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散限制论文-刘帅

扩散限制论文-刘帅

导读:本文包含了扩散限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碳烟,分形生长,扩散限制凝聚,模糊隶属度函数

扩散限制论文文献综述

刘帅[1](2019)在《柴油机尾气碳烟粒子的分形扩散限制凝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碳烟是柴油机尾气排放颗粒物的主要成分,也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碳烟是通过碳烟粒子成核、碰撞凝结、表面生长、表面氧化以及沉积等十分复杂过程后形成的。由于碳烟的尺寸很小,一般为纳米级,故可以长时间在空气中悬浮而不易沉降。当大气中中的碳烟污染物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对人体造成危害。颗粒捕集器是一种能在微粒进入大气层之前捕获颗粒物的柴油发动机尾气过滤器。经研究发现,碳烟的外部形态、体积、密度、传热传质以及电磁等物理特性都会对颗粒捕集器的工作效率产生影响。因此,研究碳烟粒子运动过程以及最终形成的碳烟颗粒物形貌是十分必要的。分形理论是当今非线性科学中十分风靡和活跃的新理论、新学科,并且已广泛应用于薄膜材料的制备、石油开采以及物体的传热散热等多个领域。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非线性系统中产生的不规则、不可微的几何体。通过观察碳烟在电镜下所显示的复杂结构可以发现,碳烟的整体形态常常呈现分形结构。本文结合柴油机尾气中碳烟的复杂形成过程,引入扩散限制凝聚模型,研究了二维空间中碳烟粒子扩散凝聚的动力学过程。首次利用模糊隶属度函数来表示粒子运动步长与粒子运动角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通过改变模糊隶属度函数的参数研究了单一粒径碳烟粒子和不同粒径碳烟粒子运动方式的变化,进而实现了碳烟凝聚体的形态控制。主要涉及内容如下:(1)碳烟粒子扩散限制凝聚模型的建立本文将距离矩阵、并行算法以及解决粒子碰撞问题的新几何关系引入经典扩散限制凝聚模型,利用Monte Carlo方法建立了更高效、更贴近实际的碳烟粒子无网格扩散限制凝聚模型,通过大量的仿真实验数据,分析了碳烟粒子凝聚体的分形形貌、分形维数以及在不同参数下的程序运行时间的差异。(2)基于模糊隶属度函数的碳烟粒子扩散限制凝聚本文将模糊控制的思想首次引入碳烟粒子扩散限制凝聚模型,利用隶属度函数建立了粒子运动步长与粒子运动角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通过改变隶属度函数的参数,使得凝聚体形态结构由松散变为紧凑,更利于碳烟的沉降,实现了对碳烟粒子凝聚体形态的控制。相关结论对提升碳烟的净化技术提供了借鉴意义。(3)符合Rosin-Rammler粒径分布的不同粒径碳烟粒子扩散限制凝聚柴油机排放碳烟粒子的粒径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本文引入现实中被广泛应用的Rosin-Rammler分布来描述碳烟粒子的粒径分布,通过改变Rosin-Rammler分布函数中的非线性参数m,调整了不同粒径的分布概率和范围。在单一粒径的碳烟粒子扩散限制凝聚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粒径碳烟粒子模糊隶属函数扩散凝聚模型,通过改变不同粒径碳烟粒子的隶属度函数参数σ来控制其运动方式,进而实现了对不同粒径碳烟粒子凝聚体形态的控制。相关结论对于研究真实不同粒径碳烟粒子的运动与凝聚机理,进而促进柴油机尾气碳烟粒子捕捉技术的进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12)

李涵[2](2018)在《铁磁粒子的有限扩散限制集团凝聚》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由于工业生产、汽车尾气及煤炭燃烧等原因,产生了大量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空气中的细小颗粒物常附带有毒物质,可通过鼻腔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空气颗粒物的净化方法目前主要通过安装工业废气净化设备、汽车尾气净化器、室内空气净化器等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空气质量,但这些方式均未能有效净化空气中的细小金属颗粒。空气中细小金属颗粒常带有磁性,对人体的直接危害很大。因此,如何减少空气中的细小颗粒,尤其是减少空气中带磁性小金属粒子问题的研究刻不容缓。本文分别在无磁场和外磁场两种情况下,利用分形理论研究了具有幂次函数相互作用的铁磁粒子的有限扩散限制集团凝聚(Diffusion Limited Cluster Aggregation,简称DLCA)。分析了在不同动力参数、不同初始粒子最小间距、不同磁场强度及磁场方向下铁磁粒子的扩散限制集团凝聚团簇体的形貌及磁化强度的变化规律,这对进一步理解铁磁粒子的有限扩散限制集团凝聚机理,改善空气净化器对小金属颗粒的沉降技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基于DLCA模型,引入粒子的自旋自由度,研究了具有幂次函数相互作用的铁磁粒子的有限扩散限制集团凝聚,分别分析了在远程相互作用力和近程相互作用力及其它系统参数下铁磁粒子分形凝聚团簇形貌的演化规律,并从分形维数和磁化强度等方面研究了铁磁粒子凝聚团簇的物理特征。2、研究了外磁场下铁磁粒子的有限扩散限制集团凝聚,分别分析了磁场强度和磁场方向对铁磁粒子扩散限制集团凝聚团簇体形貌、磁化强度的影响。3、基于无磁性粒子的DLCA模型、无磁场时铁磁粒子的DLCA模型、外磁场下铁磁粒子的DLCA模型,利用Visual Studio和Matlab混合编程,设计开发了基于DLCA模型的粒子扩散凝聚交互式模拟软件。该模拟软件通过提取Matlab程序中的输入参数,以Visual Studio界面显示,仿真模拟在不同参数下无磁性粒子、磁性粒子、磁性粒子与无磁性粒子混合的有限扩散限制集团凝聚,直观的展示了无磁性粒子凝聚的团簇形貌及分形维数,磁性粒子、磁性粒子混合无磁性粒子的凝聚团簇的分形形貌、分形维数、上旋和下旋粒子数、磁化强度等仿真结果。(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5-20)

丁莉峰,毛沛元,程军,王超,王宇仙[3](2018)在《基于改进扩散限制凝聚模型的点电极金属二维分形生长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VB编程软件对传统扩散限制凝聚模型进行改进,通过改变特定漂移概率下的粒子数和运动步长,模拟点电极金属二维分形生长的过程。采用MATLAB软件对分形图进行分析时发现,分形维数随着粒子数的增多而逐渐增大,随着运动步长的增大而逐渐减小。模拟的分形图与特定条件下铜电沉积物的形貌较为吻合,分形维数相近,说明通过计算机模拟点电极金属二维分形生长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电镀与涂饰》期刊2018年07期)

曾宇峰[4](2018)在《Fricke凝胶剂量计中铁离子扩散限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放射治疗中,精确预测和控制靶区及其周围组织的照射剂量,对提高疗效、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由于叁维凝胶剂量计能真实记录放疗中靶区组织器官受辐照的叁维剂量分布情况,近些年来已成为放疗领域的热门课题。其中Fricke型凝胶剂量计重复性良好、易于制备。在接受照射后,Fe~(2+)离子被氧化为Fe~(3+)离子,通过测量Fe~(3+)的空间位置含量,来确定吸收剂量空间分布。但不可避免的是由于Fe~(3+)离子的扩散导致辐照边缘剂量模糊,造成空间分辨率降低。本文对聚乙烯醇(PVA)小球的制备方法进行了研究,实现了一种快速简单的小球制备和小球包覆的方法,达到将Fe~(3+)的扩散限制在小球内部的目的。同时,通过合成的双亲聚合物,制备了一种包覆Fricke溶液的水包油包水(W_1/O/W_2)囊泡结构,达到在更小尺度上限制扩散的目的。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提出了一种液氮冷冻,快速制备PVA小球的方法,制备出尺寸、球形度以及力学性能良好的PVA小球;2.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对PVA小球进行包裹,制备了PDMS包裹的PVA小球剂量计,并研究了PVA小球的Fe~(3+)限制扩散行为。PVA小球剂量计在辐照后的Fe~(3+)扩散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一致,表明这种PVA小球对Fe~(3+)的扩散有抑制作用。3.合成了一种新的双亲聚合物,并利用这种聚合物对Fricke溶液进行包覆,形成了W_1/O/W_2型囊泡结构,用于辐射剂量的测定。结果表明,该剂量计具有良好的的扩散限制性能,其扩散系数为0.17 mm~2h~(-1),优于传统的Fricke剂量计0.23 mm~2h~(-1)。(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8-04-01)

马转转,乔沙沙,曹苗文,周永娜,刘晋仙[5](2018)在《环境选择和扩散限制驱动温带森林土壤细菌群落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选择和扩散限制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构建的两个基本过程,而两者相对作用的大小因研究尺度、群落属性和类型等有所不同.目前对温带亚高山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的驱动因子和机制尚缺乏了解.本文利用PCR-DGGE技术研究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内5种典型森林包括华北落叶松林、青杄林、白杄林、油松林以及桦树林的6个森林土壤细菌群落(Lp MC1、Lp MC2、Pw MC、Pm MC、Pt MC、BMC)的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细菌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以及土壤因子、植被和空间因素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各样地土壤细菌群落的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具有显着差异,低海拔落叶松和油松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较高(20条带),白杄林土壤细菌群落(13条带)多样性最低,高海拔落叶松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最高;土壤环境因子,如pH、土壤含水量、总碳、总氮、土壤有机质、速效磷以及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显着相关;样地土壤细菌群落的beta多样性与群落的空间距离呈显着相关,表明扩散限制对群落结构具有一定的影响;方差分解分析结果显示,6个样地细菌群落结构的驱动因素大小依次为土壤因子(0.27)、空间因素(0.19)和植被(0.15);将区域土壤微生物作为"源群落",微宇宙试验结果显示,土壤因子是细菌群落结构形成的主要驱动力(0.35),同时源群落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对微宇宙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具有显着影响.总之,在局域尺度下,环境选择对温带森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动态和多样性发挥主导作用,地理距离对群落结构具有显着影响,即确定性过程和随机过程共同决定局域森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前者占主导地位.对于土壤细菌群落而言,扩散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受到源群落的多样性特征和环境因子的双重影响.(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张丽梅,高梅香,刘冬,张雪萍,吴东辉[6](2016)在《环境筛选和扩散限制在地表和地下螨群落物种共存中的调控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识别扩散限制和环境筛选在群落物种共存中的相对作用,是土壤动物群落物种共存机制研究的重要内容,然而少有针对地表和地下土壤动物群落的探讨。在叁江平原农田生态系统,设置一个50 m×50 m的空间尺度,探讨环境筛选和扩散限制对地表和地下土壤螨群落物种共存的调控作用。基于Moran特征向量图(MEMs)和变差分解的方法来区分环境筛选和扩散限制的调控作用;采用偏Mantel检验进一步分析环境距离和空间距离的相对贡献;使用RDA分析环境因子对螨群落物种组成的解释能力。变差分解结果表明,空间变量对地表、地下和地表-地下土壤螨群落具有较大的显着方差解释量,而环境变量和空间环境结构的解释量相对较小且不显着;偏Mantel检验没有发现环境距离或空间距离的显着贡献;RDA分析表明土壤p H值、大豆株高和土壤含水量对土壤螨群落具有显着的解释能力,说明环境变量对螨群落物种组成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在叁江平原农田生态系统,地表和地下土壤螨群落物种共存主要受到扩散限制的调控作用,同时环境筛选的调控作用也不容忽视。(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6年13期)

郭肖,林少颖,秦恺,张亚红,唐颐[7](2015)在《纳米沸石的模板可控去除及分子扩散限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微波水热合成纳米β沸石,并利用微波辅助的类芬顿法可控去除纳米β沸石孔道中的模板剂,使其具备一定的孔道深度、比表面积以及可接近酸性位.以果糖酸催化转化为5-羟甲基糠醛(5-HMF)为探针反应,探索了果糖分子在不同孔道深度和活性位的纳米β沸石中的扩散行为对催化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酸性位相同的条件下,纳米沸石孔道深度越深扩散限制越显着,反应选择性越差.即使在催化剂加入量相同即可接近酸性位不同时,果糖分子在孔道中的扩散限制对催化反应的影响也显着于酸量的影响,充分说明了微孔催化剂中反应物/产物分子扩散限制对于催化反应影响的重要性,使得所制备催化剂的表面酸性位和适宜的孔道深度共同对反应产生有利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彭泽晨[8](2015)在《扩散限制、更新限制与物种共存》一文中研究指出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一直是群落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与传统的生态位理论不同,Hubbell在2001年提出的中性理论以其简约性和预测能力受到许多生态学家们的青睐。然而中性理论的前提假设是群落中所有个体在生态学上等价,即具有相同的出生、死亡、迁移和新物种形成的概率,这与实际观察结果并不相符。而且经研究证实,物种间出生率或者死亡率的微小差异就可以明显减少物种共存时间,物种多度分布模式(SADs)和中性预测也相差甚远。为了回应质疑,有生态学家认为扩散限制和更新限制可以有效地延缓物种间的竞争排除,使群落趋于中性。同时,如果物种间存在生活史权衡,那么只要种间适合度相同就可以了。然而这些推测的理论基础仍然是不清楚和有争议的,尤其是在野外调查中扩散限制和更新限制对群落的影响仍然令人困惑。同时,对适合度相等的理论研究是有限的,且多是空间非明晰的,关于空间明晰的研究还相当缺乏。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通过空间明晰的计算机模拟来研究扩散限制和更新限制对中性和近中性群落影响,同时通过空间非明晰的模型和空间明晰的模拟来研究出生-死亡率权衡的群落动态是否是中性的,以及扩散限制和物种的自我更新能力对群落中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在物种间竞争能力有差异的群落中,即使微小的物种间竞争能力差异也需要很强的扩散和更新限制共同作用,中性群落才能出现。并且我们第一次证明了扩散限制和更新限制对群落的影响是不同的,更新限制在延缓物种间竞争排除方面更有效,而扩散限制对物种多度分布和种面积曲线(SARs)的影响更为明显。2.当扩散限制和出生-死亡率权衡在群落中同时存在时,我们发现高繁殖率的物种竞争排除低繁殖率的物种。即如果存在扩散和更新限制,那么即使严格的权衡也不能确保种间有相等的适合度,而且和一般的共识相反,扩散限制不再有利于物种的共存,而是加速了种间的竞争排除。随着扩散限制条件的放宽,群落的多样性甚至比中性群落的还要高,这也给自然群落中物种多样性维持另外提供了一个解释方法。3.在出生死亡率权衡群落中,如果个体不能进行自我更新,那么,我们会惊奇的发现扩散限制和更新限制有利于低繁殖率的物种存活并阻碍新物种进入群落,维持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在一个低水平上。(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5-04-01)

高梅香,何萍,孙新,张雪萍,吴东辉[9](2014)在《环境筛选、扩散限制和生物间相互作用在温带落叶阔叶林土壤跳虫群落构建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群落构建机制是土壤动物群落生态学的重点内容之一.相关研究证明,扩散限制、环境筛选和生物间相互作用可能是土壤动物群落构建的重要调控机制,但少有基于小尺度的系统研究.本文在黑龙江省帽儿山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站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内,于2012年8月设置3个5 m×5 m的样地,探讨扩散限制、环境筛选和生物间相互作用在小尺度土壤跳虫群落构建中的作用.基于环境主分量因子(PCs)和Moran特征向量图(MEMs),用变差分解的方法来区分环境筛选和扩散限制的调控作用,并基于偏Mantel检验进一步分析环境变量和空间变量的调控作用.用零模型模拟的方法来说明土壤跳虫群落物种的共存格局、识别群落水平的显着物种对,同时计算环境生态位重迭度指标和体型大小比例来说明生物间相互作用和环境筛选在跳虫群落构建中的作用.变差分解结果表明,扩散限制对土壤跳虫群落具有较大的显着方差解释量,而环境筛选和空间环境结构的解释量相对较小且不显着;偏Mantel检验进一步表明,扩散限制对样地Ⅰ跳虫群落具有重要的贡献;RDA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土壤含水量、凋落物干重等环境变量对土壤跳虫群落具有显着的影响,表明环境变量对跳虫群落的重要作用.群落水平零模型分析表明,土壤跳虫群落表现为非随机的共存格局;群落中发现较少的显着物种对,且显着负相互作用的物种对群落构建可能没有显着的作用;体型大小比例和环境生态位重迭度指标表明,土壤跳虫不是竞争性的群落结构,说明环境筛选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表明温带落叶阔叶林小尺度土壤跳虫群落主要受到扩散限制和环境筛选的共同调控,生物间相互作用的驱动作用并不显着.(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4年24期)

骆菲菲[10](2014)在《南水北调工程突发水污染扩散及流动限制技术的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善北方水资源缺乏的现状,我国于2002年开工建设南水北调工程。该工程的中线明渠段存在着众多的控制和交叉建筑物,东线特别是江苏段河网密布,因此突发水污染事故的隐患很大,如何保证供水安全就成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采取合理有效的应急处理方案可以尽可能地控制污染的范围,尽快处理污染水体,从而保证水资源的正常北调供应,为此本文针对突发水污染中的扩散及流动限制技术进行了模拟研究。本文利用南水北调现场示范工程中渠道的实际资料建立模型,根据实测运行参数完成模型验证,从限制渠道水体流场特性的角度出发,当中线渠道突发水污染事件时,拟采用的两种应急处置方案:一是在渠道中布置悬挂式吸附点阵将污染物吸附去除,二是利用导流坝将污染团导流至退水渠内退走。本文以可溶性的水污染为例,通过改变吸附点阵布置方式、导流坝设置位置和角度来设计不同的处置方案,模拟出不同方案下渠道的局部流场分布和污染物的浓度分布,以此分析各方案的处置效果并确定布置方案的基本原则。最后,针对其他可能的突发水污染事件,确定优化后的处置方案能否继续发挥作用。对于东线工程来说,渠道不仅是输水渠道,还是重要的水运航道。其可能的污染源较多,突发水污染事件也更加的复杂多样。结合东线的特殊情况,可采用分质供水的应急处理方案。本文取东线示范段中江都西闸至邵伯闸间渠段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段在实际运行中可能的运行工况,匹配了不同的调水方案,模拟了不同调水方案下污染物的扩散过程,确定了最不利工况。接着根据被污染水体水质的不同,就退水方案进行了分质供水处理方案的细化,并按照渠道的设计供水工况模拟了不同退水方案的退水过程,确定了方案的最少退水时间。(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4-07-01)

扩散限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由于工业生产、汽车尾气及煤炭燃烧等原因,产生了大量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空气中的细小颗粒物常附带有毒物质,可通过鼻腔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空气颗粒物的净化方法目前主要通过安装工业废气净化设备、汽车尾气净化器、室内空气净化器等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空气质量,但这些方式均未能有效净化空气中的细小金属颗粒。空气中细小金属颗粒常带有磁性,对人体的直接危害很大。因此,如何减少空气中的细小颗粒,尤其是减少空气中带磁性小金属粒子问题的研究刻不容缓。本文分别在无磁场和外磁场两种情况下,利用分形理论研究了具有幂次函数相互作用的铁磁粒子的有限扩散限制集团凝聚(Diffusion Limited Cluster Aggregation,简称DLCA)。分析了在不同动力参数、不同初始粒子最小间距、不同磁场强度及磁场方向下铁磁粒子的扩散限制集团凝聚团簇体的形貌及磁化强度的变化规律,这对进一步理解铁磁粒子的有限扩散限制集团凝聚机理,改善空气净化器对小金属颗粒的沉降技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基于DLCA模型,引入粒子的自旋自由度,研究了具有幂次函数相互作用的铁磁粒子的有限扩散限制集团凝聚,分别分析了在远程相互作用力和近程相互作用力及其它系统参数下铁磁粒子分形凝聚团簇形貌的演化规律,并从分形维数和磁化强度等方面研究了铁磁粒子凝聚团簇的物理特征。2、研究了外磁场下铁磁粒子的有限扩散限制集团凝聚,分别分析了磁场强度和磁场方向对铁磁粒子扩散限制集团凝聚团簇体形貌、磁化强度的影响。3、基于无磁性粒子的DLCA模型、无磁场时铁磁粒子的DLCA模型、外磁场下铁磁粒子的DLCA模型,利用Visual Studio和Matlab混合编程,设计开发了基于DLCA模型的粒子扩散凝聚交互式模拟软件。该模拟软件通过提取Matlab程序中的输入参数,以Visual Studio界面显示,仿真模拟在不同参数下无磁性粒子、磁性粒子、磁性粒子与无磁性粒子混合的有限扩散限制集团凝聚,直观的展示了无磁性粒子凝聚的团簇形貌及分形维数,磁性粒子、磁性粒子混合无磁性粒子的凝聚团簇的分形形貌、分形维数、上旋和下旋粒子数、磁化强度等仿真结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扩散限制论文参考文献

[1].刘帅.柴油机尾气碳烟粒子的分形扩散限制凝聚研究[D].山东大学.2019

[2].李涵.铁磁粒子的有限扩散限制集团凝聚[D].山东大学.2018

[3].丁莉峰,毛沛元,程军,王超,王宇仙.基于改进扩散限制凝聚模型的点电极金属二维分形生长模拟[J].电镀与涂饰.2018

[4].曾宇峰.Fricke凝胶剂量计中铁离子扩散限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

[5].马转转,乔沙沙,曹苗文,周永娜,刘晋仙.环境选择和扩散限制驱动温带森林土壤细菌群落的构建[J].应用生态学报.2018

[6].张丽梅,高梅香,刘冬,张雪萍,吴东辉.环境筛选和扩散限制在地表和地下螨群落物种共存中的调控作用[J].生态学报.2016

[7].郭肖,林少颖,秦恺,张亚红,唐颐.纳米沸石的模板可控去除及分子扩散限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5

[8].彭泽晨.扩散限制、更新限制与物种共存[D].兰州大学.2015

[9].高梅香,何萍,孙新,张雪萍,吴东辉.环境筛选、扩散限制和生物间相互作用在温带落叶阔叶林土壤跳虫群落构建中的作用[J].科学通报.2014

[10].骆菲菲.南水北调工程突发水污染扩散及流动限制技术的模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标签:;  ;  ;  ;  

扩散限制论文-刘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