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等生转化策略

浅谈中等生转化策略

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安宁堡小学730070

摘要:新课改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而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形成了一种“抓两头,带中间”的框框,导致了事实上的“忙两头,丢中间”的最终局面。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首先找出造成中等生现象的四大影响因素,即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和自身因素,并分别对各种因素的影响进行具体分析,采取应对之策。我们应该积极地去面对。帮助每一个学生成人成才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根本目的,也是我们的共同愿望。笔者在多年的工作中,初步形成了“中等生”的教育观,在此撰文,与同仁磋商,希能达到“抛砖引玉”之作用,如有偏颇,仰祈批评指正。

关键词:中等生现状成因转化策略

一、中等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所谓“中等生”,从其词义本身揭示的内涵来说,一般是指班里在各方面表现都处于一般水平的中间状态的学生。很显然,教师们是以“品行好坏”和“分数高低”为尺度,人为划分的。具体表现为:这一群体的学生或品行较好,但学习成绩一般;或学习成绩较好,品行表现不够积极;又或者品学较好,但内向胆小,不敢表现,甘居中游……在他们身上同时并存着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受其影响,行为表现会出现反复性,有时表现较好,有时表现较差,并存在着向优秀学生靠近的潜能。由于中等生介于优秀和后进两者之间,各方面的表现一般,不引人注目,往往给大家顺从、听话的印象相对而言教师给予的关注较少。

在数学教学中关注中等生的发展,前提是了解每一位学生,正视班级学生间的差异。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个体,必然存在着差异,教师也要充分地认识到,学习中诸多因素造成了这些学生的差异。班级里存在着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并非要求我们把它拉齐扯平,他们都是课堂中平等的主体,我们追求的是让中等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更好地发展。无视差异势必会造成“一刀切”、“齐步走”,挫伤中等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教师要引导中等生正确认识自己与其他群体的差异,特别是要看到自己身上的长处,以此悦纳自己,不再活在优等生光环的阴影下,消除“配角”意识。

二、转化中等生的策略

怎样才能找出对应转化之策?中等生往往有一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感觉。正是这种感觉阻碍着他们进取。从这点上说,他们也处于游高状态,引导得当,就会由平凡走向出色,若忽路他们,则有可能滑向后进。平等的竞争是促使中等生进步的有效手段。我认为,要根据中等生的形成原因,对症下药,才能遏止和减少中等生的形成,达到有的放矢,“治病救人”的目的。

1.激活的支撑点——建立“偏向”机制。实施“黄、绿牌”发言制。课堂中优等生思维敏捷、发言踊跃,如果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把目光锁定在优等生上,优等生定能赢得更多的发言机会、称霸课堂;如果教师保持原生态的发展状态,这些优等生自然占尽优势,过于积极的发言状态,使中等生只能做听众、当陪衬,失去了锻炼机会。针对这种情况,实施“黄、绿牌”发言制,对优等生、中等生发言进行有效地调节。一般程度问题的解题,对于优等生过于积极的发言,实施“黄牌”警告,限制发言,相反给中等生“一路绿灯”的发言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2.激励赏识,唤醒成功意识。教师的激励赏识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是学生思维的激活剂。课堂中,可以用微笑、点头、眼神等方式与中等生在课堂中交流,向中等生传达我在关注你的信息。教师对中等生尤其需要及时准确地激励、表扬,如“你的回答太精彩了”、“你的解题思路十分有创意”、“你的补充很不错”等;对中等生课堂中思路有错误的,也不要“一棍子打死”,可说“你对课堂的贡献是一样的,你可以启发大家朝另一个方向走”;作业评语,不要用简单的“对”或“错”,写上充满激励性的话语等。当然,教师还应该努力创造各种成功的机会,能让每个中等生获得尽量多的表扬与肯定,激发他们的潜能,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内驱力。

3.设置目标,增强进取意识。人们会对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学习方法的针对性指导更不能忽视,从学习的角度来讲,学习态度和学习基础是影响后进生学习成绩落后的成因,而学习方法不正确则几乎是所有后进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就像交给他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让他们带着乐趣、带着好奇打开知识的大门,获得掌握知识的主动权,消除想学而学不会的自卑感,树立其信心,从而使他们的学习有了较明显的进步。

4.讲配合,同协力,齐抓共管。中等生的思想是复杂的,转化工作是艰巨的。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教育好学生。必须要依靠各方面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方位、多层次、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要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需要班主任用爱去动其情,以理去晓心;需要课任教师与班主任的紧密配合和相互支持;还需要家长积极地参与到教育子女的工作中来;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爱护。否则,就会出现“学校+家庭+社会=0”的现象,转化工作将有可能功亏一篑。

事实证明,中等生虽然暂时不是老师眼中的佼佼者,但将来未必就不是社会的有用之才,只有认真地去认识中等生,研究他们,清楚地认识生理、心理充满矛盾的这一特殊群体,用我们的爱心和耐心,因材而施教,将浓浓的爱心撒向他们,这些花朵都有绽放的理由。

标签:;  ;  ;  

浅谈中等生转化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