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转动惯量识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永磁同步电机,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柯西变异,矢量控制
转动惯量识别论文文献综述
田峰,林荣文,吴雅琳[1](2019)在《基于CMPSO算法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动惯量识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永磁同步电机(PMSM)是一种具有很强非线性的动态系统,在工业驱动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时辨识转动惯量对于高精度PMSM系统控制和稳定性状态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转动惯量识别方法精度较低。在传统离散模型参考自适应理论基础之上,用柯西变异粒子群优化(CMPSO)算法代替待辨识参数自适律设计环节,以实现PMSM转动惯量识别。该转动惯量辨识方法充分利用了CMPSO算法的快速高效收敛性,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表明了可行性、正确性和准确性。(本文来源于《电机与控制应用》期刊2019年10期)
包鹏,王鹏,张启彬,陈宗海[2](2015)在《基于最小转动惯量轴的区域主方向识别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域覆盖一般指智能体按照一定的规则对目标区域进行覆盖的过程。在该过程中,获得空闲区域主方向能够有效地降低覆盖的代价,典型的如可以降低机器人转弯的频率等。因此,区域主方向的识别可以认为是区域覆盖研究的一个子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基于最小转动惯量轴的思想,提出了一种自动识别区域主方向的方法。该方法首先使用一种基于距离的最大类聚类方法提取区域的边缘信息,其次计算区域边缘点的相随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的方向即为该区域的主方向。通过实际实验,证明了本文提出的基于最小转动惯量轴的区域主方向识别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第16卷)》期刊2015-08-09)
白艳,管欣[3](2015)在《车辆横摆转动惯量及轮胎侧偏刚度识别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车辆参数辨识在汽车正逆向开发及控制器设计等方面是必要前提与技术难点。目前参数的获取主要有两种方法:通过仪器测量的方法和系统辨识技术。研究了一种能够识别横摆转动惯量及轮胎侧偏刚度的实验辨识方法。该方法通过汽车转向盘转角脉冲输入获得的实验数据,首先采用时域法辨识车辆横摆角速度对转向盘转角和侧向加速度对转向盘转角的传递函数,再通过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传递函数中包含的横摆转动惯量和前后轮胎侧偏刚度,使所得频响特性和辨识所得频响特性误差最小,最后通过仿真验证该方法的理论可行性。所提的实验辨识获得横摆角速度和轮胎侧偏刚度参数的优点是无需特制或购买专用测量设备,尤其在实验条件受限情况下,更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5年09期)
赵岩,唐文彦,张晓琳,王军[4](2014)在《基于扭摆振动的转动惯量识别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准确识别物体的转动惯量值,考虑了非线性空气阻尼和非线性恢复力对转动惯量识别的影响,建立了基于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的扭摆振动模型,提出了基于Hilbert变换的转动惯量识别方法。首先,利用扭摆振动获得物体的角位移信号,通过对角位移信号进行Hilbert变换计算角位移信号的包络信号和瞬时相位;然后,利用包络信号和瞬时相位计算扭摆振动的瞬时无阻尼固有频率;最后,根据瞬时无阻尼固有频率识别物体的转动惯量。通过气浮转台实现物体的扭摆振动,利用基于Hilbert变换的算法识别试验样件的转动惯量。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样件转动惯量估计值的相对误差小于1%,从而验证了该识别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振动.测试与诊断》期刊2014年04期)
刘清风[5](2010)在《考虑转动惯量及附连水结构的失稳载荷的非破坏预示及载荷识别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海洋工作平台为代表的水中工程结构,它们大多结构复杂,体积庞大,造价昂贵。而又由于工程上的需要,结构承受的压力荷载常常会随着其工作水深和上部结构重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大。如此一来,结构发生屈曲失稳的可能性也将会增大。如何在结构设计初期了解压力载荷对结构固有频率及结构动响应的影响,预估其失稳荷载和在结构建成后采用无损实验方法确定结构的失稳荷载并进行安全监测,从而使结构系统安全运行便是本课题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条件下轴压直立梁的固有频率平方与轴向压力之间的关系。采用连续介质力学的一般理论,由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出发,通过里兹法和变分法求出了上部自由端附有集中质量的受压直立梁;上部自由端为附带具有偏心距及转动惯量的平台结构的直立梁;下部边界为弹性支撑(一根线形弹簧及一根扭转弹簧支撑),上部自由端附有集中质量的直立梁;下部边界为弹性支撑(一根线形弹簧及一根扭转弹簧支撑),上部自由端为附带具有偏心距及转动惯量的平台结构的直立梁;考虑附连水质量,下部边界为固定支撑,上部自由端附有集中质量的浸水直立梁;考虑附连水质量,下部边界为固定支撑,上部自由端为附带具有偏心距及转动惯量的平台结构的直立梁这六种工况下的受压结构固有频率平方与轴向压力之间的关系的近似表达式,然后运用康托洛维奇-里兹杂交法对近似结果进行修正,再将这几种典型边界条件下的最终得到的近似解与有限元解或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讨论。通过对比可知,受轴向压力梁的近似解与有限元解或标准化的实验结果相差很小,其精度均能够满足工程要求。从而得出了可以在工程中运用近似的线性关系代替精确的非线性关系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只要通过实验测量出两种不同轴向压力荷载下结构的固有圆频率,就可以通过近似线性关系,在不破坏结构的前提下,识别出受压梁的弹性失稳荷,为无损检测提供了可能。(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期刊2010-06-01)
韩辉,丛培田,张宗媛[6](2009)在《基于最小条件系统识别理论的转动惯量测量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基于最小条件系统识别理论的转动惯量测量方法。测量时被测工件安装在定轴测试系统上,采用加速度传感器检测系统的自由摆动信号,应用LabVIEW软件和最小条件方法计算系统的固有频率,并依此计算工件的转动惯量。文中给出了计算机设计流程图。最后应用实验的方法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仪表技术与传感器》期刊2009年11期)
钱丹[7](2009)在《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动惯量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辨识理论在电机转动惯量辨识中的应用。为简化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中辨识算法的设计,分析了快速查找二分法在永磁交流伺服系统中转动惯量辨识的应用。通过速度调节器参数自整定的仿真实验表明,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的二分参数识别能够有效地增强永磁交流伺服系统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李凡[8](1999)在《复杂形体转动惯量复摆等效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集静平衡试验和转动惯量测试于一身的框架式等效摆动测量设备,描述了复摆等效测量方法误差分析和工程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师》期刊1999年02期)
李凡[9](1998)在《复杂形体转动惯量的复摆等效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复杂形体的转动惯量识别目前只能通过模拟计算或实验测试来获得,虽然转动惯量测试方法很多,工程化后的测试设备能达到千分之几的测试精度的却很少。“物体复摆等效识别”的提出,就是为实现复杂形体转动惯量的较高精度识别而作的一个尝试。相应的测量(本文来源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8)》期刊1998-06-30)
赵邦义,徐铭陶[10](1997)在《识别复杂形体转动惯量的一种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导出了约束叁线摆有阻尼自由摆动的非线性微分方程.提出复杂形体转动惯量的约束叁线摆非线性等效识别法.对识别误差作了讨论.指出该法应用于复杂形体转动惯量甚至惯性张量的高精度识别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力学与实践》期刊1997年02期)
转动惯量识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区域覆盖一般指智能体按照一定的规则对目标区域进行覆盖的过程。在该过程中,获得空闲区域主方向能够有效地降低覆盖的代价,典型的如可以降低机器人转弯的频率等。因此,区域主方向的识别可以认为是区域覆盖研究的一个子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基于最小转动惯量轴的思想,提出了一种自动识别区域主方向的方法。该方法首先使用一种基于距离的最大类聚类方法提取区域的边缘信息,其次计算区域边缘点的相随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的方向即为该区域的主方向。通过实际实验,证明了本文提出的基于最小转动惯量轴的区域主方向识别方法的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转动惯量识别论文参考文献
[1].田峰,林荣文,吴雅琳.基于CMPSO算法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动惯量识别研究[J].电机与控制应用.2019
[2].包鹏,王鹏,张启彬,陈宗海.基于最小转动惯量轴的区域主方向识别方法[C].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第16卷).2015
[3].白艳,管欣.车辆横摆转动惯量及轮胎侧偏刚度识别方法的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
[4].赵岩,唐文彦,张晓琳,王军.基于扭摆振动的转动惯量识别方法[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4
[5].刘清风.考虑转动惯量及附连水结构的失稳载荷的非破坏预示及载荷识别方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
[6].韩辉,丛培田,张宗媛.基于最小条件系统识别理论的转动惯量测量方法[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9
[7].钱丹.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动惯量识别[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9
[8].李凡.复杂形体转动惯量复摆等效识别[J].机械工程师.1999
[9].李凡.复杂形体转动惯量的复摆等效识别[C].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8).1998
[10].赵邦义,徐铭陶.识别复杂形体转动惯量的一种新方法[J].力学与实践.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