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象系统论文-吕昊,马晓东

脉象系统论文-吕昊,马晓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脉象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发生装置,相关系数,Pearson,主控模块

脉象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吕昊,马晓东[1](2019)在《脉象远程复现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医患双方无法在远程条件下完成脉诊的现状,基于"互联网+"思维设计了一种脉象远程复现系统。针对当前脉象复现系统影响因素多、实现原理复杂等不足设计了新型脉象发生装置;针对当前技术无法模拟脉形和脉位设计了脉形模拟子系统和脉位模拟子系统。设计实验对比原始脉搏数据和经该系统复现的脉搏数据并分析其相关性程度。结果表明:5组被试者原始和复现脉象数据的Pearson相关系数r都大于0.9,相关性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信息》期刊2019年21期)

金陈玲[2](2019)在《便携式叁部脉象采集系统与脉象信号处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脉诊是中医四诊中的组成部分,它在中医辨证施治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传统的脉诊过程中,中医根据主观感觉和长期累积的经验判断脉象状态,不同的医生可能会给出不同的诊断。为使得脉诊更加客观化和规范化,应采用现代科技技术,研究脉象采集系统,并对脉象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本研究设计了一款便携式叁部脉象采集装置,该装置使用压力传感器采集叁部脉象;使用泵和气袋实现了加减压力的功能,以模拟中医手指取脉的方式;设计了信号处理电路,对传感器信号进行滤波放大处理得到脉搏压力信号和取脉压力信号;设计了组合式采集手环,以支持单部和叁部脉象采集;使用装置完成了单部和叁部脉象采集实验。本研究设计的叁部脉象采集装置,总体尺寸小,比较轻便,方便携带,其多种组合方式的特点可满足家居医疗、实验研究等多种不同需求。本文对脉象信号进行处理,实现非典型脉象信号缺失点的自动添补;采用随机森林研究脉象特征对分类识别的贡献度,根据特征重要性排名降低特征维数。特征重要性研究可为特征选择和降维提供指导性建议,也为印证特征与中医理论之间的关系提供一种方法。对比使用支持向量机和叁种集成学习方法,研究脉象分类,研究表明随机森林方法分类效果好,可应用于脉象信号模式识别研究。(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9-04-09)

高原,王全年[3](2019)在《基于中国古典哲学元素系统发生同构律的中医脉象发生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中国古典哲学元素系统发生同构律,从哲理和数理两个层面解读脉象发生规律,发现中医脉象作为一种物质运动状态,是相对独立的信息结构单元,其发生在哲理上应用了无极、太极、冲气、阴阳等思维模型,揭示其在数理上以奇数演化律为规律,说明中医脉象的发生是严格按照中国古典哲学元素系统发生同构律而发生的。(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期刊2019年03期)

王冬冬,丁晓,齐向华[4](2018)在《浅议“系统辨证脉学”脉象要素学习技巧》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辨证脉学体系是齐向华教授在解构和剖析传统中医经典28种脉象的基础上,以系统论的方法结合现代脉诊内容以及物理学、心理学内容,创造性地提出的诊疗体系。脉象要素是系统辨证脉学体系的最基本元素,共25对,彼此之间互相独立。医生在临证时可通过判断、整合、辨析捕获到的脉象要素,即可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掌握系统辨证脉法的关键在于医生对于脉象要素的辨识与熟练学习程度。本文将就其中一部分脉象要素的学习技巧略作浅议,希望能为临床医生提高系统辨证脉学脉诊技术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8年A2期)

马俊淇,刘燕,佟宝同,赵凌霄,戴亚康[5](2018)在《无线便携式脉象检测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脉象仪成本高,不便携带等缺点,结合中医脉诊和移动医疗,设计了一种无线便携式脉象检测系统。采用压电薄膜传感器采集脉象信号;通过信号调理电路,对信号进行放大、滤波、电压抬升等处理;STM32F103单片机对信号进行A/D转换后,采用高通滤波去除基线漂移,加权滑动平均滤波消除毛刺,再通过HC—05蓝牙模块无线传输至Android智能手机;手机端实现信号的波形绘制,脉率及脉象显示。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稳定性和准确性良好,具有脉象异常报警功能,且成本低,体积小,功耗低,适于家庭使用。(本文来源于《传感器与微系统》期刊2018年05期)

张雨珊[6](2018)在《中医脉象保健仪应用系统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中医的四诊分别为望、闻、问、切,其中的“切”就是脉诊,脉诊是中医的精髓所在,脉诊通过中医脉象诊断人体机能微妙的变化,能够达到对疾病的预测。然而现在大多中医管理系统多是针对药剂配方的管理,并没有很好地结合脉象图等中医特色信息进行管理,同时忽略了脉象的日常管理。中医在保健养生方面提倡使用食疗,食疗在预防疾病和治未病方面有很好的疗效,因此在应用系统中加入食疗辅助模块。本文使用以ATMELATmegal328P为核心的脉象采集下位机,结合数据库技术,设计并开发了 PC端脉象管理系统,实现了脉象显示、数据保存及脉象图管理等功能。利用Access数据库开发了食疗数据库,该数据库可供PC端脉象管理系统进行本地查询,同时通过JSP技术实现了局域网查询,有利于食疗的传播和应用。在对脉象进行显示及管理之后,结合MATLAB GUI在信号处理和可视化窗口方面的优势,对采集到的脉搏信号进行了多域特征提取。同时为了弥补脉象日常管理的空缺,起到扩展脉象数据的目的,本文还研发了 Android手机端上位机脉象日常采集、显示及管理应用程序。系统运行结果表明PC端和Android端应用系统能够实时显示采集到的脉象,并且各功能模块能够满足最初设计需求,能够通过制定的测试方案,系统运行流畅。该应用系统各功能模块运行良好,能够为脉象研究人员和医生提供脉象的客观化分析,食疗数据库的建立为人们日常保健养生带来便利。(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滕晶,齐向华[7](2018)在《“系统辨证脉学”脉象要素五维纲领与辨证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辨证脉学"是在传统脉学基础上的拓展和创新,凭脉辨证的关键在于对脉象要素的识别及对脉象要素之间关联性的辨识、判断与推理,"位、数、形、质、动"五维纲领的提出使凭脉辨证有法可依,有据可存,对预测疾病、指导临床诊治达到治未病的医学高点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杨杰[8](2018)在《新型叁部脉象采集系统与脉象信息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脉诊是传统中医学中望、闻、问、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的脉诊方法仅通过医生手指感官来判别脉象的类别,并且脉诊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才能完成,即便如此,医生还很难将这样的感受表达出来,培养一名中医需要大量时间。本研究设计了一款适合于寸口叁部取脉的脉搏采集设备,该采集设备配置了光电脉搏传感器可以更加方便地采集得到叁部脉象;使用丝杠导轨副构建了寸部和尺部的水平运动滑台,实现传感器在水平面上的运动,叁部传感器的Z向运动模块实现传感器与皮肤接触的调节;使用STM32F107系列芯片作为处理器,并根据传感器输出信号的特点设计了信号处理电路,进行信号的放大和滤波处理。本研究中设计的脉搏采集设备更符合传统中医中的脉诊的寸口诊法,更加方便同时获得叁部脉象信号。本文对四种经验模态分解算法进行了对比研究,使用了基于改进型自适应噪声的完备经验模态分解(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CEEMDAN)算法与相关系数、能量密度及互信息量相结合的算法对脉象信号进行滤波处理;有效地去除了脉象信号中的抖动噪声以及基线的漂移;提取脉象信号的单周期序列进行谐波分解,创造性地将谐波参数与寸口分候脏腑理论相结合;采集了 36例高校在校生的样本,并分为了体型偏瘦与体型正常两组;据分析发现,偏瘦组与正常组的谐波参数仅在右手关部差异显着(P<0.05);寸口分候脏腑理论中右关位正对应了脾胃,中医学中认为体型瘦弱与脾胃直接相关,本研究用数据佐证了此观点,对脉诊客观化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8-04-09)

黄谦[9](2018)在《基于人工智能的中医脉象诊断辅助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传统医学历史悠久,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整体社会医疗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我国目前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专家医生数量有限、居民就医困难的现状,本文围绕基于人工智能的中医脉象诊断辅助系统展开研究工作,结合嵌入式技术、RFID技术以及信号处理技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医生进行病情诊断,并对患者的相关信息及诊断情况进行记录和管理,通过专家系统保存与积累名医经验和知识,以便能对类似病情进行快速处理,从而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减少患者候诊时间。论文主要工作总结如下:(1)诊断辅助系统总体方案设计。通过对系统需求的分析,结合对嵌入式技术、RFID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分析研究,设计诊断辅助系统的整体架构,并对诊断模块和信息管理模块进行结构设计。对四种常用人工智能分类算法进行对比分析,根据系统实际需求选择人工神经网络算法进行脉象识别。(2)信息及脉象采集系统的硬件器件选型与电路设计。根据系统的实际需要,选择STM32微处理器作为主控芯片,并设计身份识别模块和脉象采集模块。其中,身份识别模块采用射频识别专用芯片RC522进行读写器设计,并以非接触式IC卡为身份标记物,脉象采集模块采用PVDF压电膜脉搏传感器HK-2000C。通过分析相关电路的设计原理,根据需求完成硬件电路设计。(3)脉象信号的处理研究。分析常用小波消噪方法,针对在小波阈值去噪方法中使用硬阈值函数可能引起震荡和使用软阈值函数存在固定偏差的问题,对阈值函数进行改进研究,使用新阈值函数对脉象信号进行消噪处理。对预处理后的信号进行小波分解,计算各层重构信号的能量值作为特征向量,利用主成分分析技术在信息损失量仅为5.02%的条件下降低特征向量的维数。(4)辅助诊断方法研究。在利用神经网络技术识别脉象的基础上,对辅助诊断方法进行研究,设计诊断辅助专家系统的功能模块。其中,脉象识别模型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分析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及相关优化方法,针对误差反向传播网络性能不稳定、容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的缺陷,用粒子群算法对基于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脉象识别模型进行优化,并构建相应模型。对两种模型分别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模型将最大误差从0.07降到了0.03以下,能够有效改善网络性能,提高网络的泛化能力,识别结果精度更高。(5)上位机系统的设计。根据需求分析设计系统的各功能模块,在Visual Basic软件开发环境中进行系统整合,完成用户管理模块、查询模块、系统诊断模块和数据管理模块的界面设计与程序设计,实现用户管理、辅助诊断、信息查询与修改等人机交互功能。基于人工智能的中医脉象诊断辅助系统经过测试,可以完成脉象信号的采集与处理,实现九类脉象的识别,能根据脉象及症状进行诊断并给出建议药方,基本实现辅助医生进行诊断的设计目标。使用本系统能提高患者信息智能化管理水平,通过对名医知识的保存与重用,快速对已有类似病例的病情进行诊断,在减轻医生负担的同时为患者快速就医提供了便利。(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期刊2018-03-01)

韩亚宾,杨洁,刘美佳,彭伟[10](2018)在《系统辨证脉学中体质脉象临床应用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临床工作中,医者根据病人的体质,可以更好地进行诊断,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介绍体质的概念、体质学说、体质的临床价值、系统辨证脉学的概念、系统辨证脉学中的体质脉象系统,并结合脉案1则具体分析系统辨证脉学中体质脉象在临床诊治中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期刊2018年03期)

脉象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脉诊是中医四诊中的组成部分,它在中医辨证施治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传统的脉诊过程中,中医根据主观感觉和长期累积的经验判断脉象状态,不同的医生可能会给出不同的诊断。为使得脉诊更加客观化和规范化,应采用现代科技技术,研究脉象采集系统,并对脉象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本研究设计了一款便携式叁部脉象采集装置,该装置使用压力传感器采集叁部脉象;使用泵和气袋实现了加减压力的功能,以模拟中医手指取脉的方式;设计了信号处理电路,对传感器信号进行滤波放大处理得到脉搏压力信号和取脉压力信号;设计了组合式采集手环,以支持单部和叁部脉象采集;使用装置完成了单部和叁部脉象采集实验。本研究设计的叁部脉象采集装置,总体尺寸小,比较轻便,方便携带,其多种组合方式的特点可满足家居医疗、实验研究等多种不同需求。本文对脉象信号进行处理,实现非典型脉象信号缺失点的自动添补;采用随机森林研究脉象特征对分类识别的贡献度,根据特征重要性排名降低特征维数。特征重要性研究可为特征选择和降维提供指导性建议,也为印证特征与中医理论之间的关系提供一种方法。对比使用支持向量机和叁种集成学习方法,研究脉象分类,研究表明随机森林方法分类效果好,可应用于脉象信号模式识别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脉象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吕昊,马晓东.脉象远程复现系统设计[J].中国科技信息.2019

[2].金陈玲.便携式叁部脉象采集系统与脉象信号处理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9

[3].高原,王全年.基于中国古典哲学元素系统发生同构律的中医脉象发生规律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9

[4].王冬冬,丁晓,齐向华.浅议“系统辨证脉学”脉象要素学习技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5].马俊淇,刘燕,佟宝同,赵凌霄,戴亚康.无线便携式脉象检测系统设计[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8

[6].张雨珊.中医脉象保健仪应用系统开发[D].西安科技大学.2018

[7].滕晶,齐向华.“系统辨证脉学”脉象要素五维纲领与辨证探讨[J].山东中医杂志.2018

[8].杨杰.新型叁部脉象采集系统与脉象信息分析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8

[9].黄谦.基于人工智能的中医脉象诊断辅助系统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8

[10].韩亚宾,杨洁,刘美佳,彭伟.系统辨证脉学中体质脉象临床应用浅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8

标签:;  ;  ;  ;  

脉象系统论文-吕昊,马晓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