软件程序的可编程微处理器核和实现硬件逻辑的可重构器件,因此设计人员需要通过软硬件划分来将应用所需完成的功能有效地映射到这两种类型的运算部件上。研究面向可重构片上系统的动态软硬件划分方法对于充分发挥可重构片上系统的结构优势,构建灵活高效的嵌入式应用系统十分重要。目前,大部分可重构计算平台上的动态软硬件划分都采用进(线)程级或指令级粒度。这两种动态软硬件划分方案都存在相应的不足:进程级方案的调度、通信、同步基本由软件完成,时间开销较大,不利于嵌入式系统开发;而指令级方案需要研究在线反汇编、在线综合、在线布局以及布线等算法,实现起来相当复杂,且不便于重复利用现有的IP (Intellectual Property)核。本文针对现有的可重构片上系统软硬件划分算法的不足,主要做了以下工作:首先,采用过程级动态软硬件划分方法,基于过程(函数)级的划分粒度,通过量化待划分问题的复杂度,动态调整软硬件划分算法的参数,以提高软硬件划分算法的性能。然后,提出了支持该方法的自适应蚁群算法,并分析了蚁群算法参数对求解结果的影响,最后通过参数自适应解决了蚁群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较好的避免局部最优,求解质量较高。最后,针对自适应蚁群算法的运行时间较长的缺点,提出了一种遗传算法与自适应蚁群算法融合的软硬件划分方法。利用遗传算法的搜索结果构造蚁群算法初始信息素,通过自适应蚁群算法寻找更优结果,以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并避免局部最优。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加快收敛速度,同时求解质量较高。(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09-06-10)
黄瑜臣[5](2009)在《基于预配置的过程级动态软硬件划分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对嵌入式电子产品的要求不断趋于小型化、微型化,设计人员越来越多地在嵌入式系统设计中采用可重构片上系统(Reconfigurable System-on-Chip, RSoC)技术,面向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协同设计研究逐渐转向了面向RSoC的软硬件协同设计研究。RSoC上包含有执行软件程序的可编程微处理器核和实现硬件逻辑的可配置可重构器件,因此设计人员需要通过软硬件协同设计来完成应用需求,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将应用所需完成的功能有效地映射到这两种类型的运算部件上。因此,研究面向可重构片上系统的动态软硬件划分方法对于充分发挥可重构片上系统的结构优势,构建灵活高效的嵌入式应用系统十分重要。本文将面向可重构片上系统,基于可重构计算技术,研究动态可重构下的预配置策略和动态软硬件划分算法。具体完成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如下:1.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动态部分可重构的预配置模型:该模型以抽象函数库中的抽象函数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任务图(有向无环图,DAG)对其进行描述,将任务图中结点的执行过程分解为配置和计算两个阶段,利用配置的无相关性把配置时间隐藏在有效的计算当中。通过计算任务配置时间,我们提出了基于预配置时间(Pre-configuration Time,PCT)优先的预配置策略,并设计出了有效的预配置调度流程。实验表明,使用预配置后的重构开销比没有使用预配置的重构开销小。2.提出了一种过程级动态软硬件划分算法:首先,我们提出了一个软硬件透明编程模型,解决了可重构硬件对程序员不透明的问题。接着,我们选择过程(或函数)作为软硬件划分的划分粒度,以解决实际应用中线程级划分开销太大,而指令级划分又过于复杂的问题。然后在硬件资源约束的条件下,我们设计出了过程级动态软硬件划分算法。最后考虑到任务的硬件环境,我们结合预配置提出了一个基于预配置的过程级动态软硬件划分算法。实验表明,所提出算法相对基于模拟退火的软硬件划分算法而言在性能上有一定提高。最后,在Xilinx Virtex-4 FX FPGA上实现了一个过程级软硬件划分的简单原型系统。该系统建立了一个软硬件协同函数库,使用了基于预配置的过程级动态软硬件划分算法,并且通过动态链接技术将划分链接到实际的软件或硬件实现代码上。实验结果表明,该原型系统在过程级可以实现应用描述到软硬件实现的自动映射。(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09-05-11)
过程级动态软硬件划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可重构计算平台所支持的动态软硬件划分粒度多处于线程级或指令级,但线程级划分开销太大,而指令级划分又过于复杂,因此很难被用于实际应用之中。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支持过程级动态软硬件划分的可重构片上系统(RSoC),提出了一种过程级硬件透明编程模型,给出了过程级的硬件封装方案;在分析软硬件过程根本区别的基础上,针对硬件过程开发了专门的管理模块,并利用部分动态重构等技术,实现了硬件过程的动态配置。实验表明该系统能够较好的支持过程级的动态软硬件划分,实现了节省资源、简化设计,提高性能等目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过程级动态软硬件划分论文参考文献
[1].杨望仙,李仁发,吴强,刘彦,陈宇.过程级动态划分的RSoC软硬件双通信模式[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1
[2].朱海,李仁发,陈宇,刘彦.支持过程级动态软硬件划分的RSoC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0
[3].黄瑜臣,吴强,陈宇,李哲涛.面向RSoC的过程级动态软硬件划分[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
[4].李春江.面向动态可重构片上系统的过程级软硬件划分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9
[5].黄瑜臣.基于预配置的过程级动态软硬件划分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